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 > 导航 >

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2024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范文

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

发现母亲读后感(一)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称呼如何认识母亲这个重大角色,【发现母亲】一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

作者认为,人的生产是一切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虽然她在体力上抵不上一个男子,可她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同时她也可以把孩子教唆成无恶不作的杀人犯。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占90%以上。只要母亲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对孩子带来毁灭一性一的损害和打击。仔细观察,我们能够发现成功人士的身后往往有一位优秀的母亲:

宋代的贤相张浚,幼时丧父,母亲计氏矢志苦守,孤儿寡母,度日艰难。但张母端正平直,治家教子有方。张浚刚会说话,母亲就让他诵读父亲生前写的文章,到他能记事,就告诉他父亲的言行,无顷刻失教。所以张浚幼时就行止端正,走路腰板挺一直,目不斜视,说话不打诳语,他20岁刚行冠礼,就进了国子学,母亲送他远行时哭泣着说:我们孤儿寡母,门户寒微,你只能靠自己成才立业了,你应当把你祖父和父亲的事业时刻挂在心上。并书写了数十条诫语送给张浚。后来张浚一生不断进取,一爱一国重贤,官至宰相。他力主抗金,重用岳飞、韩世忠等。绍兴八年,金使以招谕为名南下议和,他不顾自己遭贬永州的逆境,连上五十疏表示反对,为后人所推崇。

一个寡母带着孩子,其生活之艰苦,可为世人所想象,却能在如此之逆境中把孩子培养得如此之优秀,可值得现今为人母者去思考。现在有很多母亲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一性一,没有意识到母亲对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莫扎特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的父亲逝世以后,他便过着乞丐般的生活,35岁便早逝了。帕斯卡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自己也说:我18岁起没有一天不苦恼。约翰罗斯金是成功的,但却绝不幸福,他自己概括说:一般来说,我所接受的教育是错误的,是一件不幸的事情。日本教育家黑田郎对此曾评论说:艺术或学术的天才们,在父母的期待下接受了极端的天才教育,结果变得伟大。但是,许多人也因此而遭受灾祸,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使终生不幸。这些天才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本身却是不幸福的,之所以如此,是人类在注意智力的同时忽视了更本质的一精一神的培养。因此,井深大说:20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变化。我强烈地感到,迄今的教育仅把教育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一精一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从早期开始进行智力教育,肯定会培养

查看全文>>>

母亲读后感1000字(一)

五月,我们迎来了一个神圣的日子母亲节。这是一个为天下所有的母亲准备的节日,我们要为自己的母亲献上一份子女的一爱一,让一妈一一妈一感受到拥有孩子的幸福。

就在这段日子里,我读到了一本和这个节日有关的书高尔基的【母亲】。这本书进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俄国十月革命前,老百姓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本书的主人公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为了摆脱这样受奴役受压迫的生活,一步步走向革命事业。他的母亲,为了儿子的理想和事业,不顾一切地干着违规的事情来支持儿子:发放印着宣传真理的传单,鼓动人们反抗滥杀无辜的官兵,等等,导致自己被宪兵殴打甚至坐牢。

距么伟大的母亲!不知不觉,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这本书从头到尾没提到一个一爱一字,却处处洋溢母亲对儿子的一爱一。从母亲对儿子反常举动的担忧,到得知他所从事工作后的忐忑不安;对儿子事业的支持,到以儿子为骄傲,直到自己也投身革命事业,一位母亲年迈又执著的一爱一心,对儿子无私的一爱一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革命者的一爱一,这是历史的跨越。

我的一妈一一妈一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甘于奉献的一妈一一妈一。我的一妈一一妈一是一位普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她的工作虽然平时很忙,每天下班回到家后仍然细心地照顾我的起居生活。不管自己有多辛苦,对我的学习、生活从不懈怠。尤其是我学校里只要有需要家长配合的活动,她总是积极参与,为我们的班集体出力献策。记得在去年元旦学校搞游园活动时,班级需要布置教室,我们四年级的主题是五谷丰登。第一天晚上,一妈一一妈一准备了很多张泡沫纸板和一把超大的雨伞,做成了一个大型的谷仓;第二天晚上,她又用白天专程买的几百条装饰用的金色一毛一条,铺满了昨晚的谷仓身一体和大雨伞一茎一部,我们还把亲手画的很多五颜六色的农作物,如南瓜,辣椒,麦子等等挂在谷仓上,营造成了一个金光闪闪、喜气洋洋、五谷丰登的大谷仓。一妈一一妈一晚上一直忙到十二点多才准备好。等到第三天游园会布置完现场后,我们班的谷仓成了整个四年级最亮丽,最有个一性一的一道风景线,赢得了校长、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们班同学别提心里有多美了!可是她们哪里知道,从得知要布置教室到活动正式开始,才只有三天时间,一妈一一妈一为搞好这次活动,为班级出一份力,费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时间啊!一妈一一妈一为了我的成长,吃尽了多少辛苦啊!

