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调整心态演讲稿 > 导航 > 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心态演讲稿

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这样的内容,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当前,农业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竞争时代。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切入点、突破口,是推动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农民增收困惑的根本出路。我们应紧紧围绕把农业结构调优、调强这一主题,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新局面。从暖水镇的实践来看,要解决好这一难题,我们认为应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结构调整思路,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示范

近年来,**镇领导层充分认识到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当地区域和资源优势,彻底改变“粮猪安天下”的农业传统现状,摒弃“仓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小农意识,健全“区域基地论”,逐渐地形成了“四区五基地”。即:以东村、北水、曹家三个村为主的精品农业区;以双联、巷头村为主的千亩订单农业区;以白茫洞为主的特色农业区;以东江两岸、曹家、北水、蒋步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白沟山,巷头上蒋、下蒋的特优水果基地;白茫洞优质稻基地;双联、巷头的千亩订单农业基地;曹家、北水的特种养殖基地;东江库尾两岸的楠竹基地。但纵观产业发展来看,这些产业都属粗放型产业,科技含量低,内在潜力有待挖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大力创建农业示范园,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示范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在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作中,务必做到“三坚持三要”。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和产品,完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服务纽带。二是坚持以科技为手段。推广良种良法,经营名特优农产品,建立与贫困山区相适应的科技体系,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给。三是坚持全方位、整体性的调整。既要调整好农业内部的经济结构,又要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实现农业经济内部结构的优化,实现农业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三要”即首先要搞好规划。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粮、果、油、菜等主导产业的不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创建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推动全镇农业发展。其次要创新体制。按照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有关的优惠政策。第三要充分发挥示范园内在功能。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农村整体素质,确保引进一个,示范一个。要利用示范园进行科技开发,着力示范带动,将效益高的品种广泛宣传、推介,对农业专业户进行,让新产品尽快入户、生根、开花、结果。

二、突出结构调整重点,推动特色、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是要着力于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的目标是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格局。二是要着力调整农村经济的整体结构。大力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农业走向市场化、效益化、现代化。三改良品种质量,扩大特色农业规模,增强商品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乡镇现有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品种多但规模小,难以形成优势。农村圈养的牲猪、小水果基地品质不优,而销售渠道畅通的食用菌项目和楠竹产业却规模不大。质量和规模上的差距,使得现有产业实现增收困难多、压力大。因此,把品种调优,把规模做大,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要引进优质种苗,集中一部分资金建设一个至两个上规模上档次优质的种苗基地。要做好种养业品改,优化养殖结构。要发挥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用“绿色”创特色,实现生产的优化布局。要突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区域结构。

三、落实结构调整措施,建立健全结构调整全程服务体系

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之一,是抓好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牵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题中之义。一方面要抓好现有龙头企业的规范建设,把其建设为管理水平高、技术含量大、牵动能力强的“龙头”;要促进“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良性运作。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视野宽、立项新、起点高、牵动能力强,培育创建新龙头企业。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之二,是强化领导,认真办好样板。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制。对龙头企业要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坚持农业结构调整的骨干项目要有一名主管领导牵头。各村要努力创建优质产品基地;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采取财政挤一点、向上级部门争一点、农户筹一点的方式,搞好基地开发和重点加工业的引导。三是制定优惠政策。2003年,**镇对全镇范围内种植巴西菇的农户提供2000元的无息贷款,用优惠政策激发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拓宽领域,用优惠的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四是办好样板。对我镇来说,要抓紧抓好“四区五基地”的长远规划,在质量和规模上实现大的突破,要层层组织搞好示范,不仅要抓好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示范,更要抓好产供销一体化的示范。

农民进入市场,好的服务是桥梁,农民能否适应市场却决定结构调整成败。政府要转变职能,克服大包大揽,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一是抓好产前信息服务。调整农业结构,农民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调什么,怎么调。要建立信息网络搞好信息服务,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信息指导。二是抓好产中科技服务。组织一批技术力量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下到基层进行宣传、培训、示范,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三是抓好产后市场运销服务。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以销定产,鼓励中介服务、服务经纪人、加工运销大户进入流通领域,把山区的农副产品销出去,特别是要注重抓好牲猪、水果及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的运输组织建设和市场开拓工作,为农民分忧解难。

四、培育市场理念,搞活绿色农产品流通

**镇有很好的地理区域优势,市场优势明显。笔者认为,培育市场理念,规范市场建设,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首先要抓好载体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统一、开放、有序的原则,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建立一至二个规模较大、机制健全、功能完备、设施配套、辐射能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利用****的市场潜力,建成果菜批发市场。其次要找到营销窗口。通过各种形式的营销网络,收集信息,寻找客户,抢占市场,发挥报刊、电视、广告等媒介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我镇绿色农产品市场空间和社会知名度,创造品牌效益。第三要组织中介运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鼓励私营企业参与中介运销,引导和扶持农民个体或联户从事绿色产品营销,使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实现有机对接,提高农民的市场理念。第四要整治市场环境。镇辖各职能部门要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对上负责协调,对下负责管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发展中的问题;坚持拆卡清障,杜绝“三乱”;坚持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开辟“绿色通道”,从而真正优化市场环境。

