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三袋米观后感 > 导航 >

三袋米观后感,2024三袋米观后感,关于三袋米观后感

胜利=坚持到最后一秒

我们都一样

一样的生生不息

一样的青春飞扬

我们都一样

一样的拼搏路上

一样的拥抱辉煌题记

很久没有被真心打动过了,但是当真真切切看到那坚定不服输的眼神时,我的心真的很酸涩,很想为他们加油!说一句:你们是最棒的!

上天赋予我们生命,赐予我们健康的身体,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但是它却忽略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他们也许生来就不完整,也许后天遭遇了艰难的挫折,从此变得不再完整。之后的一切,他们要做一件事开始变得困难,比我们要困难,困难百倍!

但是,他们没有服输,有着同样的信念,超越自己,追逐梦想!数不清的汗水与泪水参杂着,成就了今天的荣耀与辉煌!

每位运动员都是最棒的,而今天是他们让我明白了坚持到最后一秒就是胜利5000米对于我们来说算是一个不可及的数字,没有人有勇气去挑战,没有人。但是她们让我震惊了,第一名的刘迪让我敬佩,敬佩她超长的毅力,在众多璀璨中脱颖而出!然而真正让我震惊的却是最后跑到终点的运动员,开始她是这么毫不起眼,在慢慢的脱离了大队伍之后,一个人紧紧地追着,虽然注定了没有很好的成绩,但是她不放弃,咬着牙努力撑着,直到在赛道上只有她,只有她一人在执着的奔跑着!她还是没有放弃,一步一步,一呼一吸,随着沉重的步伐,急促的喘息,终点就在眼前,在她迈过那条神圣而庄严地重点线时,全场欢呼热烈而激扬!掌声一浪盖过一浪!全场无不为她而喝彩!无不为她而骄傲!无不为她而激动!她没有拿到好名次,但是她却拿到了最好成绩!

虽记不得她姓名,但是她让我重新认识了残疾人,那种因残缺而显美丽的魅力更震撼人心!

胜利=坚持到最后一秒这不仅仅说给在场的运动员,更是说给每一位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的人儿!

成为自己的冠军,才能真正驾驭命运!

查看全文>>>

三袋大米读后感

周志武

读了百读中的《三袋大米》,我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内容讲了一个母亲得了晚期风湿病,儿子却考上了重点一中,那时一中每个月都要交出一袋大米,儿子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要退学帮母亲干农活,儿子被母亲打了一巴掌,赶去了学校,这是儿子都一次被母亲打,儿子最后以高分考进了大学,母亲慢慢的走上主席台,可是主席台上还有三个蛇皮袋,儿子见了母亲连声喊:......娘啊......我的娘 啊......。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母亲讨饭给儿子去学校交大米,而且还叫邻里和收大米的食堂管理员不要告诉他这米是她讨回来的,让他无后顾的去上学,要是让他知道这米是讨来的,那样会伤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

我被这个故事读感动了,现在我们豆油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有些人却不满足,母亲无私的爱真的很伟大,不惜讨饭也要儿子念书,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理念: 简洁高效、有情有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三袋麦子》,教师指导学生写“麦”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读正确、流利。 2、检查读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区别“防”和“访”的读音。 3、检查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整体感知 默读思考,这个故事围绕“三袋麦子”,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第9课——《三袋麦子》,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想听大家读课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呀?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土地爷爷 小猪 小牛 小猴) 三、精读课文 过渡: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收到麦子后,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1、指导分角色读课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读第2自然段,随即指导学生看文中插图:贪吃的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口水都流下来了,开心地喊道,他会怎么喊呢?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请你再来读。注意他的话中有两个感叹号,说明他非常开心,再读。是啊,语言有温度,标点也含情。这两个感叹号说明了小猪太高兴、太开心了!我们一起读。请这位同学继续读。理解“迫不及待”,大家想一想,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想到自己最爱吃的白面馒头和烙饼,他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这些食品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地不能再等待了)这就是文中的“迫不及待”。请你再读,读出小猪的迫不及待。  小猪收到麦子后,是怎么做的?(板书:磨成面粉) 小牛又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第3自然段,随即指导心想时说的话,他是在心里想,不是再说,老师范读,学生练读,原生读。随即理解防止,体会小牛非常珍惜、爱惜这袋麦子,读好最后一句话。 小牛是怎么做的?(板书:保存起来) 小猴又是怎么做的呢?