一妈一一妈一的一爱一在点点滴滴中汇聚成大海

查看全文>>>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1)

读完高尔基的《母亲》,按理说写出的读后感应该是关于赞美母亲的,可我却不想写那些,当然,母爱是值得永久歌颂的,知识在没有领会其真谛,没有触机灵魂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肤浅的,和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一样令人提不起兴趣。

读完母亲。确实在一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母亲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母亲身上,所发生得重大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她的儿子帕沙卡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的儿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的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事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使她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从而真正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大造新时代的人。这里我们谈到了理解,这不仅让我想到一句话:理解万岁。确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无价的,理解可以创造奇迹,就像理解可以将帕沙卡和她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有待于理解来解决,代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试想,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又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有时候我感觉父母不理解我,当然,为题是出在双方。父母当总是让我一个劲的学习,殊不知,为了责任而学习是很累人的。

2书中的革命者为了信仰,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奋不顾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亲的儿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们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知识,剖析他们受苦受累而没有得到回报的原因,他们不惧资产阶级及其他们的走狗们,把坐牢当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狱后依旧投身革命事业。这是多么让人敬重!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同样的故事也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发生过,那些革命的烈士,将长眠在共和国的怀抱之中。这里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时期,信仰高于一切,有着执著信仰的人会为它而抛弃生命。那些舍生取义的事迹一直被人们坐传倡,慢慢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传说,我曾经怀疑,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现代社会,还会不会又为了信仰而献身的人,还

查看全文>>>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   感恩,是回报帮助你的人的一杯果汁,让他们甜在心头;感恩,是感谢为我们付出的人的一个微笑,滋润着你我;感恩,是爱心的传递。心怀感恩,才能心连心,共同抗击灾难。   高尔基的《母亲》描写了一位在战争时期,因为儿子参加革命而忠于革命的母亲形象。这是一位拥有伟大母爱的母亲,当儿子加入“地下党”时,母亲每天都在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渐渐地,母亲也融入了儿子的革命事业,在最后儿子被捕时,母亲便发疯似的在街头高呼革命。   可以试想一位年迈的母亲在危机四伏的地方作“眼线”,这位“胆小”的母亲是否想过退缩,但她没有,因为对儿子的爱在支撑着她,一位母亲能够舍身忘死地为子女做一切事,我们能做的只有“感恩”,感谢她们的奋不顾身,感怀她们的英勇不屈。她们舍弃一切换来我们的幸福,我们应心怀感恩。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父母为我们做的多了,我们就得感谢她们,于是我们时刻在感恩,在感恩中我们成长。   汶川地震时,我们身边的人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生命之墙,他们舍弃自己而换取别人的生存,当土地塌陷、房屋倒塌时,我们存活了;对于身边逝去的人,我们只有唱一首《感恩的心》,愿他们一路走好。   感恩,是当我们看到别人赴汤蹈火来解救我们时,我们心中怀有的那份感动;感恩是当母亲在危险之下,四处发放宣传单,告诉人们“鲜血是不可能淹没真理的。”我们对母亲捍卫自由的崇敬,惟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和睦相处。

感恩,不是几句言不由衷的话,不是几个虚伪与委婉的动作,感恩应当发自内心,是我们内心真实的表达,是我们对帮助的最好回报。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母亲用生命来换取儿子的和平事业,我们应怎样感恩母亲的爱,都说母爱无私,但母爱是母亲的最深的关怀,只有我们心怀感恩,才能知晓母爱的深意。   《诗经》有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哪怕别人仅为我们付出了一毫,我们也要感恩他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谢他人的帮助。 查看全文>>>

  《江上的母亲》读后感1000字   读完《江上的母亲》这篇文章,我总觉得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可到想提笔写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满心都是浓浓的苦涩,有太多的话想借笔倾诉,却无以下笔。   或许,是我太过于浅薄,只能通过品读略窥作者深邃的内心,再由那粗糙的文笔表达我的感动。   《江上的母亲》,是《乡关何处》的首篇文章,而就是这篇短短的文字随笔,便让我折服于作者野夫那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中。他写的是自己,却像路人一般,看滚滚红尘随风逝去,观坎坷人生渐行渐远。在他的笔下那些峥嵘岁月褪去了凶残的獠牙,变得平淡温和,却又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无法用时光磨去的悲伤。   野夫,就这样用他平淡的文笔,化为心灵的絮语,勾勒出一幅真实又富有韵味的人生。   当时间随着泛黄的书卷随风而去,那沉浸在心中永恒的思念又逐渐浮现,于是,我看到了他对母爱最深沉的讴歌。   在他眼中,母亲,是那个黑暗年代中最耀眼的荧光。   谁也无法抹去那悲惨的记忆,只能把它封印在脑海的最深处。

