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 > 导航 >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2024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范文,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大全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一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己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但孩子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或学校度过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 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待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比如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像亚当和夏娃那样,仅仅满足于在不知自己是裸露着身体的情况下过快乐的天堂生活。孩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永远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其实卡尔威特成功的经验从根本上是两条。一,家长素质高,家庭氛围好;二,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素质,而不是为了

查看全文>>>

拿起手中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想起去年在北京书店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时,正赶上书店下班,一眼看见这本书,也没来得及看介绍便和这本书邂逅。

据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其德文原版藏于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很想了解一下卡尔?威特究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神奇的教育。带着一丝虔诚,我认真地读完了全书。该书的作者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进行了详细地记载,展示了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但这本书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因此,如今看过原书的人极其少,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长的典范。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看完全书,总结如下几点:

第一:坚定的教育信念。

书中的教育理念认为,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

第二:抓住教育时机。

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

查看全文>>>

  这本书是卡尔。威特父子合著的。小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个著名的天才,9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是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就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当时就连卡尔的母亲都绝望的说:“这样的傻孩子教也只是白费力气罢了。”但父亲老卡尔。威特没有绝望,他为孩子制定出周密而严格的教育方法。小卡尔能取得后来这巨大的成功全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它是一本用自身成功经验证明早期教育的价值的书集,同时我认为也是我们老师的指导手册。读完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得法。   书上写当时社会上存在两种教育孩子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孩子的聪明是先天性的,出生后就已经决定了,无法改变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孩子的聪明是由后天教育决定的。前者是大多数人支持的,但是老威特很赞同爱尔维修的说法,认为人刚生下来时都是一样的,仅仅是因为环境与教育的不同,有的孩子会成为天才,有的孩子则是凡夫俗子。小卡尔维特出生时被认为是痴呆的孩子,但是在老威特的坚持下,他用自己的方法去培养孩子,最终将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为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即使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甚至一些老师也都抱有这种想法:孩子是学习的料自然就会学,不是这块料怎么管也没有。

于是就听之任之,任其自由发展,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发现,两个差不多的孩子,有没有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相同与否,孩子的能力差距是很明显的,我们经常会说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我想这和家 查看全文>>>

  我很庆幸能读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它介绍了老卡尔如何将自己天生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一位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法、意、英、拉丁、希腊语这六国语言,、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的“神童”的传奇。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热爱学习的好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要鼓励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同时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童年很短暂,但他的发展和超越都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父母应重视对孩子的儿童期教育,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也许有的人会很矛盾:童年是很宝贵,但让那么小的孩子去承担那么多的知识,难道这揠苗助长的教育不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应从早期教育,甚至从胎儿时期。但是有的经过早期教育的孩子还是没有表现出其已有的天赋。   若仔细读了《卡尔.威特教育》后就会明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的运用教育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民主的”,“快乐的”,“个性化的”。所谓的“明主的”就是要求父母能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在教导时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与需要。“快乐的”就是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让孩子感到学习是幸福。像老卡尔教育中“在游戏中学习”就是很好的借鉴。

而 “个性化的”就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还要因时而教、因事而教,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适宜、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还有利于一些不好的心理产生时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要想达到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成为朋友,让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于他们的关爱,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这样父母才可以教导孩子积 查看全文>>>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己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但孩子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或学校度过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 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待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比如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查看全文>>>

最近有幸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卡尔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把自己的儿子小卡尔威特培养成了十九世纪德国一个着名的天才。小卡尔威特能够取得那些惊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亲悉心教育的结果。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中也能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谈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导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不能强迫施教,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则之一。只有孩子兴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唤起孩子的兴趣,最好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游戏是动物的本能,同样孩子也喜欢教育。譬如说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如果能加入音乐这个元素,教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肯定也是高涨。孩子自然而然地把这篇课文背诵出来了,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模仿写字还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可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他们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从前辈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许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是要求写日记。诚然写日记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之后再来看自己的日记点滴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触。同时每周能坚持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

