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初一数学教案 > 导航 >

初一数学教案,2024初一数学教案

数学不只在学习上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学好数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数学教案(一)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多边形有关计算的定理;

2.使学生掌握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中心角、边心距、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掌握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去解决正多边形有关计算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例题的教学,训练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能准确计算的能力.

把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思想方法和准确计算的能力.

1.提问:什么是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怎样计算正n边形中心角的度数?

2.在rt△abc中,∠c=90°,写出三角形中边的关系、角的关系、边角关系.

3.正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如何求出它的每一个内角?

根据正多边形的定义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学生很容易得到正n(n≥3)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

4.作一个正五边形,作出它的半径、中心角和边心距,观察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图1)

由图1,学生容易说出:正五边形的五条半径把正五边形分成全等的五个等腰三角形,每条边上的边心距又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且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为每个中心角和内角的一半.

5.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时,它的边长、半径、中心角、边心距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怎样做有关的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提出猜想.

根据上面第4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如下猜想: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引导学生作出正n边形的n条半径(如图2)易证明这些半径把正n边形分成了n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再作正n边形的边心距,这些边心距都是相等的.因此得出这些边心距又把n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了2n个直角三角形,这些直角三角形也是全等的,于是可得定理.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教师指出:根据上述定理,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就可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如:若正n边形a1a2a3…an的半径为r,由图3可知:

查看全文>>>

开学就意味着要军训了,那么军训口号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初一军训口号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一、团结互助,自律自强;扬我石中,振我中华!

二、团结进取,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共铸辉煌!

三、团结奋进,自律自强;愈挫愈勇,为国争光!

四、刻苦训练,自强不息;团结互助,勇争第一!

五、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展我雄风!

六、激情飞扬,超越梦想;挑战极限,铸就辉煌!

七、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团结互助,争创佳绩!

八、军中骄子,校园精英;勇往直前,谁与争锋!

九、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扬我班威!

十、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十一、军纪如铁,意志如钢;超越自我,自尊自强!

十二、激情飞扬,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共铸辉煌!

十三、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十四、精英十四,威武之师,刻苦训练,奋勇争先!

十五、认真学习,刻苦训练;高一十五,能文能武!

十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结进取,争创一流!

十七、团结进取,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共铸辉煌!

十八、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团结互助,勇创佳绩!

十九、天骄十九,不懈追求;勇往直前,争创一流!

二十、军中骄子,校园精英;铿锵二十,谁与争锋!

二十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二十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争创佳绩!

二十三、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二十四、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争创佳绩!

二十五、继承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民族复兴刻苦学习!

二十六、发扬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富强立志成才!

二十七、磨练顽强的斗志,培养吃苦的精神,锤炼良好的品质!

二十八、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争创佳绩!

二十九、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文武兼备,百炼成钢!

三十、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三十一、学政治,学军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三十二、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文武兼备,百炼成钢!

三十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争创佳绩!

三十四、团结进取,奋力拼搏,齐心协力,共铸辉煌!

三十五、军纪如铁,意志如钢,刻苦训练,严格要求!

三十六、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团

查看全文>>>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教师已经熟悉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七年级数学教师如何制定下册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教学内容

本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轴对称。

二、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学进度

第六章第一周

查看全文>>>
计划一:初一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 第二章:有理数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复习目标: 1、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用一张图把它们表示出来,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最具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3、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复习重点难点:复习的重点放在的第二、三、四、六章。 第二章 有理数 复习重点: 1、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2、掌握有理数的加法、乘法法则及运算律. 乘方的概念、表示及符号法则是重点。 复习难点: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突破重点难点: 1、数轴的建立以及利用数轴建立起来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学习本节的关键。 2、有理数的加法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以及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算式省略加号写成和的形式是本章的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也是难点。 实际操作:创设实际情景,借助数轴分类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关键把握两点∶一是符号,二是绝对值,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突破该难点。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新的运算,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定义及运算符号,乘方运算可归结为乘法运算,关键在于让学生搞清幂、底数、指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解。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复习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次数的概念。探究发现同类项的特征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复习难点: 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写出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合并同类项及应用。 本章是研究整式的开始,知识由数向式转化,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差距,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确定比较复杂的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时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两点: (1)加强直观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2)注重分析:在剖析单项式与多项式结构时,借助变式和反例练习,抓住 查看全文>>>
计划一:初一数学学习计划 作为一名铁路二中新初一的学生来说,我对这所学校赋予了满满的热情与高昂的斗志。初中并不等同于小学,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力求把它渲染到最完美的顶峰。 而对于我来说,中学的生活将由此展开,初一便是至关重要。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壮指的就是我将要迎接的初一生活,而悲也就预示着不努力的结果。所以,为了使悲与我划清界限,我定将全力以赴,用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 但是,怎样做才能做到完美呢?在此,我要对我的数学规划作出明确判断。 1、确定目标 新初一开始,我要为自己顶下一个目标,继而顺着目标奋斗。 2、知识学习。 我认为,盲目的学习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把重点放在课本上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3、制定计划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之后便是制定学习计划。不用太复杂,不用想着每天做多少题,题海战术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而抓住重点题型,抓住历年来的频频出现在考试中的题型,将是最好的计划。 4、学习要求 (1)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把老师讲的所有重点都要烂熟于心。若是课上有没听懂的,课下一定要找老师或者同学补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每一天的知识点都做到必会,那么离成果以又进了一步。 (2)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的重点,往往就是所有考试最爱考的题目,若能把这些东西做到了如指掌,则可以稳中求胜。 (3)坚持。坚持是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难的。由于缺乏毅力与恒心,很易虎头蛇尾。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报。它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半途而废,最浪费时间与精力,并对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动摇。 所以,我要求自己时刻不能心焦,更不能气馁、不能轻言放弃。 我要坚持,因为我相信坚持一定能产生奇迹! 为了能使我的初中又一个完美的结局,我定将按照以上的计划去要求自己。我相信,用我的热情、毅力、恒心,我定会稳中求胜,步步为营! 初中,请让我用手中的画笔,为你渲染出灿烂的光辉! 计划二:初一数学学习计划 一、要不断培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一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 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 引入课题环节: 1、 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 (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 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10)-(+3)=+7 (+10)+(-3)=+7 让学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平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

