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 > 导航 >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学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2024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范文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范文一

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论著,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把它读完了。获益良多。

一、他这本书突出思想发展的史这个主线,所以,在这本书里,你很难找到具体某个人的思想,所以,看完这本书只能让你把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过程基本缕清楚,进一步的学习要再看一本中国哲学史或者其他人写的中国思想史。

二、第二,这套书里加入了一个其他思想史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这也是这套书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有很大争议的地方,作为我们的话,读读无害,我个人认为他这种写法是非常有想法的。我认为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不但存在于中国历史中,而且是贯穿中国历史始终的,在知识、思想与信仰平庸的时代可以用它来表示那个时代的思想,在思想激荡的时代则被影响力巨大的思想所淹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写一部中国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史出来。

三、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必须要把导论读明白,导论没读懂的话,下面两卷读起来不是很顺畅,所以我读了两遍才开始正文的阅读。

四、葛的这套书有千页之多,所以必须要弄清楚他的写作思路。看目录会发现,他分两卷,把唐代前后作为一个思想史的分期,而在这之下又进行了分期,每一编就是一个思想史段,每一编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比如百家争鸣,比如新儒学,比如佛学等等,所以在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主题结合起来理解,不然就可能看了后面忘了前面。

五、读的时候会发现,这本书的所有章节全是用总分的结构来写的,也包括每一段都是用总分结构来写的。它一章一节一段都有一个主旨,这个主旨就是它的开始段、开始句,后面的全是围绕这个主旨来写的,所以,当你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后,也就是看懂第一句话后,后面的那些围绕主旨的阐释性的话语就可以跳过去直接看后面的,这样,一段弄清楚了,一节的主干也就抓住了,一章的内容也就把握了。这本书每一节都至少有二十多页,完完整整地去看一节的话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要把整书看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六、思想史是一个承上启下而且不断创新的过程,在看的时候如果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也就是看到某一段的时间把它与它之前的思想联系起来作个比较,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能促进你对思想史的理解。

七、这本书里通常是用年代而不是朝代来标记时间的,所以最好把各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写在书的首页或者尾页,作为一个工具。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范文二

1895年,既在

查看全文>>>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服从?或者,什么能免除我的服务义务?或者,统治者借什么样的权威实行统治?这是一种特殊的问题;它的逻辑是权利的逻辑,而不是事实的逻辑。一部法令,它的权威(即法官的执行义务和我的服从义务)并非来自它命令什么或禁止什么;就算我赞成它所命令的事,它的权威也不会更多一些,就算我不赞成,它的权威也不会少分毫。 它的权威来自于完全不同的东西,即来自于制定它的方式来自于下面这个事实:它是一部所谓正当的法令。任何政府的权力或者统治的权威,都应该来至一步正当的法令,而这个法令又能够约束政府的权力,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利或权威是一个问题,但不是关于它的力量或它的活动的问题,而是关于它的构成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政府能够去统治国家,他凭借什么样的权力去统治国家,回答坑定不是根据他在做什么,已经做过什么火装备他可能做什么的角度给出,而只能根据人们所理解的他的构成方式,我自己理解就是政府的权利,权威来自政府的结构构成,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来源自人民大众,人民群众只是构成政府结构的一部分,人民群众给不了,那么多的权威给政府。 那么是不是所有关于政府构成的问题,都是关于他的权威的问题?作者已经在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重要的是要懂得,这并不意味着,关于政府的构成,我们所问的任何问题都是关于它的权威的问题。

