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莫言读后感2000字 > 导航 >

莫言读后感2000字,学生莫言读后感2000字,2024莫言读后感2000字范文

莫言读后感2000字

听说中国人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迫不及待地找了来看,毕竟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所谓中国人早已只能称为华人了。 刚看《蛙》第一部分的序,就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是质疑莫老的文笔,而是这部作品竟然是蝌蚪写给日本作家的书信体小说。在这当口,写给哪国人不好,偏偏是日本人?特别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 姑姑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在平度城里住了三个月,有吃有喝,没受罪。姑姑说那杉谷司令是个白脸青年,戴一副白边眼镜,留着小八字胡,文质彬彬,讲一口流利中文。他称老奶奶为伯母,称大奶奶为嫂夫人,称姑姑为贤侄。姑姑说她对杉谷没有坏印象。当然这是姑姑私下里对我们自家人说的,对外她不这样说。对外她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受尽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坚决不动摇。 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不舒服的感觉更甚了,甚至开始怀疑这部作品能获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否涉及政治因素。 小说写到了中国闹饥荒时全公社没出生一个孩子,写生活变好之后为实行计划生育残害了不少生命,写文革时对人性的迫害,写中国人重男轻女,为生儿子不计后果。写台湾对内地人的吸引力,主人公的未婚夫叛逃台湾。当官的如何腐败,一个小小的乡卫生院院长只会向上级送礼和诱奸下属;大款如何奢靡,包了二奶再包三奶四奶 看小说的过程中,我确实产生了我们中国人家丑不外扬的想法,产生了自家孩子怎么打都行,别人不能碰人民内部矛盾没必要向全世界宣扬的想法。我知道这种想法很肤浅很幼稚,但它确实产生了。不产生这样的想法也不太正常,毕竟我受了党的教育二十多年,对自己的党和国家怀着极深的感情。 尽管如此,我知道自己的文学素养应该不只是到这一步,既然是现实主义作品,就要把现实刺裸裸的揭示出来给人看,就要触及人心灵的最深处。虽然80后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但我知道它确实存在过。所以,就算心里再不舒服,我也不得不承认,《蛙》的的确确反映了中国发展史上一些许多人都知道却没有说出来的事实。

查看全文>>>

红高粱作为《红高粱家族》的第一部分,整体以胶平公路的伏击战为主线,其间以意识流的结构穿插着回忆,使人不断联想在这片高粱地里发生的故事。叙述主体在我父亲爷爷奶奶之间自由转换。看似凌乱的剧情发展够成了意识流叙述风格的特色。

在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一带,生活着一群有血性的人种。有个叫戴凤莲的女子,该当要出嫁的年龄了,爱财的爹妈将她许配给烧酒作坊单家做媳妇。哪知单家之子患有不治之症麻风病,流脓血淌黄水谁嫁他谁就毁了。轿子头余占鳌实际上是土匪头子,也许是出于拯救戴凤莲的目的,在她嫁到单家没两天,他就将单家父子杀了,并在高粱地里要了她。

戴凤莲留住准备散伙的长工们,成了烧酒作坊的新主人。为头的罗汉大叔,继续主事。他还负责饲养东家的两头大黑骡子。

日本人说来就来。进村抓民为他们修公路,刘罗汉与骡子一齐被抓去。公路横跨墨水河,河上原木桥不行了,不能够载重汽车,要修石桥。罗汉大叔搬石块过程中遭遇监工毒打,产生逃跑念头。夜间本已成功脱逃,因要一同解救出骡子而再次被捉。日本人将刘罗汉剥皮示众,激起民愤。

一民女喜欢上余司令下属任副官,前往找他时误入余司令叔父处,并遭其强奸。任副官以离任相要挟,要求正法余大牙。千兵易聚,一将难求。余司令为严肃军纪,挥泪斩叔。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小说集中笔力,讲述一次抗击日军的伏击战的经过。余占鳌率部队在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埋伏,准备狙击从桥上经过的日本人的汽车队,为罗汉大叔报仇。戴凤莲亲自为部队战士送饭,途中被前来的鬼子枪弹击中。余占鳌与敌人激战,烧了敌人汽车,击毙鬼子一少将,双方伤亡惨重。戴凤莲血洒高粱地,成为抗日烈士。

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戴凤莲在弥留之际,有一段对生命的留恋和热爱的话: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向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美丽的世界。

莫名其妙的有很多感触,却不明白来自哪里,因为触目惊心的赤裸的战争描述,还是离我遥远却感觉似曾相识的高密乡

查看全文>>>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莫言读后感作文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莫言读后感作文【篇1】

从前,有一位英俊潇洒的国王,他有好几个公主,小公主最迷人,她跟仙女一样,有一天她不小心把金球掉进了水池里,小公主难过的哭了,后来,她会碰见什么呢?

