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考演讲稿 > 导航 > 劳教场所HIV防治管理思考

思考演讲稿

劳教场所HIV防治管理思考。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劳教场所HIV防治管理思考,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劳教场所HIV防治管理思考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随着艾滋病的全球性迅速传播,劳教场所已成为艾滋病威胁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为探索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管理妙方,笔者参与了本所今年4月组织的监狱、劳教场所HIV病员收管经验考察组,前往本省的A监狱和B劳教所,进行现场考察学习。笔者通过实地“探宝”,结合本所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劳教场所HIV的防治管理,归纳几点粗浅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坚持全员动手齐抓共管,是搞好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艾滋病的全球性迅速传播,已经对社会安定和民族兴旺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大局。劳教场所收容的涉毒、性罪错劳教人员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他们中一些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甚至有的人已经进入发病期。如果劳教场所不对这些人施以有效的管理教育、行为干预和必要的治疗,待其回归社会后,势必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由此可见,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劳教人民警察和劳教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挽救质量,促进劳教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劳教场所的各级领导,必须站在践行“”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举措、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艾滋病的防治纳入各项工作的重要议程。劳教场所的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劳教场所的每一名人民警察和医务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坚持思想统一,措施到位,全员动手,齐抓共管,及时解决好HTV防治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才能确保劳教场所HIV病员的防治工作不流于形式。
二、集中收治HIV劳教病员,是抓好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最佳抉择。综合A监狱和B劳教所收治HIV病员的成功经验及我所开展HIV防治的实际情况,我们感悟到:如果能以省为单位建立一个专门场所,统一收治全省劳教人员中的HIV携带者,不仅可以有效抑制HIV病菌在劳教场所的第二代传播,还可最大限度地遏制劳教干警的职业暴露和防范HIV劳教病员因心理恐慌或相互歧视而引起的自暴自弃、自伤自残等恶性事件,以集中大量的警力和有效的资源,作用于HIV劳教病员的教育管理和特殊矫治,体现人性化关怀,提升劳教场所教育改造质量。如果依然将HIV病毒携带者置于健康劳教人员之中一并管理,共同生活,加上他们之间偶存的同性恋和平时易出现的小伤口等现象,极易造成劳教人员间的交叉感染和HIV病菌所内传播以及职业暴露,还将为全所干警和劳教人员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慌;如果坚持将HIV病毒携带者在各所分散管理或在各所建立专管队,不仅要投入相当数量的配套设施和人力物力,还极有可能因健康劳教人员与HIV病毒携带者相互间的歧视心态和恐慌心理,为劳教场所的改造秩序埋下伏笔,直至影响社会安宁。由此可见,以省为单位建立一个专门场所(或在条件成熟的所设置专管大队),统一收治全省劳教人员中的HIV携带者,应不失为我省劳教场所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最佳抉择。
三、强化医疗设备投入力度,是抓好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必备条件。通过对A监狱、B劳教所的实地考察学习和对我省各所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要抓好劳教场所的HIV防治工作,没有规范化的医疗设施和专业性的技术力量所支撑,是无法保障HIV防治工作健康运行的。而我省现阶段各劳教场所的医技力量及配套设施的的确确还很薄弱,相当数量的所没有设立专门的传染科和传染病治疗室,其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仅能勉强应付一般劳教人员的常规性简单治疗。不难设想,如果不能即刻强化劳教场所医疗设施投入力度,健全相应的隔离设施,带菌者与非带菌者继续保持同住一所管理和矫治,很难保证不发生相互间的交叉感染,乃至直接影响劳教场所的安全与稳定。要改变这种现象,以适应HIV劳教病员防治工作的需要,只有强化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医务人员的力度,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将HIV病毒携带者进行系统化的防护和治疗,集中对HIV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医疗废品和生活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规范化的处理,以切断艾滋病在所内蔓延传播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劳教场所应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发挥既较好地推动HIV防控步伐,又确保全所干警和劳教人员群体安全,乃至保护周边环境及群众安宁的双重作用。因此,要较好地阻断艾滋病病毒所内感染源,必须尽快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尽力强化医疗设备的配置和医技力量的培训。
四、培养高素质干警队伍,是搞好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仍处于可防不可治阶段,各劳教场所也面临着HIV防治机制不建全、设施保障不足、专业人员匮乏、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等严峻考验。建立一支高素质干警队伍以尽快适应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需要,已经成为搞好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关键之所在。如果不能把此项工作放在劳教场所各项任务重中之重的位置,并坚持常抓不懈,则难以保证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笔者作为劳教场所的一名人民警察,在此提出五点建议,希望能对提高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发挥一定的作用。一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责任心强,能打硬仗不辱使命的干警队伍,促使全体民警以良好的心态,迎接HIV感染病员管理工作的挑战。二是要大张旗鼓的为开展艾滋病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鸣锣开道,使全体干警和劳教人员都能清楚地知晓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有那些、怎样防治病毒感染、怎样预防警务人员职业暴露、一旦出现职业暴露应采取那些阻断措施,竭尽全力打消干警和劳教人员的心理恐慌。三是要严把劳教人员入所体检关,凡是新收入所的劳教人员,都要与当地疾控部门取得联系,及时给予艾滋病抗体初筛,便于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四是要建立警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应急预案,要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制定劳教场所所医务人员和监管民警管理艾滋病员的安全操作规程。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局部处理方案,确保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五是要添置相应的处突应急警械,为开展艾滋病员的管理防范工作奠定基础,以不断提高应对艾滋病的综合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劳教场所的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警察,时时事事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举措、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的高度,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坚信一定会将艾滋病的蔓延和危害下降到最低限度,并将最终战胜艾滋病的挑战和考验!

