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2024二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

二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

第1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2课

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查看全文>>>

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妈妈老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颂妈妈、老师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2、通过音乐活动,逐步培养听辨声音高低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师生之情。

4、通过欣赏歌曲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想像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

2、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感受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注意歌曲的分句和声音强弱力度的控制。

4、在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

5、通过演唱、欣赏教学,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第一课时

音的高低

听一听,学一学

(音乐律动)

1、师:小朋友,生活中除了美妙的音乐还有很多更加好听的声音,你们听(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汽车、轮船、敲大鼓、敲三角铁、鸟叫、牛叫等,请

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声音。)

2、出示图片,请学生模仿它们的声音,讨论一下谁的音高,谁的音低,相互交流。

3、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声音,你能说说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

请你模仿给大家听。

高音低音

拍手————跺脚

雨声————雷声

猫叫————虎叫

马蹄声———象的脚步声

高跟鞋声——平底鞋声

老爷爷说话——小朋友说话

小结:大家说的都对,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的变化,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

4、活动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寻找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声音,和家人朋友一起讨论

二、创编小故事

(根据教科书插图让学生自由创设音乐故事,模仿各种人物、动物声音的高低)

1、让学生观察图画,四人小组自由讨论、创编故事。

2、分组展示

三、我编你唱

1、师生同读童谣

2、让学生自己读

3、找出规律

4、全班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鲜花爱雨露》音乐,师生律动。

三、尊师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师情绪。

1、师讲故事

2、小结: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答略)

3、老师还有个好主意,把我们这节课学的歌曲作为礼物送给你喜欢的老师,你愿意吗?

四、初步感受歌曲《鲜花爱雨露》

1、初听,感受歌曲旋律。

2、再次听,可以随音乐最简单动作

3、揭题,简介歌曲

五、学读歌词

1、师生

查看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小的船》。

2.朗诵有关月亮的儿歌,讲述有关月亮的故事,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唱《小小的船》

1.导入新课

老师将录制好的《小小的船》的录音放给同学们听一遍,请同学举手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

② 船应该在什么地方行驶?

③ 为什么说月亮像船在太空中遨游?

2.老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并请一位同学有表情有节奏地将歌词朗读一遍,而后全体同学将歌词朗读。

3.教师教唱《小小的船》,注意提示:

① 歌曲的速度、强弱、力度。

② 歌曲的意境。

③ 在歌唱中身体可以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主动站在台前为大家演唱。教师应给以表场和鼓励,以激励更多学生能有主动表现音乐的意识。

5.集体齐唱一遍歌曲,老师提出下一课背唱的要求。

(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1.教师提问:谁能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和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2.可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看哪一组讲、唱、诵的同学多,给予奖励,以鼓励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3.教师小结,并对大胆上场表演的同学当众表扬,以表示对其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赞扬。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2.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3.学生能否初步掌握3/4拍的强弱关系。

查看全文>>>

畅游“乐”海 其“乐”融融 ——《音乐小屋》教学设计 南平第二实验小学 林榕华

教学年级:小学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像、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三、认知目标:学生能准确地拍节奏,并通过音乐游戏《对对碰》感受音乐的音高。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得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想像及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邀请卡、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律动表演 整体感受 师:小动物们,起床啦!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师扮老爷爷,生扮小动物们,播放《健康歌》音乐,小动物们在老爷爷的带领下进行自由律动。 [设计意图:用富有动感的音乐让学生自由律动表演,,旨在放松学生心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并把孩子们拉进了音乐的世界。] 二、借卡创境 巧导新课 1、导入 师:小动物们,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出示包装精美的“邀请卡”) 请生打开包装纸,取出一张邀请卡。 师:哦,是一张邀请卡,我受一位神秘的朋友的委托,邀请你们去他的音乐小屋玩,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战胜了它,进了音乐小屋,神秘的朋友就会出现,你们想去吗? 生:想……  2、师:那我们出发吧!(播放音乐课件《郊游》,出示画面) 教师带领学生随《郊游》音乐跳成两个圈,快乐得边跳边唱。 3、(音乐停)师:小动物们,你们看!(出示课件“美丽的大森林”)这是什么地方啊? 生:一片美丽的大森林 师:(点击课件,画面出现一幅图),呀,小动物们,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这可怎么办呢? 师:(点击课件,出示两组节奏图) a.×  × │×× ○│×× ××│×○‖ b.×× ××│× ××│× ××│×○‖ (课件画外音:只要打对这两条节奏图,就会出现一只船帮你们过河的,小动物们,加油啊!) 师生相互交流。 ①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节奏接龙游戏,老师说第一条,你们说第二条,要接的连贯。请听老师示范: 师:a.你 好│你好 ○│欢迎 欢迎│你 ○‖ 生:b.音乐 小屋│在 欢迎│你 欢迎│我 ○‖ ② 师生节奏接龙练习