查看全文>>>

借用本书开篇的一句话罂粟,这原本普普通通的植物背后,是整个一部罪恶史。在我们的印象中,鸦片是罪恶、丑恶的代名词,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它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毒品,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痛苦。但是鲜有人清楚鸦片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而《鸦片史》这本书使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对鸦片更为深刻的认识。 提到鸦片,除了想到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鸦片战争,更多的就是如痴如醉的瘾君子、随处丢弃的带有针头的注射器、艾滋病感染者和妓女、坐豪华车的大毒枭、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诸多复杂的社会万象。透过本书,我们知道鸦片本不是生来罪恶,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化,人类赋予了鸦片不一样的用途与影响。原始的鸦片,就是罂粟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植物,它在先人的眼中是神奇的宝贝,能够为生病的人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因而在中外医学界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罂粟不仅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应用,还使人们发掘了它更多的用途,譬如作为饮料添加物,饼物等。然而,随着鸦片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使更多的人接触到鸦片,从而使人们发现和利用它较为负面的作用。其中,毒品就是最好的诠释。在鸦片作为毒品交易流通的过程中,精明的毒枭、提倡和鼓励鸦片贸易的政府、贫农、工人苦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鸦片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书为读者刻画的由鸦片毒品发展带来的影响场景是鲜明而深刻的。吸毒者的悲惨生活牵动着我们的神经,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罂粟种植的贫农同样忍受鸦片带来的无奈之感,为维持吸食鸦片的经济来源走上歧途的犯罪者(包括抢劫犯、妓女、盗窃犯、贪污受贿者等)这些同样能够从电视、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的与鸦片相联系的人物,在这本书里得到更为全面深刻的阐释。更鲜为人知的,《鸦片史》为我们展现了军阀、毒枭与洗钱人的复杂关系,使读者对鸦片作为毒品运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这本书,除了更多的了解关于鸦片的常识性知识,了解毒品与社会、社会人千丝万缕的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讲述显得客观、真实,能够使人们客观的看待和利用鸦片这种非原罪的物品。

查看全文>>>

书籍简介: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王国维在书中论述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全书共16章﹐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徵引历代有关资料﹐说明其源流演变。书中介绍了古代巫者的装神和娱神﹔春秋战国时代倡优的戏谑和讽谏﹔汉代的角觝戏﹔唐代的歌舞戏﹑滑稽戏﹑参军戏等。 感想: 从看到自序开始,我就很庆幸这本书是我自己买的,因为实在是有太多的不懂之处,需要不停的查阅资料和做笔记,费时且需要把书弄的到处都是自己的笔记。连自序我都查了两个字,更不要说接下来的阅读。第一张讲上古至五代的戏剧,实在是有太多的生字和不懂的典故,只能一边查一边读,非常的断断续续。但是你会真正的发现这本书的好,因为王国维大师以着一张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资料引用出处都非常的细致,让人感觉非常的认真负责。 凡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其实王国维写这本书的原因,已经在书首说的很清楚了,就是不赞同这个观点,所以作者去将曲也整理出条理来,使得它不托体稍卑。事实上,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和王国维老先生所处的时代不一样,社会环境对待戏曲的态度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转变,所以这个理由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是并不成立的。反正我从来没有绝对戏曲是什么旁门左道的东西。每一种文化载体我向来都是很尊重的。 其实这本书中令人思考的东西不多,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因为我自己的脑袋没有思考不出来。不过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在这本书中,本来就是一种知识的罗列,是在告诉你。我的读后感就是这本书写的很好,很清楚,很细致。如果非要让我思考的话,那就是宋朝戏曲还是以滑稽戏存在的时候,很多滑稽戏承担了一定谏讽时事的角色,倒还蛮让我诧异和感慨的。封建时候的明间滑稽戏尚可以谏讽时事,而今天的我们,敢吗?在号称是推翻封建社会大山的政党的统治下,我们敢吗?连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都处处受束缚甚至是迫害,更何况你一无冕非王的戏曲?你试试。保管你看不见今晚的月亮。

查看全文>>>

继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兴起,并且势头不减工业革命,其成就更是胜之,电视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节目作为艺术的一种类型,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艺术陪伴着人们度过了最初的蛮荒岁月,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所。而电影电视艺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成为传播最广泛的一种现代艺术媒介。 1958年,北京电视台(也就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电视的创生,从那时候起,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逐步发展,至今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电视第一大国,中国生产的各种类型的影片在国际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电视已成为大众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娱乐形式。与此同时,电视也牢牢的掌握着话语权和引导权。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要很好的引导和这么多人思想和观念是一件多么庄严而任重而道远的事,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荣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健壮的生命力和宽厚的包容性。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占据主导,这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而有学者却为此感到担心,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有向着相反方向发展的趋势。电视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电视节目的制作考虑到收视率和成本,电视节目不断低俗化,一些有思想的导演们也不得不向市场经济屈服,不但是在中国,世界上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尼尔?波兹曼发出了这样的世纪呐喊。的确,纵观中国电视荧幕,为了营造娱乐的氛围,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充斥当今流行语,一些有思想的节目收视率远不如娱乐节目、选秀节目。哪个节目火,各大电视台争相效仿,一切以收视率看起,把收视率作为唯一的标准,近年来又流行古装穿越剧,更是把电视荧幕弄得乌烟瘴气。为此,广电总局下达了限娱令,而这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整顿电视荧幕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国民的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电视荧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查看全文>>>

