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我的1919读后感 > 导航 >

我的1919读后感-2024我的1919读后感精选

我的1919读后感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收藏]我的1919观后感四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我的1919观后感【篇一】

历史课上,我们曾看过一个小片段,顾维钧,这个杰出的外交家,在第一次和会上亮相发言,这段小视频全班人都全神贯注地观看,没有人不钦佩顾维钧,这个令人敬仰的人!

而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看的就是这个《我的1919》,感触更加深刻!

顾维钧,一个永远让人赞颂的名字,不会被抹灭,这个名字响亮又永恒,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勇敢地站出来,并致以完美的一击。他通晓英语,法语,却义无反顾地用汉语发言,他非常伟大!

至今,顾维钧第一次在和会上亮相的场面我仍记忆犹新,那是不容被忘记的。会议上,牧野男爵非但对山东特权的事情只字不提,还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国代表,而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候,顾维钧并没有退缩,反倒是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汉语发表了演讲。这点小伎俩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在其他战胜国代表的嘲笑声中他掷地有声的开始反击,“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一段热血澎湃的演讲,体现出他的不满,体现出全中国人民的不满。“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多么充满智慧的一句话,让在座的各位无不惊叹于他的智慧。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美国总统威尔逊说他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他赢得了这次会议的胜利,中国将永不屈服。

然而,事情的结果未能被改变,最高委员会最终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然后再由日本将租借地归还给中国,但归还后仍享有全部经济权利包括胶州铁路,这无疑是对中国的羞辱,对中国来说这是不公平的,这是不平等的!我们绝不会同意!

1919年6月28日,这一天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屈辱的一天。在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仪式上,顾维钧没有让四万中国人民失望。中国成了在战胜国中唯一没有签字的国家。

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

查看全文>>>

《我的1919 》观后感

偶然在学习强国的平台上,看到视频学习里有看电影。那天饶有兴趣地打开,看到陈道明梳着油亮的背头,穿着笔挺的黑色制服,很绅士的样子。旁边赫然写着我的1919,就这了。偶像的力量真是无穷大,人们常常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喜欢一首歌或者一部电视剧。就像此刻的我,因为欣赏陈道明,所以选择了《我的1919》

《我的1919》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集会,商讨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问题。当时的中国政府是袁世凯政府,从清政府以来,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国际社会也并没把中国放在眼里。原定的5个代表席位,最终只给了两个,5个代表只好轮流参会。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应该在和会上争取更大的利益,然而列强们无视中国的利益,经本应从德国手中归还的山东半岛的主权,直接转送给日本。代表团的提案,最终被否决。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最后黯然离开。

电影中浓墨重彩的部分就是代表团中驻美公使顾维钧在和会上慷慨陈词,机智辩论的情节。在入会场时,日本代表把怀表掉在地上,被顾维钧意外拾起。在发言时他拿出怀表,被日本代表诬为偷盗。顾维钧顺水推舟,借题发挥。他说: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请问日本这个行为,算不算无耻呢?!然后他又强调了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孔子孟子皆诞生于此,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稣。在日本代表叫嚣中国在战争中未出一兵一卒时,顾维钧出示大量华工照片,有力地驳斥了日本的言论。顾维钧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的掌声,然而却不能扭转最终的结果。

看了《我的1919 》我很想了解这个民国的外交才子,后来*了他的生平。顾维钧,字少川,1888年1月29日(清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不仅人长得帅,还才高八斗!

他一生有四位夫人,第一位夫人叫张润娥,是父母包办的,因此有名无实。第二位夫人是时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女儿唐宝月,几年后病逝,第三任妻子黄蕙兰,最后离婚。第四任妻子严幼韵陪他走到生命尽头,享年98 岁。

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唐德刚先生认为,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

查看全文>>>

篇一:《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国破家亡、战火纷飞,回顾中国近代史,这些悲痛的场景出现在我的眼前,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苍白回忆录,列强欺凌中国,而影片《我的1919》正是中国屈辱历史的一个片段,述说着华夏大地的哭泣。

《我的1919》讲述的是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但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应有的要求,将山东的主权交给日本,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外交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经历,正是这件事情导致了中国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

顾维钧,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斗智斗勇,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尽心尽力,尽管大部分不知道他的努力,尽管他受尽质疑,但他不但没有退宿,反而运用自己聪明的外交才能一次次赢得世界的尊重,尽管最后中国政府强列要求代表团在和会上签字,但以他却昂起了自己,乃至中华名族高贵的头颅,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这是英雄的表现,是爱国的表现。

影片的另一个人物肖克俭,一个充满热血的爱国青年,用着属于他自己的方式来和西方列强斗争,用属于他自己的方式述说着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肖克俭组织游行,宣传爱国,点点滴滴无不透露着对祖国、祖国人民深沉的爱,最后肖克俭从容赴死,将自己的生命风险给自己的祖国,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肖克俭大义凌然,带着笑容的脸颊,他是为祖国而死,死得伟大!