查看全文>>>

篇一:《秒速五厘米》观后感

在课堂上看的那一次,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电影的名字让我想起了李商隐的一首诗《锦瑟》,那时语文老师说,它其实是一首无题诗,因为诗名题为锦瑟,其实就是取了诗的第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头两个字。我不知新海诚是什么用意,我倒是觉得电影也采用了这种手法,在电影刚开始的樱花以每秒五厘米的情节中取出这个影名:秒速五厘米。

李商隐的无题诗写得很朦胧,那时语文老师说,他的诗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但老师为我们讲解的那个方向是爱情,说了李跟他妻子的凄婉故事。同样,电影情节很简单,但它传达给我们的东西也很朦胧,似乎还带着淡淡的忧伤。三段故事,年轻的我们应该只是经历过前两段而已,但已是唏嘘不已。

第一话,情窦初开。即便还不懂爱是个什么东西,但就冲着心中那股暖流,两个人还是要见面,想见到彼此,即便是一个笑,一句话,任何关于他ta的一切,世界都会明朗起来。所以即便分开,还是要通信,还是舍不得,他们怕距离这个东西真会把他们分开,怕见不到面,会迎来一个孤独的世界。结果如第三段,明里结婚了,远野贵树被东京的生活节奏推着向前,俩人最后还是没有在一起。

第二话,暗恋。这个我们很熟悉,都经历过。我身边很多的朋友,跟我说了很多他们的事。朋友a暗恋上一个女生,但那人已经有了男朋友,a很纠结。朋友b,暗恋别人,告白,被人家拒绝,b跟我诉苦,“平时她对我很好我们有说有笑的,感觉还不错,怎么会对我没意思呢?”电影中澄田心底里对远野君说:拜托了......不要......再对我.......这么好了!我们变得很敏感,敏感到甚至产生了幻想,但这都无妨,因如微博上的一句话:人生应当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年华灿烂,岁月正好,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变得有意义,都会刻在记忆里,融在血液里,印在深深地脑海里。 朋友c,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暗恋着一个人,但最终如同澄田一样,没有说出口,后来c对我说,她发现自己喜欢的,其实只是喜欢喜欢着他的那种感觉而已。她也喜欢《秒速五厘米》,我问她,选修我打算写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你想不想当枪手?后来她写了这段话给我:在每秒5厘米的速度飘落的樱花雨中,在幸福的往事中,远野迈开了前进的道路。两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包含了有爱无缘的伤感,更多的却是对幸福未来的憧憬。慢慢开始明白,过去的就应该让它过去,要珍惜的是现在······

在电

查看全文>>>

《大三儿》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大三儿》。故事比较简单,一个叫叶云的人(排行老三,人称大三儿)。想去西藏看看,但他的朋友们都反对,因为有高原反应,怕他的身体受不了。高原反应一旦出现是能死人的,救都来不及。但大三儿还是想去。他做了相应的准备,攒钱,去医院体检,上网查进藏攻略。朋友看他决心这么大,终于答应带他进藏。走时他瞒了父亲,说回四川老家探亲了,并且交待给他的一个好朋友,如果他回不来,遗书的位置。

到了拉萨,大三儿收到了藏民的哈达,参观了布达拉宫,买了纪念品。到这西藏行就该结束了,但大三儿还想去珠峰大本营看看,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最终大三儿克服了困难,站在了珠峰脚下。一个矮子完成了他高梦想。

一部简单的记录片,一个简单的主题,也没什么深刻的思想,但让人感受了平静的力量,波涛汹涌都是在平静中完成的。大三儿是70年生人,是个侏儒,大三儿的大哥在1997年车祸死了,二哥也死于车祸,母亲在2014年去世。大三儿和父亲在一起住。大三儿的父亲,19岁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这老爷子,真是太惨了,让我想到《活着》里的福贵,生活没有将他击倒,他的心态很平和,虽然已经86岁,但生命依旧旺盛。

大三儿在追逐梦想时,没什么悲壮,更多的是心平气和。这是电影给我最震撼的地方。按说一个侏儒,应该是很卑微懦弱的,在大三儿这里都看不到。大三儿还有很多可贵的品质,仗义、不给人添麻烦、讲信用。因此,大家都喜欢和大三儿一起玩。大三儿有个目标,并努力将它实现。

一个侏儒的力量来自哪里?

更坚定的人,就是更有力量的人。

在别人反对时,大三儿没有激烈的情绪反应,积极的做着准备。最终他完成了目标。

在珠峰大本营时,晚上大三儿和导演有段对话:

导演问:大家来西藏都是净化心灵的,你净化了吗?