《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我见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我见
一、结构调整优势分析:
(一)自然资源优势:
我们旗地处高纬度的山区和林区,具有茂密森林、林产品丰富,自然河流纵横交错,草原广阔,还有开发利用较短的三百余万亩良田,可谓是青山碧水、蓝天白云黑土地,水草丰富,是一方净土,无工业污染,具有生产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畜产品的理想之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天然宝地。我旗是多民族的旗县,特别是具有独特狩猎文化,粗放豪爽的鄂伦春族的人文资源为鄂旗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更将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少”民族的扶助政策,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优惠政策。
(二)政策的优势分析:
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我旗经济发展可利用以下几项政策优势:
1、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wto组织规则允许后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在入世的前五年内由国家财政出资对弱质产业加以扶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低的农牧业都是弱质产业)也就是允许采取“绿箱”扶持政策,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国计划拿出500亿元扶持农村公路建设、粮食仓储、节水喷灌设施建设等),农业税减免为农民减负等。
2、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每亩给50.00元的苗木费,耕地退税,每亩补贴200斤小麦,政策十分优厚。将促使我们加速人工林生产。据“黑龙江科技报”信息,2005年后,国家将取消用秸秆造纸技术,主要采用木材造纸技术,出纸率高,纸张品质上乘,生产成本低,所以,2003年后,木材价格可能再次攀升。
3、2002年自治区出台十五期间为鼓励农牧民发展畜牧业,免收牧业税和草原管理费,这对我们加快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4、国家在东北地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农业部又将我们大兴安岭定为国家高油大豆生产带和强筋小麦生产带,有资金和项目的扶持政策。
5、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也属于老少边穷地区,也可充分抓住机遇,发扬农业部张宝文副部长提倡的“敢争善要”的四字精神,瞄准市场,立好项,向国家农业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地区经济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中国刚刚入世,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刚刚产生并起步工作,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我分析近年内将有许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和实施,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立足自我发展,积极争取外援,我旗经济将一步一个台阶快速前进。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思路和建议如下:
一句话:“依托资源,面对市场,迎对挑战,加快发展”。“五种两养三开发”(简称523战略)
五种:种好优质强筋小麦,龙麦26号为主栽;种好高油大豆、种好各类杂豆;种好马铃薯;种好亚麻;种好蔬菜和其它作物。
两养:以养牛养羊为主推动其他养殖业的发展。
三开发:开发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开发旅游业;开发龙头加工业(油脂加工、肉食皮毛屠宰加工、乳品加工、淀粉加工、亚麻粗加工)。
(一)五种
1、种优质强筋小麦:
根据国家《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将大兴安岭地区划为强筋小麦生产带,就是要求本地区在小麦栽培上以生产优质高产强筋小麦为主。
强筋小麦品质优(面筋含量高、拉力强),市场价位好,2001年九三垦区种植龙麦26号以0.80元/斤的价格出口台湾8万吨。
从品种上说龙麦26号作为本地区的小麦主栽品种,经四年来应用推广,其抗旱能力强、丰产性能好,产量水平400----600斤左右,适宜本地区栽培。
2、种好高油大豆和杂豆:
本地区高纬度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照充足,有利于油分的形成和积累,所以农业部已将大兴安岭地区确定为高油大豆生产带,并以给我旗高油大豆项目注入资金,高油大豆生产项目开始实施。
为什么要发展大豆生产呢?
(1)豆营养丰富高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有助于人体健康,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2)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先进,其中一项消费指标就是看人均年消费植物油的数量。如美国人均年消费植物油21公斤,而我国4亿城市人口人均年消费植物油8—9公斤,广大农村人口消费更低。
(3)从市场需求上说,我国年需求大豆3100万吨,年内我国自产仅有1700万吨,年进口量在1000万吨以上,市场缺口大。
(4)我国为鼓励国内油脂加工企业,提高了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的增值税进项抵扣率,由1%提高到13%,减少了企业税收,降低了加工企业的油脂斤成本。
(5)国家取消了运输大豆的铁路建设基金等措施。
(6)九三油脂集团在黑龙江农垦报已发布秋季收购高油大豆价格信息,高油大豆以油脂含量20%为基准,油脂含量每提高1%,每斤将增价0.015元。
(7)大豆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从而具有增值潜力。据专家预计,1吨大豆加工精炼油,分离蛋白质、磷脂粉、异黄酮等产品可增值20倍,如在加工成终端产品增值可接近100倍,同时还有养地、保持环境等作用。
(8)单产潜力大,经过我们全旗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积极引进先进机械、更换优良品种、采取平窄密、大垅密、垅上宽行密等新技术,精耕细作,大豆单产完全能由亩产200多斤增加至300多斤,突破400斤也是完全可能的。
(9)根据中国港口的大豆进出口量和进出口值计算出大豆进出口价格,2000年进口大豆的到岸价格是每吨218美元,出口大豆的离岸价格为每吨305美元,出口中价格是进口价格的1.4倍,现我国的大豆比美国等国家的转基因大豆价格高出许多。
(10)转基因大豆1%的含量还没被研究明白,据悉有导致癌变的可能,因而不太受欢迎,而我们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却十分受欢迎,例如日本、巴西,正把进口大豆的目光从美国转入我国,特别是东三省。同时国务院和农业部制定了一系列诸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从而进一步抑制了转基因大豆的中国进口量,扩大了我国的大豆市场。
(11)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农业部近日表文,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生产区,以与国外大豆进行竞争。
(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自身素质的提高,豆制品其本身的高蛋白、高脂肪和固氮等能力,越来越被认识和认可,喜欢豆制品的消费者将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由此可见,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大豆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因而,发展大豆生产是市场的需求,人们日益提高生活的需求,前景是广阔的,很有大力发展的必要。那么怎样发展大豆呢?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提高单产、增加亩效益,从而使我们的职工尽快富起来。
“高产”是每一个生产者都执着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夺得大豆的高产、稳产呢?这就要求我们扬长避短,大面积推广“三高”大豆的种植,“三高”即:高产、高油、高蛋白。说到高产,就不得不提一提“九三”集团的植物油厂,它是我国较大的油脂企业,2002年在黑龙江和内蒙启动大豆振兴计划1000万亩高油大豆生产示范,平均产量达147公斤,超过美国。我旗的高油大豆去年亩产也在150斤左右。比普通大豆每亩高出20----50斤不等。由此证明,品种好的三高大豆是可以实现高产的;高油,这是三高大豆的又一个优势/我们通过试验,可以生产出含油量21%----23%不等的高油品种,如:北疆96----711含油量21.5%,北疆98---385含油量22.5%,东农1018含油量23.6%,都不低于美国的大豆油脂含量。而提到蛋白质含量,这又是我们东北大豆的一个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地理的因素,我们栽培的普通大豆的单把质含量高达40%,而三高大豆的蛋白质将达到45%以上,可以销往山东、河南,以及大连港口,十分受欢迎。特别是双绿大豆市场前景更加看好,克山农民王广石育成的绿皮绿瓤的大豆,蛋白质含量达48%,通过试种,产量适中,销路看好,现在手选豆达到一斤1.80元。
“三高”大豆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强大的经济效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者与经营者,使其迅猛发展起来,成为豆业的又一亮丽风景。
种植要点:
①、必须合理轮作和整地,积极引进推广大马力机械进行松、翻、耙、平等耕作,达到深、透、细、平、实,增加黑色越冬面积,从而增温保墒,抗旱防涝,并能经常换茬,以减少根瘤菌的产生。
②、精选种子,确保实现四苗、实施种子包衣、防病治虫,保证绿色食品的安全生产。
③、我们属于无霜期短、有效积温少的高纬度积温带,几年来我们通过平窄密、大垄密、垄上宽行、窄沟密等栽培模式,使群体株数增加,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减少漏光损失,充分提高光能、热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实现群体增产。
④、改传统的np二元施肥为npk微四元混配施肥,改一次施肥为种下施肥和根外追肥相结合,从而使大豆生长期内得到全面的营养补充。
3、芸豆种植:
芸豆属杂豆范围,其子粒是出口创汇的产品之一。同时它具有营养丰富等优点,含蛋白质22—30%,脂肪1.5—5%,淀粉含量50%以上,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主要是用作糕点、馅饼、米饭等食品的配料和添加物,并且是美容、化工、医药的重要原料,产品主要销售古巴、巴西、伊拉克国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旗的芸豆品种很杂,主要有英国红、日本大正金时豆、日本冰白、白沙克、黑小豆等,通过几年的实际操作,芸豆是操作技术简单,产量高,效益可观的一种经济作物。
第一,芸豆耐瘠薄,抗旱能力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但值得注意的是芸豆抗涝性较差。因而要选易排涝的岗坡地种植。
第二,芸豆的前茬最好是小麦差、玉米茬,如果是大豆重茬的,一定要深翻秋起垄。
第三,肥量益少:亩施肥10斤二胺加3斤硫酸钾即可。
第四,播期:温度稳定通过8℃即可播种。
第五,植株80%角果变黄时即可收获,当籽粒水分达到14—15%时进行脱离。
今年由于海湾战争,日本冰白价位不尽理想,但最近已有许多老客赴我旗进行多种杂粮收购,价为将有上涨的趋势,据专家预测,今年杂粮的市场价格将会大大高于去年,效益十分可观。
4、马铃薯:
我旗处于山区,属高纬度地带,适应马铃薯的栽培。同时马铃薯对自然灾害抵抗力较强,属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并且前茬最好是小麦茬、大豆茬,是我旗换茬轮作的首选作物。