弱国无外交,在这件事上深深地体现出来,中国作为战胜国没有得到战胜国应有的奖励,反而连自己最基本的主权都无法获取,这是奇耻大辱啊!近代的中国受尽列强的欺凌,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不强大,在于当时政府的不强大!而现在新时代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再也不是那个受尽欺凌的东方睡狮,现在的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尽管如此中国目前也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企图阻止中国和平崛起,闪动中国周围国家一致对抗中国,在这个看似和平但却充满危机的年代,我们应时刻牢记中国的过去,努力向顾维钧这样的中国先烈学习,我们中共预备党员更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缅怀先烈,学习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史可以明鉴,勿忘过去,努力做好自己,我

查看全文>>>

《我的1919》观后感

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一战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公的顾惟钧参加巴黎和会的始末。影片末尾,顾维钧痛斥最高委员会不公,而拒绝在协约书上签字,随后拂袖而去,画面在这一刻定格。1919年的事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决不能盲目动用军事力量,除非属于自卫,再动用军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国际上,外交事务上,定要谨慎,不卑不亢,因为这不是个人恩怨,一个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其中我们都应学习顾维钧,遇事冷静,热爱祖国,让中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今天,我们在教室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该片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世界的丑恶嘴脸。

电影中的顾维钧蒋那令人愤怒的不平等条约合上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放松,那时候的人们虽然有先进的思想,但是政府压迫,才会受辱签下那么多不平等条约。但是顾维钧却大声的说出了我们拒绝签字,大声的告诉世界中国拒绝接受不平等的对待。

在他的行动中,蕴有着中国的尊严,他明白这些,于是做得很好。他不仅是外交家更象征中国,坚定的言行中流露着中国人的骨气。

该片以一位旧中国外交家的视角来描述着那段充满屈辱、无奈的历史。深刻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世界的丑恶嘴脸,也对那些因反对帝国主义、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而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充满了敬仰之意。

爱国有很多种,爱国的人也有很多种,他们身上都具备着那份爱国的热情,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我们去判断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时候,或许该设身处地地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还原任务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位置,这样才不至于一棒子把人都打死,才可以看清历史的真相,这是我们面对历史时应有的,也是影片为我们提供的另一个视角。

如今的中国早已走出了弱国无外交的阴影,当我们能在国际上以大国姿态行事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外交的先行者浴血开路的那段悲怆的历程,我们要铭记历史,刻苦奋斗,强盛祖国。

故事主要讲的是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一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直接的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结束了我国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一直被迫签约了70多个不平等条约。

影片主要通过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

查看全文>>>
经济地位决定发言权,我想这句话用在国与国的外交上也未尝不可,国际舞台只是少数强国大国的秀场,其他的小国穷国只能跑跑龙套,打打酱油。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国际关系多是建立在利益之上。1919年,一战终于结束,留下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人类,可战胜国就不同了,他们要惩罚战败国,要清点战利品,要尽力捞取能够捞到的利益。可是,中国,再一次处于尴尬的境地,按理说,中国是一个战胜国,照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征祥的话说,我们要争取得到与会大国的同情,可是,那样一个破败不堪的中国,人家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利益去怜悯你。所以说,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森林里,中国不仅觅不到食物,而且自己的肉也有被瓜分之可能。想想吧,一头骨瘦如才的狮子,被老虎撕咬,被假着虎威的狐狸欺负,被野狗小鸟调戏,苟延残喘,无自御之能力,多么悲惨的一个境况呀! 那时的中国连国家最起码的尊严都不能维护,伤得起吗?伤不起呀!国家尊严被百般蹂躏,万般践踏,国家主权被别国作为互惠互利的砝码,国将不国。哪个国家的民众能忍受这般辱弄,惯于隐忍的中国百姓最后也忍无可忍,可是他们也只能在国内闹一闹,骂政府无能,骂外交官不给力,隔靴挠痒而已!但这对于开启民智,刺激政府还是蛮奏效的。其实当时各种失败,其最根源的原因就一个字;弱。 那几年的几番折腾可够中国受的,到现在后遗症仍在,就比如这个面子问题,中国人爱面子那是国际常识,可能就是那时的中国被伤透了,好不容易混得像点样了,哪能不好好弥补一下呢!再说这个尊严问题,现在的中国老在意这个了,好在这几年有钱了,口袋里揣着钱,领导人出去说话,其分量也陡然增加了不少。而且,拉动奢侈品消费的重任义不容辞的落到了中国这个负责任大国身上。 这些也无可厚非,可是有一点我却始终想不通,为了国家的尊严牺牲老百姓的尊严,国富民强被割裂成两个词,为嘛?如果有良心的话,你就能发现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你再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状态,动不动就免去别的国家欠我们的几十亿甚至更多的债务,财大气粗呀,可是,我们国家农民,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就比别的国家百姓好到哪里了吗?但凡明眼人都看得明白。