  人是爱美的动物,照镜子当然是爱美的表现。所以人们每天都要和镜子打交道。可是,有关镜子的“履历”,我却一无所知,直到假期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一本名叫《镜子小史》的书,一下子就被镜子漫长而有趣的历史吸引住了。

  人类制造的镜子,最早的要数铜镜,在我们中国,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后,人们又制造了结实的铜镜,时髦的水晶玻璃镜……

  在《镜子小史》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段话:“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一切品德高尚、礼仪具备的名人智士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经常照一照这些忠实的镜子,就能懂得做人应有的态度和规矩。

  生活中也有不忠实的镜子。你看,镜面不平的“哈哈镜。”,你对着它一照,脸就歪歪扭扭的,一副怪模样。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讽刺小说《不平的镜子》说的是,有位五官不正的夫人,偶然得到一面不平的镜子。这面镜子照着英俊的人,却把脸相往四方八面扯歪;而照着这丑陋的夫人,反而使得她变得妖媚迷人。

于是,这位夫人认为人们对她的容貌的如实评价是谎话。她哪里知道,是这面不平的镜子调整了她不端正的五官,她将这面欺骗了她的镜子视为忠实的朋友,如醉如痴地抱着不放,是多么的可悲!

  平日交朋友也是一样,那些直接指出你的不是,即使逆耳也是忠言,即使苦口也是良药。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知心好友,也是一面忠实的镜子。那些只懂得阿谀奉承,恭维你的朋友,只是共富贵的酒内朋友,欺骗我们的“镜子”,绝非可交之友。人们在生活中,是多么需要一面能忠实反映我们真实面貌的“镜”啊!

查看全文>>>

书中介绍有关折射定律发现的历史故事,以及我从书中领悟到的一些道理。 折射定律是莱顿的力学教授斯涅耳发现的。他从未公布他的发现,但是,惠更斯和伊萨克。沃斯两人声称曾审查过斯涅耳的手稿。他以不方便的形式把折射定律叙述如下:在相同的介质里,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总是保持相同的值。由于余割和正弦成反比,这个叙述等价于现代形式就很明显了。迄今就我们所知,斯涅耳没有试图作这个定律的理论推导,但是他用实验验证了它。像在现代书本中看到的那种正弦定律,是笛卡儿于1637年在他的《屈光学》一书中作出的。他没有提到斯涅耳,可能是他自己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定律。笛卡儿没有做实验,但他从如下的假定理论上推导了这个定律:(1)光速在较密的介质中较大(现在知道,这是错误的);(2)在相同介质里,这些速度对各种入射角都有相同的比率;(3)在折射时,平行于折射面速度分量保持不变(现在知道,这也是错误的)。这些假定不大可能是正确的,这引起了数学家费玛和其他人着手去证明它。费玛从下述假定推出了这个定律,即光以最少的时间从一种介质的某一点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某一点,而且在较密的介质中光速较小。 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有人提出质疑,又不断的推动理论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人们总是走在趋近真理的道路上,在这条道路上会有曲折,但整个人类的步伐是不断向前的。折射定律最终的提出者笛卡儿在三个假定理论上推导出了折射定律,但是在他假设的理论里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得出了符合事实的结论,但是推导过程还是有待商榷的。这个也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定律的得出,只有实打实的数学推导或者切身的实验观察、总结和推理得出的结论才更真实更可靠。总之,物理是门讲求严密和严谨的学科,不仅学习物理要如此,对待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更需如此,要不停的鞭策自己认真把每项工作做好,不管是简单的工作还是复杂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疏忽大意,时时刻刻保持严谨的生活和工作作风。

查看全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0字(1)

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鸦片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己。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卖国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是越战越勇,越战兵力越强大,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农民关心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不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农民的利益为主要目的,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为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使广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抗敌,最后在劣势情况下取得胜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里面的每个

查看全文>>>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1)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

查看全文>>>

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初中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高中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8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