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会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那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 √ 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
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fwR816.CoM阅读延伸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数学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跳绳


这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跳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跳绳》 修彩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先请学生估计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
(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 8 = 4 ,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不够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
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正确即可。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
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老师认为“不够向十位借一”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所接受的方法。
(三)、实际应用。
1、完成 70 – 48 = 70 – 62 =
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2、教科书第62页的“想一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说说自己的算法。
3、教科书第63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没有借一,数位没对齐等。
4、教科书第63页的第2题。
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淘气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
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教科书第63页的第3题。
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其中“( ) + 40 ”的答案不。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测,“( )”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 )”是其他数,它就无家可归了。
(四)、总结。
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买铅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4= 6+4= 9+6= 10-8= 15-5= 8+7= 4+9= 16-9= 8+10= 7+9=
开火车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多又快。 复习导入,加深对十几的组成,调动学习兴趣。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复习知识点

1、数数法 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数法

2、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 10-4=6

3、破十法 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 1+5=6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9再添上6就是15,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 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一)必做题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 12-9= 14-9= 16-9=
请四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4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 先摆16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8根。

(2) 先把摆好的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1根加上6根,就得到还剩8根了。

(3) 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6根里拿走6根,再从10根里拿走2根,最后只剩下8根了。

(4) 想8+8=16,反过来16-8=8

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拓展学习(深入探究)

3、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用计数器或小棒做一做,算一算。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4、.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圈的。订正结果。

(二)选做题,发展练习(3页第5题)(有能力的同学做)

出示教材第三页情境图,让学生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结:松树上长了17个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还剩9个松果,小松鼠摘了多少个松果?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学生认真探索四种方法,寻找有效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练一练让学生更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 课堂练一练

1、准备题

9+( )=11 9+( )=14 9+( )=15 9+( )=17

2、想一想 做一做

15-9=□ 想:9加( )得15。

17-9=□ 想:9加( )得17。

18-9=□ 想:9加( )得18。

3、做一做

9+( )=13 9+( )=16 13-9=( )

11-9= 14-9= 17-9= 12-9=

学生自主完成,分组讨论结果。 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计算,巩固新方法。

五、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进行讨论,并举手回答。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解决问题

1、大汽车里面坐9人,小汽车里面坐4人。两辆车一共坐多少人?

2、有12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多少根?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册 买铅笔

方法:(1)数数法 一根一根的减

(2)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 15-5=10 10-9=1 1+5=6

(3)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9+(6)=15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是通过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因涉及的方法较多,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逆算法等等,课堂出现浪费较多寻找并理解方法的时间,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希望这个难以把握的问题能有效的调节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些,少些


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


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 (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 ,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 ,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一文,希望“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