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 > 导航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学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2024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范文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

百家争鸣读后感(一)

哲学,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它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我并不满足,于是我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着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从而对我国的古典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进先秦时期,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辈出不鲜,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一陰一一陽一家、纵横家等学说层出不穷,那个时期绝对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当然这其中对后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但正是因为他们在共同的问题上所激发的出的强烈分歧和矛盾,才拥现出那么多的学说和思想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成功造就了那个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别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一爱一;道家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

仅从他们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们所推崇的思想和学说没有对错,只有是否适合那个时代,是否被当时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说输赢,那就只有从被沿用的次数和影响的深远程度来判断,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数了。但孔子和儒家学说也并非一帆风顺,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一把火,焚掉的不仅仅是儒家的书籍,更是直接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先秦的辉煌时期就此结束;到了明朝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再后来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让儒家学说大受挫折。如此看来,在百家争鸣时期,最大的赢家应该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击出的思想文化巅峰的历史了。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对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可以说,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一爱一;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一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一爱一、正义、自强。同时,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青少年时代正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努力汲取先秦圣贤留

查看全文>>>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一)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那种在课堂上一副老气,总是照本宣科,把我们看得到的文字再复述一遍,甚至为了只是考试而划重点,我喜欢那种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一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走近我们学生的历史老师。高中时期虽然学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长学识渊博的历史老师,他就能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生动的展现,历史课上的很有味道。

绝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一抽一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一入一浅一出,生动活泼。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关老子和庄子部分的,因为高中时期曾经对庄子的上善若水这句话极为喜一爱一,而老子也似乎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老子给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都知道进化论,进化论的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说是物竞天择,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类似思维含量高的东西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比如,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这句话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马想去了解怎么就老、大、难了。他后面的文章语言也很幽默诙谐,很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论着实能够让一些出于劣势的人得到些许安慰。同时我觉得强者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会有处于劣势的那一天,以退为进,才是大道。易中天谈到了要能忍能装,现实生活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的并不少,可是真正能够做到遇事不冲动的人又有几个呢?于我而言,我需要学习的就是在各种情况下学会冷静,只有冷静了才能正确权衡利弊,才能继续去装。

至于庄子,如他所说,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却又不与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善,说话善于恪守信用,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如果为政者如此,就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吧。润物细无声是我想到的一句话,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这里,水就成为了所有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以柔克刚也是极为高明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写

查看全文>>>

诸子百家读后感(一)

最近刚看完【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炫丽的场面,一逼一真的人物形象以及动人的旋律,很让人赞叹制作组的技术,心情也被故事情节牵动着。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一陽一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全民型动漫,伴随着古灵一精一怪却又年少轻狂的主角荆天明去冒险,观众会切身一体会到其成长的心灵历程;此外,豪侠剑客如盖聂、高渐离;神秘隐士如墨家、鬼谷门的众多高手;纵横捭阖的秦王嬴政、少年项少羽,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在出场时有了更具时代感的表现,丰富的人一性一化场景能够吸引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萌点。整部动漫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通过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了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的一精一髓,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全都纷纷登场,在纵横交错的大时代里演绎了中华古文化的激烈碰撞。在那段伟大辉煌的时代里,建长城、度量衡、征匈奴,哭孟姜等着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也将穿插其中,主人公同名士侠隐仗剑游走江湖,于时代变革的乱世之中经历了亲情、友情、一爱一情的沧桑变幻、悲喜轮回,最终成为了终结这个时代、开创新纪元的决定一性一力量,也堪称是一段一浪一漫辉煌的中国式武侠传奇。

剧中人物的特点都塑造的很完美。太一陽一一出来便向西方运动,所以日出即开始日落;人一出生每生活一天便向死亡靠近一分。辩合这集,很让人难忘。公孙玲珑的诡辩之术令对手哑口无言,实在是令人折服。【诸子百家】中的天明则更懂得担当,依然聪明可一爱一,当然还有点小无赖。在面对危险时,他没有以还是一个小孩作为借口而退缩,却以小孩单纯正直的角度对待事情。虽然他还很稚一嫩,但为了找到小月,他努力让自己坚强冷静。在被众人否定他作为巨子的能力时,他最开始选择逃离他们,但经过盖聂的指点后,最后依然站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我们在遇到他人的质疑时,逃避无疑是懦弱的表现,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没有勇气来战胜它,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肯定。

虽然只是以天明这个稚一嫩的孩子作为主角,不过因为被刻画的很一逼一真,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随着他一起犯错,一起学习,一起成熟。

诸子百家读后感(二)

一开始通览书单,我最先决定读的书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的名声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品三国里就听到过,因此对他很感兴趣。我最讨厌的历史教师就是

查看全文>>>

先秦诸子,是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经典。没有它,我们的文化会黯然失色。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石。没有它,我们的思想会索然无味。几千年来,先秦诸子以其恒久的生命力,存活于人间,影响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这些古老的文字,对现代人还管用吗?我们为什么称它为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这些经典的魅力究竟何在?

