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因数倍数教学反思 > 导航 >

因数倍数教学反思-2024因数倍数教学反思精选

因数倍数教学反思

片言之赐,皆我师也,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作用性是不容小觑的。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教学方案的制定,出于您的请求我们编辑了“因数倍数数学教学反思”,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因数倍数数学教学反思(篇1)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尊重教材,引导学生实现从形象向抽象的飞跃。

教材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进而用乘法算式把不同的列法表示出来,再根据乘法算式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

二、细化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中感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其他内容的教学都以此为基础。在学生得出乘法算式后,首先引导学生观察3×4=12这道算式,边指着算式边先介绍“12是3的倍数”,然后启发学生“看着算式你还能想到什么?”很多学生已经领会12也是4的倍数,指名说后,再强化一下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谁是谁的倍数。接着教学“3是12的因数”,再启发“这时你又能想到什么?”学生很容易联想到“4也是12的因数”,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这时再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已经“水到渠成”。在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与乘法有联系的,表达的是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之后,接着练一练让学生根据2×6=12先同桌互相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在全班交流。最后根据1×12=12先指名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再让学生轻声地说说有点特别的两句。

整个过程处理细致、层次清晰、有扶有放,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充分,反馈及时、兼顾学困生,让学生在迁移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三、由点及面,巧架平台,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

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既能巩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也为研究倍数的特征及意义作准备。探

查看全文>>>

范文资讯网的编辑推荐几篇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的文章供您参考学习,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几十年光阴,写教案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写好教案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5aunit4partbcd。这几部分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重点学习句型doyoulike?及其答语。在四年级学生已学过doyoulike?这一句型,因此,可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拓展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面向全体而又分层教学的方法,借助情景教学,利用各种媒体的辅助,让学生在教师鼓励性评价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多说、多做、多练中学会用书面和口头语传递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进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从本单元的结构及难易程度来看,我将三部分结合起来,作为本单元第一教时。

(1)教法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走学生乐学的趣味教学道路。为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本课中,我通过情景交际法,听说、游戏、儿歌、竞赛等教学手段,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踊跃参与教学活动,从而逐渐发展他们听、说、读的能力及英语会话的能力。

(2)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它们能活化教材,辅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序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改善信息的传递方式,增强信息的传递能力,便于层次化教学,使外语学习变得生动活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篇2)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尊重教材,引导学生实现从形象向抽象的飞跃。

教材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进而用乘法算式把不同的列法表示出来,再根据乘法算式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

查看全文>>>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俗话说,不预习不上课,教案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言说。由于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经验特长的差别,所以在教案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经过我们精心整理,推出通用版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通用版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篇1】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b÷a=c,表示b能被a整除,b÷c=a,表示b能被c整除。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行飞机,每行6架)引出一个乘法算式2×6=12,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而数论又是数学中的皇冠”,因数和倍数这部分知识属于数论中的分支,比较抽象。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尤其对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不是很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采用质疑——探究——释疑——巩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一、对比中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学源于思,起于疑。课的开始我从“因数”这一概念入手,问学生我们在什么时候认识过“因数”,学生回忆起在乘法的各部分名称中认识了“因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因数,教材为什么又让我们认识它呢,我们这节课认识的因数和我们前面认识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呢?”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打开书自主学习,看看有什么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我虽然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我很好的利用了教材这一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探究中释疑,培养学习能力

教材虽然不是从过去的整除定义出发,而是通过一个乘法算式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所以我上课时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才能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我举了一个反例加以说明.0.2×60=12,我们能说0.2和60是12的因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面面相觑,我趁热打铁,那就

查看全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中有苦也有乐,准备好一份完整的教案,是每位老师的本职工作和任务。教案的存在能让老师更好的抓住重点,如何才能将教案写的清晰而有条理呢?小编为您准备了最新的“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相关内容请阅读,为了方便您日后查阅请务必收藏此页面!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篇1)

一、仍然是将预习前置。

二、动手操作,想象延伸。

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感知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的有利途径。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动手铺,铺后想,想后算,算后思。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分组操作,用除法算式把不同的摆法写出来。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以直观的操作活动,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公倍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思考: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三、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先用“列举法”教学“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在学生相对较熟练的时候尝试让学生直接说出公倍数与公因数;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后面的阅读知识,但不要求学生使用。

四、在教学了用“列举法”“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的知识之后,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将求“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合并训练。通过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扩倍法等其它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欢,掌握较好。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感悟、概括出了一些特殊情况:(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情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①两个不同的素数;②两个连续的自然数;③1和任何自然数。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内容较为抽象,为让学生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学习《因数和倍数》这节课时,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查看全文>>>

优秀的人民教师总是从准备工作就做好,老师伴随教案里的节奏让学生更沉浸在学习的课堂上。教案可以提供给老师更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教案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倍数因数数学教学反思,带给大家。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倍数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1

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有两点最深的体会:研读教材,走进去;活用教材,走出来。《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a÷b=n表示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样编排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30和36的因数,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又明确了像36当两个因数相等时,只写其中的一个6。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在编排上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毕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本来计划因数与倍数(12-14页)一节课讲完,实际操作一节课只能揭示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12-13页)。下课后,与 成老师交流,她与我有同感。可从各种资料上看了许多教学设计,都是在一节课讲3页,我想,新内容概念多,一节课讲完,学生确实吃不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前面的知识基础,第二课时

