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 > 导航 >

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2024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演变,改革开放已经有四十多个年头了,那么你知道关于改革开放个人心得体会应该怎样去写吗?以下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革开放史个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改革开放史个人心得体会(一)

40多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这40多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多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多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多年。40多年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40多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最有说服力。40多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查看全文>>>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谋求生活来源的主要工作。理念是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引领行为的核心价值观。职业理念作为指导人干什么、怎么干的思想基础,三十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职业理念的每一次变化都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从深层次上凸显了中国职业人的职业理念逐步与国际接轨,职业能力开始与国际同步发展,职业素质出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提升。

人的职业属性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计划经济时代,人的职业属性单一,人们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经济收入都是在固定的社会组织中工作所得,职业也被革命工作所概括,职业没有实质意义和科学细分。人们相互间的问话都习惯于你是哪个单位的?单位人取代了所有的职业称谓,那个年代里生是企业人,死是企业鬼,厂荣我荣,厂损我损,几代人都在一个企业里,导致企业对职工的全方位负责。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企业办幼儿园、食堂、学校、医院、浴池,有的还办了火葬场,企业的附加负担越来越重。八十年代初,我国国有企业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多元化经济组织开始产生,在下岗、失业、再就业的年代里,人们找工作不找市长找市场的理念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按照市场需求社会需要、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自我设计职业,一大批社会自由职业者开始创业发展,由个体户发展到今天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1.9亿人,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

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不仅是身份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提升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社会自由职业者的比重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越活跃,市场化程度越高,从业者的自我约束能力越强,对经济的发展、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更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和持久性的推动力。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人对于推动职业的创新、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职业人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而且随着市场化程度越开放,社会人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在金融危机的反作用下,我国社会人的发展结构将越趋科学合理,从业人员总量和质量逐步加大和提高,对拉动内需、稳定就业都将起到长期的战略效应。

人的职业信仰由对企业忠诚转向对职业忠诚

我国长期形成的单一所有制的经济环境,使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的职业信仰偏重于企业,对企业忠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核心理念。当社会进入市场经济后,人们越来越感到企业的体制、机制发生较大变化时,员工也不可能在一个企业工作一

查看全文>>>
改革开放的意义

阅读精选(1):

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历史好处

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不仅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给了强大的实践动力和有力保障,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价值。

一、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由整理]

在毛泽东艰辛探索的基础上,邓小平对时代特征和世界格局个性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等进行科学分析,发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仍有三个基本问题不能回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并存的事实不能回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不能回避;世界通行规则与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格局不能回避。正是基于这三个不能回避,邓小平反思和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形态,从而推动了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既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作为改造社会现实的根本尺度,又辩证地看待最高理想与当前现实的客观差距;既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又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礼貌成果,使社会主义既未因为资本主义垄断世界话语权而宣告结束,也没有因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失败而宣告历史的终结,而是沿着世界礼貌发展大道毅然走向人类自我

我解放的新境界。

二、中国改革开放创造和丰富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模式

那些持西方中心论者偏执地认为,肇始于欧洲的现代化模式不仅仅充满活力,而且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创性地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能够使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更具世界好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大势的认识,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多元途径,将西方现代化模式从所谓唯一模式或普世模式还原为一种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时代人类礼貌的多样性发展。

三、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36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gdp从1978年的世界第10位跃居为世界第2位,人民生活水平、各项社会事业、综合国力上了个大台阶,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已经超过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19世纪开始崛起的美国。中国不仅仅从贫穷走向富裕,

查看全文>>>

1978年至20xx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

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机械修造厂。在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指引下,经过30年的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提高等阶段,工业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行业从零散到集中,经济结构发展到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及股份制应有尽有,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格局。

30年的改革成就,改变了我县工业经济底子薄弱的尴尬境况,工业经济由此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速轨道,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彩30年:三十载改革开放 **工业阔步向前

●1991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华源铝箔制品有限公司诞生。同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作申尔佳制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xx年,我县引进了全县第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东骏激光有限公司”。

●1994年至1998年,全县国有、集体企业相继实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199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三区四带”经济发展战略。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县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xx年—2020年)》。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两区五镇一线一基地”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饮料食品等支柱产业。20xx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建设以休闲食品、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工业发展战略。

●1997年3月,我县确定建设鹤山商贸经济发展区。1999年10月,鹤山商贸区与县工业区合并,组建了**县工业商贸区。xx年10 月工业商贸区更名为“**县生态工业区”。xx年,生态工业区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工业集中发展区”。xx年,县委、县政府又在寿安镇规划建起了“寿安镇工业集中发展点”。

讲述30年

人物档案:梁治明

1971年—1980年,国家建委第二工程局第三工程公司工作;

1981年—1982年,**县肥皂厂工作;

1982年—1983年,任**县工业局主管会计;

