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音乐课教案一年级 > 导航 >

小学音乐课教案一年级,2024小学音乐课教案一年级

小学音乐课教案一年级

老师在上课前会做这一节课内容的教案,就相当于老师自己学习了一篇,只有自己安全的懂了,才更好的教学生学习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上也是一样的,在上课前,老师通常会做一些课件教案来帮助上课时的顺利。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音乐课老师教案案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音乐课老师教案案例(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

查看全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时《布谷》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 。 教学难点:自然、放松地演唱歌曲。 教具: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 5 3 0 | 5 3 0 | 2 1 2 | 1 — —‖   布 谷布 谷春 天 来 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 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 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导语:春天如此美丽,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 1. 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 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 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演唱歌曲。 注意不要吓跑小鸟,要轻声唱。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讲解歌唱姿势。 4. 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小结。 反思:学生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歌曲很感兴趣,演唱很有感情。大家的演唱姿势没有形成规律,不能保持,应注意多提醒学生。

查看全文>>>

教材分析: 《拉勾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3/4拍,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拉勾勾是小朋友的一种游戏,游戏时两个人用自己的小拇指勾在一起,口唱歌谣,表示友谊。作者正是抓住了儿童这一游戏特点,创作了这首歌曲。歌曲的节奏平稳、舒展,三拍子的运用增加了亲切感,旋律主要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使小曲在变化中统一,形成完整的结构。歌曲具有天真的想象力,用金勾勾,银勾勾形容小手指,喻意友谊的珍贵,教育孩子友爱、团结。

学情分析: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尤其特别,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但容易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可以,但是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

教学目标 1、能熟悉《拉勾勾》的旋律,主动学唱这首歌。 2、能自信地创编《拉勾勾》动作表演。 3、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理解团结友爱重要性,增近师生情感。 教学重点 创编《拉勾勾》,增强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幸福拍手歌》律动按节奏踏入教室(拍手)

二、组织教学,听音乐安静师生约定。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徐老师要送给你们一段欢快的音乐,请把小耳朵竖起来听(教师弹琴:1 1 55 3 3 1 1 5 4 3 2 1—),好听吗?(好听)但是徐老师有个要求当你们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要马上安静下来了,不能有一丁点的声音,能做到吗?(能)好,那徐老师现在就来考考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是否能做到。(老师再次弹奏)哇,做得真棒,记住这段音乐,这是徐老师和我们小朋友的约定,既然是约定,那徐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拉勾勾了。

三、玩拉勾游戏:熟悉歌词和节奏。

1、师边按节奏念歌词边与一学生拉勾勾。 师: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金勾勾,银勾勾,我们都是好朋友。

2、请两三名学生一起玩。 师:还有谁愿意与老师拉勾勾?好,你来。

3、全体玩拉勾勾游戏。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与徐老师一起玩拉勾勾的游戏呀?(想)伸出你们的小指,跟老师一起念: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金勾勾,银勾勾,我们都是好朋友。(为我们自己鼓鼓掌:x x x x x x x x x x)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与学生互动。师:我们玩了拉勾勾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用歌声把它唱出来呀?(想)先听徐老师来唱

查看全文>>>

教材分析: 《拉勾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3/4拍,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拉勾勾是小朋友的一种游戏,游戏时两个人用自己的小拇指勾在一起,口唱歌谣,表示友谊。作者正是抓住了儿童这一游戏特点,创作了这首歌曲。歌曲的节奏平稳、舒展,三拍子的运用增加了亲切感,旋律主要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使小曲在变化中统一,形成完整的结构。歌曲具有天真的想象力,用金勾勾,银勾勾形容小手指,喻意友谊的珍贵,教育孩子友爱、团结。 学情分析: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的孩子尤其特别,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但容易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他们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相对可以,但是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 教学目标 1、能熟悉《拉勾勾》的旋律,主动学唱这首歌。 2、能自信地创编《拉勾勾》动作表演。 3、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理解团结友爱重要性,增近师生情感。 教学重点 创编《拉勾勾》,增强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幸福拍手歌》律动按节奏踏入教室(拍手) 二、组织教学,听音乐安静师生约定。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徐老师要送给你们一段欢快的音乐,请把小耳朵竖起来听(教师弹琴:1 1 55 3 3 1 1 5 4 3 2 1—),好听吗?(好听)但是徐老师有个要求当你们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要马上安静下来了,不能有一丁点的声音,能做到吗?(能)好,那徐老师现在就来考考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是否能做到。(老师再次弹奏)哇,做得真棒,记住这段音乐,这是徐老师和我们小朋友的约定,既然是约定,那徐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拉勾勾了。 三、玩拉勾游戏:熟悉歌词和节奏。 1、师边按节奏念歌词边与一学生拉勾勾。 师: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金勾勾,银勾勾,我们都是好朋友。 2、请两三名学生一起玩。 师:还有谁愿意与老师拉勾勾?好,你来。 3、全体玩拉勾勾游戏。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与徐老师一起玩拉勾勾的游戏呀?(想)伸出你们的小指,跟老师一起念:金勾勾,银勾勾,小小指头勾一勾。金勾勾,银勾勾,我们都是好朋友。(为我们自己鼓鼓掌:x x x x x x x x x x)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与学生互动。师:我们玩了拉勾勾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用歌声把它唱出来呀?(想)先听徐老师