卡尔威特提出不要随便表扬孩子和绝不过多地表扬,表扬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说: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夸奖,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适当的表扬能激励孩子积极进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如果在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时,你能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会让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学习,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但是如果过度表扬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平时课堂纪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课,我发现他能保持十分钟的时间听课,而且也不影响其他的孩子。当时,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多次表扬,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况。但是,事与愿违,这多次的表扬反而滋生了他的骄傲情绪,纪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扬应该适量,多了反而容易带来不良影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中似乎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其教育思想

查看全文>>>

《小飞人卡尔松》读后感

《小飞人卡尔松》这本书是童话外婆林格伦奶奶写的,这本书相当相当有趣,比《长袜子皮皮》还有趣。书里的主人公卡尔松非常与众不同,他不是个普通人,我非常羡慕卡尔松能飞。

卡尔松是一个体形圆滚、自命不凡的先生,并且他还能飞。在他的肚脐眼儿上有一个小小的按钮,后背上有一台小巧玲珑的螺旋桨发动机,只要摁一下按钮,身上的螺旋桨就会旋转起来,他就能靠自身的力量飞起来了,像一只胖乎乎的军舰鸟,想飞到哪里就可以飞到哪里,令我羡慕不已。

卡尔松总喜欢夸自己是:世界上最英俊潇洒、不胖不瘦、绝顶聪明、勇敢、风华正茂、完美的卡尔松. 卡尔松最爱吃的食物是肉丸子和酥饼、巧克力饮料,并且还特别能吃,所以才会长得那么胖。

卡尔松和小弟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卡尔松把小弟的书架烧坏了,还把小弟心爱的蒸汽机也弄坏了,他居然还说小事一桩,这可是卡尔松干了坏事以后最喜欢说的一句名言。卡尔松他有一个缺点,自夸自大、自私自利,可是小弟依然非常喜欢卡尔松,无论卡尔松高兴还是不高兴,只要他向小弟要东西,小弟都会把他所有的一切都送给了卡尔松,还把他最珍爱的小手枪送给了卡尔松,只要能让卡尔松开心就行。因为卡尔松是他最好的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的。

有一天,卡尔松跟小弟要分糖吃,可现在小弟还剩下了三颗糖,不够分,卡尔松趁小弟不注意,把一颗糖啊呜一口吃到了肚子里,卡尔松自豪地说:现在可以平分了,记住先拿的人要拿小的哦。,小弟思索了一下,巧妙地说:我愿意你先挑!。卡尔松竟然没有那小的,把大的拿了过来,小弟生气的说:你不是说谁先拿糖就拿小的糖嘛!卡尔松狡猾地说:我拿大的,你那小的,不是很公平吗?小弟无话可说了,读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卡尔松也太狡猾了吧!

卡尔松和小弟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有趣故事,卡尔松扮鬼吓唬小偷,卡尔松偷吃小蛋糕和甜饼,卡尔松和小弟分桃,卡尔松在黑暗中装神弄鬼如果你也想捂着肚子哈哈大笑,那就快来读《小飞人卡尔松》吧,后面精彩的事情还正等着你呢!

注:内容请关注专题

查看全文>>>
《爱经全书》[古罗马]奥维德著、曹元勇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9月版

《爱经全书》包括《爱经》《爱药》《美容》《恋歌》四部,内容涉及男女恋爱技巧、艺术的探讨,情场失意的诊治药方,女性饰容艺术以及对具体恋爱情境的歌咏……《爱经》成书于公元前2年,罗马帝国骄奢淫逸的社会风习给此书打上深刻烙印。刘易斯·梅评论在《爱经》里,“一切都是明快的,都如阳光普照一般,给人以美感,同时又浮浅得可爱,雅致得无与伦比,娇媚得无可抵御,虚假得完全彻底”——这些对《爱经》的品评,其实处处通向当日的时代,阅读《爱经》,也是了解罗马帝国社会风尚的一个合适入口。