本文作者:四川省泸州市劳教所副政委 曾镒秀
联系电话:08302700282 传真电话:08302701935
邮政编码:646000 投稿日期:2006年9月6日
点击浏览该文件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关于劳教戒毒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劳教戒毒若干问题的思考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吸毒对于当今社会的危害盛于瘟疫,强调对吸毒成瘾者毒瘾的戒除是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态度,衡量戒毒体制成败的最好标准是毒瘾戒断率的高低。劳教戒毒是我国禁毒斗争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教育、感化、挽救吸毒者,遏制毒害蔓延,净化社会风气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劳教戒毒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劳教戒毒在我国戒毒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劳教戒毒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戒毒方式之一,但是它尚非我国戒毒体制的主体,这是与劳教戒毒的优势和治理吸毒问题的需要不相称的。据调查,在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三种戒毒方式中,劳教戒毒的复吸率最低。以笔者在劳教所工作的切身体会,综合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调查成果,完整的戒毒过程应包括生理脱毒、心理脱毒和善后辅导3个阶段,要彻底戒除毒瘾需要在无毒的环境中接受至少3年时间的心理治疗。劳教戒毒不仅在戒毒期限上相对较为科学,它所创造的良好的戒毒环境也是其他戒毒方式所无可比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制戒毒的高复吸率会导致劳教戒毒人数的不断增加,比重越来越大的复吸人员需要由劳教戒毒去应对。因此,劳教戒毒必然也应该成为我国戒毒体制的主体。
二、劳教戒毒的内在优势在我国戒毒体系中独领风骚。多年的戒毒工作实践足以证明,在我国现行的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三种戒毒方式中,劳教戒毒在我国戒毒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劳教戒毒具有其他戒毒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五大优势。一是劳动教养的期限比较适合科学戒毒的规律。吸毒者摆脱毒瘾包括生理脱毒、康复训练、社会帮教三个阶段,急性脱毒一般7-15天即可完成,稽延性症状可以在3~6个月内消除,行为矫正、摆脱心理依赖则需要3年以上的较长时间。劳教戒毒的期限适合劳教戒毒人员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较好的康复。同时,在相对较长的期限内有利于对劳教戒毒人员进行综合教育改造和心理治疗。二是劳教场所具有封闭的管理环境,使戒毒者与毒品隔绝,能够创造有利的戒毒环境。三是劳教场所具有一套较为严格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具有比较完备的管理教育和生活设施,有利于戒毒者的改造、治疗和康复。四是劳教戒毒具有对吸毒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再就业等强大优势,有利于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尽快获得谋生机会,以摆脱毒品和“粉友”的诱惑。五是劳教场所具有一支严格执行党的政策、政治素质良好、改造经验丰富的干警队伍,这是劳教戒毒工作取得成绩并不断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正因如此,劳教戒毒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三、劳教戒毒适用对象的规定不尽合理。《关于戒毒的决定》第8条规定,“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 的对象适用劳教戒毒。而强制戒毒却并非完整的戒毒过程,通过强制戒毒后的高复吸率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强戒失败尤其是多次强戒失败的经历不仅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还极有可能严重挫伤吸毒成瘾者的戒毒积极性。必须强制戒毒失败后才可能适用劳教戒毒,其结果必然是错失最佳戒断时机。吸毒成瘾者经过长时间的多次吸毒、反复戒毒经历后,吸毒者的戒毒动机也就会下降到一个相当低下的水平,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显然,“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 的才适用劳教戒毒的规定应作相应的调整。
四、劳教戒毒兼具强制戒毒措施的性质。劳动教养的性质在创始之初,它既是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也是一种安置就业的方法。80年代初,劳动教养的性质被确定为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这种提法放弃了安置就业,明确了劳动教养行政措施的性质。90年代初,提出对劳动教养人员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人权状况》提出“劳动教养不是刑事处罚,而是行政处罚”,此后国务院又认定劳动教养所是国家治安行政处罚的执行机关。实际上又确认劳动教养是一种治安行政处罚措施,这也就规定了劳教戒毒的性质。因为劳教戒毒还承担了强制戒除毒瘾的功能,因此劳教戒毒还具有了强制戒毒措施的性质。
五、劳教戒毒在性质上区别于强制戒毒措施。目前,劳教戒毒主要还是一种治安行政处罚措施,其强制戒毒措施的性质居于从属地位,这一点首先可从立法对劳教戒毒的表述中看出。《关于戒毒的决定》第8条规定:吸毒成瘾者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公安部《关于贯彻执行<强制戒毒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第1条标题是“严禁吸食、注射毒品,坚决依法查处吸毒违法人员”。其具体内容规定“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要依法送劳动教养。”其次,劳教戒毒本质上还是劳动教养,只不过是比普通劳动教养多了一个“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毒瘾的要求。再次,在司法实践中,劳教戒毒与普通劳教实际上也并无太多区别,其强制戒毒措施的性质并不明显。目前的劳教戒毒是劳动教养工作体制的一部分,它与普通劳教相比,无论是在管理、教育、生活卫生、医疗、生产等各方面,实际区别不大。
六、劳教戒毒归属行政处罚是一个误区。首先,毒瘾是否戒断是衡量劳教戒毒工作成败的关键。吸毒劳教人员解教后又复吸毒品,能说劳教戒毒是成功的吗?其次,以严厉的处罚措施来对付吸毒问题,结果并非奏效,它既不能遏制吸毒蔓延的趋势也无助于毒瘾的戒除。再次,处罚吸毒者在法理上欠缺充足的依据。从笔者对本所426例吸毒成瘾人员进行的调查表明:吸毒原因仅为好奇心驱使的为65%,受他人影响或赶时髦的为19%,两者即占了84%的大多数。有些吸毒者甚至是被引诱、教唆、欺骗或强迫而染上毒瘾的,因此,吸毒者在理论上被视为一种无被害人犯罪,吸毒者本身也是毒品的受害者,由此可以说绝大多数吸毒者都是欲罢不能。
七、普通劳教制度与劳教戒毒工作不相适应。劳教戒毒工作发展迅速,吸毒类劳教人员激增并成为劳动教养收容的主要对象只是近几年的事,而整个劳动教养制度,如工作方针、管理教育、生活卫生、医疗、生产等等大都是以普通劳动教养人员为对象,总结几十年的经验而构建的。但是,从近年来劳教场所收容教育改造吸毒劳教人员的实践看,吸毒劳教人员作为劳教人员中的一种新类型,他们的违法原因、思想表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与普通劳教人员有较大区别,尤其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行为上与普通劳教人员明显不同。劳教戒毒工作的这些新特点,要求采取相应的,当然也是不同于普通劳动教养的管教、医疗、生产等工作模式。但是在对吸毒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等方面,目前尚缺乏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原有的管理教育制度和措施有许多方面不适应,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困难和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的以普通劳教人员为对象构建起来的劳动教养制度,尤其是在具体工作模式和规定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劳教戒毒工作。
八、劳教戒毒在期限上并无特殊规定。1979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指出:“劳动教养的期限为一至三年,必要时得延长一年”。实践证明,要彻底戒除毒瘾,一般需要在无毒的环境中矫治不低于3年时间。劳教戒毒相对于其他戒毒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戒毒期限上。但是由于缺乏适应劳教戒毒特点的期限规定,实践中对于劳教戒毒的期限在1-3年的幅度内适用不一。需要指出的是,1-3年的教期仅为劳动教养的宣告期限。由于被劳教戒毒者,在投送劳教时,大多已在公安强戒所羁押过一段时间,加上劳教期间通过奖惩考核可能获得的减期、提前解教等方面的原因,实际执行的劳教期限一般都不会有3年,这就意味着,劳教戒毒的期限优势大打了折扣。
九、劳教戒毒治疗费用缺乏保障机制。毒品会严重损害吸毒者的身体健康,吸毒劳教人员大都食欲不振、体质很弱、抵抗力差,在其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营养需求量远远超过普通劳教人员。因为长期、反复吸毒,吸毒劳教人员大都不同程度的染有很多疾病需要治疗。因此,吸毒劳教人员戒除毒瘾所需药物的费用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然而,根据现行政策,国家对送劳教戒毒者没有收取戒毒费用的规定,劳教戒毒治疗费用又缺乏财政保障,治疗费用无来源。目前,劳教场所吸毒劳教人员的生活、医疗费用与普通劳教人员并无区别。吸毒者由于长期吸毒耗资巨大,没有多少人可以承担得起吸毒的开销,再者,吸毒人员在劳教前都经过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大部分还曾经自愿戒毒,有的还是强戒、自戒多次,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吸毒劳教人员都是一贫如洗。经费压力所带来的困难是目前劳教戒毒工作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没有经费保障,劳教戒毒工作的顺利进行真可谓举步为艰。
十、关于重构我国戒毒体系的建议。
1、着手戒毒立法。当前,我国戒毒立法非常薄弱,由于缺乏戒毒工作的统一立法,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各自为政,而自愿戒毒还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这种状况严重阻碍戒毒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立法机关应抓紧制定我国的统一戒毒法,鉴于戒毒工作涉及吸毒成瘾者的人身自由,根据2000年颁布的《立法法》,这一立法工作应由全国人大进行,不宜再以规、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
2、改革自愿戒毒。我国目前一些地方医疗单位开办的自愿戒毒机构主要是以赢利为目的,这是自愿戒毒弊端丛生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建议不允许以赢利为目的的自愿戒毒机构存在,实现自愿戒毒向公益性质的转变。
3、完善劳教戒毒。我国目前进行的以劳动教养的方式戒毒,对于遏制毒害蔓延,净化社会风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鉴于劳教戒毒与普通劳动教养的重大区别,建议劳教戒毒从普通劳动教养中分离出来,改革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强制戒毒措施,淡化其处罚色彩。建议把强制戒毒纳入劳教戒毒体系,作为劳教戒毒工作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吸毒成瘾者的生理脱毒。待进行一段时间的生理脱毒后再转入心理脱毒和不良行为的矫治。建议根据完整戒毒过程的要求和需要,把劳教戒毒期限改为3--5年。在戒毒劳教所普遍引入治疗社区,集中戒毒医疗、管理、设备的优势,对吸毒劳教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康复治疗和行为矫治,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复吸率、遏制毒害蔓延。要下大力气加强劳教戒毒的“向后延伸”工作,劳教戒毒场所和社会帮教组织要注重对回归社会后的戒毒人员的善后辅导和监督工作,避免戒毒成果功亏一篑。
4、强化保障机制。由于戒毒经费的保障直接关系到戒毒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大张旗鼓地加强对禁毒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戒毒工作,建立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属或者吸毒者个人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戒毒经费保障体制。建议开展类似 “希望工程”的活动,着重加强戒毒经费的募捐工作,扩大戒毒经费的社会来源,切实保障吸毒成瘾者毒瘾戒断率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净化。
本文作者:四川省泸州市劳教所副政委 曾镒秀
联系电话:08302700282 传真电话:08302701935
邮政编码:646000 投稿日期:2006年9月6日
点击浏览该文件

