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基本的笔算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基本的笔算除法》教案。

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只有写好每份教案课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也能更得心应手。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基本的笔算除法》教案",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题第二行、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明确每次除后必须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5÷5 49÷7 240÷6 48÷4 45÷5 280÷7
2、板演。

新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说一说,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6页例2.

(1)动手分一分,每分钟有几捆。

(2)尝试解答。

(3)质疑。当第一步50÷2除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十位上的数不能被2除尽)

(4)说一说,在竖式中怎样计算。

(5)图式结合。

(6)学生第二次试商,边做边说计算过程,强调能商几个十。

2、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的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第二排的四道题。

(1)板书在黑板上。

(2)读题。

(3)独立完成,请四名同学板演。

(4)集体订正。

(5)教师把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分析、纠正。

2、病题门诊。

3、游戏。教材第16页“做一做”

四、思维训练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3题。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根据题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尝试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4题。

(1)出示题。

(2)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3)明确这是一道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叙述解题思路。

(5)独立在本上完成。

(6)集体订正。

fwr816.coM编辑分享

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


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和第4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

教学目标:

1.经历验算除法的计算过程,感受除法验算的必要性,学会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乘、除法(特别是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情境图及单价。

师:如果你有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什么本?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100元最多可以买什么本《寓言故事》、

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学生试做。

我们怎样来检验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怎样验算100÷5=20 100÷7=14……2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

2.说说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3.尝试完成25页做一做

三、共同探究,展示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1.出示教材25页例4的情境图。汇报你从图中得到

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买了20本蓝笔记本,售货员没有给他找钱。张叔叔用

100元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只给他找了两元钱。你能帮

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1)蓝笔记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计算。

B.标出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C.小组讨论: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商×除数=被除数)。

D.小组讨论验算的方法。

(2)红笔记本每本7元,张叔叔用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A.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00÷7=14(本)……2(元)

B.小组讨论

(1)100、7、14、2各表示什么?
 (2)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C.根据这种方法你可以给这题验算吗?

试试看。

谁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3.我们来看看小猴是怎样验算的(出示课件)

4.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

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

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5.练习验证---课件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的是否正确。

213÷3=71 431÷7=63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用课件展示计算的结果。

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 ×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四、巩固练习 ,反馈测评 (课件出示)

1.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 75×5=( )

156÷8=19……4 19×8+4=( )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54÷8= 209÷3= 856÷7=

3.有5张标有数字的卡片,小明、小红2人分别取了其中的两张用

上面的数做除法。432、7、189、6、301 ,小明商是72,小红商是43,

他们各拿了哪两张?剩下的是哪一张?

4.算算商是几?

445÷5= 882÷2= 522÷9= 490÷5= 822÷6=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除法的验算

100÷7=14(本)……2(元)

100÷5=20(本)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100除以5=20

验算20x5=100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反思:

学生除法验算方法掌握较好,但计算能力较差,应应多联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除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教研主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
在教学中总会遇到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当看到他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我就会问自己:“为什么很简单的计算也会出错?真的是马虎吗?原因究竟在哪里?”其实,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于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我在教学中经常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心理原因,多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一名学生的计算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在班级我是这样做的:自备规范的草稿本。校对的习惯。审题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订正的习惯。平时更是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坚持做到讲必练、练必批、批必讲。
重视口算的训练、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善于采取简便算法、发展估算能力、组织比赛,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是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相信,学生计算的能力会一天天提高。
为了主题实践我选择了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笔算除法》是有关0的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基本的笔算除法及除法验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安排了例5和例6,例5是0的除法,主要让学生明白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例6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重点是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0的算理和竖式的简便写法。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等途径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习惯。
为了顺利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具,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小故事,整节课以猪八戒分东西为主线进行。
我班学生笔算除法的基础较扎实,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笔算算理理解不够;另外,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易分散,于是我针对此特点,创造了生活中有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上述教育理念,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结合教研主题,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认为对这一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用课件出示 “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导入新课。一提到故事学生就兴致高涨,而分西瓜是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问题,我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我教学的四个环节:
(一)口算练习,出示题卡,让学生自主练习。并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为学习新知做一个铺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环节我首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课未始,趣已生的效果。同时针对本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良好习惯,这时,学生的学习进入下一环节。
(三)生成问题→探索交流,
1.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提出问题,并说明提出的理由。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试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系旧知试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然后请学生讲清算理。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3.再讨论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这时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改变了自己认知上的单一性。
4.最后让学生说明被除数为0的算理。我要及时给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5.及时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四)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设计练习题。课件出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生主动解决。交流讨论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
这样的设计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本节课针对重点和难点,板书设计如下: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09÷3 420÷3
对比两个例题,总结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以上是我结合教研主题对本节课的阐述。我在设计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是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法的估算


除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和第4题。
 【教学反思】: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基本的笔算除法》教案”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基本的笔算除法》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