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检讨报告改善对策 > 导航 >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_[实习报告]

检讨报告改善对策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_[实习报告]。

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实习是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士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经阶段,当实习任务完成后,我们需要动笔写实习报告,好的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以后求职中更具优势。一篇优秀的实习报告如何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_[实习报告],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当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次重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是“”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迫切要求。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增收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XX镇当前农民的收入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要采取什么对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试作浅探。

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

1、农副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一九九七年以后,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而粮价一再下降,一九九八年粮食价格是每担五十五元,九九年是每担五十三元,而二○○○年至二○○二年幅度是在三十六元至四十元左右。这些数字表明,粮价下降的速度快于产量增长的速度。这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2、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没有抓好,运用新技术改善农产品质量、品种,提高价格、降低成本方面做得不够。我镇的山地开发种植优质水果进展缓慢,虽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达成了共识,但如何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不少难题。由于信息等服务工作跟不上,出现了盲目性和趋同性,造成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供过于求,打击了农民参与农业结构,以及发展“三高”农业的积极性。

3、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来自于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过小。农村和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都在减小。由于城市国有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造成下岗职工不断增加,城市安排再就业压力很大,更何况农民劳动力。如果剩余的劳动力找不到就业出路,农民增收会受到直接影响。同时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也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

二、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1、必须加大力度调整农村生产布局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种什么,养什么”的问题。要使农民增收,就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围绕“品种优化,规模调大,效益调高”来做文章。学习外县(市)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成果,以求加快我镇农业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一是要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品种的优质率,提高效益。二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如我镇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比较适应种植台湾红茄、青瓜、荷兰豆、香芋等反季节蔬菜,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引导农民大搞山地开发,将荒山野岭开发种植优质水果,提高山地的利用价值。

2、搞活农特产品流通,切实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加快农村市场建设,畅通商品流通渠道,降低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流通渠道体制不畅,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不能及时地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使家庭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实现其价值。加入WTO后,农产品“卖难”的矛盾可能加剧。我们要坚持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确立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生产,进入流通领域。同时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中介组织,使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相联系,妥善解决结构调整无从下手,农产品卖难,农业比较效益低等诸多问题。鼓励中介组织放开眼界拓展经营领域,从简单中介逐步向高层次领域延伸。同时二0 0一年度,我镇成立了一个农特产品流通协会,专门负责解决好我镇农产品在收购、销售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并根据各类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和供求状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和步骤,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同时监督各个体老板在产品价格及收购质量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合理。维护了种植户的经济利益,提高了经济收入,带动了农民发展“三高”农业的积极性。去年,据我镇农办统计,我镇种植水稻与“三高”农业面积的比例为4比6,即种经济作物为60%,从而调整了农业生产布局,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F132.cOm更多精选实习报告阅读

农民收入调查暑期实习报告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声明: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来自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不得抄袭!

站内查找: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XX乡XX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_[实习报告]




3月5日至10日,我到XX村驻点,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在此期间,我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情,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重点对XX村10户农民的生产和收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查。目前,农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资金,最怕的是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和自然灾害,最怨的是加重负担。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反映如下:

一、关于XX村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XX村滨临长江,有368户农家,总人口1347人,总劳力为502人,旱地面积3647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品种有玉米、黄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3000—5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0户;2000—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80户;1000—2000元之间的户数为100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168户。

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口总数为39人,去年人均纯收入为1443.8元。总劳力数为23人,其中务农劳力为20人,占87%,常年务工劳力为3人,占13%;在校学生为10人;老人为6人。人均纯收入2000—3000元之间的户数为2户;1000—2000元之间的户数为5户;1000元以下的户数为3户。

从调查的情况看,XX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民收入水平低。10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读书、生病就医费用,加上等人情世故,农户所剩无几,甚至入不敷出。大咀乡长江村一农户去年家庭纯收入5780元,仅用于2 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得12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21%

2、农民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XX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的粮、棉、油等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区直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影响了农户通过劳务输出获取现金收入的出路;乡村大部分企业经营亏损甚至关闭也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加。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的10户农民中,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农产品占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常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户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户的高收入掩盖了不少农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长江村一农户年均纯收入万余元,而在同村的有些农户已到赊米、赊油度日的地步。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邵阳市山洪灾害成因及对策探讨_[实习报告]