我们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那叫一个拽呀,我也不否定这些东西的意义,劳动一下人民,伤点小财,又提升了国家形象,何乐而不为呢!可是,你看一下中国过春节时的春运,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没啥区别,说不定有时运量还要反超后者呢 查看全文>>>

《我的1919》优秀观后感

1、 2019年4月28日,学院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很纪实的电影,像是顾维钧的自述,把1919年巴黎和会前后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电影最开头的地方,乘着马车前来参会的衣冠楚楚的顾维钧被一大群一战欧洲伤兵拦住,车窗被敲碎,脸上带了伤,衣服也扯破了从一开始仿佛就预示着巴黎和会里中国的狼狈和无力。

中国代表团在升旗仪式穿了汉装,这是一种仪式感,一种希望在世界面前笔直地站立的仪式感,但是一句弱国无外交就道尽了一切。如果中国参战,就以大国身份对待中国。这是欧洲列强许下的空头支票,没有实力就拿不到平等的话语权。说好的五个代表席位被压缩成两个,据理力争竟然是为了换取英美法意对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同情!要通过别人的同情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悲!

更可悲的是,外交官要看政府的脸色行事,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对日本妥协。当时的中国政客仿佛是在拿国家利益换取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利益,完全无视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在这样的国内政治背景下,作为外交官的顾维钧纵使旁征博引舌灿莲花,纵使有再大的人格魅力让列强的首脑和外交官乃至他国人民都敬佩他,也无济于事。

顾维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孤军奋战的,因为中国政府并不支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有四万万中国同胞的支持的。

我本来觉得肖克俭仅凭一腔热血并不会有用,这种冲动行事最后可能就会让别国把刺杀这样的黑锅扣在中国人头上,哪怕你没有做过,因为有暴力和示威游行的前科,你也会成为被怀疑的对象,这样不仅于国家无利,而且会让家人忧心。一开始的顾维钧大概和一开始的我的想法是差不多的,做事情要有大局观,肖克俭的冲动只会让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白费。

但是到了影片的结尾,我突然反应过来这种天真的执拗和团结有多珍贵。以死抗议是爱国的赤子之心,这一把火点燃的是中国人的反抗精神,是压迫到极点看不见希望终于决定奋力反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终于从精神上挺直了的中国的脊梁。一个人的呐喊没有用,两个人的呐喊没有用,四万万人的呐喊终究会量变产生质变,会在世界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最终迎来新生的希望。

勿忘历史,愿我们永葆爱国的赤子之心。

2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一百年多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派遣十几万劳工远赴欧洲战场,在西方列强的战争中流血牺牲,就是为了借此提高国际地位,向列强换回一些支离破碎的

查看全文>>>

刘向说:人皆知以食愈饥,念莫知以学愈愚。 在生活中,我一直以书为友。通过阅读,我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前不久,我读了一本题目为《我的大学》的书,书中的故事情节十分生动,令我感受颇深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的其中一部,主要讲述了俄国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想到喀山去上大学,但那时的大学对穷苦的孩子是关着大门的。梦想破灭后,他依然热爱读书,但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他和形形色色的市民、知识渊博的人士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里,他经历了思想发展的复杂道路,对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复杂xing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受益匪浅。高尔基的那种执著、高于他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知道了:世界是复杂的,是多变的,生活不可能永远都很安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体会这些酸甜苦辣。高尔基自己也说过:只有对人类的最强烈的爱,才能激发出一种必要的力量来探求和领会生活的意义。人如果没有良心,哪怕有天大的聪明也活不下去!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当我读完这本书,高尔基那坚定、顽强、倔强、执著的精神就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另外他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尤其值得我学习。

我又想到:在我家中有很多书,可是有的书本我甚至都没有翻看过,让它们闲置在我的书橱里,真是惭愧!难道自己知识已经很丰富了?不是说学无止境吗?比起高尔基那顽强、执著的精神,我还差得很远呢!读了高尔基的故事,我才真正体会到:只有勤奋学习、积极思考,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全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我的战争读后感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的战争读后感篇一

我一直关注与期待《我的战争》的上线。我曾看完过中、美、韩写的朝鲜战争的书籍,看过中国影片《英雄儿女》、韩国影片《太极旗飘扬》,当然期待史料版的朝鲜战争影片。

难以否认影片《我的战争》在战争场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剧中情节难让人动容,好的场景也乏善可陈,一味战火渲染,剧情的散乱,而人性的苍白,使电影变的肤浅平庸,难比肩他国战争经典。

