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 导航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书签、○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教师板书)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二)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 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三) 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始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fwr816.cOM展读推荐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 (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4页7题

⑴ 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 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3、p.14页9题

四、体验: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

p.13页5题

p.14页6、8题

六、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与减


加与减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气 24 30 41
笑笑 23 44 29

3、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 4
+ 3 0
————
5 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 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果是95、
5 4
+ 4 1
————
9 5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 4
3 0
+ 4 1
————
9 5

2、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44+29=96
结论: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三、 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 37+28+34= 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 银牌 铜牌
1996年 16 22 12
2000年 28 16 15
2004年 32 17 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2000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


学习内容:

教材p4-5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连接:用竖式计算。

85-23= 50-39= 100-56=

二、预习检测

1、观图,获取信息。

(p4图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并解决问题。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三、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p4图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p5第3题)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1) 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 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3) 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

四、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

1、(p5第1题)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用竖式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五、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有多少张贴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这课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主动编6的乘法口诀,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二、学情分析
1、9句口诀中已学过了前5句口诀,在学习2到5的口诀时他们都提前背了所有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对编口诀有一定的经验。
2、学生不会用已学过的口诀来记忆新知。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学会用类推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来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编制、记忆6的乘法口诀,并能结合口诀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
口诀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在已知的信息中寻求方法。
五、课前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同学们猜猜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图片)学生齐声说:“青蛙”。很好我们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好吗?
同学们,你们能估计这有多少张青蛙图片呢?
生:54张。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估计的呢?
生:一排一排的数,一共有9个6,用乘法口诀算的。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是不是有54张贴画吧!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继续学下去。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试一试
师:要很快数出有多少张贴画,你有什么方法吗?
生:一横排一横排的数。
师:好,我们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一排有几个?
生:一排6个
师:1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1×6=6 一六得六
2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2×6=12 二六十二
3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3×6=18 三六十二八
4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4×6=24 四六二十四
5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板书)
5×6=30 五六三十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几句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五句口诀在学2-5的口诀时学过了。
设计意图:让他们很快的联想之前学习的口诀并应用到今天所学的内容中。
师:真棒!那你们知道下一句口诀怎么写吗?
生:知道,一共有六排,每排有六张贴画,一共有36张贴画。
师:很好!你们能说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
生:能,6×6=36 六六三十六。(板书)
师:假如老师忘了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方法帮老师记住这句口诀呢?
生: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在它的上面多加一个六就是六六三十六了。
设计意图:前面几句口诀都学过,让他们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一个六就可以,对后面找规律做铺垫。
师:恩,同学们真不错。那你们能编出后面的口诀吗?(依次偏出后几句口诀并板书)。
同学们很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合作把口诀编完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呢?
生:6的乘法口诀(板书)
师:真棒!请大家齐读口诀。
2、找规律
师:我们刚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表现真好,聪明的小朋友观察这些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每道算式都有6。
生2: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
生3: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4: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真棒!老师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几个同学说的规律,就是一个乘数是6不变,另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积小于10都加得。
设计意图:让他们自己找出规律,是能更好的让他们牢记口诀。假如忘记了其中以句口诀,记得规律就能偏出后面的口诀。
3、记忆口诀
小组之间记忆口诀五分钟
师:时间到,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提问,一个说口诀的上半句一个说口诀的下半句。(对口令)
全班一起背诵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对口令加深口诀在他们心中的映象。

三、巩固应用小游戏
1、师:大家记住6的乘法口诀了吗?
生:记住了。
师:真的吗,你们能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生:能!
游戏1:把乘法算式补充完整。(拿出做好的乘法算式卡片)
游戏2:“找朋友”。几位同学拿乘积,另一些同学拿着算式卡片去找他们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游戏让学生更牢固的记住6的乘法口诀,把课堂气氛退到点。
2、出示课件中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记住6的乘法口诀后,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生1:6的乘法口诀。
生2:怎样记住六六三十六,只要在五六的基础上多加一个6就可以了。
生3:6的乘法算式每道算式都有6。
生4:一个乘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都是六个六个的相加。
生5:积小于10口诀中都有“得”。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我们在学习6的乘法中,发现了口诀的许多特点,还找到了乘数和积变化的规律。还学会用口诀解决问题。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了,同学们下课后把口诀熟记哦!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他们对口诀进一步的记忆加深并对以后学习7-9的口诀做铺垫。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减运算之秋游》教案范文


学习内容:

教材p4-5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问题引导 错误改正及整理

(必须抄写题目)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知识连接:用竖式计算。

85-23= 50-39= 100-56=

二、预习检测

1、观图,获取信息。

(p4图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并解决问题。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三、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p4图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p5第3题)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1) 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 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3) 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

四、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

1、(p5第1题)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用竖式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五、课堂小结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例1,引入“平均分”。

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文,希望“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