一只青蛙出现在她的面前,青蛙说帮助小公主捡金球,但是见了以后必须和小公主吃一个桌子上的饭,和小公主睡一个床上,小公主满口答应,青蛙帮小公主把金球拿出来,可是公主一拿到金球就跑得无影无踪了。第二天晚上,小公主正在吃饭,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小公主听出了是青蛙的声音,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国王察觉到小公主的异常,问道:“我的女儿,怎么了?”小公主把青蛙为她捡到金球的事给国王说了一遍,国王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履行诺言。”小公主无可奈何,只好请青蛙进来,青蛙进来后做到小公主身边,还拿来小公主的金碟子拿来使用,小公主一点胃口也没有。到了晚上,青蛙要和小公主一起睡,小公主吓哭了,国王让她把青蛙抱上床,让她履行诺言,小公主只好抱青蛙抱到卧室里,可是把它丢在了一个角落里。她刚准备上床,青蛙回来又嚷着和她一起睡,小公主忍无可忍,他抓起青蛙要把它摔死,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青蛙摔落在地上居然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王子,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漂亮的双眸晶莹透亮。王子给公主解释说:“不久前,我被一个可怕的老巫婆施了魔法,变成了青蛙。只有遇到小公主,才能解除魔法。”国王知道王子的遭遇后,给他们举行了婚礼,并让小公主第二天送王子回他自己的国家。第二天一早,一辆豪华马车早已停在了王宫门外,这是王子的国家派来的,另外还有一个奇特的仆人亨利跟在马车后面,为什么说他奇特呢?这是因为王子变成青蛙后,亨利难过的心都要碎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心破裂,他就把三只铁箍套在了自己的胸口。年轻的王子带着美丽的小公主上了马车,朝自己的国家驶去,亨利紧跟随后,突然传来了一串破裂的声音,王子和小公主以为车坏了。就探出头来看,这才发现因为亨利太高兴了,他胸口上的三只铁箍竟然自动断裂了。

这段故事好的词有:履行诺言、忍无

查看全文>>>

篇一:莫言《蛙》读后感

坐在车上没事干,翻看了一下前一段时间很火的莫言的《蛙》,首先选择看这本书呢,我也承认有一定的跟风因素在里边,莫言拿了诺贝尔 奖,然后大家都拿他的书来看,我原本一直都坚定自己决定不看的,但是那天到了图书馆,又恰好看到了这本书,就借了回来看,看名著,于我而言呢,是了解看看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看看在那个时代,人是怎么生活的,其实,之所以可以成为名著,相信一定不仅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我觉得最重要是它也可以映衬将来,也就是作为读者所生活的时代,如果名著仅仅反应作者的时代,那么那些名著一定早就落伍啦。

读着莫言写的《蛙》,书中的主角是姑姑,对于姑姑这个人,怎么说呢,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娃娃,国家支持生育的时候,她帮人们接生,国家实施计划生育的时候,她就用她自己接生的双手来打胎。我很佩服她,她对共产党的命令是深信不疑,坚信党的每一个决定即便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质疑,当自己的亲人因她而死了,她也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这样一个人,当然就像姑姑她自己说的那样,如果每个共产党员都像她那样认真执行党的每一个任务,那样的话,中国的发展将会更加顺利。其实好像说的挺对的,想当初要是中国的人口无法收到控制的话,那么到现在发展也是要受到限制的哦。

也许是受到了诅咒,认真执行任务的两个主要人物都没有机会生小孩子,小狮子是书中那个“我”的第二个老婆,一心想要为“我”生一个儿子,但是始终是没有,后来索性就采用比较现代化的一个办法代孕。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为了生一个儿子,居然可以接受这样来的小孩。也许这就是时代造就的吧。

相比而言,我比较喜欢的还是“我”的第一个老婆王仁美,虽然说这个人比较神经大条,但是怎么说呢,她怀了第二胎,“我”好言相劝之后,还是决定了打胎,只可惜后来没有保住命,唉!