马铃薯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veve可食纤维,铁及多种微量元素,有降低血脂、预防中风的功效,是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权威机构预测,马铃薯在21世纪将形成较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马铃薯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心;专家分析,马铃薯投入产出比例为1:4一般亩产4000斤,按0.10元计算/斤,亩产值400.00元扣除综合成本260.00元,亩纯收益可达140.00元以上。相当于2亩粮食产量,3亩粮食产值,可谓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作物;最近,大庆市天宇砼构件加工有限公司计划在大兴安岭垦区今年投资1,500万元,兴建一个30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现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预计2003年8月份投入生产。
种植要点:
(1)选地:马铃薯不宜轮作,最好是麦茬、豆茬的秋翻地,土地质量达到平整、细碎、耕层深厚、使宋土层达25厘米左右。
(2)选种:种马铃薯的目的是进行粗淀粉加工,因而在品种上要选高淀粉含量的、抗病力强的中早熟品种,如内薯七号、蒙薯九号、克新十二号等新品种。最好到专用生产单位引进脱毒薯种,可减轻病害、提高产量。
(3)播种:采用垄上播、垄下播、平播起垄等方式,合理密植,一般垄距63-----65cm,株距24----26cm,确保亩保苗4,000株以上。
(4)施肥:马铃薯对n|、p、k吸收量幼苗期分别为6%、8%、9%;发棵期分别为38%、34%、36%;结薯期分别为56%、48%、55%。所以,一般亩施肥量为尿素2.5公斤、二胺5公斤、硫酸钾6公斤或颗粒生物钾1.5----2公斤,亩施农家肥2吨。
(5)收获:从出苗到成熟80天左右,中晚熟品种约需90天,一般为8月末9月初、早霜前收获,可进行人工或机械收获。
(6)贮藏:是马铃薯丰产又丰收的关键环节。一般需求下限温度为8℃。窖贮每平方米可贮块茎1300---1500斤,窖的利用率为65%,如窖的块茎一般装到窖深2/3处为宜。
5、油菜
优点:
(1)油菜籽含油量高,一般在43%以上,菜籽油是植物油的一种,浙江等南方居民喜食菜籽油。在本地区几年来市场价格基本上是1.00元/斤。
(2)油菜含有丰富的人体生长不可缺少却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营养价值高。
(3)油菜生产成本低、市场好、资金回拢快,适宜我旗种植。
种植:农垦职工种植综合亩成本140元(生产直接成本70元),一般亩产200—300斤,亩效益60—160元。
(1)选地:这是种好油菜的基础。要选排水好、不内涝,且前茬未施用对油菜敏感的除草剂的地块,必须整平、耙细、起垄。
(2)选种:选用杆强、耐寒、不易炸荚的青油14号和青油46号双低油菜新品种。
(3)拌种:亩用吡虫啉6克或油菜种衣剂加10毫升增产菌。
(4)播种:垄上双行,播深一致,深度为1.5----2.0cm为宜,密度以亩保苗6---8万株为宜。
(5)施肥:氮、磷、钾、硼相结合(np比为1:1),种肥亩施二铵4公斤、尿素2公斤、生物钾1公斤、硼镁肥1公斤,充分混播均匀一次施入。
(6)收获:实时割晒,割茬高度22--25cm,割完充分晾晒5—7天后进行人工或机械脱谷,最好采用人工割晒与脱谷,他将不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械收获增产20%左右。
(一)两养
为什么要发展畜牧业?
第一,是我旗经济发展的需要。
1、农业是我旗经济的重要产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的农业是短腿的农业,是不完善的农业,其主要是种植业比重过大,大约占80%左右,而畜牧业只占15%左右,较发达国家畜牧业比重占50%的比例相差很远。所以我们必须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向农牧结合型经济转变。
2、发展畜牧业是全旗各族人民致富达小康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发展畜牧业,能够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适合各家各户小规模大群体,由小到大滚雪球式的发展。总之,发展畜牧业是我旗经济发展的有效增长点。
第二,畜牧业市场看好。
从国际市场看,畜产品的消费量稳中有增,特别是我国绿色有机的农畜产品倍受欢迎,国际市场畜产品价格较国内低50%左右,牛、羊肉分别低73%和65%,我国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国内市场看消费潜力巨大,肉、蛋、乳的食用美国人均25kg,而中国只有9kg,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由温饱向小康生活转变,肉、蛋、乳是消费的重要动物食品。从营养学上看,牛、羊肉营养全价,高蛋白、低脂肪,并且牛、羊的毛、皮等副产品是纺织、皮革等加工业的良好原料,其余副产品也是良好的化工原料,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绿色有机的畜产品将会倍受欢迎。
第三,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一是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鄂旗和相关企业单位,为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将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我国入世后,在近几年对畜牧业的发展也有许多优惠,其“绿箱政策”我们也将受益。2016年后有些相关优惠政策将逐步失去。二是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我们地区水草资源丰富,草场、草坡、荒山牧草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并有大量的豆皮、豆秸等农副产品可作为良好的饲料。三是具备发展绿色有机畜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地区开发较晚,远离工业区,是少有的“净土”。绿色畜产品在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倍受欢迎,价格较普通产品高两倍左右。
第四,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是我们拥有大面积土地。在搞好种植业的同时,可发展牧草、饲料等作物,适应发展农牧结合。二是我们马背民族,经过这么多年的开发建设,职工群众积累了许多饲养、管理牲畜的经验,又具备良好的专业人员队伍。三是全旗上下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正在提高,职工群众在发展中也得到了实惠。比如我们农场的赵霞、苏明、常国春等人,靠牛、羊已经致富。我们全旗上下尽快行动起来,靠小群体、大规模的生产,形成快速发展畜牧业的态势,畜牧业将会很快成为我旗经济增长又一个较大的亮点。
(二)三开发
1、开发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
加入wto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我国农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追求安全、油脂、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就成了一种现实的需要。
(1)绿色食品市场广阔
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全球自然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所生产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追求绿色消费的人们的青睐。
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02年4月9日发布的公告,全国绿色食品年产量达1,500万吨,进展食物商品粮市场份额3%,也就是说,还有近97%的食物商品量没有按照绿色食品的规模和要求进行生产,因此绿色食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2)绿色食品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我旗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特产资源,有着发展绿色食品的优越条件,全旗森林覆盖率达%,旗域内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大气、水质环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完全可以进行绿色食品的生产与经营。又因为绿色食品迎合了现代消费潮流,其市场价格比普通同类农产品高出20%--2倍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而发展绿色食品不但有效的缓解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将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绿色食品竞争力强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全球环境意识的增长,崇尚自然、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转变又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政策,使“绿色壁垒”成为新的主要贸易壁垒,而发展绿色食品可以突破那一道道“绿色壁垒”,开辟出一条条“绿色通道”,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从而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绿色这一“朝阳”产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的欢迎,我们要勇于把握时机,充分利用我旗开发建设期短,无大型工矿企业,森林覆被率高,水质清澈,空气净化,环保质量高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生产、加工农畜产品,打出绿色品牌,生产安全、高营养的放心鱼、肉、蛋、奶、粮、油、面等人民必需的农畜产品,逐步形成种、养、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良好生产格局,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达到“政府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根本宗旨。
2、开发旅游业
充分利用鄂伦春的民族特色,大力展示我旗的青山绿水、人文景观,从而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现已开发的达尔宾罗、嘎仙洞等旅游胜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方方面面的来客,我们要积极开发有潜力的旅游胜地,以其迷人的风光、优质的服务、特有的人生体验,来吸引各方来客,为我旗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画上重重的一笔。
3、开发加工业
作为我们领导阶层的管理者,更要“五新”之思维,即:新的竞争观,培养全球意识;新的发展观,发展才是硬道理;新的市场观,不能坐在家里等市场,而是走出去抓市场;新的品牌观,强化质量第一的观念,打出优质、特色品牌;新的人才观,知人善用,并壮大经济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农牧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我旗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即:“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全旗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扬自然资源之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培育肉源、杂豆等十大基地,发展绿色产业,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抢抓机遇,实施品牌战略,兴牧富民,强农优工富旗”变成现实,真正使我旗的经济飞速向前发展。




