范文 > 教案 >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

认识: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技能:通过观察、测量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互助的情感。

设计说明: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课的设计试图改变以往那种先扶后放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从拼摆拉伸的过程中主动的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再通过长方形纸片的验证,使学生的思维深化,认识提高,也使得学习更有乐趣。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软硬件一套,视频展示台,钉子板,各种长度小棒若干,七巧板;

学具:四种长度小棒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火柴一盒

七巧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展现原型、建立表象

1、多媒体演示(机器人):你能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日常生活,我们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点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样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些什么特征?秘密等待小朋友们去发掘。

1、摆一摆,让学生试着各种长度不一的小棒组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思考:组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需要注意些什么?(同桌适当讨论)

3、选择长方形的边要注意什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穿插介绍对边的概念:指着图说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两条边叫做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左边和右边的这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4、除了边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正方形呢?

三、讨论问题,验证结果

1、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得到了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一些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需要进行验证。(拿出准备好的纸片)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各有些什么特点?(长方形对边相等)你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把你们的方法写下来,同组的同学试一试。(完成实验报告1)(①将纸对折②用尺量一量)

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并说明自己的方法。(视频展示台)总结介绍长、宽以及边长的概念。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些什么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能想出方法验证吗?(①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②用折叠的方法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发现完全重合。)

四、归纳总结,知识整理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师媒体整理知识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五、拓展迁移、发挥想象

1.图形娃娃找家: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通过本组练习,促进学生摒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非本质特征,加深地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2.围一围。学生在钉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通过学生对过程的表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特征的理解)

3.我当小医生

(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4.用十二根火柴棒,你能拼成长方形吗?怎样拼。

5.七巧板(机动):学生分成两大组,每大组以四人为一小组,分别使用教辅插件中的七巧板拼正方形和长方形,比一比哪组同学拼的快?

fwR816.cOM品读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人8根小棒(6根一样长,2根一样短)、几何图形片、拼图二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图形)

二、幼儿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T:教师总结: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一样大的角,都有四条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来源教案网]并说出房子和船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类活动

给每位幼儿发一套几何图形片。

①请幼儿把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②请幼儿把四个角一样大,对面两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4、活动延伸:比比谁多

请幼儿动脑筋,用已学过的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并讲出自己用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物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周长计算公式;
(3)解决问题: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周长计算的问题;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总结周长公式。
教学准备:
师生合影;与照片同样大小的纸片;尺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认识了几个平面图形朋友。你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它们吗?(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看来同学们还没有忘记我们的平面图形朋友。那么,你们对它们还是不是很熟悉呢? 谁来说说关于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哪些知识?
二、情景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找一找你在哪里?
喜欢这张照片吗?它留下了我们美好的回忆,老师也非常喜欢这张照片。而且,我有一个想法,我想把我们的这张合影镶上木框,挂在我的房间里。快来帮老师算一算要做这个木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好不好?
三、明确探究目的。
其实,要求需要多长的木条,也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什么呀?(周长)
大家书桌上的纸片,是和这张照片同样大小的。下面,就请你选择书桌上的学具,小组合作,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且把你们组的方法由记录员写在纸条上,准备展示。
四、合作探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小组合作计算周长。讨论计算方法,记录员记录
2、全班交流。贴出计算方法,汇报研究过程。
预设:(1)把纸片放在方格纸上,数出周长是36厘米。
(2)把纸片放在方格纸上(或用尺量一量),得到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得到周长。10+8+10+8=36(厘米)
(3)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10╳2+8╳2=36(厘米)
(4)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先求一组长加宽,再乘2, (10+8)╳2=36(厘米)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双向交流,教师调控。
明确答案,告诉老师要用36厘米长的木条。
3、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说说为什么。(选择最简单的方法。)
4、小结: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长方形的长和宽。)
然后怎么算? 总结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五、研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的?(交流计算方法,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再根据这个最简单的方法总结计算公式。)
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讨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并且总结公式。
展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和正方形周长公式。
汇报研究过程。
六、巩固、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元旦快到了,“大头”要和我们一起来布置教室,但是有几个问题把“大头”给难住了。
(1)黑板长3米,宽1米,在四周挂一串彩灯,这串彩灯至少长多少米?
(2)评比栏长70厘米,宽30厘米,在四周贴花边,至少需要贴多少厘米的花边?
(3)要给集体照镶精美木框,照片长20厘米,宽1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厘米木条?
学生在快速、准确解答的同时,更加体会到了用公式所提示的办法计算周长非常简便。
3、练一练第三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也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本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因此,我设计一系列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上周开过的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为数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整理
1、求镜框的长就是求什么?(奖状的周长)
2、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怎样求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小结: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求它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有关概念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下面我们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环节利用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把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掌握和运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3厘米、4厘米、5厘米
长方形:长6分米、宽3分米
正方形:边长13厘米
不规则图形
让学生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进一步明确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又增强了概念的清晰度。
2、选一选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分米,它的周长增加( )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 )厘米。
①6厘米