查看全文>>>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真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学必具备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有大量的证明问题;另一方面它还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难点:推论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因为它体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逻辑的理解不深刻,往往找不出的思维切入点,证明的盲目性很大,因此对学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的训练是教学的难点.

(二) 教学建议

1、四个注意

(1)注意:①公理是通过长期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不需要再进行推理论证而都承认的真命题;②公理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2)注意: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一般选择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真命题作为定理,可以以它们为根据推证其他命题.这些被选作定理的真命题,在教科书中是用黑体字排印的.

(3)注意:在几何问题的研究上,必须经过证明,才能作出真实可靠的判断.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命题,如果只采用测量的方法.只能测量有限个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是相等的.但采用推理方法证明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那么就可以确信任意两平行直线的同位角相等.

(4)注意: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①论据必须是真命题,如: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和巳知条件;②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证的真实性;③论据应是论题的充足理由.

2、逐步渗透数学证明的思想:

(1)加强数学推理(证明)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做到,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学过的概念和命题,即进行语言准确性训练;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论证语言,如“因为……,所以……”句式,“如果……,那么……”句式等等;提高符号语言的识别和表达能力,例如,把要证明的命题结合图形,用已知,求证的形式写出来.

(2)提高学生的“图形”能力,包括利用大纲允许的工具画图(垂线、平行线)的能力和在对要证命题的理解(如分清题设、结论)的基础上,画出要证明的命题的图形的能力,后一点尤其重要,一般通过图形易于弄清命题并找出证明的方法.

(3)加强各种推理训练,一般应先使学生从“模仿”教科书的形式开始训练.首先是用自然语言叙述只有一步推理的过程,然后用简化的“三段论”方法表述出这一过程,再进行有两步推理的过程的模仿;最后,在学完“命题、定理、证明”一单元后,总结证明的一般步骤,并进行多至三、四步的推理.在以上训练中,每一步推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a与b的和的平方;(2)a,b两数的平方和;

(3)a与b的和的50%

2用语言叙述代数式2n+10的意义

3对于第2题中的代数式2n+10,可否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投影)

某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学校另外留10个,如果这个学校共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

若学校有15个班(即n=15),则添置排球总数为多少个?若有20个班呢?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需要添置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显然,当n=15时,代数式的值是40;当n=20时,代数式的值是50我们将上面计算的结果40和50,称为代数式2n+10当n=15和n=20时的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师生共同研究代数式的值的意义

1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结合上述例题,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求代数式2x+10的值,必须给出什么条件?

(2)代数式的值是由什么值的确定而确定的?

当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之后,可用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然后,教师指出:只要代数式里的字母给定一个确定的值,代数式就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求代数式的值可以分为几步呢?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呢?

下面教师结合例题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板书例题时,应注意格式规范化)

例1 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

解:当x=7,y=4,z=0时,

x(2x-y+3z)=7×(2×7-4+3×0)

=7×(14-4)

=70

注意:如果代数式中省略乘号,代入后需添上乘号

例2 根据下面a,b的值,求代数式a2- 的值

(1)a=4,b=12,(2)a=1 ,b=1

解:(1)当a=4,b=12时,

a2- =42

查看全文>>>

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求解。

二、重点、难点分析

解简易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适当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适当的数。最终求出问题的解。

判断方程求解过程中两边加上(或减去)以及乘以(或除以)的同一个数是否“适当”,关键是看运算的第一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含有带有未知数的那个数,第二步能否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即求出结果。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列代数式为基础的,关键是在弄清楚题目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未知数,然后把与数量有关的语句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利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

三、知识结构

导入 方程的概念 解简易方程 利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法建议

(1)在本节的导入部分,须使学生理解的是算术运算只对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而代数运算的优越性体现在未知数获得与已知数平等的地位,即同样可以和已知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即可。

(2)解简易方程,要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理解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方程两边选择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以及何种形式的方程在求解过程中两边选择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当的数”的选择了。通常,整式方程并不需要检验,但为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检验,同时也是对前面学过的求代数式的值的复习。

(3)教材给出了三道应用题,其中例4是一道有关公式应用的方程问题。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关键在引导学生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基础上,认真读懂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所包含的各种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数学语句,依据相等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并求解。

(4)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参考运用相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列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整个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应用投影仪、幻灯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对知识点的

查看全文>>>

初一数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初一数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初一数学教案,2024初一数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