关于《爱经》在中国传布还有一则有趣的典故。1929年,诗人戴望舒替水沫书店译《爱经》出版,3月23日《申报》登出广告,内中有“多情的男女青年当读”等语,次日同报又登出世界书店发行《唯爱丛书》的广告,这是红男绿女的消遣读物,鲁迅一时失察将二者相提并论,在致韦素园的信中有一段针砭时弊的话:“上海去年嚷了一阵革命文学,由我看来,那些作品,其实都是小资产阶级观念的产物,有些则简直是军阀脑子。今年大约要改嚷恋爱文学了,已有《唯爱丛书》和《爱经》预告出现。”后来孔另境为出版《现代作家书简》向鲁迅征集书信,翻译家李霁野明白奥维德的长诗向被视为欧洲古典名著,于是向鲁迅建议,最终删去了原信中“和《爱经》”三字,也洗清了戴望舒的冤枉。

奥维德笔下自然有轻浮不严肃的文字,但从总体上来讲,正如译者所言,《爱经》“关注的是男女平等的恋爱艺术,探讨的是如何赢得对方垂青的问题,而不是性爱社会学或性爱房事学”。 查看全文>>>

读书笔记篇一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仿佛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卡尔威特一生的简历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父亲的教育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家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 ,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育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下面是我在读书过程中记载下来的片断,它们让我深思,让我在探索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1、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有人对我说,伟人的孩子一定是伟人,至少都会有很大的成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伟人过于热衷于事业而无暇关注孩子,而妻子也往往由于丈夫是伟人而无心于教育孩子,她们只关心成功的丈夫,而忽略了孩子。其实,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道来看破,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作,这种作法有失天性。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很多不称职的母亲,在无意之中把孩子引向了歧途。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我希望天下的母亲都勇敢的承担这一光荣的职责。

2、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

3、人如同瓷器,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

4、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起越少。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

5、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空,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胜不应当象亚当和夏娃那样,

查看全文>>>

这是一个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可是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的事情,家长、学生和学校都在叫苦不迭,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教育问题难道真是不治之症吗?直到读了这本赫赫有名而又甚少人认真去读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才恍然若有所悟。

书名让人感觉陌生,我感觉应该加上一句话才好理解: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感悟。书的风格也需要说明:绝对不是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充满了与孩子在一起的趣事,全书看完并不乏味。

该书的背景有必要说说。老卡尔.威特先生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乡村牧师,一直持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只要资质不是太差,任何一个孩子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优秀人才。可惜他52岁才得子,儿子刚生下来时还显得有些呆傻。但是他并不泄气,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儿子,结果小卡尔.威特从五六岁时就显示出出众的才能,并在14岁时凭数学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很多朋友的劝说下,老卡尔.威特先生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想法整理成书,这本书跨越时空,成为天下父母们的必读书。

问题是,教育的奥妙何在?

首先,做父母是一定要学习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有人说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有人说孩子小时不懂,等他大了再好好教育,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威特先生举了个例子,一个是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例子还少吗?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习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当然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其次,从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学习兴趣。老卡尔.威特先生自己喜爱自然、文史类知识,在这方面也培养了儿子的兴趣。一有空,一家人就出去散步,边走边谈话,给孩子讲解路边的花朵的结构,岩石的形成,昆虫的分类,讲读过的诗歌作品。可是他对数学没什么兴趣,导致儿子小时也不爱学数学。为此他很着急,后来请教了一位数学教授,才知道应该在有趣的游戏中学数学:数豆子、掷骰子等,每次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在兴趣的引导下,孩子逐渐喜欢上了学习数学。有一段时间,老威特先生发现儿子学习劲头又不足了,他也没有着急发火,而是耐心和儿子谈话,原来是儿子不知道学习这么多知识有什么用。经过讲清楚学习知识的道理,小威特又高高兴兴地鼓足干劲学习了。

第三,尽早让孩子领会做人的道理。孩子早上赖床不起来怎么办?老威特先生的逻辑是:你不起床,说明你自

查看全文>>>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

书籍的阅读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600字、2024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范文、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800字、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读后感1000字等,欢迎进行阅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