深刻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深刻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内容显示中深刻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新阶段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农民增收,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有着明显的政策导向性。文件明确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指导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尽快地把思想统一到“一号文件”精神上来,用新的思路来做好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我县是农业大县,80万农民居住在农村,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始终是全县工作的重点,更是我们农业部门的主要工作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民增收作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目标,作为统揽“三农”问题的“牛鼻子”,统筹各大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相继出台了加快“五大产业工程”发展、做好劳务输出等工作意见,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748元,比2002年人均增加135元,增长4.9%,是值得可喜的一年。审视总结过去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我们越加感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符合我国“三农”问题的实际,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更多实惠,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一、加快农民增收,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根本指针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22条政策措施,触及农民增收诸多深层次问题,“含金量”很高,是做好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的根本指针。主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用“一号文件”指导农民增收,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前些年,由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采取行政指令、分解种植指标、催耕催种催养等方式,干预过多,引起了群众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不但调整难以顺利推进,而且对社会稳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近年来,我县农民收入之所以大幅增长,关键在于尊重了群众意愿和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找准了一条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发挥资源优势和农民积极性的产业路子。事实证明,我县把大力发展“五大产业工程”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是十分正确的。二是必须坚持“五大产业工程”统筹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三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虽然一直保持着4%以上的增长,但城乡二元结构(粮、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发展不协调的背后,实质是农民增收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单靠农业拉动农民增收,已很难从根本上奏效。农民增收,必须着眼于做大文章,要统筹整合农业和农村内外、“五大产业”及城乡各种资源,跳出农业看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三是必须切实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中央和市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地给予落实。特别要创造条件,运用好支持乡镇企业改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综合性配套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体制、机制上放活,繁荣农村经济,为农民多渠道增收创造社会大环境。今年,市里直补我县再生稻资金75万元(市下达再生稻面积15万亩,每亩直补5元);全县复耕撂荒地6.5万亩,其中种植水稻2.2万亩、种植旱粮及经济作物4.3万亩,市直补撂荒地复耕每亩15元,可获资金97.5万元。以上资金将全部通过信用社直接兑现到农民手中。二、加快农民增收,要尽快建立多元化的增收新格局 中央“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政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放宽视野,拓宽思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新格局。从我县农民收入的构成变化来看,目前已呈现出“一加速”、“两回落”、“两增长”的态势。“一加速”指农民务工收入加速增长,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的73%,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同比增长21%;“两回落”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速回落,同比下降1.5%,农业收入下降4%;“两增长”指多经收入增长8.9%,畜牧业收入增长9.8%。已突破了过去依赖土地增收的单一模式,农民增收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我们要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要以发展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业为重深刻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深刻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内容显示中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要确保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转”。构建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新格局,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依托,没有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与牵引,农业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近些年,我县农产品加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够,大多带动能力较弱,这与我们提出的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食品工业率先突破的要求差距很大。回良玉副总理在陕西省视察时指出:“农民找到龙头企业,就找到了市场;企业找到农民,就找到了生产基地。”我们要按照这一思路,围绕“五大产业工程”支柱产业,走扶持现有龙头企业与引资嫁接并举的路子,使每个产业都至少有一批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要针对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小、散、弱的突出问题,坚持加快发展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嫁接联合一批、积极引进一批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相互推动,提升产业化发展程度。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一方面在开发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企业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切实完善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共同发展的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联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粘。第二,大力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在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几乎不存在农民问题,也不存在失业问题。因为这些企业就是农民办的,农民办的企业最适合农民素质,更能有效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拓展就业容量。乡镇企业作为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后仍将对扩大农民就业发挥重要的作用。要适应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围绕我县五金铸造、汽摩配件、建筑建材、旅游产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发展水平;要支持一批“明星企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加快发展,逐步使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向小城镇集中,推进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服务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创造新的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要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为农村私营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有利的发展环境,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农村能人创办、领办乡村集体企业,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第三,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大战略、大产业来抓。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城务工农民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求保障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这必将推动掀起民工进城务工新高潮。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化运作”,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进一步做大劳务经济。我县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大邮路为重点,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家乐及观光农业,提升现有农业园区及农家乐档次,促使吃、住、行、游、购、娱结合,使更多农民能从事农产品加工、运销和旅游服务。今年,实现新增劳务输出1.2万人,务工人员达到18.7万人。三、加快农民增收,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作为根本出路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有发达的农业,而没有“农民”和“农村”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少农民,用现代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把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整体推进。从我县近年来的实践看,实现“三化”结合,就是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近年来,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坚持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一批国内企业来进行战略投资,以实现“三化”并进。在建设工业化时,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突出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走园区化、集约化和生态型发展路子,建设做大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走廊(如枇杷经济走廊)和经济园区,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拓展增收渠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四、加快农民增收,要把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有力支撑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现实需要,也是各类服务组织和技术人员走向市场,寻求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实践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围绕解决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直接影响农民增收的问题,狠抓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在我们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整合现有资源,延伸基层网络,健全粮油、畜牧、果品、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服务体系,以及信贷、信息、农资、检疫等各个方面的全程服务体系,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政府一家难以构建社会化的“大服务”体系,必须面向市场,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这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我们要进一步改变把农业社会化服务单纯看作公益事业、靠政府来包办的思想,要积极建立“政府牵头、民营为主、有偿服务、社会支撑”的多元化投资的服务体系。对一些“官办”的服务机构,要将公益性和经营性业务分开,把经营性服务全部推向市场;对公益性的服务,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也要放手让中介组织、涉农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做到该管的切实管好,该放的一律放活。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撑。
深刻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调整工业结构的认识与思考


