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乡村干部入党申请书 > 导航 > 关于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几点思考

乡村干部入党申请书

关于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几点思考。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许"关于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几点思考"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 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选镇村务公开制度。凡镇、村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村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一是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如这几年针对浅海水域和滩涂管理混乱、影响渔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搞了浅海水面、滩涂确权,极大地调动了渔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沿海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创办的工业开发园区和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等,通过经验推广和示范服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央子当地海产品虽十分丰富,但加工包装营销还很滞后。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海美特海产品开发公司,注册了“晶好”商标,实现了海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公司一下子带起了100多家海产品经营户,年增加渔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三是培养致富人才。“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为农村选配一批勤劳致富带头人,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们把精心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主要是从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和复退军人中选拔能人任支部书记,少数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从镇直机关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培养出一批既会当干部、又会管经营的致富人才。同时,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养,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培养和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基本达到了“一户一张明白纸(致富信息)、一家一个明白人(致富能手)”。截止目前,全镇各村均培养、扶持了一批种养加工服务等行业的致富人才,建立了科技服务大院和致富信息服务站。一些捕捞、养殖、盐业、营运、餐饮大户应运而生,直接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常行安民之事,给群众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教势力有所抬头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农民安,天下稳”。我们只有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好地代表农民利益,稳定农村工作。
(一)察民情,顺民心。顺民是最大的安民。欲顺民心,必察民情,这是安民之基础。为了强化镇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反映民情民意的敏锐性,我们建立了联络民情制度,主要包括民情联络点制度、干部参加群众议事制度、民情报告制度、民表失察追究制度等,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了社情民意。在充分体察民情的基础上,摸清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需我们干什么,效果比较好。如去年我镇干部在驻村走访中,发现群众对街道建设、镇区规划、吃水难等有意见,我们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与林家央子、蔡一、牟家河坞、西利渔等村,共同建设了林家央子中心街道、牟家河坞至河北岭子乡间公路、引峡山灌渠水到西利渔村等,一下子解决了群众多年想解决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和普遍拥护。
(二)解民难,暖民心。认真解决好当前农民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农民负担、、税费改革等,我们都是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于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当前,尽管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其自身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困境,特别是乡村财政紧张问题,在税费改革后将会更加严重。但我们只能靠改革解决难题,用发展摆脱困境,决不能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
(三)办实事,安民心。为农民办实事,要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是安民之根本。要围绕当前农村生产条件苦、生活环境差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针对镇驻地环境差问题,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对镇驻地所有街道进行了拓宽、整修、柏油,安装了路灯,铺设了路牙面,栽植了树木花草,立起了大型广告牌和渤海明珠标志,整个镇区实现了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再如针对滩涂管理难问题,林家央子村对确权的7554亩滩涂划分成12个养殖区,投资5万多元,购置了管护船,成立了管护队,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大大增加了养殖收入。

《关于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几点思考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心得体会