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对劳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劳教人员教育改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的重要手段。在劳动教养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条件下,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沿用过去单纯说教或讲大道理等方式,来达到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的目的,显然已经力不从心。日常管教工作中,基层大队干警经常反映一些劳教人员很难管;有的劳教人员甚至发展到顶撞干警的程度。这些现象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思想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方式方法,迎接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
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为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脑入心,以情感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树立尊重、理解、关心劳教人员的理念,在尊重、理解、关心上实实在在的做文章。
尊重,就是要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劳教人员的人格谈不上完美、健康、高尚,其社会地位和作用也不可能崇高,更谈不上重大。但是,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却是受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他们具有人格尊严不受侮辱、人身不受体罚和虐待,人身安全、个人合法财产受保护和不受侵犯等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保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就要把劳教人员当人看,这样做也是我国劳动教养机关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相信劳教人员能够改造好的基点。现实中,劳教人员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们从内心里希望人们把他们当人看待。只有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把劳教人员当人看,劳教人员才不会丧失自尊心,也就有助于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我们在做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工作中,要切实树立受教育的对象是劳教人员,但也是人的理念,要坚持按照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允许劳教人员述说怨屈,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进行申诉。劳教干警要注意加强自我修养,不要总以管理者自居,尽量在情感上拉近同劳教人员的距离。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还必须关注劳教人员的需要,要把耐心的思想教育同为劳教人员办实事结合起来,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取得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我所在“爱心帮教”、“结对帮教”和帮扶解困等活动中,不仅为劳教人员解决了大量的婚姻纠纷、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还避免了空洞乏味的说教和硬性灌输。让劳教人员真正感觉到,我们是在教育挽救他们,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可有可无的“傻子”听众,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极大的调动了劳教人员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解,就是要理解每个劳教人员的具体环境、个性和心理。即:要多从每一个劳教人员身上找出一些可以理解的因素,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劳教人员的角度多想想。比如,少数劳教人员身体素质特别差,经常生病,生产劳动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种情况下,我们管理者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思考,能否以一颗平常心态来对待。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思想教育工作,犹如心理治疗中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以教育对象为中心,重视其人格尊严,将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作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教育者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情,促成他们的成长;教育者不是单纯以理论去影响甚至强加于他,而是提供自然、和谐良好的环境气氛,促进教育对象发生思想上的变化。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也证明,在解决劳教人员的思想问题时,从理解劳教人员的感情出发,顺着劳教人员的思路谈下去,加上教育者适当的分析见解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极有可能达到最终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关心,就是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劳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劳教人员被劳教入所,脱离家庭,离开亲人。在感情、生活等方面都渴望得到关心和理解,特别是当遇到家中发生危难或身体患病之时,更是如此。在对劳教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教育者一定要关心劳教人员的生活,了解劳教人员的心理需求,注意劳教人员的情绪变化,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诚心诚意地为劳教人员解决困难,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对劳教人员关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时往往就是出自教育者口中一句带有人情味的语言,竟然可以促使劳教人员流下感动的热泪,或者还能成为劳教人员解决思想问题的转折点,这就是关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比如,个别劳教人员入所以后,家庭发生了变故,年迈的父母无人赡养,妻子离家而去,小孩辍学。这些情况一旦反馈到劳教人员心里,劳教人员的第一个念头有可能就是要“出去”。我们的管理者如以常人之心及时做好劳教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给以说服或安慰,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困难。这样一来,劳教人员不但不会想方设法脱逃,或许还会对我们干警感激不尽,从而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劳教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四必谈”