当前调整工业结构的认识与思考
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当前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两个根本转变,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动工业结构转型。

(二)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坚持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外向带动、突出重点原则,实现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

(三)把形成支柱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以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为龙头,以骨干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择优扶持优势产业。

(四)把发展规模经济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组建、完善企业集团,增强技术开发功能、市场开拓功能、资本营运功能和国际经营功能。

(五)把培育高新技术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发展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战略产品,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

(六)把减债增资、减员增效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关键,推进企业兼并、破产,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减人增效机制。

内容:从江苏南通的实际看,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上,以结构调整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整体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不仅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是调整工业结构的最好时机

其一,从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当前,南通市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短缺、成本增加、工资增加以及负担加重的沉重压力;现行的产业结构是轻纺型,企业结构是中小型,产品结构是加工型,管理方式是粗放型。由此可见,一般性的结构调整已跟不上市场竞争的需要,一般性的转换经营机制已跟不上改革开放的需要,一般性的内部挖潜改造已跟不上发展规模经济的需要,必须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

其二,从市场的发展层次来看,市场机制的形成,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按照经济规律,大凡在经济平稳增长时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得以充分暴露,企业出现两极分化。这说明,市场的力量已成为结构调整的客观动力。

其三,从世界工业发展国家发展进程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美元之间是工业结构转型时期,即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阶段。年,该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美元,按照这一规律,南通工业正处于结构转型阶段。

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现阶段对工业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改造是深层次调整,必须着眼于整个地区和行业的全局。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存量资产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而提高整个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整体优势和竞争实力。为此,该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把握条原则,抓住个升级,实现个目标。

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原则。依托区位、港口、航运、淡水等比较优势,发展电力、船舶、冶金、石化、材料工业,实现重大项目基础上的结构重型化。依靠科技原则。发展支柱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结构高级化。外向带动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多层次需要,大力引进国外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工业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对应度,实现外向带动基础上的结构合理化。突出重点原则。发展支撑工业经济的大行业、大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实现在企业集团基础上的结构支柱化。

着重围绕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的要求,实现个基本目标。即,支柱产业的主导产品形成明显优势,主导产品的年增长率为非主导产品的倍,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左右;工业资产得到明显优化,优质资产扩张,劣质资产重组、转移、淘汰,工业资产增值率逐年递增个百分点,负债率逐年下降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技术贡献份额得到明显提高,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递增个百分点以上;市场化经营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能生能死的竞争局面;企业减员增效机制基本形成,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再就业环境。

形成支柱产业是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支柱产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支柱产业应当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内容。“八五”以来,该市的机械及汽车配套业、电子信息及电子元器件、

精细化工及制药、高档纺织及服装、新材料、船舶工业六个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的产业,并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市场覆盖面广的优势产品,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在全市工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年,六个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确定培育、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应以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为龙头,突出重点,择优扶强;以骨干项目为载体,增量资产带动存量优化;以加大财力、智力投入为手段,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到年,六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要占全市的%以上,支柱产业的重点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到%以上;技术进步对支柱产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以上;大中型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骨干企业水平。

发展规模经济是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近年来,该市已有工艺帽、衬市、钢球、集装箱、甲霜灵、数控机床、铝电解电容器等个产品进入全国销量前名,这为发展规模经济打下了基础。发展规模经济是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所在,必须按照“生产集约化、资本规模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国际化”的要求,以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组建企业集团,培养单体“小巨人”。

