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教案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或许你需要"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倍题可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掌握多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除了要精心设计合理、鲜明的教学的情景之外,还必须通过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中体验数学概念。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是全体性的引领学习,初步体验知识的内涵。通过小胖吃的不够,引出要给小胖添加一份。对于小胖再吃一份的现象,先要求学生学生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描述,再引出加倍与一半的概念。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数学应是教“活课程”,而不是教“死课本”。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成为可以开掘的沃土,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绝好材料。因此,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我就更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环节的开发丰富学生的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所以在学生初步体验新知之后,我又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动手操作实践,自我体会构建新知的机会。让学生拿出小圆片,来摆出相对应的加倍与一半。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现象中进一步体验了加倍与一半的含义。
练习的设计主要分为基础知识训练与实际运用训练两部分。
基础知识训练主要以课本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书面练习后,我安排了加倍与一半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学的积极愉快。实际运用部分则是加倍知识向日常生活的延伸。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有没有加倍与一半的现象呢?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增加了学生为自己和妈妈点点心、算价钱的操作活动时,学生们不但为色味十足,让人垂涎欲滴的各色点心所吸引,更为点点心而蠢蠢欲动,都在心里盘算着哪种点心是吃的,因而不仅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情境中,进一步感受了对加倍与一半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鼓励了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发现、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同时这一个环节也是对整节课的一个小结,是对加倍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且使情境得到了前后的呼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关注数学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今后,我仍将尽力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当学生不会学时,指导他们会学;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启发他们拓宽。

fwR816.cOM品读分享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反思


第六单元反思:
6.1买文具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应体现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第二,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本节课则利用社会调查活动这一形式,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积累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提供时空。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而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进率后,又设计购物的实践活动,正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2.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分别设计“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合作能力。
6.2 买衣服
1.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教师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活动丰富,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两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钱、换钱的问题,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最后,学生在经过大量的活动经验积累之后,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教师还把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记录购物的钱数,使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整时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v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对以后的 “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建立合理的时间安排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v 知识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认识整时的两种表示形式;能够正确地写出整时
v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v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
3)教学的重、难点
v 其中的重点是:充分认识钟表的外部结构和掌握表示整时的两种表示形式
v 难点是:正确说出钟表上的整时
4)教具:模具表、多媒体课件
学具:模具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真棒。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喜欢这些钟表吗?那我们就和他们交个朋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以儿童熟知的生活场景为导入,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其实钟表里隐藏着许多小秘密,等着我们同学去发现呢。现在请你把自己知道有关钟表的知识,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好吗?
谁来说说这个钟面上都有什么?
谁愿意把你制作的钟面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呀?那钟面上还有什么呢?
[设计意图:关于钟面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如当小老师,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想一想,钟面上的是时针和分针市怎样走的呢?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拨你的钟面吗?
那你们知道这些数字和时针、分针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你们会看时间吗?好,谁来说说这是几点?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小朋友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个时刻就是几时。
想不想自己动手拨一个时刻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设计新颖。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并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想不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老师来考考你的观察能力。谁来说说这是几时?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两个10时呢?
小结: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就有两个10时,为了准确的表示时刻还得用上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这些词语。
现在你们能用一句完整话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12时和6时的钟面上有什么特点?说来说说。
小结:12时,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了。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
那你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在你的钟面上拨出来,和你的同桌说说。好,拨一个你喜欢的时刻说说你在做什么?
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我们放松一下来听首歌,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这一环节,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把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利用小明的作息时间情境图,呈现“现实冲突”──为什么一天中有两个10时?让学生“议一议”,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在日常生活钟,除了用这种钟来表示时间,还有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法就做“电子表示法”。电子表示法时怎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电子表示法的两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冒号”当冒号右边时两个0,冒号左边是几,这个时刻就是几时。
你能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在练习本上试试。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像这样的表示形式,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并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好了,我们轻松一下,来猜个谜语好吗?