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体会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 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选镇村务公开制度。凡镇、村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村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一是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如这几年针对浅海水域和滩涂管理混乱、影响渔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搞了浅海水面、滩涂确权,极大地调动了渔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沿海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创办的工业开发园区和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等,通过经验推广和示范服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央子当地海产品虽十分丰富,但加工包装营销还很滞后。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海美特海产品开发公司,注册了“晶好”商标,实现了海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公司一下子带起了100多家海产品经营户,年增加渔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三是培养致富人才。“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为农村选配一批勤劳致富带头人,至关重要。去年以来,我们把精心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主要是从知识青年、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人员和复退军人中选拔能人任支部书记,少数没有合适人选的村,从镇直机关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培养出一批既会当干部、又会管经营的致富人才。同时,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养,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培养和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基本达到了“一户一张明白纸(致富信息)、一家一个明白人(致富能手)”。截止目前,全镇各村均培养、扶持了一批种养加工服务等行业的致富人才,建立了科技服务大院和致富信息服务站。一些捕捞、养殖、盐业、营运、餐饮大户应运而生,直接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常行安民之事,给群众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农民群众上访增多,家族、宗教势力有所抬头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不无关系。“农民安,天下稳”。我们只有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好地代表农民利益,稳定农村工作。
(一)察民情,顺民心。顺民是最大的安民。欲顺民心,必察民情,这是安民之基础。为了强化镇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反映民情民意的敏锐性,我们建立了联络民情制度,主要包括民情联络点制度、干部参加群众议事制度、民情报告制度、民表失察追究制度等,较好地了解和掌握了社情民意。在充分体察民情的基础上,摸清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需我们干什么,效果比较好。如去年我镇干部在驻村走访中,发现群众对街道建设、镇区规划、吃水难等有意见,我们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与林家央子、蔡一、牟家河坞、西利渔等村,共同投资建设了林家央子中心街道、牟家河坞至河北岭子乡间公路、引峡山灌渠水到西利渔村等,一下子解决了群众多年想解决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和普遍拥护。
(二)解民难,暖民心。认真解决好当前农民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农村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知难而进的决心和信心。针对当前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计划生育、农民负担、财务管理、税费改革等,我们都是找准症结,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认真解决。决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决,甚至于故意掩盖矛盾和问题。当前,尽管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其自身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困境,特别是乡村财政紧张问题,在税费改革后将会更加严重。但我们只能靠改革解决难题,用发展摆脱困境,决不能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
(三)办实事,安民心。为农民办实事,要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是安民之根本。要围绕当前农村生产条件苦、生活环境差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针对镇驻地环境差问题,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对镇驻地所有街道进行了拓宽、整修、柏油,安装了路灯,铺设了路牙面,栽植了树木花草,立起了大型广告牌和渤海明珠标志,整个镇区实现了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再如针对滩涂管理难问题,林家央子村对确权的7554亩滩涂划分成12个养殖区,投资5万多元,购置了管护船,成立了管护队,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大大增加了养殖收入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体会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乡村转变作风的思考与体会
当前,农业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结合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 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选镇村务公开制度。凡镇、村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村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一是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如这几年针对浅海水域和滩涂管理混乱、影响渔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搞了浅海水面、滩涂确权,极大地调动了渔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沿海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创办的工业开发园区和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等,通过经验推广和示范服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央子当地海产品虽十分丰富,但加工包装营销还很滞后。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海美特海产品开发公司,注册了“晶好”商标,实现了海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公司一下子带起了100多家海产品经营户,年增加渔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心得体会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与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乡村转变作风的思考与体会
当前,农业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广大“求富、思稳、盼服务”的愿望,与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等,在某些方面还很不吻合,严重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结合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央子镇实际,从点滴小事抓起,在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把工作立足点放到了为民富民安民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结合这一实际,谈点乡村干部转变作风的思考。
一、常怀为民之心,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在社会转型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尽管人数多,但由于他们相对居住分散,因而在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方面与乡村干部之间极不对称。于是,造成部分乡村干部靠 民而不为民,忧民而不富民,近民而不亲民,其得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独立于普通农民。因此,我们必须给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以支持,关注他们的难处,反映他们的要求。
要捧出一颗真心。应当说,当前农民地位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社会功利意义。为农民说话,就是为社会进步说话。因此,要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农民,是转变干部作风的根本。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干部作风转变工作中,要求全镇农村干部都要自觉树立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和群众观念,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郭全明那样,捧出一颗真心,带着感情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通过树立“三个观念”,从点滴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有效地缩短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不少群众主动到镇党委、政府找干部说心里话要开辟一条通道。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干群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的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群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原本就该是“鱼水”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因此,开辟干部群众谈心对话渠道,是当前融洽干群关系,密切鱼水之情之关键。去年以来,我们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先后在全镇完善推广了“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活动等做法,架起了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镇村干部,已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
要摊开一本帐目。从我镇和一些地方的情况看,一些群众上访,其原因多是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所致,频繁出问题的村级财务成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导火索。为从源头根治农村财务问题,自觉向辖区范围内群众摊开帐本,让他们参与、监督,就解决农村财务不清、不公、不实问题,以能消除了群众疑虑,确实是促进农村稳定的上策。近几年,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推选镇村务公开制度。凡镇、村两级大事决策、重点项目、收入开支等,一律向全镇群众公开。二是推行镇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无论是镇机关干部、企业干部还是村干部,离任后必须进行全面审计,使干部走得“清白”,不留经济尾巴。三是严格实行帐目、资金“双代管”制。切实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定期对财务进行检查、公布,避免干部因经济问题犯错误。这些举措,在群众中反响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去年以来,全镇开工建设大型建设项目7个,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共计节约建设资金达100多万元。
二、常思富民之策,与群众一同奔向富裕之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经济形势,使农民收入出现了低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高效益,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农民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能否带领他们迈好结构调整这一步,使农村经济有一个新发展,这是对当前农村干部如何转变作风、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新考验。
一是落实富民政策。实践证明,要稳定农民,稳定社会,关键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纠正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决不能为追求“政绩”而做劳民伤财之事。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把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来监督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如这几年针对浅海水域和滩涂管理混乱、影响渔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搞了浅海水面、滩涂确权,极大地调动了渔民投入、开发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沿海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推广富民经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决策主体、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农民。但是政府有责任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再也不是过去的下指标、做计划、催耕种的老套套,而是要把推广典型经验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经验推广,使其在点上深入、线上延伸、面上展开,从而做好示范工作。如我镇创办的工业开发园区和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等,通过经验推广和示范服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央子当地海产品虽十分丰富,但加工包装营销还很滞后。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海美特海产品开发公司,注册了“晶好”商标,实现了海产品的加工增值。目前,公司一下子带起了100多家海产品经营户,年增加渔民人均收入500多元。

