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音乐全册教案,2024一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一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识字7 综合课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识字、写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小组合作 生字卡片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对反义词的游戏好吗?我说一个词,你们对一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我说“大”,你们说“小”;我说“白”,你们对“黑”。现在开始! 高— 明— 胖— 美— 新— 忙—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中的对子比这更有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1、勾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教师注意纠正平翘舌音。 4、现在我们把生字娃娃送回家,自读全文。 5、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课文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用铅笔打个小问号。 3、学生质疑,教师引导解疑。 4、师生、生生合作读对子。还可以试着不看书,背一背。 四、练习写字。 1、看看这六个生字,哪些字容易写错?请告诉大家。 2、教师范写几个不大好写的字,并提示学生:“冷”的最后一点别忘了;“淡”的三点水要分开,别写成“言”字旁了,否则就成了“谈”字了。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查看全文>>>

小编为网友整理的《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色鹿》 [教学目标] 1、学会“传、命、冲、必、告、军、义、失”8个生字,会认“彩、奔、虹、谢、客、诉、带、消”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读文,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动物园里见过鹿么?那神话故事中的九色鹿又是什么样的,你想知道吗?我们就要去认识这个新朋友,谁来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快打开116页,读一读关于九色鹿的故事,注意九色鹿对大家有要求了,知道是什么吗?这样你才能成为九色鹿的好朋友。 2、多种方式生字卡片认读 3、还有这些难读的词语,谁来挑战一下? 4、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里,能把句子读通顺吗?试一试。指名读,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我们快来欣赏一下这只美丽的九色鹿,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只九色鹿么?为什么?人人都想要得到他。 3、指导朗读 四、识记生字 1、出示认读“传、命、冲、必、告、军、义、失” 2、自由识记,组词,认识两个新偏旁 3、描红、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九色鹿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了,谁还记得它的样子?让我们继续来听听九色鹿的故事吧。 二、研读课文,思辨明理 1、师朗读课文2—6自然段,听了九色鹿的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① 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 ② 说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③ 抓住重点词语,读好重点句,体会救命之恩 他吓得大叫:“救命啊!”(指导读出害怕的样子并加以表演) 九色鹿从森林里冲出来,救起了他。(指导读好“冲出来”体会九色鹿的勇敢) 猎人跪下来向九色鹿道谢。(让学生表演,想想猎人向九色鹿道谢会说些什么?) 猎人点头说:“我保证不告诉别人”(表演读,体会猎人的坚决态度) ④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个人都格外珍惜。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呢?让我们来看看猎人是怎样

查看全文>>>
一年级语文(第一册)全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六部分,它们是:入学教育;汉语拼音(8课分4组,各4课);课文20课,前后两部分,每部分两组,各5课;学习园地;口语交际;生字安排,表一400字,只认不写,表二100字会写。这册教材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的特点,倡导学生自由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应性。 二、教学目的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字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 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渴望,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外的大意。 三、教学重点: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点是: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爱惜学习用品,目的是要求学生重视用眼卫生,爱惜学习用品,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汉语拼音的重点: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和正确书写音节 3、课文的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的读写习惯,并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 2、教学汉语拼音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掌握它们的音与形,可采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 。 教学难点:自然、放松地演唱歌曲。 教具: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 5 3 0 | 5 3 0 | 2 1 2 | 1 — —‖   布 谷布 谷春 天 来 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 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 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导语:春天如此美丽,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 1. 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 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 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演唱歌曲。 注意不要吓跑小鸟,要轻声唱。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讲解歌唱姿势。 4. 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小结。 反思:学生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歌曲很感兴趣,演唱很有感情。大家的演唱姿势没有形成规律,不能保持,应注意多提醒学生。