查看全文>>>

对老师的提问和讲解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通过音乐小知识,让学生自己找歌曲中的衬词及民歌的小特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唱过程中,虽然能较快的找我歌曲演唱,但在个别字所表现的民歌韵味上还是欠火候,经过教师指导和多次范唱,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首歌曲的情绪。

第三课时《山谷回音真好听》

一、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培养学生创造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

2、难点是能用强、弱对比表现歌曲。

三、教具:

数码视频展示台、风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排成一列纵队,随着教师的琴声,进行开火车的律动。

师问:同学们,你们开着火车,想到哪里去啊?(学生自由谈)

师导:好了,同学们,不说了,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仔细听,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教师课件播放回音的音乐)

听后,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师:你们听的真认真!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

师:回音好听吗?(生答:好听)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山谷回音真好听》。要怎么样才能唱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现在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二)回音游戏:

1、把教室当做一个大山谷,对着山谷说话,一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做回音。

2、再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看有没有不同。

3、请同学评价哪个组的同学表演的好?

教师小结:是啊,回音应该比原声要弱一些,而且还是不只一次的重复。

4、老师当原声,学生当回音,一起来做回音游戏。

5、老师唱原声带有旋律的,学生做回音带旋律的。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演唱带回音一段的旋律。

2、分句教唱,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改进。

3、会唱后,找两位同学到前面为大家演唱。

(四)歌曲创编:

1、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同学自由畅谈)

2、分组讨论,让学生试着把自己刚刚想的这些编到歌曲里去,重新创编段新歌词,唱一唱。

3、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4、随音乐把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遍。

(五)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课时,难点在于学生能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回音的效果,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对回音效果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如果演唱能很好的体现回音

查看全文>>>

出发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2.春风呜—呜—… 3.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4.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 5.布谷鸟布谷o布谷o布谷o布谷o…

查看全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八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一、复习课文:

1、《找春天》一课仿写 (1)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2)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笋芽儿》一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是(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长的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5、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是因为(他不仅美化了环境,为别人带来了快乐,而且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二、背诵、背写: 1、背写第2课《古诗两首》。 2、背写第17页上的“读读背背”及补充的春联。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5) 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6)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3、背诵第18页上的“宽带网”。 春天里开的花可真不少,有 迎春花、玉兰花、杜鹃花,还有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 许多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市花或区花。如洛阳是 牡丹花,北京是 月季花,澳门是 莲花 ,香港是 紫荆花,郑州是 月季花。 三、听写: 脱掉 解放 摇头 躲雨 探望 小溪 棉花 解冻 田野 未来 油菜 发烧 追赶 宿舍 光荣 干枯 徐州 商店 世界 笋芽 呼唤 呼喊 山冈 轰动 喊叫 竹笋 兄弟 哥哥 微笑 安静 拐弯 浇水 骨头 终于 感谢 逐渐 抽空 躺椅 四、比较组词: 羞(害羞) 俺(俺的) 鹊(喜鹊) 杜(杜鹃) 容(容易) 徐(徐徐) 蔬(蔬菜) 差(差别) 掩(掩护) 鹃(杜鹃) 牡(牡丹) 荣(光荣) 除(除法) 疏(疏远) 未(未来) 仍(仍然) 冈(山冈) 拐(拐弯) 烧(烧火) 冒(冒险) 度(温度) 末(末尾) 扔(扔掉) 岗(岗位) 别(别人) 浇(浇花) 帽(帽子) 渡(渡过) 列(列车) 绵(绵羊) 探(探