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第2页

,坚持“四必看”。即:劳教人员家庭发生变故时必谈,劳教人员受处理时必谈,劳教人员改造岗位调整时必谈,劳教人员因种种原因有不满或消极情绪时必谈;劳教人员生病时必看,劳教人员家庭发生困难时比看,劳教人员与家庭发生矛盾时必看,劳教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必看。
当然,理解,尊重,关心劳教人员是从人性的一个侧面来考虑的,切不可因之而出现“妥协执法”现象,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与理解、尊重、关心劳教人员是教育改造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一起抓,做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劳教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促进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以不断提升劳教场所的教育改造质量。
本文作者:泸州市劳教所副政委曾镒秀
联系电话:08302700282传真电话:08302701935邮政编码:646000
投稿日期:20xx年9月7日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文章标题: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

贯彻落实好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治本之策。
一、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前提
一要坚持任人唯贤,高标准选人用人,防止和克服政治上的腐败。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根子就出在选人用人上。因此,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善于从政治的高度,从党的事业出发,认真对待选人用人问题,真正把那些思想素质好、作风过硬、敢于开拓进取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二要坚持全面考察,践行民主集中制,防止和克服思想上的腐败。首先要把好组织考查关。在考查中,重实绩、重公论,不仅考查其在顺境中的工作状况,而且要考查其在逆境中、在困难时期的工作精神状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突出群众参与,推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公开招聘,这样既可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又可以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在考察范围上,不仅要了解其工作圈的情况,还要了解其“生活圈”、“社交圈”的情况。在决策上,要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同时还要推行对干部举荐的责任连带制,以确保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地贯彻执行。
三要坚持公平竞争,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防止和克服管理上的腐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要求在对干部队伍的管理中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环境,使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教育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
一是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使领导干部守得住根本。这个根本立起来了、立得好了、守住了就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始终保待清醒的头脑,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辨别力,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拒腐防变的考验。
二是要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使干部经得起诱感。“舟必漏而后水入焉,土必湿而后苔生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越要高标准、严要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做群众看不惯、不满意的事。
三是要加强官德教育,使干部保持住心理平衡。一些党员干部发生腐败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就是认为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感到吃亏了,心理不平衡,于是便凭借手中的权力,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说明,培育良好的官德至关重要。有了良好的官德,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胸怀得到开阔,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才能公公正正用权,扎扎实实干事。
四要加强纪律教育,使干部管得住小节。当前,要突出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廉政准则等党内法规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管住小节,保持大节。
三、监督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
第一,强化党内监督。必须认真贯彻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惩治与教育相统一等党内监督原则,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保证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
第二,强化群众监督。要形成积极的监督氛围,通过职工群众之口、社会舆论之舌,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要调动职工群众监督权力的积极性。畅通监督渠道,有效地发挥事前、事中监督的作用,避免以往侧重事后监督的弊端。
第三,强化审计监督。要进一步发挥纪检、审计部门在干部任前、任中、离任等环节中的审计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中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第四,强化舆论监督。一方面多宣传报道正面的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对腐败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使广大全体干部认识到腐败害己、害家、害党、害民的严重后果,从而牢记宗旨、坚定信念,执政为民。(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思考

