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幸福教师的60个不读后感 > 导航 > 《幸福教师的60个不》之读后感2000字

幸福教师的60个不读后感

《幸福教师的60个不》之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幸福教师的60个不》之读后感20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近日我拜读了张万祥主编的大夏书系,读罢教师专业发展篇,我有了些许思考。

第一,理念创新,不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面对一届一届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年轻的00后、10后学生,我虽然从未承认我已经OUT,但是不可否认,我的经验、概念、印象、规则、策略已然沉积甚至定型,学生与我之间的距离、代沟、差异越来越远、越来越深、越来越大。面对千变万化的学生时,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好像已经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和技巧了。巴尔扎克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为了使这样的滴滴甘露、融融春风亘古不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自省、不断应变、不断更新。尤其是在教育理念方面,当观念遇到挑战时、当经验遇到考验时、当传统遇到创新时,我想,我们不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必须牢记。

第二,素养提升,不该忘记尊重、丢失师德。

在层出不穷的新教育理念和多元评价机制面前,我们很容易迷失个性、选择惯性,很容易变得迷惘、选择盲从,很容易丧失主动、选择逃避,很容易缺乏激情、失去动力。可我始终觉得:素养提升,不该忘记尊重、丢失师德。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应是智慧、品德和爱心的堡垒。我们应该比谁都明确:做人比做学问重要、教育者比管理者的角色重要、师德修养比师道尊严重要、人格魅力比工作智慧重要教育是大爱者的事业。用更诗意的语言可以这么描述:我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自由、守静、向光、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地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祥,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曙光渐放,叶片就沾满了光辉,开始舞动起来。正午时分,洒下浓浓凉荫,一树繁花

第三,专业成长,不该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有人说,他从莫斯科回国的飞机刚落地,机舱里响起掌声。鼓掌的基本是老外:他们对每一次安全抵达心怀感恩,对每一次遭遇保持敏感,不至于麻木。我们呢?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又是什么态度、神情呢?年轻时,我们也许没有经验,所以难免简单轻率武断粗疏;年长了,我们大概缺乏信心,所以可能冲动功利狭隘自私教育有悔、反思无尽。所以专业成长,我们不该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人一定要想清三个问题:第一你有什么,第二你要什么,第三你能放弃什么。尤其对于第二、第三个问题,我反思良久,寻求良解。《国语》有云: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幸福教师的60个不》正是在给我讲述了60个让我可以引以为戒的故事。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感受到幸福,但幸福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延参法师与我们共勉:幸福不是一个奢望的过程,它是实实在在一条心路,你愿意幸福,它才愿意幸福。也并不是从一个目标到达另一个目标,恰当地说,幸福应该是一种环境,它每时每刻都存在,就在于你发现和未发现。幸福,不是满足,不是得到。幸福,永远都是一种进行式,而不是某种结局。微笑在,幸福着。

第四,艺术育人,不该墨守成规、欲速不达。

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决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许多行为,有的甚至是随意、无意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甚至终身的影响。种种教育尴尬,我们谁能幸免?所以,育人艺术,不该墨守成规、欲速不达。尤其在爱的名义下,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尊重、平等、理解、宽容、民主了吗?我们都应该反思我曾经有过怎样难忘的经历,然后,我从中感受到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我认为什么样的心态才是最正确的?什么样的心态是最糟糕或者错误的?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做这件事?学生,就是每一个原本的我们。教育,永远是有遗憾不完美但关乎每个人心灵的艺术。

总而言之,阅读了如此翔实的育人诗篇后,我更想自觉更新专业观念,学习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文化、锤炼专业道德、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智慧。我始终坚信:花香自有蝶飞来。教育工作如是、教学工作如是、班主任工作亦如是。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谁的青春不迷茫》之读后感2000字


青春的励志,文字的共鸣,我们都在努力。

刘同,光线传媒副总裁,一张厉嘴说遍传媒世界,从20岁到30岁,摸爬滚打的十年,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这是即将开始的十年。