邵阳山洪灾害成因及对策探讨

一、地理位置及洪灾概况

我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水上游,东与衡阳为邻,南与永州和广西桂林接壤,西与怀化交界,北与娄底毗连,市辖八县一市三区,总人口730万,其中农业人口611万,土地总面积20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0万亩,为典型的农业大市。

全市为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雪峰山脉系云贵高原的东域,东、中部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环绕,中、东部丘陵起伏,平原镶嵌其中,呈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地貌,地势比降为10.25%。资江干流两源逶迤,支流纵横,自西南向东北呈“Y”字型流贯全境,流域面积遍及市辖8县1市3区。

我市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据资料统计,近300年间,共发生水灾73次,平均4.1年一次,而在建国后的52年间,洪灾年份就有17年。由于山丘区洪灾暴发迅猛,历时虽短,但常给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打击。1979年的“6.27”洪灾,淹死87人,伤550人,其中洞口县死亡56人,伤466人;1988年洪灾死亡41人;1996年的特大洪灾具有全局性、毁灭性的特点,资水干流邵阳市区洪峰水位达222.21米,超出警戒水位8.21米,全市8县1市3区全部遭灾,196个乡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重灾有71个乡镇,占总数的36.2%。704万人中,有516.05万人遭灾,占总数的73.3%,有68.83万人被洪水围困,42.23万人紧急转移,82人在洪水中丧生。倒塌房屋13.77万间251.3万平方米,228.71万亩农作物成灾,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8.73亿元。洪水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老百姓形象地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今年由于“5.26”和“6.21”的集中暴雨,我市又有绥宁、新宁、邵东、武冈四县、市受灾,受灾乡镇63个,受灾人口77.5万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9986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32.88千公顷,成灾面积10.18千公顷,绝收0.51千公顷,粮食减产1.74万吨。暴雨洪灾也给我市水利设施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损坏水库6座,损坏堤防1450处89公里,冲毁塘坝199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850万元。

二、成因分析

分析我市山洪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暴雨强度大。暴雨强度大是诱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我市流域内有三个暴雨中心:一是洞口以上流域,二是隆回的六都寨附近,三是广西资源。由于流域内三个暴雨中心的存在,再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坡降大,导致汇流时间极短,洪水始料未及,突发性极大,并且来势凶猛,峰高量大。局部暴雨局部洪灾,全局性暴雨大范围洪灾。当为全流域性暴雨时,暴雨中心的不规则移动常造成洪水的复杂组合,在影响市区防洪的大洪水中,赧水的来水比重很大,约占70%,夫夷水约30%,邵水的汇入往往也会改变市区的防洪形势。以1996年山洪为证,7月10日14时至20时的6个钟头内,高沙、黄桥、洞口3站分别降雨124毫米、105毫米、70毫米,其中3个钟头内分别降雨80毫米、70毫米和50毫米,16日8时至17日8时,全市暴雨发展到了顶峰,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有党坪、武阳、山门、洞口、小沙江等5站,最多的党坪站达146毫米,最大的时降雨量为78毫米。邵东县上沙江水库(中型)库区18日凌晨3时40分至4时50分,70分钟降雨90.4毫米。不仅我市境内普降暴雨,客水流域的暴雨强度也很惊人,广西资源县从15日20时至18日凌晨2时降雨量达400毫米,加剧了我市夫夷水的陡涨。在强暴雨的袭击下,我市大小河流水位猛涨,号称我市大江大河的平溪江、赧水、夫夷水、邵水、资水均出现了超历史的最高水位。

2.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形成。我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往日的森林覆盖率一直较高,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历经“大办钢铁”、“大兴公共食堂”、“农业学大寨”、“文化大革命”等几多带“大”字的群众运动,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许多郁郁葱葱的绿色山头变成了“癞子头”、“和尚头”,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比1957年减少了2成左右,少数地方减少了六、七成。同时,全市有100多万亩山林被垦为耕地,使“绿色水库”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43%。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有害于调节小气候,大大降低涵蓄水源的能力,引发山洪灾害,而且造成大量泥沙俱下,形成泥石流,涌入江河和水利工程,淤积水域,削弱了防洪能力。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200平方公里,水蚀模数达到4000吨/平方公里年,照此计算,每年有1000多万吨泥砂注入江河、沟渠、圹库。普遍反映,河床一般比五十年代中期抬高了1米多,隆回县辰河、新邵县石马江、新宁县新寨河、绥宁县三双河等,甚至成了高于两岸农田的“悬河”。