车队管理的思考


车队管理的思考文章标题:车队管理的思考
建立互动长效机制构筑交通安全平台
作为电力车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围绕安全行车、优质服务这一目标,为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安全运输服务,本文尝试探索交通安全管理综合考核体系,建立互动长效机制,谋求构筑交通安全的平台。
一、车队特点与管理现状
车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服务性,即为电力生产、
基建、经营、管理工作提供运输服务,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处于服务、服从的地位,既然是服务性部门,如何搞好优质服务是车队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二是流动性,按照企业中心工作的开展,驾驶员一年四季都是奔跑在外,管理难度大。三是高危险性,车辆在运输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对人民和自身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即使自己遵章行驶,也可能会受到他方的伤害,其危险程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四是高处罚性,首先是处罚条款多,受罚机会多,其次是处罚额度高。五是独立性,驾驶员往往是单个人完成任务。六是安全性,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目前,车队管理面临的大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出台,不仅变违章为违法,而且承担的法律责任轻则警告罚款,重则吊证拘留,罚款少则二百,多则二千,拘留少则七天,多则半月。因此驾驶员的工作环境更为严峻,为了适应形势,车队不得不从严管理,制订的规章制度也较为严厉,如交警罚款不予报销,吊证期间扣罚奖金等,以促使广大驾驶员遵章守法,安全行车。然而法规规定,只罚不奖,内部制度规定的多罚少奖,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由于车队恢复建制后运作时间较短,虽然制订了不少管理制度,但这些规定往往是单一分散,考核时也是单一考核。在一个年度内,只能凭公里数和安全行车天数来决定员工表现,明知有片面之嫌,但由于管理缺乏一套综合考核体系的办法,缺乏一套互动长效机制,只能以片盖全,这其实是管理上的一种缺失。
二、综合考核体系的设计
车队驾驶员“综合考核体系”的设计,按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用系统的观点,理清交通安全的要素,权衡各要素对安全的影响度量化出考核分,然后每月统计积分,上墙公布,便于群众监督。年度总得分的高低,基本上能说明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总分前六名一次性予以重奖,并作为评选省市级先进和工资晋升的优先条件,以此来激励员工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实现安全行车、优质服务这一目标。
1、安全要素,系统纳入。
分析认为,影响交通安全的基本要素是:人、车、环境,按照这一思路,深入分析其安全要素是:
第一、人的要素是最主要的要素,主要包括驾驶技术和服务质量,本职工作的完成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第二、车的要素:关键是车辆技术状况能否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第三、环境。一般分为执行任务和未执行任务的环境。
因此,系统纳入综合考核体系的要素主要有:车队有关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驾驶员“三查”工作落实情况,车辆每次出门的检查情况,每月一次车辆技术状况检查情况,春夏秋冬恶劣天气单项检查情况。以上五大部类系统地构成交通安全管理综合考核体系。
2、权衡要素,量化考核。
我们认为:人、车、环境三个基本要素中,人的要素始终处于第一位,车与环境属于第二要素,因为车辆的技术状况由人去掌握和调配,环境也可由人去适应和改变,所以,在五大部类构成的综合考核体系中,凡涉及“人”的要素,以十分计量,涉及“物”的要素,以五分计量,每一部类每月以100分计算,最高分可得500分,全年满分为6000分,这样的量化设置,虽然简单在实践中也可能不是十分的科学,但大体上还是比较合理的。
3、三道关口查落实
第一道关口:是出门检查,车辆每次外出执行任务,开出车队大门前,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车辆技术检查,门检范围涉及车辆六个部分28项内容,每一项不合格记5分。门检还包括驾驶员自查工作未落实,由门检查出每项不合格记10分。第二道关口:每月一至二次交通安全稽查,时间不固定,车在家多时随时组织稽查,包括车况情况,规章执行情况,停放、打蜡、清洗等,每月稽查考核情况上墙公布,一起警示作用,二起监督作用。第三道关口:车辆每月一次技术状况检查,分五类23项内容,委托正阳汽修厂检查,每项不合格需整改的记5分。上述关口检查统计结果于下月10日前,把各驾驶员每项得分上墙公布,各月得分和总得分一目了然。4、建立互动长效机制根据车队实际,通过综合考核体系的建立和严格的三关检查等一整套逻辑程序,可以得出每月每季和年度的累积分,并以此为依据,设立多项奖项,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立起一套互动长效机制。一是月检奖。即上述五方面检查考核得满分者予车队管理的思考

车队管理的思考以奖励。二是免检奖。连续三个月门检得满分者,第四个月该车辆可免予门检放行,并在免检月内奖20分,即免检月可得120分。三是年榜奖。全年总得分位列前六名,予以一次性重奖1000元至2000元,并作为评选省市级各类先进和晋升工资等的优先条件。四是节余奖。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发放月奖后的所有节余奖金,均以综合考核累积分作为评奖依据。这种机制,我们认为既有互动效应,又有长期效应,因为长年把业绩与工资奖金、各类评优挂钩,因而既又约束,又有激励,且以激励为主。三、机制效应一是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建立在车队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的交通安全管理综合考核体系实施后,从过去的单一考核提升到综合考核,从随意性较大的定性考核提升到程序式量化考核,从以前的制度管理提升到现在的机制管理,我们认为这是管理方面的一大进步。二是员工积极性提高,由于对驾驶员的标准高了,要求严了,尤其是业绩与精神、物质互动,因此压力也大了,使得驾驶员的主动性、责任心、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三是管理措施容易落实。以前抓落实往往靠督促,是被动型的落实,现在抓落实往往是主动型的自主落实。如要求驾驶员出车前的检查这一要求,在以前往往得不到落实,但门检制度实施后,如被查出本属自查而未查的问题,即行记分登记最终影响到自己的业绩,也就是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和评优机会的丢失。四是车况质量相对保证,安全系数相对提高。每天门检,每月稽查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车辆技术状况能保持良好状态,交通安全系数也相对提高了。虽然上述四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制度自身而言,还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主要是交通安全三个基本要素中,纳入考核体系的环境要素较少,而人、车要素较多,或者说静态要素多,动态要素少,说明设计水平还较低。其次是要素量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缺陷,因为车型不一,新旧不一,因而量化准确性难度很大,有待于实践中总结、提高、完善。我们认为,车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行车、优质服务,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光靠思想工作是不行的,光靠制度管理也是欠缺的,还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互动长效机制,才能约束和激励驾驶员的思想真正与管理目标一致。而机制建设,我们才刚刚跨出第一步,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要求还相差很远,等待我们求真务实,继续探索。
《车队管理的思考》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车队管理的思考。
车队管理的思考