查看全文>>>

快乐的节日 小鸟 风儿 我们 花儿 小溪 它们 教后记: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综合课 我的发现: 这一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五个生字。这三组字用绿、红、蓝三种颜色表示,分别体现了“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 日积月累: 这一项活动是通过“我会读”积累十二个词语;通过“我会 连”辨别六个平翘舌易错字;通过“读读背背”读背一首小诗——《祖国多么广大》。 “我会读”是通过学生自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词汇。 “我会连”是采用连线的方式来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练习时可先读字,再连线,最后同桌互读。 “读读背背”是一首简短的儿歌。儿歌描绘的是祖国南北方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注意读准“祖、岭、盛”三个字。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指导背诵时,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连句开火车背诵;可以四人小 组开火车连句背诵,以增强读背的趣味性,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分两个层面练说:一是交流在幼儿园时是怎样过“六一”的;二是设想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怎样度过。 展示台: “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外书上认的字,并和大家交流。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拿课外书来用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同学听;事先把认识的字用电脑打印出来,展示在“识字角”中,与同学交流;用认识的字组词说话,让同学知道认识了哪些字。 “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法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在同学都学会了之后开展竞赛,比比谁最快。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①出示三组字。自己读一读这些字,仔细观察、比较,看看谁能发现这三组字各有什么特点。 ②指名说三组字的规律: 第一组:"减一笔",第二组:"加一笔",第三组:"加两笔"。 ③认渎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厂"翘舌,后鼻音;"申"翘舌,前鼻音;"甲"是三声"ji 。 ④教师示范:学生试着创编儿歌,识记生字。 例如: 师:"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生:"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日"字中间有一竖,申申申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材分析: 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 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 ??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3.歌曲《嘀哩嘀哩》?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 4.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春到沂河》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能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示乐曲的变化。?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学会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师问: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

查看全文>>>

这篇《高一年级音乐教案:音乐要素》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高一年级)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 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 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 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 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 学唱歌曲《长城谣》 1、 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 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 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

查看全文>>>

第一课《春天》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查看全文>>>

游戏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三. 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难点: 唱《火车开啦》、《捉迷藏》,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表演《火车开啦》 1.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默读歌词。 3.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按节奏读歌词。 4. 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自编动作表演。 二. 编创与活动 1. 课本出现的两组节奏,第一组是火车的叫声和大车轮转动的声音,第二组是大车轮和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大车轮的声音让学生填写完整。 2. 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 ,给大家听,“大车轮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 3. 学生看教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 可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哪一组表现的形象生动。 三. 聆听《火车波尔卡》 1. 初听乐曲前不做导言,让学生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想象的事物。 2. 简介乐曲轶事,引导学生说出乐曲中描述的火车是怎样开动的。 3. 复听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四. 编创与活动 1. 开火车的游戏,由歌谣和歌曲《火车开啦》组成。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比赛。 活动过程: 大家一齐唱开火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 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游戏。 2.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稿。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哪一组游戏编创的好。 五. 聆听《捉迷藏》 1.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器在演奏? 2. 听时随着乐曲做动作。 提示:这首乐曲适合表现课本上的哪一幅图? 六. 表演《躲猫猫》 1. 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风格。 2. 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 3. 教

查看全文>>>

爱劳动 教学目的: 1、聆听《劳动最光荣》 2、聆听《三个和尚》 3、表演《洗手绢》 4、表演《大家来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爱劳动》表现歌曲的内容。 3、能够编创歌词、设计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4、通过图谱"走欧"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律动歌词创编,更好地掌握音乐。 2、二分音符时值的学习与掌握。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打击乐器、电子琴、磁带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音乐《劳动最光荣》律动进教室。 二、聆听《三个和尚》 1、聆听《三个和尚》 2、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说一说。 3、讨论"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发言,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三、请同学用动作表现出同学们做家务的动作(猜一猜) 四、请同学用劳动有关的词语来读节奏。 出示: ①2/4 × ×× |× ×‖ ②2/4 × ×× |×× ×‖ 五、聆听音乐《劳动最光荣》 要求:边听边随音乐做劳动有关的动作。 六、学习新歌《洗手绢》 1、老师引导学生按基本节奏,轻声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2、引导学生自编洗手绢的动作,掌握歌词。 3、边读歌词,边做动作。 4、老师歌表演范唱《洗手绢》。 【目的】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懂得劳动是件愉快的事、开心的事。 5、跟学歌曲。 6、学生边唱歌曲,边配上动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表演汇报。 7、引导学生编词演唱,让学生思考填哪个劳动的词最适合演唱。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三个和尚交朋友,懂得只有一份辛劳才有一份收获的道理,还学会了歌曲《洗衣绢》,希望小朋友回家后能把故事和歌表演给家长看,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二课时 一、创造"劳动"时的各种声音,启发学生想象校园劳动的各种声音。 1、请同学看图模仿出声音。 ① 修桌椅的声音(叮当 叮当)②扫地的声音(刷!刷!)③擦桌椅的声音(擦!擦!) 2、让学生看图自己安排劳动声音出现的先后,最后汇合在一起,形成多声部的劳动节奏。 二、比较图谱"小人","掌握""×—"节奏 1、比较节奏×— ,×,× 说明两个"走"是两拍,四个"跑"是两拍。一个"走

查看全文>>>

一年级音乐全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一年级音乐全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一年级音乐全册教案,2024一年级音乐全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