大力组建、完善市级重点企业集团。从已建的企业集团或已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有明显市场、技术、人才优势的企业中选择家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加快发展,使之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其中有—家超过亿元。同时,从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主导产品具有明显优势的骨干企业中,培植一批单体“小巨人”。

加强企业集团功能建设。一要增加技术开发功能。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二要增强市场开拓功能。建立企业市场部,从长远的战略高度,研究产品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以及现代营销方式,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和市场开拓的速度。三要增强资产营运功能。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资本经营,提高投融资能力。四要增强国际经营功能。在生产、贸易、资本等多元化经营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生产经营,为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培育高新技术是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

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促进技术升级,增加科技的贡献份额。没有高新技术的企业是不能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没有高新技术的经济结构是缺乏活力和动力的经济结构。培育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优化工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加快沿江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南通区的建设。抓住江苏省全面启动沿江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契机,高起点建设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海安水利高科技园,建立有利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机制。同时建设好个技术中心、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中试基地,组织实施项火炬、星火计划项目和成果推广项目,带动全市工业技术结构升级,形成整体优势。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选择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产业,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合作开发和自主创新,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力求形成富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同时,努力培植海洋、环保个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还要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按照“提升老企业、培育新企业、塑造大企业”的要求,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推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大力培育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战略产品。全市着重抓好江苏江山公司、申海公司、中天公司等个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到年,其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抓好活性碳纤维、超细旦涤锦复合纤维、高纯无水溴化锂、莫索尼啶等个高科技战略产品,到年,其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

减债增资、减员增效是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当前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债务过重,富余人员过多,已成为工业结构调整中的难点问题。紧紧抓住机遇,优化资本结构,推进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工作,大力突破企业增资减债和分流人员两个重点。

组建资产经营公司,搞好资产经营。产业主管局改革为资产经营公司,实行公有资产授权经营,抓好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授权大型企业集团为资产经营主体,积极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使其成为政府授权的专司资产经营并行使股东权利的法人,通过相互参股、控股,消除行业界线,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控股公司(集团)。与此同时,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资产合理流动。还需多渠道增加资本金注入,盘活资产存量,努力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对于小企业,区别不同情况,或者对其兼并、租赁、拍卖,或者引导他们投靠国际大公司、国内大集团或者挂钩大院、大所,或者为大企业配套,向“专、精、活”的方向发展。

抓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对结构调整中的下岗职工实行培训、再就业,拓宽分流渠道,建立减员增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工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参加全省审计干部知识结构调整培训有感


参加全省审计干部知识结构调整有感

没想到大学毕业二十年后,还能参加省厅组织的知识结构调整培训,聆听教授讲课,重温财务、审计理论知识。这样的机会,对许多人来说不多,至少对我来讲,还是第一次。

回想起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参加这样的学习培训,还真没有过。1991年大学毕业后在县计委工作,期间参加过省计委组织的“第三产业”、“重点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时间各只有一周。199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县委办公室从事文字综合工作,从没有参加过经济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2007年2月调任审计局以来,一直盼望能参加审计专业方面的培训,系统接受审计业务方面的学习。

6月26日至7月26日,与审计系统同仁一道,有幸参加了全省审计干部知识结构调整培训。这次学习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一个月,但学习之紧、要求之严、收获之多,至今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学习最真的感受:非常紧张

到xxxx参加培训以前,我原以为这次学习培训不过是走走过场,一定会很轻松,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大家普遍感到很紧张,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紧张程度尤如高中。

学习紧张主要体现在课程多、教学安排紧凑。6月27日到7月25日,大家共学习了《基础》、《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原理》、《企业财务审计》、《模拟会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法律知识》《审计程序与方法》八门课程,每天从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全天上满6节课,星期六照常上课。为了保证进度,基本上是“填鸭式”教学,记笔记都来不赢,更不用说消化课堂内容。遇到老师临时有事,拉下的课还得晚上补,老师和学员都很辛苦。刚开始时两节课休息10分钟,年轻一点的同志还能坚持,象我等40多岁、离开学校20多年的“老”同志就有点吃力,后来改成一节课休息10分钟才逐渐适应。我住的房间612,就在教室隔壁,相对于其他“老”同志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到课间休息时间,我第一个冲到房间,舒舒筋骨,伸伸懒腰,恢复精力。

这次培训的作业虽然不多,但做起来要花费不少时间。白天都在听课、记笔记,没时间做作业,只能利用中午、晚上或星期天的休息时间。如模拟会计34道题,尽管邓老师在课堂上作了讲解,但要经过填制凭证、记帐、汇总、装订帐簿等好几道程序,必须加班加点。有的同学就连续自习几个晚上,才全部完成习题任务。审计法律法规试题30多页,我从网上下载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再利用搜索功能,逐一比对作答,集中了三个半天的课余时间和两个星期天。

大家感到紧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学习要求很严。为保证学习效果,这次培训学习制定了严格的学习纪律,全体学员全部按座位牌就坐,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上午、下午上课前不定期点名。除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准请假。特别对考试成绩及学习鉴定,省厅要求寄到学员单位,大家都比较担心结业考试。7月26日上午,大家集中到省厅可容纳300多人的梯形教室,一律不准带教材和电脑,实行封闭式考试,学员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要想“借鉴”一下他人成果都比较难。尽管考试前我有重点的进行了复习,但由于缺乏财务工作实践,加之用脑方面的惰性,对一些基础的会计定义及会计分录总记不住,结果我是全班最后一个交卷,相对于其他同学做得快、交得早,深感汗颜。

学习最大的收获:加深理解这次培训,尽管很紧张,但学习收获也不少。在我看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加深了对财会基础知识和审计法律法规的理解。通过学习培训,会计基础知识有了新的提高,这是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培训班的学员,学过财务会计知识的只有20%左右,不少同志还是第一次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大家普遍反映,基础会计收效最大。我在大学时曾学过商业会计、审计学原理,但参加工作以后,审计、财会方面的基础知识几乎全还给了老师。经过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信心。以前看报告,只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我相信,今后无论看审计报告、或是现场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翻看这次培训提供的教材,必能进一步消化学习内容,提升自己的审计业务水平。这次学习培训,还促使我认真学习了审计法律法规。平时在工作中,难得静下心来学习审计法律法规。培训期间,为做好班上印发的审计法规学习试卷,我基本上通学了一篇《审计法》、《审计法实施细则》、《审计准则》,这是我自到审计机关以来第一次全面学习审计法律法规,对审计职责与权限、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范围与对象、审计处理与处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了更新的认识。