强化机械设备管理思考


强化机械设备管理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企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机械设备管理越来越引起企业经营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目前,在一些煤炭企业中,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企业领导对机械设备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生产。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事故频发的一些煤炭企业中,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尤其重要。本文就煤炭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共鸣,共同促进企业安全高效生产。
一、机械设备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近年来,煤炭形势转好,煤炭产品价格上涨,一些煤炭企业为了短期经济效益,盲目的追求产值,狠抓产销环节,却忽视了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直至设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此,要搞好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企业决策者要明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到真正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同时要明确机械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机械设备是生产的基础,机械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利用修理、改造和更新等手段恢复设备的性能,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充分发挥设备性能,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生产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发展就要生产,而机械设备是生产的基础,没有机械设备就无法生产,企业没有生产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因此,机械设备技术性能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还关系到生产的成本和效益,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明确机械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关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设备投资效果,也就是要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并谋求寿命周期费用经济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所有机械设备统计备案,了解性能、作用后,按其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特级机械设备;b级为重要机械设备,是对生产和效益造成较小影响的机械设备;c级为普通机械设备,是只对局部生产和效益造成较小影响的机械设备;d级为辅助机械设备,对生产和效益影响很小的机械设备。分别制定不同的维修策略,做到预防维修、改善维修、事后维修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机械设备综合效率高,停机损失小,做到物尽其用,重点机械设备重点管理,使机械设备管理井然有序,有效地为企业生产服务。
三 、关于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正确使用设备可以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防止发生非正常磨损和突发性故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率。延缓劣化进程,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明确生产队组设备维修与使用人员对设备使用维护的责任与工作内容,建立机械设备使用和维护规章制度,以确保设备使用维护各项措施的贯彻执行。
(一)制定执行机械设备使用上岗程序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维护要求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基本功培训,有计划地、经常地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学习培训,以提高其对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考试,合格者方可独立使用操作设备。
(二)制定机械设备操作维护规程
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是设备操作人员正确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与维护的技术性规范,是根据设备的特点、结构及安全要求而制定的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等,目的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三) 建立设备使用责任制
为加强操作工人的责任心,避免事故发生,必须建立使用者岗位责任制。操作工人为设备的第一责任人,不但要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还必须掌握设备的保养技能和管理知识。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三好(即管好、用好、养护好设备)、四会(即会使用、会检查、会维护、会排除故障)、五项纪律(即执行定人定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遵守严格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发现异常即刻检查,并请有关人员检查处理和设备操作规程等规定),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设备。
(四)建立设备的维护制度
为了保持设备的正常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必须进行设备的维护,这是日常工作,也是操作工人的主要责任之一。设备维护好了,就可以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为国家、企业、个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为此,设备的维护必须每班维护和定期维护相结合。每班维护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中必须做到:班前检查,班中正确使用设备,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下班清理设备;交接班时要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定期维护由操作者和维修工合作,根据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性能的优良。
总之,煤炭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中,要将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结合起来,建立故障预防体系,有效地推行设备分等级管理,对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从而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提高维修质量缩短维修时间,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做出合理判断,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实施科学决策、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纳税服务。通过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积极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实现征纳和谐。
(二)构建税源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稽查检查和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对税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及时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通过对不同类型重点税源的具体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以及企业执行税收政策的情况。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可以提高税收宏观预测、分析及调控能力,有效提升对全局收入预测水平。
(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的必然要求。重点税源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实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税源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但影响着当地经济,而且对就业、完善市场经济、财政收入的实现都彰显其重要性,拉动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为企业献言献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而分析、预测、评估、检查等管理手段是促进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一个地区的重点税源缴纳的各税收入总额往往会占到本地区税收收入总量的50%以上,户数在10%以下。抓好重点税源管理,基本上也就把握住了本地区税收收入总量的变化和预测的各项指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一直是税收征管的重头戏。
二、开展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国税局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不断探索重点税源管理新方法、新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逐年递增,为国税局整体税收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理顺运行机制,搭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平台
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获取必须有畅通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基于这种认识,国税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探讨,初步构建了上下内外“双层联动”的重点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对内,明确了计统部门和一线税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联系,对外,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报送的质量要求和时限。在局“双层联动”的总体框架下,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信息传递渠道。根据工作需要,在广泛征求征管一线人员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和制度,为重点税源监控搭建系统的工作平台。在制定和落实了《国税局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重点税源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制度,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对各主体税种的入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有选择地对该税种所属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户的税负水平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及时把握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根据行业税负标准和预警区间,对税负异常的重点税源户进行筛选,由税收管理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按规定开展纳税评估。
(二)完善组织架构,构建重点税源管理体系
为落实重点税源管理责任,国税局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结合机构调整,对税源管理机构进行了结构性理顺和调整,城区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企业,由税源管理一科集中管理;城区外的重点税源企业,由所在地基层分局按所辖区域实施属地管理。重点税源企业管理集中到具体科室/分局的同时,设置了重点税源管理岗,由专人负责重点税源管理,建立了“重点税源岗税收管理员—科长/分局长—分管局长”三级重点税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税源监控网络。管理人员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和《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重点税源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税源户的信息管理、日常评估管理和收入分析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重点税源的分析,通过同行业、同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比较,来反映本局税源的潜力和征管质量,对发现异常的重点税源户及时安排巡查走访。在年度终了一个月内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变动情况,对今后的税收收入进行分析、预测,指导我局的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三)分类分行管理,细化重点税源管理标准
由于国税局地处市区商业中心,第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第2页