免征农业税,乡村干部角色如何转变


免征农业税,乡村干部角色如何转变

免征农业税,乡村干部角色如何转变

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区免征或决定免征农业税,这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同时免征农业税对乡镇财政等冲击很大,农村工作面临四大困境:一是乡镇财政更加拮据,乡村债务难以化解。二是土地问题日益突出,人地矛盾逐步升级。三是公益事业融资渠道窄,实事好事无力承办。四是农村工作量剧减,乡村干部人浮于事。破解当前农村工作“四大困境”,需要方方面面努力,但主体在乡村干部,最重要的是乡村干部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尽快实现职能转型、重心转移。

赋新责,实现“转移”随着农村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转型,每名干部都要尽快适应这种转变,调整心态,转换角度,实现平稳过渡,具体要做到“五转”:一是当中介,围绕农民服务。比如筛选有专业技术的干部,组建农业综合服务协会,下设若干个专业协会等,要与乡镇财政脱钩,通过服务农民,微利经营,流动发展。二是办企业,增强乡镇(村)财力。这既可解决富裕干部“干什么”的问题,又能为乡镇培植财源。乡镇可用三分之一的力量用到招商引资源、培植财源上。三是调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乡镇要划分几条战线,明确专门力量抓结构调整,指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四是兴市场,繁荣贸易流通。从乡镇(村)干部筛选出一批会经商、懂经营的能人,发展商贸流通,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小商品流通市场,一方面锻炼干部,一方面增加收入,增加乡镇(村)压力。五是扶龙头,做大优势产业。对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村)要明确干部分包,量化责任,将干部的晋位升迁和工资待遇与龙头企业的兴衰捆绑在一起,每年一考核,年终兑现。

拓思路,破解“四难”农村干部要积极主动,创新思维,以唯物主义的大无谓精神,勇于改革攻坚。一是要建立科学机制,化解土地矛盾。土地流转是农民的事,但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要找准位置,制定好规划,保障流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目前,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农用地转非农用地的利益纠纷和冲突已相当尖锐。根本原因是补偿办法不合理,牺牲了农民利益。二是上下动手,化解乡村债务。要调动上下两方面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对乡镇集体闲置资财进行盘活,增收节支等办法。三是畅通渠道,办好公益事业。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保健、基础设施等要谋划一批项目,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完善“一事一议”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办好与自身相关的公益事业;加强土地发包收益的管理,把有限资金花在刀刃上,重点用于人畜用水等公益事业建设上,改变农村公益事业落后的现状。四是栽撤冗员,降低乡村运转成本。对乡镇设置格局进行调整,实行扩乡镇、撤村并组,推选乡镇党政班子交叉任职,严格核定和控制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由省一级实行总量管理;稳妥分流富裕人员,实行“退、下、创、竞、歇”五字方针。