认识刘同,是他的第一部职场小说《这么说你就被灭了》。2012年年末,《谁的青春不迷茫》问世,每一个文字代表的不仅仅是商业作品,更多的是励志文学。一个北漂梦,一路走来的艰难,都是成长的轨迹,所经历之事不尽相同的有太多,如果,我们也每天记录着青春成长的细节,时刻凝视自己的成长,现在的我们,会不会不太一样。

荐,《谁的青春不迷茫》。

鉴,爱和梦想。

见,青春中人。

《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自序,写给20岁的自己。

《谁的青春不迷茫》的有感,写给18岁的自己,写给依然年轻的你。

渐成熟的心智,渐老去的年龄,再看看过去的自己,那些焦躁与不安,那些热血与泪水,如果,我们都还能回去,会不会后悔自己做过的决定,爱过的人?只可惜,我们都不再回得去,岁月会帮我们忘记爱恨离愁的心情,但是文字永远都不会骗人,永远可以复述多少年前的心情。

《谁的青春不迷茫》里,刘同最想和最先感谢的,是朋友。

大一的第一个假期,也许更能体会离别相聚的情绪。青春中人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相谈半年时光的匆匆过去,大学所承载的一切新奇,故事不须反旧依然崭新,相谈甚欢没有半点生疏和不适应,把酒言欢大时代的我和你,任何时候,朋友总是让过去变得更有意义。或许,我们还在任性妄为地不以为然这个世界的现实和残酷无情,可在荒寥时代,朋友总是让自己觉得格外安全和安心,因为很多人闯进你的生命,只为给你上一课,然后又走了,但是,永远的青春,永远的朋友,我们都懂。

至少告别时的主题,怎样欢乐的颂,都是欢乐的送对于我,是喜。

关于梦想,仍然相信,人的伟大之处,就是拥有梦想,刘同的梦想,我们的梦想,万千世界,在路上。

刚从高考中脱离的新一批,时隔半年仍旧记得一场赌博一场命,志愿填写的一个确定键投递的就是一生的命运,命和认命。他说:美好,似乎往往,很难在回忆中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觉得幸福时,只顾记下父母的笑脸了。觉得甜蜜时,只顾听你发出爽朗的笑声了,而其他,却丁点儿也想不起,其实我觉得这个特点尤其好,因为念念不忘往事,也就不会过于沉溺现在的不如人意。

其实,任何地方,任何人,都能许我们至少一场故事的情景,没有那么多因为所以,埋怨改变的不过是越来越糟糕的心境。细数得到之物,或许满足会大于失落的心,我们还在继续走,好在,人生无处不是转弯的地方,有梦想的人,都是积极的。

纠结与爱情,书里分开却又合为一体的两个动词,名词,形容词?

有种感觉叫难以释怀,难以释怀的也无非感情,爱情似乎永远是年轻人歌颂的主题,你侬我侬是我们荷尔蒙爆发的浓情蜜意,我爱你,所有感情里最美好的美丽、追求、信仰,无关于过错,成为她的信徒,应该骄傲的告诉全世界,分享爱情。

关乎爱情,相爱就是甜蜜,单相思,和自作多情却泛泛了多少的苦情。失恋不会死,期限是一年,纠结或许也有好处,因为徒留了不少回忆,那都是最宝贵的东西。

28岁的刘同,他说:能从你的一个眼神中读出歉意的才是你的真命天子,能从你的一个拥抱中感受不舍的才是你的知己,谁让我们都不是偶像剧演员,但是爱你的人,是会代替镜头捕捉你所有的一举一动一矫一情。而那些需要你浪费时间向TA解释一切的人,必定是上帝派过来收你的人,撤吧。

家人。成长的陪伴,他们永远是最多。远走在外,电话的关心,挂念着远在他乡的我和你。

心灵的港湾,高兴的喜悦与分享,永远对你不离不弃的人,永远在另外一座城市等着你归去的人,永远祝福你幸福的人。

他说:过程是风景,结果是明信片。

他说:生活有那么多的奔头,在该绽放的年纪绽放。

他说:让梦想成真最好的办法就是醒过来。

他说:青春不过就是这副样子,矫情与清高混杂,自大与自卑交替,迷茫与勇敢并存,你看到的不是我,而是从未端详的自己。

他说:活在自己的年纪里,一秒钟都没有浪费,真爽。

愿,你能在你的年纪里,端详自己,勇敢地走下去,谁的青春不迷茫,生命所经历的一切,永远都是对自己最好的礼物。

谁的青春不迷茫。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之读后感2000字


记得小时候,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常常与青灯孤影相伴,与辛苦劳碌相关,而与快乐幸福无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没想到我现在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了。

