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福楼拜加的星期天》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福楼拜加的星期天》。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会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那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福楼拜加的星期天》”,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
1;利用工具书或课文注释,掌握生字词:捋,踝,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
2;通过独立查找资料,了解这篇课文主要涉及到的五位作家及其代表作,丰富文学常识的积累。这五位作家是:莫泊桑、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3;认识作者通过恰当的描写,把人物性格特点突现出来的方法。
4;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所描写的三位客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三;预习作业 :
1、仔细的阅读课文,在每一段前面标上序号。并且利用工具书查阅以下字词:捋,踝,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
2、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及作者莫泊桑的资料,主要找出他们各自的国籍和代表作。
3、描写自己班上的一位同学,要求描写出他们各自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字数在100字左右。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3分钟)
同学们,非常高兴我能够有机会在这样的一天,与你们跟着法国作家莫泊桑,一起到他的老师福楼拜家里,来认识他的几位客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它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的短篇小说家,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100页底下的注解,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福楼拜与他的几位朋友聚会的场景。通过预习,我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有所了解。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位大家描述一下这次聚会的过程?主要要抓住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星期天在福楼拜家里依次来了三位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
聚会的气氛如何——很融洽、很热烈。有谁参加?——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和福楼拜。现在请你再来简要的介绍一下这四位作家: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和福楼拜。主要介绍他们的国籍和代表作。
(二) 文学常识:(2分钟)
板书:福楼拜:法国,《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俄国,《父与子》、《前夜》。
都德:法国,《最后一课》。(已学)
左拉:法国,《小酒店》。
过渡:可见,这四位作家在文学创作上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我认为只能用“文学巨匠”这四个字来形容他们。那么这些文学巨匠他们长的是怎样的呢?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作者已经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展现出来了。现在我们就重点来看一看福楼拜家里的三位客人。
(三)人物外貌描写的对比:(13分钟)
作者对这三位客人分别从肖像、语言和动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但是对不同人物的描写都各有侧重,侧重于描写他们特点的方面。抓住人物特点的方面进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对比的方法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有什么不同。
1;先从肖像描写的角度来看: (文中的“—”标记)
文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得最详细的是谁?——左拉。 这说明了在长像上,左拉最有
描写得最简单是谁?——屠格涅夫。只有“白皙的脸” 特点,最容易让人感知其形象。
对左拉的肖像,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身材、脸、头、头发、鼻子、胡须、眼睛、嘴唇。
作者对都德的肖像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他描写了哪些东西?——头、头发、眼睛、胡须。
同样是描写这些东西,作者的描写一样吗?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作者在肖像描写上的过人之处。
头:(都)很小却很漂亮。(左)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的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漂亮与不漂亮的对比】
头发:(都)乌木色浓密卷发。(左)很短。【长与短的对比】
眼睛:(都)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过度近视,眼光模糊。
(左)黑色,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同是近视,但模糊与敏锐形成对比】
胡须:(都)卷曲。(左)修得很短。【卷与直的对比】
板书肖像描写的对比。
从这些精彩地对比中,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栩栩如生的,可爱的人,作者画出的是两幅画像,两张面孔。大家回去之后不妨按照这样的对比画一画他们两个人的画像,再到课文的插图里去寻找他们各自的身影,看看画得像不像。
2;再从语言描写的角度来看: (文中的“()”标记)
在语言描写上作者对三位客人都没有具体地写谈话的内容,但却通过自己的概括和评价,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各自的声调和口才。他的这些概括和评价同样具有鲜明的对比,具体来看:
请大家看到课文的地3和4段,看看文中是如何描写屠格涅夫的语言。(注意他用的都是评价性的话语。)
屠格涅夫:(声调)犹豫,具有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说明他说话很形象、生动。【生动性】
都德:(口吻)极具概括性,且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概括性】
(调子)像唱歌。说明有节奏,有韵味。说明他的调子是跳动的,呈曲线。【跳动性】
左拉:(声音)平静、温和。呈现的是一条直线。【温和性】
板书语言描写的对比。
作者这样的一种对人物语言的概括地、对比地描写能让我们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使他笔下的这幅人物画不但具有了形象,而且赋予了声音。作者笔下的人物还具有动态美,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如何描写动作的:
3;在动作描写上,作者也是有详有略,哪一个人的动作、姿态最有特点,就用较多的笔墨来描写。我们仅仅从他们坐的姿态来看:(文中的“[ ]”)
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
坐姿 都德:“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左拉:“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的听大家讲。”
同样是描写坐姿,同样是坐在沙发上,屠格涅夫和左拉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仰坐,一个是歪坐,作者赋予了他们各自的动作,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又向我们靠近了一步。作者对动作的精彩描写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再多读几篇课文,把它们找出来,细细的体会。
板书坐姿描写的对比
过渡:以上我们对福楼拜家三位客人的外貌描写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人物描写上是独具匠心。他全方位地进行精彩的对比,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外貌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人物的外貌描写,他还把笔伸进了人物的心里,刻画了他们的性格特征。使这些人物在具有了形象的同时更具有了血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性格。
(四),人物性格分析:
1;(4分钟)第一个来的是屠格涅夫,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3和第4段,从中我们来归纳一下屠格涅夫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狂热的理想,博学多识。
这里作者在描写屠格涅夫的性格中加入了自己的评价,用一小段议论给我们传达出了一个信息: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这就使得他们已经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也使得我们对两位作家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请同学们整齐的朗读一下第3段,再体会一下这种议论对人物的描写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用这样的评价和议论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请大家课后能够将它们找出来,好好体会体会。
从第3和第4段对屠格涅夫的描写中,我们还能够归纳出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极大的趣味。” 有大(文学)家风范。
“他的谈话很少涉及……,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 专注(醉心)于文学。
“并非常流利的……普希金的诗句。” 博学。
板书:屠格涅夫:理想狂热,事业心强,博学多识等。
2;(2分钟)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第二位来的都德。作者是如何从对屠格涅夫的描写过渡到对都德的描写的呢?他用了哪一个词?——“过了一会儿”。
接下来我们再来归纳一下都德的性格特点。
“他一来就谈起巴黎,……一切人和一切事……” 善于言谈。
“他举止活跃,……南方人的特征。” 性格活跃、充满活力。
板书:都德:善于言谈,性格活跃。
3;(2分钟)最后一位来的客人是左拉。作者又是通过哪个词来进入对这个人的描写?——“接着来的”。
在第7和第8段中,作者写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 寡言
“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也很温和。” 温和
“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聪慧、坚强。
板书:左拉:寡言,温和,聪慧,坚强。
4;(7分钟)作为主人的福楼拜,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的第9段。“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来的人很多。我不禁要问:为什么每星期都有那么多人要到福楼拜家里作客呢?他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一种人格魅力,能够吸引那么多人呢? 请同学们前后左右之间进行简单地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回到课文中去寻找作者的暗示。讨论3分钟。
讨论结果归结为:
好客:表现在第二段“立刻”,“他总是亲自去开门”。第十段“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博学:第九段“……他可以用一句话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正因为主人的热情好客,客人们才愿意来,愿意每星期都来;更因为他的博学,使在他这里举行的聚会时常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是大家获得精神享受汲取精神粮食的绝好机会。
过渡:在这些性格描写中,画中的人物已经不再是静态的了,他们已经走出了画框,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不会感觉到他们是可望不可即的大作家,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到此我们真正领会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杰出天才,他逐一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动作和语言,使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出来。既生动逼真又微妙传神,立体感极强,仿佛我们也在其中,和文学巨匠们对视,聆听他们的交谈一样。这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我们就来试着学习他的这种人物描写方法。
(四),课堂习作:(10分钟)
现在同学们把预习作业 拿出来,我请一位同学把他所描写的人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要仔细听他描述,想一想他介绍的是班上的谁?……
“这位同学能不能让我认识一下?”,“你对他的介绍满意不满意?”
“有谁能够对他的描写做适当的补充?”……
(对学生的发言适当点评,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了哪些方面,运用了哪些手法,说话的语速、态度,语言的流畅程度。)
(五),结束语:(2分钟) 刚才同学们都能够积极的动脑筋,踊跃的发言。发言的这几位同学都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他们运用了各种手法,将人物的外貌和性格,形象的表现了出来。但是在描写中仍然还有一些问题,如:……
我们学完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欣赏其中的人物描写,而是学习他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作文练笔中为己所用,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六;作业 : 学习莫泊桑描写人物的方法,对预习作业 第4题中的人物描写进行修改,看看有什么不同。
七;板书: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法)
肖像 语言 动作 议论评价 性格