--------引子

在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其后两千多年,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时的辉煌。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当时,周王朝丧失了它固有的统治地位,战乱中的诸侯为求自保并进而问鼎天下,无不广求人才以自重,从而出现了人才成长相对宽松的环境。那些欲求一展抱负、从而功成名就的诗人,也无不研精学问,著书立说。以取合诸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个人利害与国家之间的利害交互运用,相互影响,标新立异。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所谓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孙膑、、苏秦、吕不韦等。百家争鸣,反映出群星璀璨般的各种不同学说流派互相争辩的异常活跃局面,其灿烂、其多彩,在我国学术史上、文化史上、思想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

查看全文>>>

这周所读的是施昌东先生的《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在这之前,我一直对西方的建立理论系统、阐述一个问题的深度广度的能力感到敬佩。对于一个全新的问题,他们可以建立起来完善的系统,由表及里的剖析,他们严谨的逻辑思维让人叹为观止。关于美学的理论,西方也有完善的体系比如黑格尔的《美学》。中国的古典美学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所萌芽,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但是也有所发展。

在《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一书中,主要论述了先秦诸子思想中的美学成分,着重研究了孔子、墨子、老庄、孟子、荀子、韩非子这些大家对于美的看法,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这些大家就对美学的根本问题就被提出,比如什么是美、美与丑的对比等。

我个人是对孔子和墨子的美学思想有所感悟,我想简单谈谈自己对他们美学思想的看法。正所谓文如其人,这点完全可以在他们身上体现。先说说孔子。孔子没有关于美学的系统的、专门的论述,只是在个别的子曰中涉及到,他的大致观点如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承认则,小人反之。(颜渊篇)

子曰:何谓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以上材料都可以看出孔子是将美与善等同了,混淆使用,将美更多的上升到一个道德的高度,当然这种美学观点客观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孔子的美学更多的是一种唯心主义先验论,美与善德相关联,德高善而美,这种观点忽视了美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而存在的,实际上它是不以人类主观情感转移而转移的,它就是作为美而存在在那里,不需要被你认可,它就是美的化身,比如辽阔的草原、碧绿的田野、蔚蓝的天空等等。

刚才提到文如其人,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代表统治阶级的,他有时站的高度就和我们不一样,他的说教是关系到君王的教育问题的,他要通过自己对美阐释来引导君王向善,达到勤政、爱民、向善。是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导致这种美学观点的缺陷,当然我是站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评判他的观点的,总的来说孔子的美学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这种片面性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看到它的背后是什么,有可能是他思想 的不成熟,也可能是为了人民,各种可能,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多元的碰撞。

既然谈到了孔子的阶级局限性使他犯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那么下面这位墨子先生就和他有些比较了,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位兼爱非攻的君子。墨子的美学思想或者看法有他独到的解读。

墨子是被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有文实也,而后谓之:无文实也,则无谓也

查看全文>>>

《诸子百家》这本书,选取了先秦直至清朝时期各个时代思想界的代表著作25部,涵盖了儒、道、法、墨、名、兵、小说、杂学等八个学派。 其中儒家提倡仁义仁政;道家赞扬无为清净;法家说的是以法治国;墨家这阐诉兼爱非攻;名家、杂家、兵家、小说家、纵横、阴阳等,在争鸣中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子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建者,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主张仁孝有教无类等思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其著作有《天论》《非相》等。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曰字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被视为宗师。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庄周学派创始人,后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万余言。 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韩非子等。管仲名夷吾,颍上人,春秋初期齐国主政之卿,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人称春秋第一相,有《管子》一书传世。韩非子,名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著名思想家、散文家喜刑名法术之学,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后被李斯陷害,被迫服毒自杀。 墨家:主要人物墨子,姓墨名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与人权活动家,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另外,杂学代表人物有吕不韦、刘安;名家主要人物有公孙龙;兵家有孙武;小说家有刘义庆、颜之推等。 《诸子百家》一书会有它自身的时代局限性,但也必然有它的超前性和真理性。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我们唯有对其进行实事求是地科学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

