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 导航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种瓜得豆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种瓜得豆。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及时去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种瓜得豆,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4.激发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表达生动的语句。
 2.完成自测题。

fwR816.cOm同步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种瓜得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
2.学生自由发言。(“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
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
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号施令:号,号令;施,发布。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⑵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⑶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大有用武之地。
第6段概述;789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培育出蓝色玫瑰、培育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进行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写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
(用打比方(比喻)的写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3.默读课文,用“ ”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斑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⑴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号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⑵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⑶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写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⑴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文第l与第5自然段)
⑵设问激趣的写法。(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⑶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文第7、8、9自然段)
⑷举例说明的写法。(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斑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种瓜得豆


这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种瓜得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⑵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⑶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⑵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⑶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加以积累。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
 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
重点强调:玫瑰的瑰读轻声,供不应求的供读一声
 3.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⑵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⑶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⑷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①提出问题。
 ②介绍基因的作用。
 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⑴.指名反馈。
⑵.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
(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
四、课堂小结
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
五、布置作业
 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
 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打比方)
 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用“---”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如果你是一位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家,你会运用这项技术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基因的作用
种瓜得豆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故宫


这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故宫》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参观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播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说说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板书)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3.相机学习生字词。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总起——分述——总结)
 2.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试分段。
第一部分(1):简明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第三部分(10):简略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11):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主线。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示意图。同桌交流。
(2)抓住句中的数据和重点词语谈体会。
 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
(3)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4)(展示课件)指名介绍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注意: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清楚。)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十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相机出示课件)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匆匆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⑵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灯光


灯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种瓜得豆”一文,希望“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种瓜得豆”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