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 > 导航 >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2024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

这是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一则适合低年级段的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不同的生活状态:一只勤恳地练习本领;另一只自以为父母是森林中的大王,则每天懒洋洋地什么也不做。通过对懒狮子和勤狮子的学习,以及领悟狮子妈妈的话,告诉孩子:凡事不能依靠别人,要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狮子妈妈、懒狮子、勤狮子、小树的头饰。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为使学生在上课伊始能较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你对狮子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求的欲望。接着,给学生创设广阔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录像,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也想读一读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在个人的、小组的、全班的学习活动的穿插、结合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实现每个学生对课程内容、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自我构建。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读书,并且有成功的体验。

2、寓教于乐,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仅是为了引学生入情入境,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头饰辅助教学,老师、学生戴着头饰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进入角色进行体验的机会,实现了师生互动。另外,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就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看看动画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件演示)

你了解狮子吗?愿意介绍一下狮子吗?(自由交流)

想知道小狮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两只小狮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轻声齐读)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再听读一遍。(同桌一个读,一个听)

3

查看全文>>>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编准备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蹦、施、肥、除、运、饿、挑、担、疑、惑”;并认识“足字旁”。

2、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运、送、挑、担”四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让学生知道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有收获。

4、启发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像,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重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蹦、施、肥、除、运、饿、挑、担、疑、惑”;并认识“足字旁”。

2、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运、送、挑、担”四个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

2、启发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像,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知道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有收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邀请了一对好朋友和我们一起来上课,你们看,它们是谁?(出示媒体:小白兔和小灰兔手拉手走过来的动画情景)

2、揭示课题:22 小白兔和小灰兔(读课题)

3、提问: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故事。

说明:“兴趣是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课开始出示动画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设悬念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出示多媒体整个故事的动画)边看动画边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听懂故事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说说大意,教师可以提示。

3、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标上小节号。

4、指名分节读,纠错并正音。

5、提问:读了课文后,你喜欢谁?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

说明: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边听边记的习惯,能说出故事的大概意思,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感受内容。

(以下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

(一) 如第三节

1、小组学习:(1)四人合作分句读第三节

(2)学习生字“蹦、施肥、除”

(3)找一找描写小白兔种菜的句子,用“——”划出,并在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1)抽四人小组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

查看全文>>>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的景象。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梅子,枝头的杏子也不小了。田野里,小麦已开花,一片雪白;菜花有的已结籽,显得稀稀落落的;路上的人很少,篱笆边,只有蜻蜓和蛱蝶上下翻飞。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了解采字的字理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夏日农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夏天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朗读感悟

(1)在朗读感悟之前,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介绍或教师介绍,了解诗人的情况,

然后教师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2)采用领读、组内竞赛读、个别指读、自由读的方法将诗读熟。感知诗境,并能形成古诗的画面,达到流利背诵。

(3)在诗中定位生字。

2.识字与写字

(1)鉴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可让学生先自学生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再推荐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经验。教师随机采用开火车读卡片或同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认读等方式强化读音,并及时纠正容易读错的字。

(2)字音:“采”是平舌音。“篱、惟、稀、蝶”的字音比较难读,教师要采取多种读法强化学生记忆。

(3)“采”是会意字,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蝶、肥、菜、稀、惟、篱”都是形声字,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寻找在生活中用过哪些词。如“我有一支黄色的铅笔”的“黄”,“夏天很热”的“夏”。还可以采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试着给这些会认的字组词,并引导学生大声地读出来。教师及时纠正字音组词的错误。

(4)本课要求写的生字较多,可在课上选择“梅、麦、采、菜”四个字指导书写。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麦”字的下部一撇和捺要伸展开,“菜”中部的“爪”字要小点,“艹”要盖住“采”。

(5)指导书写时,教师注意不要贪多求快,努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再下笔的好习惯。

3.活动提示

(1)连一连

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先在组内找,再让同学在全班找。找到朋友后还可以组一个词。

(2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兔运南瓜优秀教案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小兔运南瓜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教学重点是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孩子们,小兔刚才打来电话,说是妈妈让他到菜园里去摘南瓜,可是南瓜太大,他搬不动。他知道我们班同学聪明热情,想请大家来帮忙想个办法。他还在菜园里等着呢,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

2、思考问题: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先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再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帮小兔的举手,(把手机递给手举得最早的孩子)你亲自跟小兔说吧。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办法跟你的一样吗。

学生:对着手机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接过手机,(假装跟小兔通话)小兔,这个办法行吗?(转过来对刚才发言的同学说)小兔让我谢谢你,还夸你真聪明。小兔运南瓜优秀教案设计

师:小兔还想给别的同学一次机会,谁还想帮帮小白兔?