这本小说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简单的理想,有自己的一份坚持,姑姑的坚持就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要用心的执行党分派下来的任务”,是啊,年轻的时候,姑姑是轰轰烈烈的坚持着,但是老来呢?她开始怀疑自己了,认为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同样,和姑姑一起的小狮子,年轻时和姑姑一条心,但是老了之后,居然做起了完全相反的事情,为了得子,不惜找人代孕,是不是有点讽刺的味道呢?你说这样的人,等到了很老的时候,最最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情是什么呢?是自己引以为荣的计划生育的执行呢?还是最后逆反计划生育的代孕事件

查看全文>>>

《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相比,《蛙》延续了这些作品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 过程的同时,成功 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 日本 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查看全文>>>

《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莫言小说。因为是中国文学巨匠的佳作,我读的非常仔细认真,不像以往浏览小说一目十行,了解大概的情节就行,而像读技术参考资料似的不漏过每一个字,逐字逐句直到读完全篇。按篇幅而言应该是我阅读所有小说费时最多的一次。

莫言所说,他的小说就是讲故事。《蛙》就是以他的姑姑一生所交往的人、经历的事为主线,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特别是关于姑姑所从事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所发生和遭遇的种种乱象的描述,看似离奇古怪,却是真实情节的再现。

有过知青经历的我,曾目睹耳闻农村的计生工作,莫言讲述的故事绝不是虚构杜撰出来的,在领略莫言所讲的故事的同时,当年我所在的生产队那些不愿做结扎术的适龄已婚妇女被健壮的基干民兵连拉带扯弄上马车,有哭闹不从的甚至被抓着胳膊拎着腿抬上车,一路颠簸强行押送到公社卫生院做绝育手术的情景也活生生的浮现在眼前。社员无奈的调侃道和劁母猪一样。

我相信莫言记述的是生活中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故事,所以语言朴实,语句流畅,读起来让人容易理解接受。如有虚构,故事的情节不可能显得那样的充实,难免流露轻薄,如是杜撰,所涉及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刻画得那样真切,难以掩饰轻浮。所以读过后,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曾听过一位古典武侠言情小说迷讲,看了那么多书后,他也能编写出一部经典的古代武侠言情小说。听后,我十分惊愕,没有历史知识,没有文学积淀,凭空遐想编造出来的作品,难道会有读者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后生可畏啊!

中国的文人,近代的、现代的不知有多少,唯独莫言独领风骚,令人肃然起敬。他的成功,在于他写作的真实。贴近生活写真写实说真话,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作品才有市场。

真善美与假恶丑充斥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历史赋予作家社会责任。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政党、一届政府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历史的记载,历史的评价是公允的,作家的作品应该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好作品必将流芳百世,那是不以个人的意愿所决定的。

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知道获奖者的尊姓大名的也是屈指可数,可我知道了中国的作家莫言享有此殊荣。中华文明对人类社会曾做过巨大的贡献,期盼泱泱的文化大国出现更多的象莫言这样的文化人。

查看全文>>>
莫言红高粱读后感

莫言红高粱读后感(一):

莫言《红高粱》读后感

最近因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而跟风去拜读了他的成名作《红高粱》,觉得如果你没有看过电影《红高粱》,那么你是幸运的,因为红高粱的小说更加精彩,更加真实。电影《红高粱》事实上只是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一角,并不是说电影如何,而是一向以来,图书能够给你更多的想象空间。《红高粱家族》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或许是更加真实的角度去诠释那个年代的一些事情,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述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在惊诧于一件件事情的同时,莫言也让你领略了一下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风采红高梁》都将展现的时空设置在抗日战争时期,并一齐颠覆了传统的抗战影片。抗日战争这段记载着民族伤痛的历史,一向是中华民族。《红高梁》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已完全失却了抗战电影中救世主的形象,他们只是有情有欲的凡夫俗子,杀死日本鬼子也只为的是报已私仇。艺术创作的一个广阔舞台,民族危亡中的苦难与拯救为艺术创作留下了充分的施展空间。《红高梁》透过我爷爷和我奶奶最原始的感情,洗净了积压在中国农民身上的数千年的封建尘土,释放出埋藏在尘土之下残存的生命之火,