三产业相对发达,大型商场较多,银行、保险及跨地区总机构也都集中在市区内,从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重点税源户达到户、电力供应户、自来水生产及供应户,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户,远洋货物运输户,商业银行户,制造业户(其中分布个行业小类)。从行业分类看,重点税源企业在第二产业中占的比重较大,占税源监控户数的%,第三产业占%。针对重点税源户的行业分布情况,国税局按行业分别设置重点税源管理台帐,并根据各行业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税源监控指标,初步建立了以重点税源管理台帐为依托,以健全的制度作保证的较为完善的重点税源分类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开展。分类管理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巡查走访的内容上。将企业房产原值、土地使用面积、实收资本、平均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税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应征税款、入库税款、欠缴税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作为对重点税源户进行巡查走访的重点内容,提高巡查走访工作的针对性。二是体现在综合治税上。对国地税共管的重点税源户,加强与地税部门征管信息共享,扩大对重点税源户户籍数据、开票数据、认定数据的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地税部门的信息资源,为重点税源户的纳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案源。对其它重点税源户,加强与发改委、交通局、水利局、国土局、房管处、建管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按月取得全市范围内各项目审批立项、开工情况,为税源监控提供可靠的保证。通过与上述部门的数据交换和比对,有效地实现了对重点税源户的全方位控管,提高了重点税源监控的效率。三是体现在重点税源户分析预测报告上。根据行业特点,设置了有针对性的税收收入分析指标,对已巡查走访的重点税源户,税收管理员逐户根据巡查走访获取的数据和行业分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填制《重点税源户分析反馈报告》。内容包括:纳税人的本期情况分析,结合经营、生产工艺的周期、技术等行业特点,对各个指标的增减情况及增减的原因进行分析;纳税人的税源变化预测,通过对纳税人本身因素、税收政策因素、其他因素的分析,对税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征管建议,提出对加强同行业或同类事项税收管理起促进作用、借鉴作用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四)实施领导管户,提高重点税源管理层次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税机关与重点企业之间的工作联系,更好地为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为弱势群体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税收服务,努力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共赢的新型征纳关系,按照《市国税系统实施绿色办税通道服务的意见》的要求,国税局党组成员每人直接管辖辖区内的户重点税源企业,领导干部通过直接管户提高了税源管理水平、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税源变动情况,更及时为纳税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采取协助受理方式。对需税收管理员处理的税收事项以及企业反映的紧急重要情况和问题协助受理,每月征期内协助受理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审核以及票表比对工作,在征期后协助对纳税户的催报催缴,在日常税收管理中协助税源监控、税源调查、纳税服务、税收分析、文书档案等管理服务工作。二是采取协调督导方式。对企业反映的属基层科室、分局职责权限内应当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税务事项,负责督导解决。三是采取走访座谈方式。每人每季度定期对两户纳税人进行走访一次,与企业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纳税变动趋势,宣传和辅导新颁布和实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如新《企业所得税法》、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配套文件,特别对以来新购入设备可以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进行详细辅导,使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座谈中征求企业对税收机关在纳税服务、税收管理和税收执法中的意见,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落实和解决。四是采取现场办公方式。对符合要求的审批项目,会同机关相关科室及重点税源管理人员现场办公,及时为企业办理,受到了企业的好评。五是采取政策快递和税法咨询方式。对新的税收政策与管理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企业,并且根据企业的需要,随时提供税法咨询服务,对不能解答的问题,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机关给予答复。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税源监控工作效率
利用信息手段对重点税源实施全方位的监控,是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国税局全面推广应用了国家局开发的重点税源监管应用软件tras,率先实现了重点税源监管软件、计划快报软件和统计报表软件的“三统一”,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充分利用tras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对每一户重点税源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并及时进行监控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还完善了报表审核公式,实现数据互审。与其他软件相比,tras软件除了具备强大的分析功能外,还具有完善的审核功能。我们利用tras软件各报表任务可互设审核公式的功能,完善了重点税源报表的审核公式。通过增添数据互审公式,避免了重点税源报表过程中数量级错误等一些常见的问题,提高了数据质量,为税收趋势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较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手段在重点税源监管中的作用。
三、重点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局在重点税源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偿试,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重点税源监控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重点税源管理力量的薄弱及人员素质,影响了税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对重点税源企业配备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管理科、分局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只有少数几个人。虽然在源泉控管上已基本做到了税务登记、催报催缴、发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但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涉税信息的动态管理上缺乏深入,对重点税源也只是心存关注、实缺监控,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税源监控。另外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感、业务能力、评价考核体系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但目前有一些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员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只求不出错,不求高质量,对企业上报的重点税源报表只要审核通过,根本无力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看错数据表的单位,把万位表当成个位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要从企业上报的数据中,发现企业深层次存在的问题了就更谈不上,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因此造成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力度不强,管理水平不高。
(二)注重静态管理,动态管理缺位
从目前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现状分析,不仅整个监控环节滞后,而且方法也比较单一,多侧重于对事后静态信息的分析与评价,且其真实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对于纳税人在经营过程中即将发生和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涉税事项等不确定的动态信息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动态信息资料,客观上形成税源监控与管理工作和纳税人的经营行为的脱节,普遍缺乏对纳税人经营活动全部信息的掌握和事前、事中动态监督分析。尚未形成企业、金融、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相互制约机制。税源监控方式与过去比虽然有了很大改进,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征管信息化仍处在初级阶段。国税、地税、工商、金融、部门尚未真正联网,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受到制约,国税机关目前还无法全面、准确、广泛、及时地获取纳税人的全部(特别是外部)征管信息,给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目前基层管理员仅停留在对企业填报的申报数据、入库数据及相关涉税指标的收集、上报,缺乏对重点税源变化情况的跟踪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趋势的预测、监控机制。
(三)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方式与当前形势不适应
目前,税务机关对税源监控与管理主要采用下户了解和电话咨询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所了解到的税源信息只能是税务机关问什么,纳税人就答什么;纳税人说什么,税务机关就听什么,信息采集的科学性、规范性不强,真实性不够,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相关税法尚不完备,纳税人不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数据和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纳税人上报重点税源监控报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造成上报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从权利义务来讲,上报质量的好与坏一个样。这些直接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源的有效监管。此外监控报表体系本身的审核、检验规则也不完善:目前仅对企业填报的税收表各项入库信息有较严格的审核、比对,而对其他诸如财务报表、产品表等缺乏严密的数据校验,造成了数据质量的逻辑审核不严。
(四)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成为制约管理质量的瓶颈
目前依托信息化对重点税源数据库的数据管理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虽然网上直报方式实现了信息化无纸办公,但各项指标的采集与填报仍要手工操作,不能从相关支撑系统直接取数,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税务机关审核数据的工作量,同时手工操作也增加了数据出错的风险。另外,有一些重点税源户是共管户,既是国税的重点监控企业,同时也是地税的重点监控企业,而且各项监控指标是一致的,实际上存在着重复填报现象。另外对重点税源监管软件tras的应用,税收管理员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固定的任务,而没有把它当成有效的管理手段,每月只是把企业的相关数据在tras填写上报,而没有充分利用该软件强大的分析、计算功能为我们的重点税源管理提供参谋、助手的作用。
四、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对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
强化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合理配备人员、提高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调整工作岗位。要把那些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税务干部安排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大力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从人力资源上优先保证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的需要。二是要对重点税源管理岗位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税校及其他地区有经验的老师、管理员请过来开展培训,另外我们也要不断的走出去,通过委托税校定期组织重点税源管理培训班,把我们一线及相关科室重点税源管理骨干都轮训一遍,组织业务骨干到重点税源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培训和学习使每一名重点税源管理人员都能够适应这一岗位、干好这一工作。三是要明确落实重点税源管理责任,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真正建立落实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管好、管细、管实重点税源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强化重点税源管理。要通过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使其及时掌握重点税源企业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全面了解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真实情况,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使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员执法活动有记录、执法过程可监控、工作结果可核查、工作绩效能考核,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二)强化对事前、事中的动态管理
真正落实好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制度,注重事前、事中的动态管理,提升监管效能。应定期深入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营、税收入库和税源变化情况;及时了解监控税源企业经营变化的趋势,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入库税款较大、财务状况变动异常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行业指标等动态情况,到企业实地了解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情况,分析、预测税源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并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掌握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税源潜力。加快建立社会综合治税网络,采集获取重点税源企业的外部信息。应尽快实现与工商、地税、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微机联网,建立健全相关信息交流传递制度,确保各项征管信息采集完整、真实、准确有效。从而强化税收分析预测,着力实现对重点税源的动态监控。
(三)强化对重点税源监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首先要完善相关税收法规,明确重点税源纳税人的报表填报义务与责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上报质量好的纳税人给予某种“特定”权利,诸如优先评选“a”级纳税人,对连续多次出错的单位列入税务部门诚信“黑名单”,丧失一些纳税优惠资格。此外还要完善报表系统的数据检验规则,对于审核出现错误数据的,系统将提示出错信息并无法完成上报,以促进企业正确填报。其次要建立重点税源长效管理机制,根据本地税源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际需要,完善税源管理制度和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强化层级管理,明确相关职责。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实效。
(四)强化对依托信息化管税的应用程度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将网上申报系统、征管系统和企业“一户式”档案进一步完善,提高信息采集量,并与第三方信息、重点税源数据库有机结合,使企业的征管基础信息和申报、入库等涉税指标能自动获取,减少手工填报和数据审核的工作量,同时也能保证数据质量。要发挥信息支撑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与第三方信息的比对分析,不断挖掘加工,发扬信息管税的优点,并做好信息处理与个人职业分析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tras软件,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为提高税源分析质量、拓展数据应用效能提供较好的信息化平台,使我们的重点税源管理水平上档次。