查看全文>>>

第1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2课

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查看全文>>>

《兽王》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教具准备:老虎头饰、空易拉罐、白卡纸、多媒体、琴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两只老虎》、聆听《狮王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 二、演唱《两只老虎》:导入新课:(请两个孩子配合老师,将老师事先准备的老虎头饰戴上) “老师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为你们变出两只可爱的动物兄弟,好不好?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变!(随《两只老虎》音乐两只小老虎模仿其行走特点在孩子们当中走一圈) 1、老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只老虎》第一声部 2、分声部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两声部配合按节奏朗读歌词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两声部的配合 5、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分别帮助两声部稳定节奏、音准 6、歌曲处理:有趣地 7、随伴奏模仿老虎的动作特点,边唱边表演三、聆听《狮王进行曲》: “两只奇怪的小老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小动物,(放音效:狮子吼声)呀!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大狮子也来了。 1、初听乐曲《狮王进行曲》,老师在狮吼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乐曲所描绘的森林的音调是怎样的。 2、复听乐曲,让孩子认真聆听,狮子吼叫的次数。 3、再次复听乐曲,学生随乐曲表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见到了两位“森林”,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他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对,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我们的动物朋友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猫虎歌》;聆听《老虎磨牙》;用自制打击乐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两只老虎》自由律动、演唱。 二、表演《猫虎歌》: 1、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弃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2、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材及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的对比和应用。

2、选材的使用及色彩的调配。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各种废弃的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缎带、彩泥、颜料、画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东西你们见过吗?(师出示两个经过加工装饰的瓶子与盒子)

师:其实这两个东西很普通,我想大家一定都看过。只是因为它穿上了一件美丽的花衣裳。现在,老师就把它的花衣裳脱下来,让你们看看它的真面目。(师动手去掉其衣裳)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做“花花衣”。

二、发展阶段

1、师问: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生:将穿上花花衣的容器摆放在班级里。

做成漂流瓶,让江河大海将我们的祝福带向远方。

将穿上花花衣的瓶子串成风铃,挂在教室里,挂在校园的树上。

师补充:在征得学校同意之后,我们甚至可以将校园里用来种盆景、养睡莲的大缸进行包装,让它“美丽一星期”。

2、引导学生赏析教材,并讨论、交流:

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吗?课本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方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并就手中收集到的容器及材料,说说自己准备选用哪种方法来装饰?

生汇报

3、学生动手练习,师巡视指导。

三、收拾与整理

将装饰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适合单独放置,哪些适合组合在一起。然后将这些适合组合的作品用绳子等连接起来,稍加修饰后,将桌子上多余的材料收拾干净。

四、课后拓展

运用多种材料为多种容器进行包装。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花花衣”?

2、检查上节课的作业,看看谁设计制作的“花花衣”(半成品)最漂亮。

3、学生自我展示,教师检查点评独特的设计。

4、继续制作:要求学生继续完成为结束的作品。

5、作业完成,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总结。

三、课后拓展

“花花衣”还可以穿在“谁”的身上?

教学后记:

了解对称图形带给人们的一般感受是本节课主要目的。构思要印什么,先想好,纸对折、在中心线的一边,画出一半的内容对印,展开根据印出来的图案看看,想一想印出的东西像什么?添画对构图缺陷的可添画补救、形象不清用添画使其具体清晰,色彩不丰富的可添画装饰美化,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查看全文>>>

二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

范文资讯网二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二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2024二年级音乐人教版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