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 导航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

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学习内容:

教材p4-5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连接:用竖式计算。

85-23= 50-39= 100-56=

二、预习检测

1、观图,获取信息。

(p4图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并解决问题。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三、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p4图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p5第3题)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1) 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 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3) 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

四、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

1、(p5第1题)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用竖式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五、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fwr816.coM编辑分享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


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二(1)班同学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算一算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


第一组收了28个,第二组收了34个,第三组收了22个。求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该怎样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连减的算式题。(板书:连加、连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①小组讨论:连加算式题怎样算?


交流汇报。


②验证。


写出两种简便竖式。


(2)教学例2。


①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例2的情境图。


同学们共收了84个小南瓜,王叔叔运走了26个,李大爷运走了40个。这时还剩下多少个南瓜?


②小组讨论:该自缢列式、怎样算?


③学生列式、试算。


三、积累运用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1—3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连加、连减的笔算式题,如果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认真计算,遇到口算的要口算。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例128+34+22=84(个)例284-40-26=18(个)


2 86 2 简便2 88 44 4 简便 8 4


+3 4 +2 2算法+3 4 -4 0 -2 6 算法-4 0


 


6 28 4 6 2 4 41 8 4 4


+ 2 2-2 6



8 41 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

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教案


学习内容:

《谁的得分高》教材p2-3

学习目标:

1、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 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

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竖式计算。

46+54= 100-79=

2、预习检测

24+30+41= 23+44+29=

二、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套圈游戏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5+26+44= 33+29+25=

三、当堂反馈 基础

(1)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 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 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5+2=7 7+1=8 (2) 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 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 + 2 + 1 = 88 - 2 – 2 = 4

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教案


学习内容:

《谁的得分高》教材p2-3

学习目标:

1、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 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

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竖式计算。

46+54= 100-79=

2、预习检测

24+30+41= 23+44+29=

二、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套圈游戏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5+26+44= 33+29+25=

三、当堂反馈 基础

(1) 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 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 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一文,希望“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