生:……

师:小白兔说,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可是他不知道究竟用哪种办法更好。我们来讨论一下,拿出方案,好让小兔早点把南瓜运回家。

生:小组讨论。要说说哪种办法,为什么?

组长汇报,讨论的结果。

4、讨论评议: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什么是好办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定。如果有人顺路带回,请人帮助这个办法好;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滚回家这个办法好;如果路上有障碍,说不定用小车推也好。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5、小结

小兔打来电话,用同学们想的办法,他把西瓜搬回了家。他说谢谢大家,还夸大家真聪明呢!

四、课后延伸:在小兔运南瓜的办法中选一种,画一幅画。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鹳雀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yw》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会写y,w.  2.学习声母y,w和单韵母相拼. 【教具准备】教学图片和拼音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两个声母卡片.(平翘舌各一个)  2.抽读整体认读音节:chi,ci,ri  3.说说声母和音节发音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一)学习声母y和整体认读音节yi.  1.出示教学图片第一幅问:树杈上挂着什么  2.出示卡片y,告诉学生衣服的"衣"读得轻些短些就是y的音.  3.老师示范发音,学生仿读.  4.区别y和i的读音.(y是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i是韵母,可以读长一些.)区别后让学生反复读几遍.  5.出示卡片yi,问:一个声母y和一个韵母i合在一起知道怎么读吗(明确这个音节yi,读时声音长些.)  6.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声母y,韵母i,合在一起就是音节yi. (二)学习声母w和整体认读音节wu.  1. 出示教学图片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是一间屋子)  2.出示卡片w,告诉学生屋子的"屋"读得轻声短些就是w的音.  3.学生试读,老师正音.  4. 区别w和u的读音,(注意声韵母在读音上的区别.)  5. 出示卡片wu,问:声母w和韵母u合在一起该怎么读(注意声母和音节在读音上的区别.)  6.领读.声母w,韵母u,合在一起就是整体认读音节wu.(反复读几遍.)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  1.出示卡片问:这个字母念什么碰到j,q,x时怎么样(把两点去掉还念)  2.讲解:碰到j,q,x去掉两点还念,碰到声母y时也要把两点去掉.  3.出示卡片yu问:这是什么yu (音节yu)  4.领读.声母y,韵母u,合起来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u. 三,比较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小黑板. ' .  y i yi  w u wu  yu  2.比较异同点.(相同点:读音相同;不同点:声母y,w读得轻,短,韵母i\u和整体认读音节读得稍长,响些;它们的字形也不同:整体认

查看全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山青青

标题:《山青青》案例设计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短小优美的诗歌。全文只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山、水、鸟;第二句写树、草、花;第三句写苗、田、春风春雨。诗画相配,内容生动,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趣味,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设计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着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读中成诵,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鸣、声”等六个生字,会写“叫、苗”等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难点:从诵读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看图说话。  屏幕显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也可看图说话)  2引入课题。  这么美丽的景色是什么季节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山青青》。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指名读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一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6指名读全文;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朗读课文,你想怎么样读就怎么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句话。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3你觉得哪些景物最美?请

查看全文>>>

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查看全文>>>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让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尾,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并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采用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并思考“谁的帮助?”,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培养其协作精神。“根据图文内容,探究图中人物分别是谁?”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感悟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快乐。当然,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因此,第二个设计理念便是“读贯穿始终”。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一)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二)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反馈。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学生交流汇报: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红、绿”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喜爱春天,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  1、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及大自然的变化。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卡。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最近小朋友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课题,背景为春雨)齐读课题。  2、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呢?(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大家读一读,议一议。 ①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②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春雨的样子了吗?(课件出示画面:像线似的春雨在飘落。)认读“线”。 ③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课件出示画面:春雨沙沙响)  3、朗读质疑。(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 ①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认读“欢” ②阅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提示:“大家”指的是谁?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二、创设情景,感悟对话。  1、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讨论小伙伴们提出的问题。 ①瞧,田野里,飞来一群小鸟。(课件出示:一群小鸟在田野里边飞边叫。)这群小鸟在干什么呢?  a、你从哪儿看出他们在争论问题的?指名读第二段,正音后,齐读。认读:“论、趣、题、底、颜”  b、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别人争论过问题?怎么争论的?  2、(课件出示三只鸟:小燕子、麻雀、小黄莺)  说说田野里有哪些鸟。  3、分角色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②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随机演示课件:春雨沙沙,草地、树木变绿,桃花、杜鹃花变红,油菜花、蒲公英变黄。)  4、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与同桌伙伴一起找一找吧! ①同桌一起找有关词语并圈画出来。 ②指名汇报,(随机点击课件中课文里的有关字,“淋、洒、滴、油”四个字即变成红色。

查看全文>>>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

范文资讯网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2024一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设计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