大三儿说:我觉得我挺纯洁的。

导演问:你凭啥说你心灵纯洁啊。

大三说:我不祸害人。

这时导演才知道,大三儿这次出来前已经写好了遗书,欠谁的钱都写上了,嘱咐父亲不要埋怨别人,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大三儿说,有规矩就按规矩来。

从西藏回来后,大三儿还做着他的清洁工,每天和父亲一起生活。一切似乎都没什么变化。西藏没能改变什么?能指望改变什么呢?用片尾的主题曲结束,就这样走了,就这样活着。我爱这艰难又拼尽全力的每一天。

查看全文>>>

焦裕禄电影观后感三篇

历史会对每个人公正的评价--《焦裕禄》电影观后感(一)

20世纪60年代,盐碱、风沙、内涝是横亘在兰考人民面前的三座大山。能否逾越关乎群众的基本温饱,关乎民心所向,关乎党在群众中的声誉、形象。

清晨,一个清瘦的中年人提着包行走在兰考县城萧条的街道上,这就是焦裕禄。当碰到一个卖杂碎的小贩时,他问县委会在哪儿,小贩慌乱地走开,谎称不知。我们知道小贩是穿街走巷叫卖的,怎么可能不知道县委会在什么地方?这也折射出当时的“三害”横行已经影响到了党群关系。紧接着一群穿着破烂的孩子围住了他,要馒头吃,他把全部的干粮分给了他们。大清早,孩子们本应该围着桌子等待父母端上丰盛的早餐,而残酷的现实却是:端着饭碗在大街上讨百家饭,还要忍受县委工作人员的呵斥。孩子都这样,更别说大人了,这无疑给刚到的焦裕禄当头棒喝,他并未就此知难而退,而是昂起头迎难而上。他知道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要共产党人站出来,奉献自己。

窗外风呼呼地刮,如诉如泣;屋内烟一根一根地冒,焦裕禄焦虑万分。正如郑板桥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上任的第一晚,焦裕禄听到的不是风沙声,而是群众饱受风沙之苦、饥肠辘辘的呻吟声。他失眠了,天不亮就骑车下乡考察了。

第一次参加县委会,焦裕禄坐在角落里听着其他人对他的评论,他没说什么。在这个时时都有兰考人逃荒要饭的年景,他知道多说无益,实干才是最要紧的。他带领全体县委工作人员到兰考县火车站,那里有很多为活命拖家带口离开兰考到外乡讨饭吃的群众。他知道,只有让党员更多地了解百姓现状,真正触动心灵,才能团结起来带领群众走出困境,翻过三座大山,赢得民心。

百姓的冷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当别的同事都在县委坐办公室的时候,他一个人,一支笔,一个本,挨家挨户向百姓取经。他深知百姓处于劳动第一线,智慧是无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最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当工作人员建议他派人下去调研一下,然后给他汇报情况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亲自带队踏上高高的沙丘查找风口,带头冒雨深入田间地头排除险情。他有一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

人才,在那个人都吃不饱,甚至时常饿死人的年代,是个奢侈品。作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体现了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眼光,为了留住治盐碱地的科技人才,他不顾奔跑会加剧自己肝病的疼痛的危险,奋力追赶准

查看全文>>>

篇一:《三个白痴》观后感

电影《三个白痴》观后感

(新乡学院历史系:杨进成)

《三个白痴》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兰、拉杜和兰彻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院的学生,三人住在一个宿舍,成为好朋友。在以严格著称的皇家工程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公然顶撞校长叫他“病毒”,怀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励法兰与拉杜勇敢追求梦想,还劝说校长的女儿离开满眼铜臭的未婚夫。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约定十年以后再与兰彻一决高下。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同样作为学生时代的我们,就电影中的许多情节一定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当然不同的人的想法或多或少肯定是不一样的。自己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也对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当然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有它的合理之处,肯定也有它的不合理之处。下面就针对自己影响比较深的情节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对自己影响深的第一个情节就是大学里有个学生想要制造直升飞机,但是屡次不成功,好几年都毕不了业,兰彻决定暗地里帮他改良,成功的当天直升机带着摄像头到处飞,飞到那个学生的宿舍,发现那人上吊自杀了。看到这样的一幕,一定会让许多人感到不知所措。他制造直升机屡次不成功而兰彻帮他改良取得了成功,而让兰彻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自杀了。那么这个学生为什么会因这件事而自杀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是巨大的长时间的心理压力爆发之后让这个学生走上了自杀之路,那么这个学生的巨大压力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给了他这么大的压力?也许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印度的教育体制问题,学生的自杀率比较高也很有利的证明了教育体制的缺陷。当然体制问题仅凭个人的努力是难以改变的,但是这也给统治者很好的敲响了警钟。

其次就是电影主人公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也显出了他的与众不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但是还有一个学生正好与兰彻相反,他擅长死记硬背、讨好老师、院长等,可惜他的成绩始终赶不上兰彻。很显然这两个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怎样的学习方法是既适合自己的又是效率比较高的?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每个人

查看全文>>>

专题片《基石》观后感篇一:专题片《基石》观后感

在单位的会议室,我们集中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再次重温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广东地区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和忠诚支持革命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专题片突出宏观叙事与微观描述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选取典型的、有影响性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展现新时期机关、农村、社区、国企、非公企业、教育、服务窗口、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阐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基石》观后感想:

一、观看《基石》这部专题教育片后,我的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让我深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谋利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无数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用鲜血浇灌的幸福之花,是他们用坚实的胸膛为我们遮风挡雨,才让我们看到今日灿烂的阳光,幸福的祖国,然而今天的幸福家园更加离不开老百姓对伟大的共产党的支持与拥护。

二、让我深深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党事业成功和胜利的基石。要没有革命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革命奉献、无数先烈血肉之躯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他们抛弃个人和家庭私利,慷概激昂、英勇就义,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包括千千万万未留下名字的革命者,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和分享者,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开垦的道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并教育下一代时刻缅怀其丰功伟绩。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二、让我更加明白我们的工作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谋福祉。党的事业之所以能成功,不单是靠共产党员,而且离不开我们广大群众老百姓的支持。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群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人民群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甚至舍弃身家性命来保护革命事业的星星之火。人民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我们要改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心连心,时刻为人民谋福祉。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通过一幕幕用鲜血染成的道路,就是要告诫全体党员时刻牢记,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结果,我们手中的权

查看全文>>>

看了《三个和尚》这部电影,我感受颇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最后发生了火灾,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把火扑灭并发明了滑轮抬水的故事。

在看电影时我有很多问题,为什么一个和尚和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但第三个和尚来了之后就没水喝了呢?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因为山高,水源难寻,如果小和尚不挑水,那就会被渴死、饿死。他自己养活自己,并不觉得累,反而很开心,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瘦和尚来了之后就发生了很多改变。我本来以为人多力量大,挑水会更快、更容易,谁知他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小和尚想,我都挑了好长时间的水了,现在又来一个和尚,总该他挑水了吧?可瘦和尚也许会这样说:凭什么我去挑水?要挑一起挑!他们虽然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但水缸里的水最起码还是满的。

直到来了个胖和尚,彻底颠覆了我的三观。胖和尚来了以后,他们都想依赖别人,不愿自己付出,就像三个人踢皮球一样,互相推卸责任,只想坐享其成,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结果水缸里一滴水也没有。一天夜里,灾难降临了,一只小老鼠咬断了蜡烛,火烧着了窗帘,结果整个寺庙都燃起了熊熊大火,三个和尚幡然醒悟,团结一心,终于把大火扑灭了。

从那以后,三个和尚发明了省时省力的滑轮抬水,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我想,如果做事光依赖别人,自己不付出,生活只会变得糟糕,相反,如果每人都出一点点力,劲儿往一处使,也许这里就成了人间天堂。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主要讲了蚂蚁们遭遇火海,他们立刻团成一个蚁球,飞快地滚出了火海。所谓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团结力量大!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直到现在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查看全文>>>

酒衷豪昨天下午,老师在教室里给同学们播放了《刘三姐》这部影片,我在这个影片中认识到了一位百姓们的代言人——刘三姐。

刘三姐是一个嫉恶如仇,敢于仗义直言的人。她用自己的山歌作为武器,帮助广大贫苦百姓,战胜可恶的财主。财主恼羞成怒,在她打柴的时候把藤砍断,让她掉了下来。刘三姐并没有死,她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里的财主是莫怀仁,他十分狡猾,欺压穷苦人民。

刘三姐到了这里后,用山歌一次次击败了莫怀仁,最后因为黑暗势力的压迫,却不得不离开这里,另投他乡……但是,刘三姐的歌声却没有停止,它仍然让土豪劣绅如坐针毯,穷苦百姓们人人拍手称快。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于刘三姐嫉恶如仇的精神。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仍然用歌声来“进攻”一个个地主。可她却从来没有想过地主的报复,仍然把群众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不由得想起了先秦时期的屈原,他不也是如此,嫉恶如仇,就算死,也坚决不与那些楚国贵族们同流合污。

最后,屈原只好投泪罗江自杀。他们两人十分相似,不一样的是,屈原本身出身高贵,而刘三姐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但他们都有嫉恶如仇的这种精神。还记得顾瑛这名伟大的警察么?他也是如此的嫉恶如仇,有时候黑涩会想要笼络他,让他在办案的时候手下留情。于是,就给他送去了大量的钱。可是顾瑛虽然家庭很困难,面对巨额的贿赂,却一概不收。后来,只要是顾瑛着手的案子,黑涩会就不敢贿赂他了。从顾瑛的身上,我们也能够看出嫉恶如仇的这种精神。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和刘三姐一样嫉恶如仇。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土豪劣绅,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像刘三姐、屈原一样做出那样为百姓造福的行径。但是,嫉恶如仇这种精神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

在如今的社会上,仍然有一些貪官与坏人,他们欺压百姓,拿着一些不该拿的钱财。我们要做一个正义的人,像刘三姐那样敢于仗义执言的人,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百姓们的代言人——刘三姐,她身上嫉恶如仇、仗义执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