提素质,用好“三着”首先要选好乡镇书记。选拔乡镇书记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变静态选拔为动态选拔,二是变感性选拔为理性选拔,三是变封闭选拔为公开选拔,四是变习惯选拔为科学选拔。其次是重培训,树立六种意识。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要尽快转变职能,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实现“工作对接”。一、树立学习意识。将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二、树立爱民意识。换位思考,对农民倾注真情,知民情,了解群众所思所盼,集民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解民难,雪中送炭。三、树立服务意识。转换角色,变管理为服务,提供信息,当好信息员;帮助销售,当好“联络员”;推广科技,当好“解说员”。四、树立市场意识。提高判断市场、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当好群众致富的“消息树”;敢踏雷区,勇于尝试,当好群众走向市场的“导航灯”。五、树立创新意识。思想观念上创新一点;中央政策和地方实际结合上大胆一点;领导方式上灵活一点。六、树立团结意识。要有心胸宽广的“雅量”,有合作共事的诚意,有凝聚民心的魄力。选用干部,要把好考察关,坚持全面、多方位考察。推选干部能下机制,给干部以压力感、紧迫感、激活潜能。


乡村干部的工作体会


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必然被服务型方式所代替。在这个转型期,农村干部的工作变得看起来很难做、很难做好。但是只要方法得当则会事半功倍,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难为易。这个方法归结为顺、平、实三个字,其中顺为基础,平为关键,归宿在实。

顺: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顺

应党和国家的政策,顺应老百姓的心声

要做好农村工作,就需要我们做到上使政令通,下让民意顺,把上级的政策因地而宜地落实到老百姓中,顺应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时代潮流。做好农村工作,这是我们考虑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平常,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如在上政令顺畅、下合民意上,有的同志不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何来顺应民意?

在上情与下情、政情与群情结合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注意打好两个差:一是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之间的地域差。也就是说上级政策立足于整体,我们落实时则是局部;二是上级政策与形势变化之间存在时间差。也就是说上级政策精神到基层落实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主动把握好形势,及时做出反应,提早动手。

平:就是在农村因人之势不平而求平,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实现农村人群之间的平和、和谐相处

农村是最基层,上级的政策最终要在这里变为现实,靠的是什么?落实最终还得靠老百姓的行动。但是这里又是充满了各种人群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纷,有宗族的、家族的、地域的等等。没有大家伙的和谐共处、团结一致,则落实起来相当困难。所以必须因人、因事、因时而宜,由不平而求平,变不平为公平,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代表人物,在矛盾中构建和谐,在和谐中解决矛盾,实现最大限度地公平和和谐相处。

当然农村千人千面,因此要因人而宜,运用情、理、法、勇等办法实现公平和和谐。为了方便理解,我分开来说这几个字,实际在农村工作中,这几个字是融合在一起的,只不过有主有次罢了。

实:就是就把上级的政策落到实处,把老百姓的愿望变为现实

在农村,老百姓是最讲实际的人,是最讲实惠的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一件实际事。能不能把农村工作做好最终取决于我们是不是把上级的政策和老百姓的愿望实现了,这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通过为老百姓办实事,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有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农村工作的难也就不再难了。

乡村干部学习心得


通过农村干部学习,我对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奋斗目标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观念。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干部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干部学习心得篇1

聆听十八大自信的声音

揣着一颗激动的心,完整认真地聆听了xx代表xx届中央委员会做了工作报告。近2个小时的报告,旗帜鲜明、振奋人心、方向明朗,总书记平稳的语速,铿锵有力的声音,将过去五年的成就和问题娓娓道来,既没有对成就沾沾自喜,也没有对问题遮遮掩掩,显示了一个成熟政党的无比自信。

直面问题凸显推动发展的自信。十八大报告,不仅高度概括了我党5年来工作成就,而且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阐述当下存在的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十八大报告就党和国家建设中自身存在的问题阐述透彻,敢于毫不保留地自揭伤疤,深刻说明了我党直面困难的勇气,凸显了解决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信和决心。

从容应对凸显坚定发展的自信。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在深刻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条件下,无论风云怎么变幻,我党始终从容应对,健步地走出了一条光辉灿烂的道路,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和青睐。

改革创新凸显蓬勃发展的自信。聆听整个报告,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近年来,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入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力推进了中国现代化征程,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成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未来征程里,我们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村干部学习心得篇2

通过培训,我对村干部这个岗位更加珍惜,强化了我为民干事的信心,干好工作的决心,促进帮助农民增收的雄心。我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把几天来的学习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以回报。

一、抓班子、带队伍,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新一届两委会的班长,要在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员教育管理为基础,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要建设一只好的村干部队伍,必须加强村组干部的学习培训,努力构建团结协作的村两委班子,同时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发展有潜力、有文化的年轻同志纳入到村级后备干部行列中来。