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好,老师想奖励你们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我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做个动作,你们猜猜他们在什么时刻再做什么事情?再用你手中的钟面拨出这个时刻。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没有大量出示一些人为设置的钟面时刻让学生去认读,而是创设了猜谜语、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和做游戏等情境,把对时刻的认识与有趣的情境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总结全课
亲爱的孩子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不浪费时间,从小就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规律,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五、拓展应用
这是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猜一猜它是几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这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归纳、比较,对多样算法进行优化,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而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熟练。
教学目标
⒈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发展多样思维。
⒉让学生感受到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⒊进一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重视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优化意识培养。
⒋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谈话:很高兴和咱们XX小学一年X班的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之前,就听你们班老师夸你们,说你们的数学学的可好啦,同学们是这样吗?所以呢,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这节课,老师可是非常期待大家的表现呢。
一、复习导入
1、前些天,我们学习了一种非常方便的计算方法,叫做竖式。大家还记得吗?这里有两道题,谁能在下面列竖式计算出来啊?(指2生板演)
35+5= 6+21=
2、其余同学,我们来做口算,看谁又准又快。(抢答)
(投影出示“摘小花儿”)52+7 问:你是怎么算的?
3、反馈竖式。
问:列竖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4、揭示课题:同学们口算快而准,竖式掌握的也很好,果真是名不虚传啊。接下来,老师邀请你们到图书馆去看看。
二、学习新知
1、投影出示主题图,问: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指生汇报)
2、师:那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加法的问题吗?请你先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师板书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3、师:同学们刚刚提出了很多加法问题真不错,看,黑板的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28+4= )(师板书)
4、28+4=?(学生举手)师:这么多人都会呀,那么老师还想请你想一想,你是怎么算28+4的。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学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
师:算好的同学请你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你已经算出来了。告诉老师你们算得多少啊?(32)好了,谁是最勇敢的,第一个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的?
(1).8+4=12,20+12=32 (板书)
师:哦,好方法。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看!(投影演示)
28+4,用小棒来表示就是:先算的是8根和4根加起来=12根,然后在和2捆合起来就是32根。
师:咦?同学们,你们看,这12根小棒够不够1捆啊?够1捆了,该怎么办?(数出10根捆成1捆,然后放在2捆一起,就是3捆零2根,就是32)也就是说,8+4=12,12里有1个十,要把这1个十进到十位上去。
再看!(投影演示)
师:要算28+4,用计数器来表示,4要加到那位上?
那现在个位上是多少了?(12)这12也够10了,怎么办呢?(满十进一)
问:那这十位上的1个珠表示多少?(1个十)
所以呢,28+4=32
(2)28+2=30,30+2=32 (板书)。
师:哎呀,你的方法真是太巧妙了。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竖式
问:列竖式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问:个位8+4=12,怎么写?(个位上满十了,就要向十位进1)(板书:满十进一)
说明:为了在计算的时候不忘记进上来的1,我们要把它写在十位的下面,写个小小的1。
6、小结。
刚刚,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都算出了28+4=32(板书横式)
其中,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特别要注意的是: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练习。
1、怎么样,你们都学会竖式了吗?那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投影出示)男生做前2道,女生做后2道,我们比一比看看谁做得准确。
(指生板演)反馈:强调满十进一。
(鼓励:哎呀,男生女生不分胜负,都是高手。再来比试)
2、做加法,(投影出示)
问:你是怎么口算这么快啊?
3、你们真聪明,这样都难不倒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去智慧岛!(投影出示)
4、作业:课本50页,完成4题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 (本)
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3 2(本)
2 8
+ 1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讲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节内容《图书馆》。教材通过“图书馆”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为以后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反思整节课,感受颇深,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该放手时就放手
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同伴讲解,全班交流的过程。
在与学生共同探究28+4算法这一环节,大胆地放手我觉得比较得体,这样学生就少了一些桎梏,让学生的思维力、合作力、创新力在快乐的翱翔中得以提高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研究出很多算法后,让他们比较这些算法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样做学生的求同思维得到了发展,但发散思维就忽略了一些。
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
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继续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互相评价,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
三、枯燥习题变有趣
练习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练习有趣味度,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常规的口算练习变成了“摘小花儿”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自我感觉一般。平时很积极地孩子,今天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什么原因,变了很低调,都不敢举手发言了。经过课后反思及总结,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有些问题孩子回答不上来,可能是我语速太快,表达的不是很清楚,这样我反复强调,无形中浪费了不少时间。
2、课题切入点不快,可以直接提问学生《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从而让学生列出算式:28+4,再引导学生得出结果。
3、虽然课堂上有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前面讨论的时间过长,后面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巩固竖式进位加法中的“满十进一”的法则。
所以经过反思,我以为重点会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努力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一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 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秋天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后看来,总觉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我本意是想通过四步读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诗歌节奏的划分本无定法,它和语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给学生划分节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作一个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一文,希望“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