表达出对人性与本能的极度推崇。《红高粱》更是一举摘得金熊桂冠,扩大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被柏林电影节评委认为是中国大陆电影于西方世界的创世纪,第一次让西方世界知晓中国内地有电影。

莫言红高粱读后感(二):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透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其次,当我们应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莫言用他独特而强悍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文体安排,在高梁地里生动深刻地展现了那一时期的血与泪,强烈刺激着情感麻木的现一代人,演绎也什么是伤与痛,什么

查看全文>>>

读罢莫言的《红高粱》,脑子里便是那高粱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里,一片血红,无边无际。红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颜色。

《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作。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构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写作目的也很明确。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游犁般地描述着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无边无际的高梁地红成洋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勇的伏击。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之后有人惊叹地评价,《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不仅仅如此,《红高梁》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新路。

《红高粱》中充满对于人的个性和生命强力的热烈赞美。莫言在写作《红高粱》时就痛感现代都市中人性的龌龊和生命力的萎缩,转而在高密东北乡那一片粗犷、野蛮的乡土大地上发现爷爷、奶奶们那种强悍的个性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素坦荡的生活方式。这种现实人生与过往历史的交流,使过往民间世界中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当代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崇尚生命的强力、赞美个性生命的伟大是莫言《红高粱》的主题,这个生命主题会使我们想到西方近代以来的生命哲学,个性是尼采那种高蹈的生命意志。

在那里,莫言引出了一个关于原始生命力的主题。这一主题首先能够透过其所描述的野生的红高粱这一富于象征寓意的意象而得以确立。这些野生的、蓬勃的红高粱,既是农民们赖于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生存活动的现实空间。他们在高粱地里野合和打埋伏。那里是性和暴力、生命和死亡的聚合地。红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北方中国农民的生命力的象征。《红高粱》显然超越了其题材所固有的一般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观念的含义,而是展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包含了更为深刻的关于生命力的寓意。与此主题相关,莫言笔下的主要人物往往不是那种由正统礼貌观念所认定的所谓历史主体,而是那些被主流历史排斥在外的人群。在《红高粱》中,参与那场英勇的战斗的主角是一帮由土匪、流浪汉、轿夫、残疾人之流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然而,正是在这些粗鲁、愚顽

查看全文>>>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查看全文>>>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1000字   近期,随着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生死疲劳》便受到各大导演的青睐,试图将其搬上银屏。在此之前,其5部作品已被先后搬上了大银幕。作品被拍成电影不仅仅是其一人,随着影视行业的商业化,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开始了票房争夺战。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独有的魅力以及各种原因进入其视野当中,从而被搬上了大银幕。   电影虽然省去了直接看纸质作品的要花费的大量时间,但观看电影的整个过程却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且留给观众的思考时间很短,最终留在观众脑海中的往往只是几个精彩画面。纸质作品虽然较费时间,但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接受过程,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印象深刻。   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文学作品中所要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都具有艺术的抽象性,这是电影所没有的。因此,图像画面是无法展现出纸质作品独特的魅力,它只能通过读者的想象去感受、去体味。   莫言的文笔,一如既往地颜色,一如既往地乡土,一如既往地嬉笑怒骂。主人公西门闹开篇就被一火炮轰碎了脑袋,转生为驴,而且是自己生前院子里的驴,看到自己的妻妾离散,朋友背叛,一切想像不到的都已发生,真是树倒猢狲散,风水轮流转。在自己以驴的隐蔽身份眼观世间百态后,非但没有化解前世的恩怨,反倒积怨重深,乃至再次转生为牛时,喝了奈何桥头的孟婆汤也无济于事。

正如扉页佛语: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而后,随着自己继续转生为猪、狗、猴时候,才看透红尘,化解抑郁,心怀坦荡,重新做人。人生活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怨,以至人生走下来时,心里的故事真的连孟婆汤都要为之失效的。而如主人公一样,带着上辈子的谜和怨转生之后,重读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才发现那些故事仍在继续,仍在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   倘若真是这般轮回,爱恨何休!   轮回之存在与玄妙,无人能解通,除非自己亲历几次,恐怕才能摸到其 查看全文>>>

莫言读后感20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莫言读后感2000字栏目为您提供2024莫言读后感2000字范文、小学生莫言读后感2000字、初中生莫言读后感2000字、高中生莫言读后感20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