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理论武器,学习现代管理的基本技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干好自己的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达成一片,遇事多和群众商量,从本村实际出发,理出一条符合我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努力做到民主决策。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面临长期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以身作则,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做到兢兢业业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无愧于全村父老乡亲的信任和重托。

二、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

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这根主线,着力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政策观念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抓好学习教育。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发展农村的新政策,结合几年来我的农村工作经历,一是做好群众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已经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要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搞好土地流转,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改善传统的种植模式,发挥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优势,使农民尽快增产、增收。二是目前我村养鸡规模已经达到近30万只,利用这个优势,合理规划养殖小区,提高档次、扩大规模,把更多的农户吸引到养殖小区,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拉长产业链,增加大型沼气池的数量,使使用沼气的农户新增40%。召开党员、代表、村民会议,理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拿出规划,在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村容村貌等方面有新突破。三是依托我村紧靠思念果岭的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行新农村建设,同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大的平台。

村级管理方面,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用制度规范每个村组干部的言行,把村组各项事务至于广大村民的监督之下,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提高村组干部和联户代表依法办事的意识。

今后的三年,我要带领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务实忠干,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上下互动,形成合力,使各项工作积极争先进位。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争做一名优秀村干部,向上级党委、政委和广大村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农村干部学习心得篇3

10月29日至10月31日,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奋斗目标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观念,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收益匪浅、感触良多,总结概括有一下几方面体会:

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员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各个时期,都起到了模范带头的先锋作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的抓住机遇,才能够顽强的面对挑战,才能够实现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共产党员的党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自我磨砺、自我改造、自我修养才能获得。而加强党性修养最基本的事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实质。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2003-06-29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着力于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为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转变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关键。因此,当前,应当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入手,建立机制,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使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落到实处。加强教育,切实转变思想作风重点应加强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教育。作风,是我们党在政治纲领和行动中表现出的态度和风格,是党的性质、宗旨、路线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的诞生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党的生命,就是党的力量所在。党的作风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应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与时俱进,永保先进性的需要;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是适应WTO、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二是党的宗旨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说到底是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宗旨教育,从思想上解决“当官”与“为人”的问题,树立领导干部以民为本,重德修身的思想,避免领导干部成为脱离群众的“官老爷”,保持领导干部“人民公仆”的本色。三是勤政廉政教育。要通过经常性的法规教育、警示教育,使领导干部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教育领导干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完善机制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领导作风一是完善社会评价机制,促使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社会评价机制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引导、评价功能,因而应充分运用社会评价机制来促使领导干部严以自律。一方面,全社会应形成一种共识,即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必须”是指“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一项基本要求、基本的义务,而不是领导干部个人的修养问题,可执行或可不执行。领导干部是不是认真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事实上就是是否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问题。坚持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领导干部就是好的领导干部,应当受到褒扬,违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领导干部则应该受到谴责。另一方面,应将领导干部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情况,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标准。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实事求是、德才兼备,反对重才轻德,重数字轻实绩,从而使这种评价机制成为领导干部严以自律的内在动力。二是完善决策机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领导作风。首先在领导班子内部,要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做到凡是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以集体权力制约领导权力的滥用。其次,要坚持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应建立并坚持以下工作制度:(1)定期学习制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2)规范性文件出台前法律部门审查把关制度、对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规范政府的施政行为。(3)重大问题决策前法律咨询和科学论证制度。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决策前要专门成立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法律咨询、科学论证小组,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4)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及时纠正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在考核内容上,即要重业务,又要重政治。不仅要考核领导干部的才,更要考核领导干部的德。在考核对象上,不仅考核领导干部自身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情况,也要考核其部属实践“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情况。要求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既严格自律,又带好队伍,杜绝好人主义。在考核成果的运用上,对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一般问题,组织上要及时开展针对性的诫免教育,促其纠正。对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采取组织、纪律、法律的手段予以纠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切实端正生活作风生活上的享乐主义正是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腐化堕落的根源。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切实端正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一方面是完善制度,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如进一步坚持和落实廉政谈话制度、选拔任用干部征求纪委意见制度,领导个人重大事项和外出报告制度、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检查制度等。另一方面是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和领导干部的重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要活动作为重点,切实加强监督。一是上级党委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增强监督的权威性;二是要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监督的直接性;第三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增强监督的有效性;第四要靠群众和舆论监督,增强监督的广泛性。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测评、质询听证、新闻监督等形式,增强监督的广泛性和公开性。
领导干部是转变作风的关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