这学期学校配发了一本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嘱咐我们细细品读。伴随着寒假难得的闲适,我慢慢的翻阅这本书,惊喜的发现书中蕴含着很多意味深长的哲理。

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教育的职业。对于教师而言幸福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看来我以前对教师的理解有一些偏见,教师与幸福人生同样可以密切相关。我们常说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还是在育人,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人,培养知感恩、会奉献的幸福学生。而培养幸福学生的源头在于幸福的老师。老师的生活可以是单一,可以是劳累,但更应该是幸福。有幸福的老师才会有更多幸福的学生。这一方面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的生活可以而且更应该是幸福的。在幸福的心态下去学习,去工作,才会让学生满意,也才会有自己的幸福人生。

肖川教授认为:增强教师幸福感的关键是培养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专业心态,即人生态度。良好的专业心态用肖教授的话讲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接受现实"。现实是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有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个人的生活环境。绝大部分是我们个人所无法改变的。听一个哲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你不妨把改变自己当作一种享受。与其愤愤不平怨天尤人,不如甩开包袱坦然接受。"知耻而后勇",能接受现实不足的人大多是有着坚毅品格和不屈精神的人。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由于工作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和其他老师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以前我常常在工作时担心害怕,顾虑重重,有时工作中出现失误更是悔恨不已,甚至影响了随后几天的工作情绪。以后我应当首先接受这个暂时落后于人的现实,承认差距,摆正处于不断学习的位置,放平心态,少闹情绪,才能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进步。

"悦纳自我"。悦,使自己愉悦;纳,接纳,也就是宽容和谅解自己,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我们也是同样。如果我们只是盯着苹果的一个瑕疵看,我们就只能变得无限悲观。只有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才能稳步前进。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总感到自己方方面面不如别人,从教学到班级管理,一直有着很大的压力。后来我逐渐调整了思路,接纳自己,善待自己,也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以学习的心态向其他老师请教,扬己所长,补己所短,经常保持一颗开朗自信虚心上进的心态,也许正是如此,期末考试班里的成绩也有了一些进步。

"心存感激"。简单来说,心存感激就是对爱的感知和对爱的回报。有人说感知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有些人缺乏这种感知,对别人的给与麻木不仁,对别人的奉献漠不关心,这种人自己很难幸福,更不用说对社会的回报。若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知到别人爱的付出,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一起承担,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父母,把我带到人间,抚育我、教导我;是亲友和老师,始终关心着我的成长;如今,能有一份这样的工作,更是我的幸运,我应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知恩图报。

"追求卓越"。接受现实不是满足现状,悦纳自我不是不图发展,心存感激不是安心享受,追求卓越才是目标要求。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木匠行将退休,老板却要让他再盖一栋房子,他很不情愿每日应付,没想到最后老板把那幢房子的钥匙给了他。我们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却常常没有竭尽全力,最后我们会无奈的发现我们不得不住在自己所盖的房子里面。如果可以重来,情形也许会大有不同,但覆水难收,我们自己就是那个木匠!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卓越与其说是我们追求上进的一种希望,倒不如说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如同阳光空气,不能缺少,否则,我们就只能自作自受,住进自己"奖给"自己的危房。

境由心生,环境是由态度生长出来的;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痛苦与快乐,成功与失败,全在我们怎么看。心态决定行为,决定了看问题的方式,进而决定了主观幸福。"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不要彷徨犹豫,积极乐观地面对每天喷薄而出的红日,每天灿烂红艳的晚霞。

幸福的人生就在我们手中,看你能否攥紧;快乐的生活就在我们面前,看你如何选择!