屠格涅夫: 脸 生动性

都德:身材、脸、鼻子、嘴唇 概括性
头、头发、眼睛、胡须 跳动性


左拉:头、头发、眼睛、胡须 温和性 寡言、温和、
聪慧、坚强

fwr816.cOM展读推荐

初中语文教案: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设想

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特点,各有侧重地展开描写,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特点展开描写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要表现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必须抓住他们的特点。不少作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刻画人物的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指导学习“自读提示”。

2.学生速读课文,完成以下步骤。

(1)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新词的字音、词义。

(2)标画出文中刻画的人物,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的。

讨论、交流后明确:

(1)正音正字。

魅梧 戏谑 义愤填膺

(2)要求学生摘抄文中的优美词语和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词语。

魅梧 简陋 戏谑 魅力

局促 义愤填膺 空前绝后

(3)文中刻画了四个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都德,从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刻画。通过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品读理解

学生细读课文,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的描写部分细细体会,准备复述。

指明学生复述,教师评价。

四、精读鉴赏

1。学生齐读“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部分,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屠格涅夫的?

2。讨论、明确:

写屠格涅夫和福楼拜的见面,先写主客之间的友谊:热烈拥抱,然后加以评论,两位作家内在的思想和共同点,正是他们深厚友谊的基础。从而表现出两人的性格特征。

写屠格涅夫的动作、语言,则先描绘他“仰坐”,用“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然后加以评论:“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3.讨论:这个部分刻画人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有人物一般性的行动、神态等描写,有对主客的共同描写。对屠格涅夫,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福楼拜的神情)。在描写中不断加进作者的感觉和评论。因而能由表面的行动、神态、语言描写深人到内在的思想。

五、比较阅读

学生阅读刻画左拉的部分,并比较:刻画屠格涅夫和刻画左拉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白鹅


白 鹅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范读课文
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
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
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
“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
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代表性,试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岳飞


岳飞
教学目标:
1、自读自译,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了解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难点:领会岳飞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全班齐读课文,正音。
毕沅yúan
吴玠jìe
名姝shū
宵旰gàn
掳lǔ掠
束刍chú
颁犒kào
蹙cù额
三、讲解课文
1、解词(课下注解除外):
事,侍奉。
姝,这里指美女。
却,推脱,推却。
宁……乎,难道……吗?
舍,停留、休息。
掳,抢取。
颁,颁发。
犒,犒劳,犒赏。
众,多。
尽,都,全。
召,召集。
所向,达到的地方。
克捷,获胜。
缺,缺。
竭,尽。
辞官,辞谢升官。
何功之有,有什么功劳。
2、分层次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3、全班朗诵。
第二课时
一、昨天让同学们回去之后把《岳飞》这篇课文串译一遍,然后总结出岳飞的三大品格,现在我请几个同学讲一讲。
(1) 至孝至忠 (2)治军有方 (3)爱民如子
二、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
三、岳飞这个名字太响亮了,我们总是能够通过各种路径听到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也布置大家去搜集了,根据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你们还知道岳飞还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小组交流补充一下,各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小组交流、讨论)
如:他国尔忘身,爱民如母;力挽狂澜,无私奉献;沥血衔冤,忠贞不渝;他为抗金大业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志酬乾坤。(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切,铸就他成为万世楷模。岳飞的出现,不仅中国人民引以自豪,也为世界人民所敬仰。
四、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那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怎样认识岳飞这个人物,是不是他所做的一切都值得颂扬?
如:我们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学习他“仁,信,智,勇,严”的品格,当然他的一些“愚忠”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五、课文最后还谈到岳飞还是个“好礼贤下士,雅歌投壶”的“恂恂儒生”,他还创作了很多诗词,你们知道的最多的恐怕要数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了,下课之前我们全班同学一齐朗诵一遍。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海燕


海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 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燕子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福楼拜加的星期天》”一文,希望“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福楼拜加的星期天》”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