1983年—1997年,任**县经济委员会主办科员、企业管理科副科长、副主任科员、企业管理科科长;

1997年—xx年,任**县计划和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x

查看全文>>>

县国土资源局改革开放30周年工作总结 **县土地管理局成立于1987年5月,1993年4月合并改称**县城乡建设土地管理局,1996年10月按省、州有关文件设置**县土地管理局,xx年体制改革增设矿产资源管理职能,xx年5月**县土地管理局更名为**县国土资源局。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广大职工的辛勤耕耘,**县国土资源事业长足发展,队伍机构不断壮大,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工作回顾

(一)工作机构逐步健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我县土地系统建立之初,工作机构仅4个股室(秘书股、政策法规股、地籍管理股、建设用地管理股),经过发展,工作机构扩展为5个股室、3个国土所、2个直属事业单位,在职人员44人,大专以上学历占73%;在职党员16人,占总数的36%;老、中、青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平均年龄为38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领导班子团结干事谋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促和谐,突出重点抓工作,扎扎实实打基础,讲团结、干实事,齐心协力抓好国土资源工作,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全面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管理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多次被省、州、县评为“先进集体”,系统内多人次受到省、州、县级表彰,为我县国土资源事业谱写了一页辉煌的篇章。

(二)、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县土地局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县土地详查、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更新、城镇地籍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p>

(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我局始终把用地保障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抓住用地报批和征地补偿两大关键,着力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上下功夫。完成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新大桥项目用地征收、报批、供地工作,面积119.7645亩,支付各项补偿费764.8879万元,安置农户27户,完成了县地税局申请建盖办公楼用地40.9695亩农用地转用报批及供地工作;完成了新城行政办公区299.4345亩农用地转用报批,目前已供地38.34亩;金都花园已完成报批供地,面积为52.2亩;新城海诚酒店区供地方案已上报州国土资源局;海诚茶马街用地70.0294亩已进入挂牌;象都河畔之梦住宿小区用地27.795亩已挂牌,收取土地出让金598.1187万元;新城经济适用房用地材料已上报州国土资源局。

查看全文>>>

县计划生育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与回顾

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3镇4乡和一个国营农场,161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总人口16万人,居住着苗、汉、水、侗、布依、彝等2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化县情认识,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扎实工作,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年新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新的跨越,迈进了新的历史时期。自1995年以来,连续13年获得黔东南州人口计生工作一等奖;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首届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全县生育水平显著下降,控制人口工作成绩裴然 ----人口出生率由1978年的23.8‰,下降到20xx年的11.5‰; ----人口死亡率由1978年的8.9‰,下降到20xx年的5.48‰;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5.1‰,下降到20xx年的6.02‰; ----符合政策生育率由1978年的50.35%下降到20xx年的94.76%; 改革开放30年来,**县减少生育6.5万人,占20xx年全县总人口16万的40%,大大减轻了人口给资源、环境和入学、就业带来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初显成效 近年来,**县注重把计生工作重心放到基层,在农村推行村(居)民自治,建立了自治网络、配齐配强村(居)领导班子和计生专干,选好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整建计生协会、形成村两委、计生专干、计生协“三位一体”服务管理体系,依法建立自治章程,明确自治途径,让群众对计生“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全县普遍推行了村(居)民自治工作。全县167个村(居)中,村村有计生专干,村村有人口学校、村村有计生协会,并选出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578名,95%以上的村敢抓敢管计生工作,初步形成“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组落 查看全文>>>

某县计划生育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与回顾

**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县国土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3镇4乡和一个国营农场,161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总人口16万人,居住着苗、汉、水、侗、布依、彝等2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化县情认识,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扎实工作,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年新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新的跨越,迈进了新的历史时期。自1995年以来,连续13年获得黔东南州人口计生工作一等奖;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先进集体”、“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首届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全县生育水平显著下降,控制人口工作成绩裴然 ----人口出生率由1978年的23.8‰,下降到20xx年的11.5‰; ----人口死亡率由1978年的8.9‰,下降到20xx年的5.48‰;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5.1‰,下降到20xx年的6.02‰; ----符合政策生育率由1978年的50.35%下降到20xx年的94.76%; 改革开放30年来,**县减少生育6.5万人,占20xx年全县总人口16万的40%,大大减轻了人口给资源、环境和入学、就业带来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初显成效 近年来,**县注重把计生工作重心放到基层,在农村推行村(居)民自治,建立了自治网络、配齐配强村(居)领导班子和计生专干,选好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整建计生协会、形成村两委、计生专干、计生协“三位一体”服务管理体系,依法建立自治章程,明确自治途径,让群众对计生“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

