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初中物理讲课教案 > 导航 >

初中物理讲课教案,2024初中物理讲课教案

初中物理讲课教案

学好物理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物理教师来说要想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需要制定详细完善的物理教案,那么都有哪些比较完善的初中物理教案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以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创造,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培养起后进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自学、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及在学习中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

引入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引入课题《温度》

新授:第一节温度

2、学生实验

学生用手触摸热水杯和冷水杯,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

再让少数同学触摸两杯水。

老师:凭感觉判断温度准确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一):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老师:你们知道的有哪些温度计?它的构造是什么?

(说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说明:老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对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某些学生可能提出与本节内容不太相符的问题,老师不要置之不理,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不要挫伤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的积极性

1、老师演示自制温度计。

老师: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具: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 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调查学校教室里的照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查看全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凹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镜的焦点和凹镜的简单应用. 2.常识性了解凸镜能使光线发散和扩大视野,以及凸镜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球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主要讲述凹镜和凸镜对光的作用和它们的应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对反射面的分析给出球面镜、凸镜、凹镜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介绍了凸镜、凹镜对光线的作用,最后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1. 可采用对比与实验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球面镜对光的作用.

2.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实验中要注意光路的显示要清晰;尽可能演示凹镜会聚太阳光点燃纸片的实验.

3. 焦点概念通过实验得出,有利于学生理解.

4. 联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凸镜、凹镜对光线的发散和会聚作用

教学难点:凹镜的焦点

教具:平面镜、凸镜、凹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法1:展示以下三种形状的镜子,介绍其统称为面镜.引入新课介绍球面镜、凸镜、凹镜的概念.