②12厘米

③24厘米
(3)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小正方形的( )倍。
①2倍

②4倍

③8倍
(4)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从这些练习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计算长、正方形周长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两个信息, 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题中的信息与问题,使原题的结构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扩充,通过变化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使学生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的结构,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3、实际运用
用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70米,宽30米,小明沿着操场跑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2)有一张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
①给它做一个镜框,需要多少厘米长的镜框?(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镜框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
② 如果两张这样的奖状拼在一起,需要多少长镜框?
③如果要把4张这样的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 )拼在一起,需要多长的镜框?
想: 为什么拼成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两张分开来的周长要短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小结:当把两个长方形拼接起来后,这个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而要减去拼接处的两条边。拼接处越少,周长越大;拼接处越多,周长越小。
(3)有一块地,长12米,宽7米。
①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②现在要从中分出一块的正方形地种白菜,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
③剩下那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④如果这块地有一面靠墙,并用竹篱笆围起来,需要多少竹篱笆?
①审题:从第一句话中读到什么?(靠墙)
②画草图解答读一读问题,画一画,算一算
③反馈
两次操作一拼一剪。拼——周长会因为拼接处而减少,剪——周长增加。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进一步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 下图是有6个长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5)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
思考:周长16米,长( )米,宽( )米。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你能画出几种?(每格边长为1米)
实物投影,算出周长进行检验
怎么思考,可以找出各种不同的画法呢?
回顾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得到长和宽的和,再有顺序的一一列举,画出来也要计算检验周长是不是16米。
 感受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长和宽。长和宽变了,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并让学生理解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正好是周长的一半。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长、正方形的周长。
2、我们应该运用长、正方形的特征来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所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是间接条件,要首先把它转化为直接条件,再运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基础复习和延伸复习,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学生能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的处理方法。但在复习中,好象学生对长、宽、边长的变化带来周长的变化规律会判断,就此,我让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很多学生都能进行判断了。但如果问题出现多种可能,学生就很难全面的考虑问题,只能说说其中的一种情况而已。
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特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的边、角特点。

培养学生探索新知、小组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发现、验证的过程对新知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亲自验证知识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发现、验证,掌握长方形边、角的特征。

使学生会认、会画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质疑、操作、验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形的特点,掌握长方形的特点。

【教具准备】

长方形、课件。

【学具准备】

小长方形、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秘”,好不好?

今天有好多秘密等着你去发现,可是发现这些秘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用聪明的小脑瓜思考,用你的眼睛仔细观察,用你的小手亲自操作,还要和你的同学共同配合,你们有没有信心?(提供学习方法。)

好,那我们准备出发!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请看──(课件1:出示一间用图形搭成的小房子。有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

这间小房子可藏着秘密呢。你看它是用很多我们认识的图形来建成的,你能帮大家找一找,搭建这间小房子时用了哪些图形吗?(感受“小房子”中的各种图形。)

看来大家已经和这么多图形交上朋友了。平时,我们想和一位同学做好朋友,就要先了解他,对不对?要了解他是不是很有爱心,很关心集体,很喜欢帮助别人……同样,我们想和一个图形成为好朋友,也要先了解它各个方面的特点。刚才我们看到了小房子的身体、门、烟囱都是长方形构成的,(点击屏幕,屏幕上只剩长方形)那今天我们就先和长方形成为好朋友。

[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各种图形搭建了一间小房子,色彩丰富的小房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复习已有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感受生活中的长方形

1.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方形,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找一找藏在图中的长方形,好吗?(课件2:有关学校的一组相片。)

[这一部分采用的一组学校场景的相片。让学生在这么熟悉的环境中找一找“长方形”,使学生感到原来长方形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知识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

2. 师:大家都很快地找到了图中藏着的长方形,说明你们一定对长方形有了一些了解,咱们就一起来继续发现长方形的特点,好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特点。(板书课题)

三、发现长方形的特点并进行验证

1. 师:请你先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通过你的目光,能发现长方形的什么秘密?