因此,野夫便用这几近于麻木的文字书写了那个惨痛的年代,文字中蕴藏的伤痕却清晰可见,令人刻苦铭心。母爱曾让他心口的伤疤缓缓愈合,可在母亲的决然一跳后,再次刺痛了他的一生。   “那时水冷如刀,朝阳似血,真难以想象我柔肠寸断的老母,是怎样一步几回头地走向那亘古奔流的大河的,她最后的回眸可曾老泪纵横,可曾还在为她穷愁潦倒的儿女忧心如焚。她把她的神圣母爱撒满那生生不息的浩荡之水,然后再将自己的苍老骨肉委为鱼食,这需要怎样一种勇毅和慈悲啊。她艰难的一跃轰然划破默默秋江,那惨烈的涟漪却至今荡漾在我的心头。”   我实在忍不住将这段摘抄下来,因为这段文字,是作者内心思念凝聚的结晶,是那种深沉最完美的表现。我几乎要为此恸哭,哭可怜的作者,哭可悲的母亲,哭可敬的母爱。   当我读到那首金斯堡长诗中母亲的遗书:   钥匙在窗台上,   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   孩子 查看全文>>>
2150字《发现母亲》读后有感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称呼,当每个人见到这个词时,内心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当我有幸读到发现母亲这本书时也是这样,心里暖暖的,而如何认识母亲这个重大角色,《发现母亲》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 《发现母亲》这是一本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书本封面的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也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最有价值的体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贯穿全文,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未来的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记得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你们就像是早晨8、9点钟的太阳,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看古往今来,国家、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是很高的,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希望就是社会的希望。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又是分不开的,这个希望的实现与否离不开母亲的栽培,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 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便是生活中的风筝线,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当今社会重视教育的越来越多,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能当龙凤,这样的愿望当然是好的,值得肯定的。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却不是每个家长能真正明白并真正做好的。这样的父母数量不在少数。一方面一厢愿的希望孩子才,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去做。更有一些采 查看全文>>>

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探讨方向与论点,而蒙台梭利这位教育家的观点逐渐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现孩子》读后感”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发现孩子》读后感【一】

玛利娅·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所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念,其中《发现孩子》也是她的著作之一。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难管。其实,这一切源于我们不太了解孩子,孩子就像新大陆,早就存在,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发现孩子》一书就介绍了了解孩子的方法,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展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在该书中,蒙台梭利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台梭利认为,在成人的严格控制下,孩子的大部分需求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孩子的要求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只有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了,孩子以后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伸,自己实现不了的理想,自己做不到的优秀,通通期望孩子替他们完成。孩子在他们眼里是没有想法,没有自己理想,没有自己性格,只是实现他们理想的工具。他们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和兴趣班,全然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究竟适不适合上早教班,也从未考虑过孩子对特长班有没有兴趣。当然在意识上,他们认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只要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就能够成为人生赢家。然而结果往往是,越是听话的孩子的人生越是惨不忍睹。由于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很多孩子都不能自由健康的发育成长。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解除自己对孩子的压抑,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成人只有对儿童进行了足够的了解,才不会误解儿童,也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

在这本书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这一章。幼

查看全文>>>

从小,我就有一颗极强的好奇心,所以,从小,我就喜欢看《发现之旅》。

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非常流行收集《发现之旅》单页装的月刊,我每期都会按时收集,从不断开,我已经收集了两册,它是一本集所有百科为一体的资料库,书里面的知识包罗万象,从天到地,从地到海,图文并茂。让我受益非浅,一有时间我都会去仔细地阅读,不懂的就向它请教,它是我无声的好老师,一直陪伴我成长。直到现在我也会经常翻阅它。

这天我做完作业,突然又想起了它,我想向月刊了解一些关于太空方面的知识,于时迫不及待地去打开书,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我要的那部分,太空使者火箭就是它了,我如获知似宝地聚精全神地钻研起来,里面有些知识让我迷惑,不解,正在这时,一个熟悉地声音对我说:怎么啦?看不懂吗?我一边怀疑地点点头一边回头看是谁?,老爸!心想:老爸,你也不例外,你懂吗