二是加强了与各市县区审计同仁的交流。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来自各县市区基层审计机关。一个月时间里,大家利用课堂休息、就餐、散步或到省厅打球等机会,广泛开展交流。通过交流,我感到各县市区审计力度不大一样、经济待遇也各有差别。收缴额是衡量审计监督力度的重要标志。2010年,我局完成了130余个审计项目,审计收缴240万元;有的县区只完成50多个项目,收缴也到了150万左右;安化县收缴达500多万元,力度确实大。衡阳、郴州、常德等地的不少县区年终考核均按收缴额超基数部分10%-15%考虑一线人员待遇,我们落后地区的同志只有羡慕的份。同时,大家通过交流,增进了友谊。我想,96个同学遍布全省各地,尤如96颗革命种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后在省内参观学习,无论到哪个地方,只要翻开同学录联系,吃餐把饭、住个把晚上什么的,应该问题不大。

三是认识了专家和领导。处于县级审计机关,认识省里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次培训,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xxxx学院、xxxx理工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邓中华、杨敏、陈建、刘丽华老师都是全省、审计专业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讲课都非常认真,耐心细致,将枯燥的理论讲授得生动精彩。各位老师还将手机或QQ留给大家,便于今后工作联系,可以随时请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邓中华老师,他是湖南财经学院高我两届的学长,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令我敬佩不已。省厅法规处符放松、罗才红和审计技术处熊之鸣三位领导的讲课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课后现场解决大家工作中的疑惑,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都很强,大家普遍感到课堂氛围轻松,受益匪浅。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体会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工作新发展

根据组织的安排,2017年2月16至18日,我在自治区党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生态养殖等重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深刻领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述。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含三方面要点。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基本点;二是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农业的供给质量;三是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实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的“三个激活”。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供给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是农产品稳定供给、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压力加大。这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转变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效应,促进农民增收。

(二)深入把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十三五”示范区工作由创建和认定为主转入了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阶段,工作重点也相应转入到加快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上来。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与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为工作抓手,加快构建各类资源要素协调有序配置的生产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紧密协作、共融共生的新型经营体系、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深入学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确立“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思路,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重点、三产为亮点相互促进发展。一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增收链;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农业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四是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资源要素向农业渗透融合。 (四)切实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抓好“调结构、创规模、降成本、建体系、优环境”五大重点任务。

1.重点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强化一产基础支撑力。遵循市场导向,以农林畜牧结合和种养一体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是抓好农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打造和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农村事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2.重点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优化经营体系。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策,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加快开展“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复垦等工作,支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引导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3.重点推进节本增效,优化生产体系。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微灌、膜上灌水等工程,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生态养殖技术,利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畜牧生产,通过生态养殖,不断地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保障动物肉制品的营养和安全。

4.重点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加速产业链融合延伸。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农产品初级加工竞争力,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

5.以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本增效技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秸秆饲料、果园覆盖、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禁止秸秆焚烧;综合整治畜禽养殖场所,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利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畜牧生产,通过生态养殖,不断地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保障动物肉制品的营养和安全,减少水土污染源。

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引领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发展

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推进我县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2017年我县坚持调优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示范区建设及品牌打造,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特色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的同时,做优做强特色农业,继续以林下养鸡、火龙果、葡萄、桑蚕四大产业为主导,统筹发展“双高”糖料蔗、红肉蜜柚、柑桔、荷莲、莲雾,油茶等特色产业,强力推进火龙果品种改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积极发展林业、畜牧业,增加林业、畜牧业的比重,实现农业、林业、畜牧业齐头并进。

(二)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建立新型经营体系。通过授信抵押、财政奖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或引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等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农民增收。2017年全县计划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发展自治区级合作社2个、市级合作社12个、县级合作社24个,发展家庭农场22家以上。

(三)扎实推进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农村改革先行区。积极实施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鼓励支持示范区主体实现农工贸、产学研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推广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加快22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详细规划编制。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结合我县成功创建经验,逐步在各乡镇全面推进,实现示范区创建工作全覆盖。

(四)创新农产品营销体系,促进产工销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一个中心,三个体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赶街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赶街农村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综合模式,解决农产品种植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支持企业纵深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加快推动惠民蚕业公司、果汁果脯项目、江苏鑫缘集团茧丝绸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落地投产。

(五)着力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围绕平果火龙果、蚕茧、葡萄、大青枣、柑桔、红心蜜柚、莲雾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争取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名牌农产品,为品牌化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一是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中小河流域治理、养殖小区改造等工程,推进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通过引进诺贝丰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推广应用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先进适用农业生产设施,搞好农业产业基地农机具配套服务,不断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装备水平。

(七)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综合效益。围绕我县重点发展的“特色水果、桑蚕、特色养殖、林业、旅游扶贫”等五大特色优势扶贫产业,积极动员贫困户参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综合开发,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与产业扶贫有效衔接;大力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三个专项活动,打造富美乡村;重点推进“马四坡”整体连片开发,加快推进与东方园林公司合作,着力打造一个25000亩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公园,带动旅游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八)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重点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农村集体经营性资源权属,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机勃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和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推进土地使用权和水资源使用权确权进场交易;推动“河长制”体制建设,切实保护水资源;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三、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奖补激励机制。自2014年自治区启动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势头迅猛,效果显著。2016年自治区出台了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议市级参照自治区级出台相关奖补激励制度。

(二)加强“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工作。根据国家、自治区糖业发展规划意见,到2020年,广西将成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议我市抓住当前机遇,加快传统甘蔗产业调整力度,大力引导和支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