查看全文>>>

游戏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三. 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难点: 唱《火车开啦》、《捉迷藏》,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表演《火车开啦》 1.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默读歌词。 3. 听《火车开啦》的录音,按节奏读歌词。 4. 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自编动作表演。 二. 编创与活动 1. 课本出现的两组节奏,第一组是火车的叫声和大车轮转动的声音,第二组是大车轮和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大车轮的声音让学生填写完整。 2. 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 ,给大家听,“大车轮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 3. 学生看教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 可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哪一组表现的形象生动。 三. 聆听《火车波尔卡》 1. 初听乐曲前不做导言,让学生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想象的事物。 2. 简介乐曲轶事,引导学生说出乐曲中描述的火车是怎样开动的。 3. 复听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四. 编创与活动 1. 开火车的游戏,由歌谣和歌曲《火车开啦》组成。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比赛。 活动过程: 大家一齐唱开火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 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游戏。 2.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稿。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哪一组游戏编创的好。 五. 聆听《捉迷藏》 1.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器在演奏? 2. 听时随着乐曲做动作。 提示:这首乐曲适合表现课本上的哪一幅图? 六. 表演《躲猫猫》 1. 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风格。 2. 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 3. 教

查看全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实现。值得一读的“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文章范文资讯网编辑强烈推荐给大家,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 、 通过聆听,培养同学分辨乐曲情绪的能力。

2 、 指导同学用亲切的歌声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友好之情。

二、教学重点:

1 、 感受欢快的音乐情绪。

2 、 用亲切的歌声演唱。

教学用具:

小鸡、 小鸭、 喜鹊、 青蛙头饰 木鱼 《三只小猪》挂图

三、教学过程:

1 、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 模唱练习: "6 、 1 、 3"

3 、 聆听《三只小猪》

( 1 ) 初听后让同学说出听到了什么声音。

( 2 ) 让同学描述小猪的外形,模仿小猪的叫声。

( 3 ) 出示《三只小猪》挂图,让同学说一说图中是谁,做什么。

( 4 ) 让同学听音乐在教室里模仿小猪的动作。

4 、 学唱《动物说话》

( 1 ) 听范唱,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 2 ) 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外形,并模仿它们走路的样子。你看到小动物这样可爱,你的心情如何,你要怎样对待它。