查看全文>>>

很早就已经把它摆到我的书架上了,也很早就把它读完了。但书的内容相当深奥,读一遍是不足以理解其内涵,这才又读了一遍。就几个问题随便侃几句。

易先生在讲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时候(p17),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后解释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获成功。印象中我学古汉语时,这个期(ji1)当满讲,也就是说期月是满一个月的意思。换个角度思考,期年是什么意思,是满一年,还是十二年?显然是易教授错了。

《论语里仁》里有这样一句话: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读起来是有点问题,联系上句感觉应该是不以其道去之为好(p18)。易教授也不管这些许问题,就自顾的揣测起来了。我翻过朱熹的《四书集注》是这样解释的,谓不当得而得之。我仍然不解,富贵可以得,难道贫贱也要得?惑矣。

在君子固穷这篇里看到一句话,说得太实在了: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p19)。意思是说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是应该保持沉默的,不能信口开河。几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有如此思想怎能不让人敬佩,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源。知之为知之,不知可以google知,为什么要忽悠?想想你身边,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其实他不知道,纯粹在那瞎咧咧;当时你也可能上当,但终有一天会明白这才是小人的嘴脸。

愚不可及只是一俗语,绝不是成语,可见教授也不过如此(p20)。原意是指卫国大夫宁武子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我们(指孔子)比不上,到后来意思就变味了,有趣。

易教授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中的贫与寡错位了,并做出了解释(p24)。我认为寡指少,指的是财产少而不是人口稀少,才会担心分配不均衡;贫当然是贫穷了,贫穷才会滋生盗匪,比如索马里海盗,才会担心政局不稳定。据此看两字并未错位,只是解释的方法不同而已。

讲儒墨之争时提到了墨子与巫马子(孔子的疑似弟子)的两场辩论(p52、70),整个的思辩相当精彩。乃至本书的作者也沿用了这一方式,所以这本书很深奥、很难读。往往是字读完了,但思维没跟上。我推崇老庄,所以对他们的著作多少了解一些,而对《墨子》却从未读过。有机会真该读一下,看看巫马子到底还说了些什么,让墨子驳得体无完肤。

讲到墨子的逻辑时(p72),易教授用人文的方法推翻了墨子兼则爱,别则恨的论断,这种方法让我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逻辑的方法,就是充分与必要条件。在《兼爱下》里墨子论证了恨

查看全文>>>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盛世,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他们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 一书中提到四非。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儒家的 仁爱 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对于此,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儒家和墨家都是思想大家,他们传承下来的是不朽的经典,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救世,也可以爱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查看全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复一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流如滔滔江水,亘流不断。而春秋战国,既是中华文明的上游之源,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当我翻开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和韩非子等思想家携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说纷至沓来。三百多年间,他们用智慧碰撞的火花照亮我们这个民族前行的荒径;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他们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

细看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们的争论有多么大的分歧,思想见地有多么深的矛盾,但他们所关注核心却始终只有两个,即如何治国、如何做人。易中天先生以儒道之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作为讲述线索,通过各家思想的相互比较使各家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也从另一个侧面厘清中华思想文明是一个兼容包蓄、百川归海式的整体。其中,儒家提倡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墨家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兼爱;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然而立足于服务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劳动人民,他们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当到最低等级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了;墨家只为人民群众争取生存和经济权利,不为他们争取思想和言论权利;道家主张无为,他们的思想是隐士的哲学;而法家的致命缺点则是立法太严,执法太残酷。

当我们抛开历史的桎梏,汲取这些思想的精华时,我们不难发现,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兼爱的社会理想。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治国理念。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当我们把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抽象地继承下来时,我们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

查看全文>>>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名为《百家姓》,下面来让我说说读这本国学经典书的感受吧!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的统称是三、百、千,是儿童启蒙必不可少的读物。读完这本书,我有许多收获。我知道了为什么赵钱孙李排在前面,因为《百家姓》是在宋朝写成的书,赵是宋朝皇帝的姓,所以排在第一,钱是当时吴越国王的姓,相传该书就是当时吴越人所写,所以被排在了第二位,孙是吴越王正妃的姓,所以排在了第三,南唐后主李煜的姓氏排在了第四,因为南唐也向宋朝称臣纳贡。

《百家姓》是一本有趣的书,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爱不释手!

查看全文>>>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初中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高中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35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