(三)大力发展“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种养结合平衡被打破,畜禽粪便污染难处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市场已成功探索出涵盖“微生物+固液分流”“微生物+高架网床”“微生物+饲草料”等多个层次的生态养殖模式,从而实现抗生素用量大幅降低、用料用水用工大幅减少、粪便变肥料实现零排污,畜禽产量质量双双提升。建议我市鼓励支持发展“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强化信息管理 增加林农收入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强化信息管理 增加林农收入本文作者:蓝田县物价局 牟科平 免费原创投稿
强化信息管理 增加林农收入 蓝田县物价局 牟科平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更加认识到党的政策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大作用,特别是退耕还林,不但从根本上起到了生态保护作用,且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信息滞后,给林农经济收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对我县林区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从1999年至今已实施了10年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6.4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11万亩,荒山造林4.88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工程涉及22个乡镇337个行政村,21362户,受益91857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改善了秦岭北极的生态环境,对调整农林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把退耕还林称为政府的“民心工程”,另一方面,林农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各项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一是政策兑现直接收入5862.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4533.52万元,管所费689.33万元,种苗费639.5万元,户均累计收入2744.3元,平均每户获得收入457.4元,平均人均106元;二是把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范逐年扩大,并形成了一批绿色特色产业,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县新增核桃面积3.2万亩,板栗面积2.2万亩,花椒面积3.1万元,其它杂果1.2万亩,宝加利亚玫瑰面积0.2万亩,如华胥镇上许村,全村退耕还林2000亩,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加上花椒,大杏果品收入和林下复合套种的药材,年收入208万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1891元;三是退耕还林后,土地面积减少,大部分农户有了富余劳力外出打工等也增加收入,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是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据省2类资源调查显示:全县从实施退耕还林前的36.7%提高到现在的50.1%,二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岭区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前的2002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现在的1800吨/平方公里·年。三是杨沙和浮尘天逐年减少。四是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有了明显增长,达到17目39科98种,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高兴的说,退耕还林以后,蓝田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
二、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
全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共计有10万亩坡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再加上生态移民建房等项目工程占地,对全县粮食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补助政策利益的驱动下,有不少地方存在“全户通”和大部分土地退耕的农户,由于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国家现行补助政策到期,这部分农户依靠土地获取生活保障的机率降低,影响了基本生活。此现象在秦岭山区表现尤为突出,如小寨乡南寨村退耕后人均耕地不到0.5亩。
(一)林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潜力不大
由于信息滞后,广大林农对信息了解不够。林农有盲目种果林的现象,影响了林农收入。调研显示,岭区和原区退耕后栽植的桃、杏、花椒等挂果周期短的树种,补助期满后,绝大多数能产生稳定的经济收入,林农生活暂时不用操心,但是随着树木的老化和品种的退化,还需引导农户及时更新树种。在中、高山区退耕后栽植的油松、国槐、侧柏等生态林树种,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在短期内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收入,农户由于经济信息少,只知栽经济林能赚钱出现盲目栽植现象,如葛牌镇石梯沟村史占曹、刘红卫等户退耕后栽植的核桃实生苗,因产地条件差 ,估计到2012年以后才能初挂果,现在他们在砖厂拉加椰车挣苦力钱维持生活。
(二)信息跟踪服务不够,管护力度不大,影响退耕效益
除桃、杏、花椒、板栗等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树种外,部分农民从思想上认为“植生态林是为国家栽树给国家植被子”,退耕后长期在外打找工,家中只留老人和小孩,无人从经济信息上多了解多重视,对自己造的林进行抚育、管理、施肥、修剪,任由树苗自生自长。加之没有信息传播机构,退耕办几名兼职干部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新任务的实施上,不能及时搞好信息咨询和信息跟踪服务,农户普遍缺少经济信息,致使后期管理不到位,直接限制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导致退耕农户难以从还的林中得到回报,对全县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后期事业来生活上的困难。
三、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负面影响的分析
1、思想认识不统一,行动不一致。不少干部群众对经济信息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解决退耕林农长远生计的难度思想准备不足,造成工作措施不力,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2、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把退耕还林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兼顾起来。部分退耕还林组织者没有用市场信息观念、价值观念去分析形势,解决问题缺乏致力于培植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的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强化信息管理 增加林农收入意识,使退耕还林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兼顾不够,给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造成了较大难度。
3、缺乏信息的引导和服务有机的统一。在退耕还林政策宣传方面,林木培育技术,抚育管理知识,退耕地立体开发,林副产品市场培育等方面有机的统一,造成退耕还林成效不显著。
4、部门配合协调机制不健全,对信息宣传重视不够,没有形成活力。各有关乡镇、各职能部门未能很好地发各自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在广泛宣传经济信息方面,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真正发挥经济信息对退耕还林的最大效益。
四、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不仅充分肯定了蓝田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工程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和因素,并恳切地提出如何加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对策与建议,供各级决策者参考。
(一)建立完善农村价格信息服务网络,从县、乡、村组都要有专人负责价格信息的宣传和收集上报,及时将退耕还林中价格高,见效快,适宜当地栽植的经济作物及时传递给林农,增加农民充分利用价格信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确保林农增收节支,不断提高林农收入。
(二)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物价局要及时安排物价检查所,定期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国家对林农的政策扶持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坚决查处那些对林农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办不到位和克扣农民钱、粮的人和事,确保农民收入不受损失。
(三)加强信息宣传力度,鼓励林下开发,提倡复合经营
通过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提高认识,大力推广林下开发和复合经营,进一步增加林农收入。一是实行林蔬、林果间作。提倡在退耕初期、树木尚小时,在林下种植一些蔬菜、水果等特效经济,实行多配置,立体开发,复合式经营,使林农有一个好的收益期并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实行林豆、林瓜间作。豆类作物低矮,且有根瘤菌,种植后根瘤菌反而对树起到施肥作用,促进树木生长,并可种植如西瓜、南瓜等一些藤蔓植物,反能保护地表,增加林农短期收入,解决以短养长问题;三是推广林下种草,在退耕地内种植黑麦草,鲁美克斯、百喜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草养牧,开展舍饲养畜,妥善解决好林牧矛盾,促进养殖业发展;四是推广林药间作。在退耕林下按照市场需求,如种植黄芩、柴胡、丹参等多年生的中药材,长短期效益综合统筹,解决农民生计问题。
(四)坚持信息服务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服务
一是推广使用林业实用技术,对在工程建设中发展起来的林木加强抚育管护,如对实生毛栗、核桃进行嫁接,引进矮化接穗,逐步改良品种使其迅速产生经济效益;二是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一些如桃、杏、花椒等近期虽有部分经济效益的树种进行空间更新改造,以防树木老化、退化给退耕农户带来更大损失;加强培管,使其尽快发挥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在退耕区培养农民技术人才,使他们对经济林果懂管理会经营,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不断推广果树管护的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
(五)加强信息管理,建立营销网络
鼓励扶持林特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扩大规模,带动林特产品的深加工,如以香椿为原料,加工油辣香椿罐头,以杂果为原料建果脯厂、柿子醋厂等。以核桃为原料兴办各类加工厂,实行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组织、营销网络,搞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加工链,提高果品经济效益,带动工程区的农民脱贫致富。 2019年4月28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