爸爸走过来,和我一起看起来,呀,这不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吗?据说在2010年秋季这一系列的飞机全部退出航天舞台呢!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因为啊!目前只有俄罗斯和美国拥有制造航天飞机的能力,但俄罗斯资金短缺,所以只有美国有条件制造航天飞机,而美国目前正在研制一种全新的太空飞机,新型的飞机要比像哥伦比亚号这样的航天飞机更节约成本,节约养护费、使用寿命更长久!听完爸爸地讲解,我不由地改变了先前的想法,哇!我老爸可真厉害,这方面也懂呀,我立刻又问了老爸一些专业的问题,爸爸也对答如流,就这样,我和爸爸一起谈论着,一起阅读着,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爸爸和我又继续往后读,我们了解到了欧洲太空署设计制造的阿丽亚娜运载火箭(三级助推火箭)的分离过程图片和标注;阿波罗11号搭载的指挥官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的故事等等,通过我自己地阅读再加上爸爸的细致地、充分地补充说明,使我在火箭方面的知识更略知一二了,就这样一个下午地时间转眼间过去了,直到妈妈喊我们吃晚饭,才念念不舍地合起书,我们想约好了下次有时间再继续看。

和爸爸一起阅读,我懂得了什么叫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看来,我们小孩子的知识还是有限地,爸爸、妈妈们知识和阅历都比我们多,我们必须谦虚地请教他们,和他们一起看书,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让我们觉得生活是多么地美好,在享受天伦之时也会有一种和谐地氛围,让人温馨!

到了现在,《发现之旅》已近带我解开了许许多多的谜团,去了许多美丽神奇的地方。我觉得《发现之旅》真是神奇的书。

查看全文>>>

  《优秀母亲教子锦囊》读后感1000字   读了《优秀母亲教子锦囊》一书之后,在享受该书带给我的快乐的同时,也看到了27位优秀的母亲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和真实事例,从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母亲,要想真正把孩子教育好,就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心去感悟孩子、教育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也是一个母亲,我的儿子今年十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班里的班长,是个非常懂事、可爱的小男子汉。用心阅读了这27 位优秀母亲的教子经验之后,回想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有过欢喜,也有过无奈。如今孩子慢慢长大,我也梳理了自己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感触最深的还是:赏识教育——多表扬,少批评,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   为了使表扬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我认为父母在规范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表扬的尺度,也就是说表扬要适度。   一、 表扬时爸爸妈妈的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已看到孩子有很大进步,但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他们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在语言、行动上无任何表示。经常这样,必然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

  二、表扬和批评的反差要“大小”适度。表扬不仅具有激励、导向功能,而且具有批评功能,例如对甲的表扬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乙的批评。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进步,总是过分笼统地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时间长了,无疑会使自己孩子丧失信心或产生抵触情绪。   三、表扬的方式要“实虚”适度。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准确的。但是,表扬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多功能手段, 查看全文>>>

每次我读完《发现号》以后,我总有一个感受:《发现号》让我充满了知 识,让我不断探索。 在《发现号》许许多多栏目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玩转食物了。因为里面的实验生动有趣,十分令人着迷。有一次,我对会跳的鸡蛋十分感兴趣,便想自已动手做做实验,来验证一下是否真实。于是我赶紧找来了一个玻璃杯,一个鸡蛋,还有一瓶白醋。首先,我将白醋倒入杯子里,随后将鸡蛋轻轻放进鸡蛋,没多久,鸡蛋的身上就爬满了许多小泡泡,这些小泡泡带着鸡蛋一会儿往上升,一会儿往下降,像一个顽皮的娃娃在白醋中跳舞。我好奇地用棒子戳了它几下,它还是硬硬的。一天后,鸡蛋外壳的颜色渐渐淡了,我再用棒子戳它时,它竟然没有了原先那层硬硬的壳,变得软乎乎了,我一兴奋,用手拿起它,随手往地上一放,呀,只见它向前跳了几下,又原地转了几圈,这才停下,像皮球一样。我大惑不解,便去查资料。终于,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鸡蛋壳是由碳酸钙组成的,而白醋里含酸,可以溶解碳酸钙,这样,鸡蛋就渐渐脱去了硬硬的外壳,自然就软乎乎的。 通过这次实验,我想让大家学会探索。爱迪生是一位发明大王,一生就有一千多项发明。有一次,他为了寻找灯丝,让灯亮得更久,竟然反复做了一千多次实验,才找到材料,把人们带入电的时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他的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被同学嘲笑,但他没有灰心,努力学习,仔细探索,终于成绩一跃成为班级前几名,长大后,华罗庚更是一头钻进数学的海洋,他无论多么辛苦,多么劳累,他都没有丝豪的放松。正是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卓越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探索这种精神多么重要。它是所有伟人成功的秘决,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多观察、多探索、多思考的好习惯,这样以后我们才能国家的栋梁之材。

查看全文>>>

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高中生发现母亲读后感10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