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六年级下册思品书教案 > 导航 >

六年级下册思品书教案,2024六年级下册思品书教案

六年级下册思品书教案

今天,我又一次细细的品读了观书有感这首诗,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怎样去学习。

这首诗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都是普通的人,并不是什么神童,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跟着时代的脚步走,过去的总会过去,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只有不断地吸收新事物,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心中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方塘。

查看全文>>>
六年级思品教学计划一:六年级思品教学计划(588字)

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思品学科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以便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作为一名教师,不得不加强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为此我作出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按照学校要求,遵从课程标准和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在班级教师和学生的协作配合下顺利的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是一个人数较多的班级,有47人,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在上期教学中,学生整体成绩不错。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太好,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习氛围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及措施

在本期的思品教学中,针对上面的情况,我决定首先在班上选好小组长。利用班干部来管理好小组长,小组长又管理其他成员。要求当天上的内容当天必须完成作业,并能够背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产生兴趣,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有13课,我准备每周上一课,一课用一个课时上,其它几周用做开展实践活动和复习。

我希望通过本期的学习,学生的思想有所提高,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所表现,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六年级思品教学计划二: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885字)

一.指导思想

1.教学活动要以课程标准为准,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观念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品德只是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并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教学心事多样化,积极探讨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利用课程教育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3.注重情感教育功能,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熏陶。

二.情况分析

一年级级部共有两个班,基本情况如下:由于刚

升入初中,很多学生不太适应初中生活,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需要加强辅导。学习方面,绝大多数同学学习积极性高,课堂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作业及时上交。个别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须严格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六课书,分

查看全文>>>

奇思妙想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将书中的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在电脑中修改成把巨石和背景分开。 2、课件演示:先出现巨石的画面。 提问:(1)你们看这是什么? (2)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块巨石出现在什么地方? 3、课件演示:在巨石后方出现天空和大海的背景。 教师简介作品和作者。 提问: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 出示课题:奇思妙想 二、讲授新课 1、图片探讨 ,寻奇:还有一些画家也有着这样的奇思妙想 (欣赏、分析书中作品《公寓式梅维斯头像》《莫斯科的英国人》) 2、提问:在这幅作品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欣赏、分析,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你能总结出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吗? 4、教师拿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品之间相互有联系吗? 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5、分析书中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三、尝试表现 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用品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呢?(一)线描的绘画表现方式: 1. 注意黑白对比。 2. 注意疏密变化。 (二)注意组合的相互间的创意程度,充分发挥奇思妙想。 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大胆创作 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展开你的奇思妙想,一次小小的发明就会诞生在你笔下。 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读书名言揭示课题,由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读准本文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读出味。 3.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读书体验,以朗读促思考,理解全文,体会精思与熟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快乐地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读出情。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突破 1.了解学生朗读本文的情况,再对学生朗读的字音和节奏进行指导。 2.在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大意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2.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师: 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言,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有的已经与书成了朋友,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大家把搜集的读书名言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从这些名言中获得启迪! 2.学生交流古人读书名言。 3.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学生齐读名言,体会名言中包含的读书观点。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如。——苏轼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4.学生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后四句老师没有注上作者,同学们知道是谁说的吗? 对,是朱熹所言。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其读书方法。(循序渐进、多读熟读、质疑精思) 5.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运用朱熹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他的文章《熟读精思》,看看他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读书方法的。 板书:

查看全文>>>

奇思妙想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将书中的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在电脑中修改成把巨石和背景分开。 2、课件演示:先出现巨石的画面。 提问:(1)你们看这是什么? (2)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块巨石出现在什么地方? 3、课件演示:在巨石后方出现天空和大海的背景。 教师简介作品和作者。 提问:你们看到这幅作品后有什么感想?能用你的方式讲解这幅作品吗? 出示课题:奇思妙想 二、讲授新课 1、图片探讨 ,寻奇:还有一些画家也有着这样的奇思妙想 (欣赏、分析书中作品《公寓式梅维斯头像》《莫斯科的英国人》) 2、提问:在这幅作品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欣赏、分析,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你能总结出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吗? 4、教师拿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品之间相互有联系吗? 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5、分析书中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三、尝试表现 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用品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呢?(一)线描的绘画表现方式: 1. 注意黑白对比。 2. 注意疏密变化。 (二)注意组合的相互间的创意程度,充分发挥奇思妙想。 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大胆创作 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展开你的奇思妙想,一次小小的发明就会诞生在你笔下。 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查看全文>>>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1、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相关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查看全文>>>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

查看全文>>>

装饰色彩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道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3、解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在教学体验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教学准备:欣赏用的范画资料,绘画工具、材料,拼贴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提问:装饰画中的牛与自然界中的牛对比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装饰色彩 二、新知 1、讲授装饰色彩。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2、欣赏分析作品 ①、农民画《耱地》师:装饰色彩常常和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样。虽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复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这么多色彩吗?农民画家敢于把牛画得这么艳丽,显示了他们对色彩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②、学生优秀作品 比较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上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三、作品展览,激发创作激情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色彩鲜明、艳丽、明快。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进行评优1、 学生活动: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它使用了什么装饰色彩?给人什么感觉?2、 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效果。 五、课后拓展 展示其他内容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

查看全文>>>

六年级下册思品书教案

范文资讯网六年级下册思品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六年级下册思品书教案,2024六年级下册思品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