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 > 导航 >

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2024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

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

查看全文>>>
篇一:平行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由身边事例去学习数学既丰富了知识有提高了能力,学生大量的动手动脑,兴趣、效率都非常高。这节课,让学生充分的去自主探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采用分小组学习、讨论、探讨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加了集体荣誉感。群体的智慧发言、个体的积极展示,激发了课堂的浓厚学习气氛,以后注意展示要形式的变化,让学习贫困的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展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另外,还需加强小组的横向联系,让同等水平的学生去讨论,去展示,去探究新的、更深的知识,进一步使他们学的更好、更精。 数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我真实的感受到每个学习内容只有站在学生的水平上充分的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动的去投入课堂,去掌握新的知识,才能去爱数学,学数学。 篇二:平行线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平行线一课时,无论是从教学设计还是实际课堂教学,我个人觉得,我是成功的,但也有不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做为一名从教三十余年的教师,真正从过去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跳出来,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做点拨,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是有点放不开。但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反思,使我更加理解当前的教育形式,教师首先更新教育观念,要有创新精神,对学生在学习上要放手,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变被动为主动、变不会学为会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平行线的内容时,首先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发现两条直线的位置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这一设计的目的引出平行线的定义。然后重点理解“在同一平面内”。学生通过找教室内的黑板、墙壁、地面、桌椅等理解得较好,其次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是平行线?最后让学生想:怎样来画平行线呢?它有什么性质?教师做到半扶半放,通过讨论的形式,得出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较好。总之,我在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进取、充实自我,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平行线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学 查看全文>>>

平行线的判定(1)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课本15页-16页练习的1、2、3、 5.2.2平行线的判定(2)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毛2.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学习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学习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学习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如图2,若∠2=∠6,则_____

查看全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我校七年级备课组基于新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学习完成自主开发的一节复习课。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以了解的几何性质及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几何推理解题途径思考——逆向思维。 逻辑推理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开展新思想方法的训练也突显出其重中之重。其主要体现在知识技 能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 本课时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平行线性质及判定定理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是为以后学习几何证明反正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图形迁移能力。本节课不论从知识技能还是思想方法上,都是一节十分难得的素材,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掌握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后,能较顺利完成简 单的“角的关系直接得直线平行”或由“平行线直接推得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逆向思维方式在解决平行线有关问题,经历的“观察—猜想—说理—验证”的 思维过程 也是以后学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为在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平行线性质的进一步理解运应用基础上了解与应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由于从说理方法来看,对于几何逻辑思维尚处于起始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讲,认知难度较大,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平行线有关问题。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二、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七年级学生对几何说理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只有通过“探索”这样特定数学活动,获取一些经验方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严密的几何说明体系。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进一步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并会进行说理(通过阅读课标,分析教材,本节课的重点为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平行线性质的进一步理解运应用,而作为解决重点的方法不是让学死记,而是主动尝试与探索。) 2.了解应用逆向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课标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

查看全文>>>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事项: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的两条距离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线组;它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行线组成.

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

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记忆方法:“中点”+“平行”得“中点”.

推论的用途:(1)平分已知线段;(2)证明线段的倍分.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以及各种变式,学生难免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往往会有感觉新鲜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教法建议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

生活中有许多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例子,并不陌生,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

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刻度尺、作业本、栅栏、等等;

②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推论.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

2. 能够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任意等分一条已知线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 通过定理的变式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本节学习,体会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设计

学生观察发现、讨论研究,教师引导分析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2.教学难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

计算机、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画图探索;师生共同归纳结论;教师示范作图,学生板演练习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有什么性质.

2.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引入新课】

由学生动手做一实验:每个同学拿一张横格纸,首先观察横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横线是互

查看全文>>>

这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性质复习课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我校七年级备课组基于新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学习完成自主开发的一节复习课。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以了解的几何性质及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几何推理解题途径思考——逆向思维。 逻辑推理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一节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开展新思想方法的训练也突显出其重中之重。其主要体现在知识技 能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 本课时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平行线性质及判定定理的一个回顾和延伸,又是为以后学习几何证明反正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图形迁移能力。本节课不论从知识技能还是思想方法上,都是一节十分难得的素材,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掌握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后,能较顺利完成简 单的“角的关系直接得直线平行”或由“平行线直接推得角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逆向思维方式在解决平行线有关问题,经历的“观察—猜想—说理—验证”的 思维过程 也是以后学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为在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平行线性质的进一步理解运应用基础上了解与应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由于从说理方法来看,对于几何逻辑思维尚处于起始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讲,认知难度较大,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逆向思维解决平行线有关问题。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二、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三个角度考虑,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七年级学生对几何说理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只有通过“探索”这样特定数学活动,获取一些经验方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严密的几何说明体系。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进一步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并会进行说理(通过阅读课标,分析教材,本节课的重点为平行线判定方法及平行线性质的进一步理解运应用,而作为解决重点的方法不是让学死记,而是主动尝试与探索。) 2.了

查看全文>>>

平行线 课型:新课: 备课人:韩贺敏 审核人:霍红超 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一)画平行线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 二、自我检测:(一)选择题: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因为a//d, b//c,所以c//d b、因为a//c, b//d,所以c//d  c、因为a//b, a//c,所以b//c d、因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 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 条。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l1与l2 没有公共点,则 l1与l2 ;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4、平面内有a 、b、c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个。 三、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查看全文>>>

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4.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引入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 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 (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 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四、平行公理 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 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 五、三线八角 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 六、课堂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 与∠ 是同旁内角,且∠ =50°,则∠ 的度数是( ) a.50°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华文化中的刺绣和编织艺术。 2、能够合作进行简单的编织。 3、体验编织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漂亮的线。 2、挂图:《绣品》。 3、塑料线若干。 4、中国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个月的主题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线,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可以用画笔来画出漂亮的图画外,我们可以怎样用线来表现出漂亮的图案呢?(线贴画、刺绣等)

二、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绣品》。让幼儿了解中国刺绣。 师: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这幅挂图,这图上都有些什么呀?(衣服、帽子、绣品等) 这些都是每个地方不同的刺绣作品,我们来看看它们都绣了些什么东西? 你最喜欢哪一样,为什么? 2、教师展示ppt,让幼儿了解苏绣。 师:我们刚刚说这是哪个地方的刺绣呀?(教师指着挂图上的苏绣) 我们苏州的刺绣非常有名,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看看其他图案的苏绣。 (当看到工人刺绣的图片时可让幼儿模仿刺绣动作) 3、ppt展示中国结 教师拿出一个中国结给小朋友们看。 师:这个小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了,它叫什么名字呀?(中国结) 中国结一般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关于中国结的图片,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中国结还有哪些样式。 (有很多颜色,但普遍还是红色为主;每种结都有不一样的名称) 4、编中国结 师:我们已经看了这么多中国结了,现在小朋友们想不想编一个自己的中国结呀? 下面老师就教你们编一种十字结。 5、幼儿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师:沈老师之前给教给小朋友们编的爱心圈可以送给爸爸妈妈,编的这个中国结可以送给你们自己,编得长一点可以做手链,短一点在下面挂两个铃铛可以挂在包包上做装饰。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漂亮的绣品和中国结,小朋友们也都编了自己的中国结,老师会把剩下来的这些绳子放在我们的手工区,想要继续编的小朋友可以下课了去编中国结,感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学编更多的中国结,带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查看全文>>>

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

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栏目为您提供众多的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相关文章,如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格式、2024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大全等。是您了解平行线的判定评课稿范文900字的不错选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