加强铁路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


加强铁路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

在深化铁路内部改革,转变铁道部的政府职能、转换铁路局的经营机制,落实铁路局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企业法人责任,强化市场营销,开拓市场经营,拓展运输市场,延伸运输服务产业链条,开发铁路多元经营市场,努力增运增收,做大效益“蛋糕”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调动干部职工保安全、保质量、保稳定、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又好又快地推进铁路事业健康发展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铸牢安全生产堤坝。一是利用召开职工大会、板报橱窗、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盛光祖在全路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精神,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确保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铁路建设、经营、改革等工作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没有安全的持续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保持铁路安全持续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铁路工作的殷切期望,是维护铁路建设和运营大局稳定的体现”的丰富内涵,从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定精神和部党组要求部属上来,坚决做到不利于安全和稳定的事不做,不利于安全和稳定的话不说,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又好又快地推进铁路事业健康发展。二是把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与认真开展“保安全、保质量、保稳定、促发展”安全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大力营造“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干部职工抓安全、保稳定、推动当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仔细查找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在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梳理,建立问题库,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铁路安全稳定。三是加强安全警示教育。通过开安全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抓小防大、超前防范”的理念,时刻牢记所肩负的重大安全职责,自觉养成“遵章守纪、按标作业,处处、事事讲安全”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对党、对国家、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严肃地对待安全工作中的“小事”,主动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认真细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每件事,防患于未然。第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守好安全生产防线。一是按照“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分工负责”原则和“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度,加强日常检查考核,严格安全责任追究,引导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做到“在岗一分钟、干好60秒”,认真研究事关铁路安全稳定的关键部位、关键工作、关键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好安全关键上,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推动铁路事业长期安全、稳定、健康地发展。二是坚持关口前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工作不落实、危险镜头较多、隐患不排除的单位,要实施典型案例剖析,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实现安全管理的新突破。三是加强自控型班组建设,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防止重生产、轻安全、抢进度的不良倾向,自觉抵制“三违”现象,杜绝盲目乱干和违章作业,守好安全生产防线。第三,严格安全生产卡控,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一是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做到预想在前、准备在先,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健全各项制度和管理流程,紧盯现场控制不放,严密卡控关键环节,确保安全排查不留盲区、隐患整治不留死角,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二是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部位,按照作业流程进行分解,根据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确定关键控制节点,明确每个安全关键项点的检查周期、检查数量、关键时段检查次数,及时排查发现每一处作业场所和环节的安全隐患,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三是合理安排生产,制定现场作业卡控措施,组织职工进行新增工艺、范围的学习和培训,达到理论上清楚、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的目的。第四,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垒筑安全生产基石。一是各级干部要坚持把职工冷暖记在心头,把职工最关心、最需解决的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关心关爱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加大“三不让”承诺落实力度,努力实现职工的合理诉求,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确保安全管理有序可控。二是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勇闯市场,多想办法,多找项目,搞活多经,创造效益,最大限度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尽最大努力改善职工生活环境。三是建立日常安全生产分析制度,动态掌握安全生产情况,加大动态抽查考核力度,严格过

加强铁路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第2页

程控制和工程质量验收,确保铁路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动态达标、上档升级。四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岗位培训班,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学习和掌握岗位技能、应知应会、安全知识、规章制度,熟悉操作中的每一道程序,重视操作中的每一个过程,确保安全管理有序可控,垒筑安全生产基石。五是大力实施“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广泛开展拜师结对、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练绝技献绝招、读书自学等活动,引导和帮助一线职工掌握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增强保安全、保质量、保稳定的能力。六是家属要经常提醒亲人在活工作中要时刻绷紧安全弦,强化遵章守纪意识和安全价值观念,严格遵守各项技术、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用《安全规程》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行业要求约束自己的操作,干标准活、做放心事,抵制和克服各种违章行为,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幸福、愉快、尊严地工作生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