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 导航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篇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这部分教材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这部分教材在传统数学教科书里没有的,我们在教学时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一开始,我让学生同桌两人比高矮,让学生说说你比同桌怎么样,同桌比你怎么样?然后让一个学生和我比,学生觉得好奇,有趣,乐意表现自己,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在比高矮的基础上,利用书上红金鱼78、花金鱼15和黑金鱼10,比多少的有趣情境,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主动迁移,轻松自然地学习用“少一些,多一些”描述两数关系,同时学生还会在已有的知识上,由图意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使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得到了升华。接下来,我都是在具体的情 查看全文>>>

教师是最无私的人。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编写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教师总结工作得失。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整理,范文资讯网的编辑为你呈上关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1教学目标

能够独立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并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对计数单位个(一)、十、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及对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的估计,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数的兴趣及估数的意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

3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比20更大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数数、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通过数老师的手指个数,复习10个一是十。通过数3个同学的手指个数掌握4种常用的数数方法,并渗透在数数时要根据实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数数方法。

(二)画圆建立数数的模型、掌握数的组成

1、让学生用点数的方法数出班级学生人数,并渗透在点数时,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定要手口一致。

2、让学生画圆表示出班级学生人数

(1)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圆表示班级学生人数。画之前思考,画出的圆怎样摆,能让老师和学生不用数就能看出圆的个数。

(2)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几种有代表性的画法当中自己观察比较出那种画法最容易看出圆的个数。

(3)(展示10个10个画的作品)你知道34当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吗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圈出3和4所对应的圆)34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出示老师画的圆每行10个,共9行,再多3个。

(1)让学生观察老师画了多少个圆是怎么看出来的93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老师接着画圆,请学生帮老师数一数,画了多少个。画到99个的时候,故意停下来,现在有多少个圆老师再画一个是多少个你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吗几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数数和数的组成巩固练习,渗透估算的同时感受

查看全文>>>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

查看全文>>>

教学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 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不会停止!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

查看全文>>>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接受能力也就不一样,学习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平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期末复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为了在近3周的复习时间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佳复习效果,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简析: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等。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根据本学期教材内容,结合本版实际情况,复习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0以内一个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三、复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 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复习方法与

查看全文>>>

连加 教学目的: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计算顺序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 ○ ○○○ ○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2、练习: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习:第74页的第5至8题

查看全文>>>
篇一:一年级数学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师。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根据学生的情况、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对本学期的作如下反思: 反思一: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反思二: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反思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五: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根据上学期的经验以及深刻反思,本学期我在教学中 查看全文>>>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作为刚接触一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数学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功能不断扩大。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教材,初步学会估算。

在现时的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在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二、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我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的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的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x x 同学2个,还剩3个。在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我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我们的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

查看全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划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 ,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 ,分类,11—20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 ,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

查看全文>>>

(一)圆的标准方程

1. 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定点叫圆的圆心,定长叫做圆的半径。

2. 圆的标准方程:已知圆心为(a,b),半径为r,则圆的方程为。

说明:

(1)上式称为圆的标准方程。

(2)如果圆心在坐标原点,这时a=0,b=0,圆的方程就是。

(3)圆的标准方程显示了圆心为(a,b),半径为r这一几何性质,即圆心为(a,b),半径为r。

(4)确定圆的条件

由圆的标准方程知有三个参数a、b、r,只要求出a、b、r,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的方程,需三个独立的条件,其中圆心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型条件。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若点m(x1,y1)在圆外,则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即

若点m(x1,y1)在圆内,则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即

3. 几种特殊位置的圆的方程

(二)圆的一般方程

任何一个圆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将①配方得:

当时,方程①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当时,方程①只有实数解,所以表示一个点();

当时,方程①没有实数解,因此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故当时,方程①表示一个圆,方程①叫做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它明确地指出了圆心和半径,而一般方程突出了方程形式上的特点:

(1)和的系数相同,且不等于0;

(2)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以上两点是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要求出圆的一般方程,只要求出三个系数d、e、f就可以了。

(三)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

(l)几何法:令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

d>r直线与圆相离;d=r直线与圆相切;0d 查看全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范文人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栏目为您提供最新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5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以及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格式与范文等相关内容。同时,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希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专题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