查看全文>>>
篇一:3的倍数 在学习3的倍数中,刚开始,通过复习2,5的倍数,孩子们都能对数快速做出判断,适时的给出3、4、5三个数拼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数,在给出让孩子们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孩子们的定势思维是个位为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判断,出现认知冲突,迫使孩子们继续寻找新的途径去解决。在百数图上,由孩子们找出3的倍数的数,并观察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孩子们在汇报特征时,出现“我发现每个斜排个位上的数都减少一”“我还发现每个斜排十位上的数都减一”适时的引导孩子们观察一个加一一个减一那么也就是说每个斜排的数的各位加起来都是相同的?这时孩子们还发现“第一个斜排加起来都是3”“ 第一个斜排加起来都是6” “第一个斜排加起来都是9”……这时候,离教学目标更为接近,让孩子们观察每个斜排这些3的倍数特征,得出都是3的倍数的猜测,并进行验证,得出3的倍数特征。再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后,让孩子们对于3的倍数特征有更深的认识。 孩子们可以发现我们老师在备课中忽略的知识,让孩子们充分发言,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引导出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更为直接的认知方式。 篇二:3的倍数教学反思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 查看全文>>>
约数和倍数(一)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是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的第一课时。 我将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分为2部分。在教学“整除”时,我主要是以定义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概括这个概念,通过两次分类,从除尽到除不尽,再细化到除尽里的小数和整数的除法,使学生明确以下三点:(1)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必须都是整数;(2)商是整数;(3)商后没有余数;并通过集合图让学生明确“除尽”和“整除”的区别。在教学中,我还适时的让学生自己举整除的算式,并说出谁能被谁整除。 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概念时,我也结合例子,使学生明确了以下三点(1)约数或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2)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3)还要把“倍数”与以前学过的“倍”加以区别;(4)“1”是所有整数的约数。 在课堂中,我是围绕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的: 1、让学生大胆的、自由的想、说、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的想法只有通过说才能反映出来。通过自己想一想、说一说来逐步完善这个概念,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2、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和感悟。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耍中轻松的获取知识是极好的学习途径。因此,在约数和倍数的概念一建立后,我便组织学生做游戏,在游戏中找具体数的约数和倍数,从中体会、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这也正符合新课标中所要求的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无穷魅力。 3、置身于学生当中,作学生的一员,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我觉得当今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只有不断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学生才能乐意的跟着学习。为此,在学习约数和倍数时,我组织学生编号游戏时,把自己也编入其中,并与学生共同游戏,置身于学生之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就是他们的一员,这也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育新理念。 约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二) 我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大胆地、自由地想、说、做。因此在进行整除意义的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举些简单的不同类型的除法算式,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想一想,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彼此的想法、分法,求同存异,最后通过争论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方法正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在游戏 查看全文>>>

如何让自己的教案更加简洁明了呢?要求教学计划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恰当,作为教师,不管我们能力有多强我们都不得不写教案。教案可以融入教学思想和独特的见解,帮助老师提高备课水平,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为您准备了“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本文内容值得收藏!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1】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鉴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

(2)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这两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乘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篇2】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二者就缺一不可。“约数和倍数”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尝试。

(一)、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就是积极学习,积极学习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因此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本节课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

1、情绪饱满,积极学习。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开头的列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看信息列算式、到算式分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到后面的练习,“

查看全文>>>

我们精选的“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一定能够给您带来极大的惊喜,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写教案时教学要求一定要得当,在上课之前老师都要提前准备一份教案。写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1)

今天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知识点的发现相对还是较简单的,课始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全班交流时我发现大家说得都很好,找到了100以内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是否都有这样的特征呢?学生找了100以外的数进行了验证,一致得出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都有这样的特征。接着我让男生出数让女生判断男生出的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游戏也能让孩子们高兴一把,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在学生印象中已有了单数、双数的概念,我们这一课只要把学生已有的这一概念扩充到2的倍数都是偶数(双数),不是2的倍数都是奇数(单数)就可以了,有些学生还总结出个位是1、3、5、7、或9的数是奇数。

但在补充习题上,让学生写出5个奇数,学生中出现只写5的倍数如:5、10、15、20、25,或根据5的倍数来写奇数如:5、15、25、35、45、55.第一种是明显错的,没有审清题意,混淆了5的额倍数与奇数的概念,第二种写法虽说是对的,但看着总有些别扭,喊学生问了问,有些是懂得,有些还是如前面一样混淆了概念。正如有些学生学了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后,还是不会运用这些特征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一样。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出教与学的成功。

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2)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利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

查看全文>>>

你是否写教案的时候感到特别苦恼?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身为人民教师,常常需要精心设计教案。新颖的教案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小编为您提供了“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相关的详细内容,这份文件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您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1)

这学期,有幸参与学校第二届骨干教师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教学活动,我感到自己成长了一些。我作课的课题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章的《2、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请同学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20以内2、5的倍数。这是复习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以旧拓新,承上启下,这是一种由已知导向未知的导入方法,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做好必要的准备。20以内5的倍数有几个?5的倍数在20以内只有4个,那100以内,5的倍数有哪些呢?这样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本节课我时刻注意着学生做题习惯的养成,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或者是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都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做题,使学生明白有序做题的好处。三是练习内容多样。帮助青蛙过河、放气球活动,组数比赛,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不足之处有:一,在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时,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较少;二,在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时,如果能归纳一下找5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再放手学生按照那样的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那就更好了;三、要提高提问技巧;四,组数这部分,我在备课时,认为这组数知识与我们在学习排列时的组数知识差不多,觉得本班学生没有卡片的操作下,也可以组出那些数,就没有制作卡片。教学过后,我觉得还是制作卡片比较好,让他们通过实物操作,找出规律。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五,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