( 3 ) 在听范唱,模仿出歌中的拍手声。

( 4 ) 跟老师练习节奏:先模仿老师的动作(拍手、打肩、跺脚)。再让同学自身想动作模仿出这一节奏。

( 5 ) 放录音,让同学听范唱,可以轻声哼唱,注意看老师和老师一起拍手。

( 6 ) 让同学听范唱,到拍手的地方拍手。

( 7 ) 让同学和老师一起歌唱。

( 8 ) 让同学说出自身不会唱的句子,老师教唱。

( 9 ) 全体一起唱。

( 10 ) 分组唱,各组想一个动作来模仿歌中的节奏。

5 、 扮演

( 1 ) 让同学拿起木鱼,试一试怎样敲声音好听,然后一起敲拍手的节奏。

( 2 ) 边伴奏边演唱。

( 3 ) 出示小鸡、小鸭、喜鹊、青蛙头饰说出它们的名字。请 4 名同学到前面,戴上头饰,模仿小动物走路,其他同学歌唱。

( 4 ) 将同学分成 4 组,分别模仿一种小动物,大家唱。当唱到那种小动物时,模仿这种小动物的哪一组同学模仿动作,不用歌唱。

( 5 ) 让同学说出自身喜爱的小动物,将它编到歌中唱一唱。

6 、总结:同学们,你们这节课过的怎么样,以后你们在看到小动物时,要多观察它们的样子和声音,还要怎么样。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查看全文>>>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 。 教学难点:自然、放松地演唱歌曲。 教具: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 5 3 0 | 5 3 0 | 2 1 2 | 1 — —‖   布 谷布 谷春 天 来 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 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 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导语:春天如此美丽,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 1. 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 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 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演唱歌曲。 注意不要吓跑小鸟,要轻声唱。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讲解歌唱姿势。 4. 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小结。 反思:学生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歌曲很感兴趣,演唱很有感情。大家的演唱姿势没有形成规律,不能保持,应注意多提醒学生。

查看全文>>>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一年级 2.学科:音乐 3.课时:1 4.课型:唱歌综合课 二、教材分析 《过新年》这首歌曲表达了儿童过新年时的愉快心情。歌词通俗易懂,歌曲中模仿锣鼓点的衬词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歌曲为羽调式民族风格浓郁。歌曲中旋律节奏重复的因素很多,但多为变化的重复。最后歌曲在上行到音处结束显得欢快热烈、意犹未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歌曲《过新年》、了解年的由来和春节习俗,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拍手的节奏训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欢快、活泼、明亮的声音来演唱《过新年》这首歌曲,体验孩子们过新年愉悦的心情。 四、教学重点 1.了解春节的基本习俗,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 2.能积极配合老师、同学完成各项律动、参与表演。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 2.节奏的训练,器乐的配合。 六、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小鼓、锣。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随着歌曲《新年好》的音乐进入教室】 教师:小朋友们,当你的小耳朵听到这首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过年··· 教师:小朋友们对春节的习俗了解多少呢?【出示课件】 介绍扫尘、贴对联、贴窗花 教师:关于年的由来,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课件导入《年的传说》:相传有一年的除夕,人们还是幸福开心的生活着。突然,村子里跑来了一头叫“年”的怪兽,它头长尖角,非常凶猛,吃掉了村子里很多小动物,人们害怕极了。这时候来了一位老奶奶,她说“年”最怕红色、光亮、能炸响的东西,村子里的人马上点亮了自己家里的灯火、贴上红色的对联、燃放爆竹,终于把“年”兽赶走了。以后的除夕,人们害怕年兽的再次出现,再也不敢入睡了,等到天明,也就成了今天的传统节日“过年”。】 教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学习一首有关年的歌曲,名字叫做《过新年》。请你打开56页! 学生:我就打开56页! (二)学唱歌曲【播放歌曲《过新年》】 1.节奏训练 教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看到ppt,让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拍一拍。 ①x x x x ▏x 0 ‖ 咚 咚 咚 咚 锵。 ②x x ▏x x x‖ 咚 锵 咚 咚 锵。 ③x x ▏x x o

查看全文>>>

课题:洗手绢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1、歌曲:洗手绢 2、歌表演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轻松、连贯的声音演唱《洗手绢》,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清洁的思想教育。 2、通过歌表演,用动作感受旋律的高低,表现学生劳动时的愉快情绪。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及歌表演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学唱歌曲: 1、导入:你在家是否帮爸爸妈妈干活?长干那些家务活?自己能干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说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4、教唱法学唱歌曲。 5、歌曲处理: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认为是怎样演唱? 学生自己得出:要唱得轻松、活泼,表现劳动的欢乐情绪。 结束句要唱得干脆利落。 练唱 三、歌表演: 1、请学生用手绢做一做洗手绢的动作。 2、师带领学做“挽花”, 准备手势兰花掌,掌心向上,小指带手掌由外向里、向下,转腕一圈成掌心向下,然后压腕立掌。 3、请学生2人为一组,做一做书上的动作,并试着将书上的动作连起来。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4、听伴奏乐,集体边唱边跳。比一比,哪个小组演得好。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板书设计: 洗手绢 轻松 活泼 最后一句 干脆利落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放牧》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放牧》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 《小雨沙沙》: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 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四、复习歌曲 《牧童》: 六、教师小结,下课。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课教案一年级

范文资讯网小学音乐课教案一年级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音乐课教案一年级,2024小学音乐课教案一年级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