(学生说什么,教师就有选择地写什么:边的、角的……)

2. 师: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怎么样?

选择一项进行验证。

例如:(1)验证角。(小组合作并汇报。)

师:说一说你选择的验证工具是什么,你是怎样进行验证的。(用三角尺分别测量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过验证,我们了解到了长方形“角的特点”是:四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边。

师:同桌两个同学,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选择你喜欢的方法一起来验证一下“边的特点”。在验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工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汇报。)

可采取对折的方法,也可用直尺测量(如果超出直尺测量范围就要折一折了)。

3. 教师采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将两条长边分别涂上红、绿两色,进行对折,这时请学生观察重合在一起的两条边,并说一说观察到的结果。红色和绿色的两条边的长短是一样的;打开后,再将没有涂色的两条边进行对折,观察重合在一起的两条边,这两条边的长短也是一样的。

4. 红色和绿色的两条边就是“相对的两条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边”,同样,没有涂色的两条短一点的边也是“相对”的,也可以称为“对边”。

5. 师:请你拿着手中的小长方形,先找到两组“对边”,折一折,看看它们是否相等,再验证另外一组对边。

6. 师:观察黑板上的这张长方形纸,你能找到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在哪儿吗?

7. 师:我们把相对比较长的这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比较短的这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长方形有几个长?有几个宽?

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了解到了长方形“边的特点”是: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这一部分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要通过观察、思考、亲自动手量一量、折一折等方法来证明自己发现的长方形的边、角特点。同时使学生形成“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就要利用长方形的特点来验证”这种严谨的态度。]

8. 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斜着放的长方形)及两个数据,选择长和宽填空。

[使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

四、巩固长方形的特点

摆小棒游戏:

1.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同时请一个同学到投影前摆一摆。)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他摆的这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呢?(在投影下验证。)

请你给你的同桌摆的长方形进行验证。

(同桌验证,对的打手势,出现问题的汇报。)

2. 教师出示4根长短不一样的小棒,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这4根小棒能否摆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

3. 教师出示5根小棒,(其中有两对长短一样的小棒,还有一根不一样的),请学生挑选其中的4根组成一个长方形,看看谁的眼力最棒,同时说明挑选理由。

[小棒游戏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方形特点的掌握,在游戏中不断提升难度,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使学生在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

1. 课件:判断图中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2. 投影(用课件出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一只小狗,身后藏着一个长方形,只知道长方形的一条边长6厘米,另一条边长4厘米,你能猜出这个长方形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吗?

3. 师:我们掌握了长方形的边角特征,画一个长方形就非常容易了,请你在数学书的最后一页的方格纸上,用尺子和铅笔画一个你喜欢的长方形。看谁画得最漂亮。(投影展示,同时验证)

4. 师:当我们再看到“校牌”,知道它是一个长方形的时候,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对它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呢?(可以利用长方形的特点来准确判断校牌的四个角肯定都是直角。)这说明我们数学学习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5. 师:如果长方形的长慢慢变短,变得与宽一样长的时候,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呢?明天我们继续来研究。

[这节课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对长方形“边、角”特点的发现与验证。这部分有意地训练学生通过发现、验证得出结论。学生可利用刚刚学过的验证直角的方法来证明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还可通过本学期学过的“测量长度”的方法来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些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迁移,感受到可以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亲自验证知识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提高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从而通过合作得出结论,有的学生在自己的发现、探索中得到结论,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挑战“难题”时开动脑筋,获得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是在同学或教师的帮助下知道了长方形的边角特点,知道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用长方形的特点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等等。在短短40分时间的学习中,使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收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前班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习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

学习活动流程


活动一复习引人

1、复习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1、 出示图形,对比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领读。

2、 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

边,4个角。

3、 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

4、 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

边。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 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 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

3、 作业练习: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文,希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