《对教师的建议》之读后感2000字


为了帮助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布格尔斯基在《对教师的建议》一文中,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59条建议。在认真地阅读了文本以后,我认为这些建议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能引发教师对日常教学现象的反思,有益于改善教学行为。

本文在第1条建议中指出,必须写出各门课程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而且要发给每一个学生。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根本不领着学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甚至有的教师连自己也不学习和研究,致使学生既不理解本学科的性质,又不知道本学科的学习要求,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积极性,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研究者,也就是认真地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

本文在第5条建议中指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值得尊重,要促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长处。可是,拷问现实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声音就会在耳畔回响:你就自以为是吧,早晚你要大亏!作业又没完成吧?你怎么这么懒呀!这个题我已经讲过多遍,你为什么还不会?诚然,当教师确实辛苦,有的学生着实气人,偶尔批评一下学生也算是恨铁不成钢了;然而,习惯性地发牢骚、训学生,那就是不尊重学生,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我们做教师的就必须用人本的理念和尊重的目光对待学生,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无微不至地尊重学生。

本文在第6条建议中指出,最佳的刺激作用就是要求对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学习安排。其实,在教学现实中,不少教师总是有意无意把自己的教学建立在对学生等量齐观的基础上,总习惯于一成不变地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案来实施教学,致使教学目标没有层次,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教学效率持续偏低。所以,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的独特性和学情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在第11条建议中指出,力求不要教得抽象。但是,审视现实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体验,不能使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不能营造精彩的教学过程,不能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引发感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致使课堂生态恶化,教学效率低下。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坚持因学而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建构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内容知识向方法知识的转移和科学知识向生活知识的拓展,使课堂成为一个鲜活的、流动的、充满人情的生成过程。

本文在第19条建议中指出,电视不过是小屏幕上的电影,在有用的场合用它们就是了。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总是力求通过变换华丽绚烂的幻灯片和生动活泼的动画来吸引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效率,甚至彻底放弃了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致使课堂教学成了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影片展示课,使学生失去了开发思维的时空和机会。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依照教学目标灵活安排好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步骤,确保学生有阅读的时间、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体验的空间、互动的空间、表现的空间,真正使教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文在第34条建议中指出,当学生专心看和听时,学习就发生了。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受限于教学理念的滞后和功利思想的膨胀,往往用遍了刚性的威逼与强制,竭尽了枯燥的说教和布道,致使课堂教学成了一潭波澜不兴的死水,成了一团心烦意懒的乱麻,难以引发学生的感触和灵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起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既非远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来,而是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要促成学生学习的发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深刻领会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的道理,精心挖掘学习材料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用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情趣和魅力,积极搭建引发学生注意和好奇的平台,使课堂充满动人之情和引人之趣,真正实现生机盎然、情趣无穷的教学境界。

本文在第51条建议中指出,特别要训练学生识别同一问题的不同形式。可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不求变通,过于崇尚标准答案,不能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很少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使课堂教学成了展示教师和书本权威的舞台,致使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日趋淡漠,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萎缩。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深刻领会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道理,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和认知冲突的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并采用聚合式问答、变通式问答、拓展式问答和辩证式回答等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使课堂教学真正富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做卓越的教师》之读后感2000字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以书为友,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今年寒假,学校安排我们读一本书:《做卓越的教师》。

翻开书目,我就被吸引了,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兵法全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在第一辑的开篇絮语中,作者谈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胸中充满雄心和壮志,那么,这将是最失败的教育!真是语出惊人!原来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呢。作者高瞻远瞩看教育,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啊!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很难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师。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作者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进行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如开发潜能,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博览群书、加强研究等。其中对我思想触及最大的是第二项修炼爱我所选终不悔。 回想自己从教20年的经历,虽然有过跳槽的念头,也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岗位,而且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凭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啊!既然不能选我所爱,那就干脆爱我所选,因为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职业。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直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

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将本职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当然快乐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开心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精神及其丰富的人,他们才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适当的休闲和积极的运动以外,

恐怕只有读书能使我们最开心和最充实了。作者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优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读书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我们的境界提高了,我们的胸怀宽广了,我们能不开心和幸福吗?

当然,本书中还有一些部分专门叙写如何做会育人的班主任,如何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时间关系,我还没有认真阅读,但其中的一些精彩语言我已摘录如下,以便以后细细品味:

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有同行说: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一会儿促膝谈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这次全校同读一本书的机会,好好研读,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不断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