查看全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法律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迁过程。这是一个多元法律文化不断冲突与整合,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从公法文化一枝独秀到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共同繁荣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单一强化政策文化到不断强化法治文化,从热衷于法律的工具性特征到认同法律的价值性特征,以及内隐法律文化明显滞后于外显法律文化发展的过程。尽管如此,变迁后的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理性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大胆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并加以本土化,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树立公民法律信仰。 关键词:法律文化,变迁,法治,现代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先后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法律等领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变革实践。法律文化也随之经历了一个变迁过程,体现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度、广度和深度。客观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文化的变迁轨迹,评析法律文化的变迁特征,探寻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对中国法治建设工程乃至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诸多领域变革的进一步深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体现这方面的价值功用。 法律文化是一个多义概念,一方面在于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问题进入理论研究领域的历史较为短暂。西方国家以美国法学家拉伦茨·弗里德曼在1969年发表的《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为标志,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而在中国,对法律文化这一概念引进、介绍并加以研究的,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另一方面,文化概念本身就具有多义性、歧义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自然影响到它的子概念法律文化。综览众多研究法律文化的著作文章,对法律文化概念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但可以归纳为广义、中义和狭义三大类。本文认同中义法律文化观,即法律文化是指内隐在法律理论、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和法律设施当中并通过这些法律现象表现出来的法律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它指导并制约着这些法律现象的变化和发展。法律文化从结构角度可以分为内隐法律文化和外显法律文化,内隐法律文化即法律意识,它包括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大层次;外显法律文化包括法律规范制度和法律组织机构设施两大体系。本文以此为前置条件和逻辑起点,并同时以主导法律文化为主线展开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文化的变迁述评。 一、法律文化的变迁轨迹 中国法律文化

查看全文>>>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放眼向下望去:在那陡峭的山峰下,庞大的挖掘机正在发出阵阵的轰鸣,象足球场一般大小的块块料场正在山谷间诞生。各种巨大的现代化机械整齐地摆在施工场地的周围。这里,就是位居全国第三的“大相岭隧道”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出入口外,是一行行正在向远处延伸的高架桥柱桩桩孔。这是一项开辟历史纪录的国家重点工程,是一条单是隧道和桥梁长度就占到整个路面长度40%以上的创纪录的高难度工程。 一百年前,英国人威尔逊曾在这里拍下了一幅幅的照片,在那发黄的、经过多次翻拍照片上,我们看见的却是一串串衣衫褛烂、身背茶包和食盐的“背脚”(“背脚”的名称和意思与“挑夫”类似),“背脚”们的肩背上背着沉重的大包物品,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背脚”们手中拿着的是用于帮助行走和用于歇息的工具——“拐子”。在通常情况下,t字型拐子的上端横梁握在右手,拐子的中部被夹在“背脚”的左腋下,到了路不好的地方,“背脚”们会将拐子下端放于路面或比路面高一点的地方,以便随时用于稳定身体以免滑倒。在累了的时候,背脚们会把拐子的下端支在路面上比较结实的地方,然后将背上的重物放在拐子上面的横梁上,与两脚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三脚架,这样就可以松一口气。等到缓过劲来,又再重新上路。 三十年前,这里虽然有了公路,商品的长途运输已被甲壳虫一样的各式老牌汽车代替,但短途运输仍然离不开肩挑背扛。那时“拐子”依然是我家祖辈的家传。而如今,三十年前的公路已被大大拓宽并被浇铸成沥混路面,大得像火车厢一样的大卡车以及一辆辆漂亮的小轿车成串地在宽阔的公路上飞奔。再过几年,当高速路通车后,当前要花近两小时才能翻过的大山,将只需十分钟就可以从高速隧道中穿过。穿越大相岭,这曾是我青少年时代的一个梦,不曾想到,这个梦在今天已开始变为现实。 穿行在乡村的农家路上,当年肩挑背扛的农村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载着人搭着贷的摩托车或小卡车从脚下的水泥路上擦身而过,阵阵音乐和歌声从各个贴着瓷砖配套着“龙门”的农家小院中传入我的耳鼓。路过一座座崭新的农家院落,不时地可以听见电话铃声在响起,从崭新的院门向里张望,常可见到农家客厅中彩电屏幕上的画面在不停地变换着五光十色的镜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个在几十年前曾经被传为“共产主义”时代特征的典型写照,如今却成了一个谁都不以为是新鲜事物的“家常便饭”。 要说什么是新 查看全文>>>

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改革开放思想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江泽民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思想,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而且全面阐述了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方略、方法步骤和重点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改革开放思想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尤为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江泽民文选》首先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改革开放思想. (一)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改革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922年6月,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同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使得多年来争论不清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二)深刻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首先强调,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2同时,江泽民同志又多次指出,“国家宏观调控和市 查看全文>>>

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

范文资讯网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栏目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大量的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2024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更多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在范文资讯网,欢迎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