方法2:从复习提问和生活实例入手. 平面镜能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能使物体成像,你还见过别的改变光路和成像的镜面吗? 教师从学生回答中选择其中与本课有关的实例(如汽车前灯的反光镜、观后镜)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提出观察目的,通过观察与现象比较与平面镜对光线作用的不同,得出凸镜、凹镜对光线的作用. 1)由外形上看,3种面镜有什么区别? 2)平行光分别照射到3种面镜上,观察它们的反射光线有什么不同? 3)非平行光分别照射到3种面镜上,观察它们的反射光线有什么不同? 演示上述2、3问题中的实验. 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要注意分析发散作用和会聚作用不一定是要把光束变成发散光束和会聚光束. 2.焦点 方法1: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用凹镜会聚太阳光,将一小片白纸放在会聚点处,让学生观察该点的亮度,不久,白纸就烧焦了,结合书上的光路图说明凹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方法2:在没有阳光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教案:安装模拟电路》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安装模拟电路》教案 第十四章第3节《家庭用电》(沪科版物理) ——《实验探究:安装模拟家庭电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物理第十四章第5节《家庭用电》的第2课时,是在学习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之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安装模拟家庭电路》。 教材中安排了插座、插头、熔断器、按钮开关、白炽灯的安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220v电压的照明电路有些惧怕;对安装插座、插头、熔断器、按钮开关、白炽灯这些技术活,动手能力一般。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这节课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用测电笔判断火线、零线; (2)学习安装模拟家庭电路。  2、能力目标   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测电笔判断火线、零线; (2)学习安装白炽灯、熔断器、插座、开关。 【教学难点】 安装白炽灯、熔断器、插座、开关。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器材】 卡口式白炽灯和灯头、螺口式白炽灯和灯头、熔断器和熔丝、两孔插座、插头2个、红和绿铜线各3米、花线5米、单刀双掷开关2个、按钮开关、螺口式灯座、闸刀开关、电能表、测电笔、螺丝刀、克丝钳、胶布、电工刀等。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师:1.说一说家庭电路主要由哪些部分所组成的? 生:答略。(参考答案: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插座、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等) 师:2.说一说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生:答略。(参考答案:进户线——提供220v的照明电压;电能表——测量和记录用户消耗的电能;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熔断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熔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师:3.说一说电能表、闸刀开关、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在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生:答略。(参考答案:电能表——接在干路上,火线1进2出、零线3进4出;闸刀开关——接在干路上,使“静触头在上”,不能倒装;两孔插座——应并联在电路中,且左零n右火l;三孔插座——应并联在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教案:做功的快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做功的快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率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概念类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意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 功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阅读法。 【板书设计】 §9.4做功的快慢 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二、功率和测算功率的方法 1、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 / t 。 4、功率的单位:瓦(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1kw=1000w 1w=1j/s,表示某物体在1s内做了1j的功。 5、注意:(1)在公式p=w/t中,w、t的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即j、s; (2)要计算功率必须知道功和做功的时间。 6、测算功率的方法:测量出所做的功w和做功的时间t,然后用p=w/t计算出来. 7、例题   例1: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一重为40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kw? 例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功率为22050w不变,当牵引力是8820n时,它的速度是多少?当牵引力是2205n,速度是5m/s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提问:1、什么是机械功?怎样才算做功? 2、怎样计算功? 3、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什么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4、一建筑工地上要把500块砖送到楼顶,用定滑轮往上送,一次运50块,共花了120min,而用起重机运送1次就可运完,只要2min就可以了,已知每块砖重35n,楼高20m。试求定滑轮和起重机各做了多少功? 学生解答:定滑轮做的功:共做n=500/50=10次, w1=ngh=10×35n×50×20m=3.5×1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教案:怎样认识电阻》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12.1 怎样认识电阻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观察和使用滑动变阻器,体会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之巧、之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电阻及其单位,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 电阻与电流、电压一样,是电学中的重要物理量。电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应用,定值电阻和变阻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很广泛。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开宗明义,通过一个生活现象,使学生意识到“两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进而学习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并激发学生探究电阻的兴趣。知道了电阻及其单位,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阻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基础。关于滑动变阻器,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2”让学生对照实物和结构图,边观察、边阅读,并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搞清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画其结构示意图和符号。“活动3”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调节,为下一节探究欧姆定律奠定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是上一章电路知识的继续,思路顺承上一章,所以,对于章标题可不必设计专门的“引入”(如直接点题:本章我们将继续探讨电路中的规律),仅引入第一节电阻即可。 什么是导体的电阻 关于电阻,可以像教材那样从生活现象引入,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以下几个实验可供参考。 实验1:如图12-1所示,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l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范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 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 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二)新课教学 一、 探究:力的平衡 1、 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1) 猜想:二

查看全文>>>

课 题 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 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 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让电灯发光》教案范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教学建议 ⑴课时安排:1课时 ⑵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简单电路,并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和学会画电路图。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让学生较规范的画出电路图是难点。 ⑶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知识:电路的组成: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图 电路的组成主要包括电路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和各部分元件的作用,通路、开路和短路部分,主要是认识这三种电路的状态和短路的危害。 电路图部分,要首先认识几种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符号,知道什么叫电路图,并根据实物画电路图。 ⑷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组成 ,形成电路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竞争与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认识短路和危害。 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⑸措施与建议: 首先通过实验探究引出了电路的组成,学生会根据他的生活经验,选择使灯发光的器材,并连接,这样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得出电路的组成。通过“加油站”,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通路、开路和短路部分,柯让学生通过实物连接加深认识,特别是短路的危害。 电路图部分,一定要让学生会学生会画电路元件符号,强调规范电路图的 注意事项,让学生练习,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 2、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 3、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难点? 让学生会连接简单电路图和学会画电路图,在实验探究 学生经历以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 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两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两个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蓄电池、电路图符号挂图。 学生用器材:一节干电池、电路板、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电路 ①提出问题:利用你手中的器材,怎样可以使小 灯泡发光? 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发表看法。 ③鼓励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使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条件。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讲课教案

范文资讯网初中物理讲课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初中物理讲课教案,2024初中物理讲课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