3.工程标准低,蓄洪能力差。建国以来,我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但由于水利投入不足,土法上马,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水库长年运行以后,老化严重,带病运行,据今年汛期统计,我市1246座水库中带病运行的尚有328座,占26.3%,这些水库每到汛期,令人提心吊胆,只能控制水位运行,难以发挥拦洪错峰的作用。另外,在资水上游除赧水水系上建有一座六都寨大型水库外,其它均无骨干水利工程,夫夷水系连中型水库都很少,拦蓄洪水的能力更弱。

4.河道设障多,洪水渲泄不畅。部分群众水患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违章违法作业。在河道中采砂淘金,乱堆废弃物,阻塞河道;向河道中倾倒废渣、垃圾;在河滩上建仓库、码头、房屋等,随意侵占行洪断面,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河面日趋变窄,严重地阻碍了洪水的正常渲泄。如资江市区河段的坡降从1956年的0.039%降到了1996年的0.027%,又如大圳水库下游的新寨河,已从建库前637立方米/秒的安全泄量降低到120立方米/秒,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房倒田淹。

5.人为因素造成局部山体滑坡,导致山地灾害。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山体上开采矿石、修路建房,破坏了山体结构,在强降雨的诱发下,山体滑坡、泥石流往往伴随着山洪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电力和电信线路倒杆,交通道路中断,农田被毁。

三、减灾措施的探讨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山洪频发的主客观因素,我们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治标治本。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山洪灾害意识,在防御山洪灾害上,当前普遍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防灾减灾当做是“短期行为”和“被动行为”,灾情发生,往往措手不及,处处挨打。防灾抗灾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防灾减灾斗争中来,树立抗灾保安全、抗灾夺丰收、抗灾求发展的思想,要把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一是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告会等各种宣传媒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二是加强教育和工作,传授防灾抗灾的有关知识,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三是要提高公民参与防灾抗灾的意识,认识到防灾抗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四是要建立健全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体系,组织一支过硬的抢险队伍。

2.建立专门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矿、气象部门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测工作,尤其是地矿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建设、国土部门要采取措施制止在山洪易发地区进行建筑、开发。在今年“5.26”洪灾中,由于气象部门预报的准确及时,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落实,提前作好了各项准备,在抵御山洪灾害中抓住了主动权,虽遭特大暴雨袭击,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3.大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是防灾减灾的有力保障。针对防御山洪灾害的需要,工程建设应着力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水库的除险加固。集中精力、财力、物力,打好险病水库歼灭战,力争三至五年内,摘掉现有险病水库的帽子,确保安全运行,发挥其正常的防洪效益。二是抓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发生山洪灾害,损失最大的一般均在城镇,因此,要把城镇防洪堤建设纳入城镇规划、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修好“保命堤”,保城镇安全。三是争取骨干防洪工程立项建设。按照我们的规划,如能在夫夷水上游修建犬木塘水库,在赧水上游修建洞口塘水库、山门水库等重点骨干工程,邵阳的山洪灾害将会得到根本的治理。

4.致力实施生态工程治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土保持治理要坚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方针,搞好封山育林和营造水土保持林,制止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不断扩大森林覆盖面,增加植被。对开挖造成的陡峭山坡要加大投入,进行护坡固脚。当前,我市要重点抓好新邵、隆回、邵东等水土保持长治县的生态治理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经验,在全市普遍推广。

5.依法治水,加大河道的治理力度。要运用法律武器,纠正现在多家管水的紊乱局面,对河道实行统一管理。要认真宣传贯彻《河道管理条例》,在全市推广市区河道综合治理经验,大力打击“四乱”行为,抓好大小河道的扫障工作,限期清除老障,杜绝设置新障。对涉及河道的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批。要通过水政水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尽快扭转河道行洪不畅的状况。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_[实习报告]》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检讨报告改善对策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