电影叙事时与史料相悖。如历史上的第一战役是中国军队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觉,运动中小遭遇战。到第二战役开打,美国人都不相信有中国正规军队进入。影片首部大戏,就呈现首批入朝参战的列车就遇有美机狂轰滥炸,大部队重武器阻击的江面大桥遭遇战。如在时间节点调整一下更符合历史。

影片呈现的中国军队进攻时的“人海”,犹如韩国的《太极旗飘扬》场景,战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体常指责中国军队人海战术,漠视生命,这样情节易授人口实。

战争与爱情总是影片中不变的元素,用连长遇女老乡酒后失态引发感情戏似乎有情节略显粗糙,没法打动人。优秀的战争片,一定要有爱情戏吗?《拯救大兵瑞恩》没有男女感情线。《太极旗飘扬》里那个男一号有一个未婚妻,没出现在战场景中。这两部片子的情节一气呵成,更为流畅。

传闻影片被要求不出现美军形象,也想一看真假。片中笼统的敌人形象,火力强、坦克猛、飞机炸,仅有追赶文工团姑娘时美军喊“要抓活的”,感觉像抗日剧,只是三八大盖枪换了有窟窿的波波沙冲锋枪。

影片简介把江面大桥遭遇战、五里亭攻坚战、小镇突围战、537高地争夺战称为朝鲜四大战役,是在开玩笑了。小学试卷中也有区分“战争”、“战役”、“战斗”的选择题。而朝鲜战争五大战役中美韩资料都是有定论的。2000年杀青的30集连续剧《抗美援朝》已雪藏至今。拍摄的就是大规模的五大战役,动用10万人的部队参演,其中包括亚、欧、美、非等l7个国家的演员和群众演员上千人,力求还原真实。

《我的战争》宣传片引发争议,焦点是片中去韩旅行老艺术家向他们笑脸相迎的韩国小姑娘炫耀当年的入韩,让一些观众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战争永远充满了苦痛和灾难,好的战争影片应是有对生命的尊崇和战争的反思,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怀才会变的真挚动人。

我的战 查看全文>>>

2011年10月16日,好兄弟qfy发来短信:跟你强力推荐一本书《我的奋斗》,作者罗永浩。我推荐你看的书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的那种,不信你可是在网上查查,你不看就不是兄弟。 为了留住这么一个好兄弟,在之后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去图书馆查过这本书,没有。想在网上买,可惜当时没有电脑什么的,不方便网购。 2011年11月10日,学校运动会放假之际,我在新街口新华书店淘到了这本书。书皮上写着:在近三十年的中国,励志书从未如此诚恳。当时我就觉得又一个吹嘘自己成长经历的人开始牛逼哄哄了。买到书回去之后,本来打算在有空的时候看。可惜我这个人一直没有什么耐心,好久不看书,也根本不想看书,所以这书一直放在我的枕边,但从未打开过。 寒假回家,我带了n本书回来,可惜要开学了,又要原封不动地带回去,重的要死。可惜我们竟然有传说中的大学生的寒假作业,辅导员让我们没人看一本书,再写一篇读后感。于是,我把这本不算厚的书带了回来。其实一直到寒假的最后几天,我还是什么书都没翻开过。但是没办法,作业总是要敷衍一下的,于是开始看起了这本励志书。 我对读书的兴趣越来越小,主要是现在的书好多内容重复,好多东西不要他说我也知道。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我发现自己也可以依葫芦画瓢。而且我这个人讨厌说假话,就好像我很赞赏《家n次方》里面的赵雯一角,以至于某些同学说我重口味。我比较直接,我讨厌虚伪的东西。 现在的励志书都一个模子出来的,再加上一点个人经历,以至于我以为成功的人都一样,失败的人各有各的不同。他们一般从自己失败中或者从自己的某个习惯中受益,最后获得成功。但是以我对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人的嫉妒心理是不希望别人比自己更强,与自己越亲近的人,越不希望对方比自己强。所以很多励志书里面缺少成功最重要的诀窍,看一些自己都知道的东西,又能有什么长进。这也算我为自己不喜欢看书的一个借口吧。 老罗的这本书,从自序开始就很吸引人像坏人一样勤奋。坏人永远不可能是平庸的人,平庸的人做不了坏人。在这个世界上,坏人好像总是更勤奋一些。 自序之后是老罗2009年春季高校巡讲实录,老罗当时是办英语培训机构的。可惜现在的高校表面上都不准在演讲中直接讲带有商业色彩的内容,可惜这种机构的演讲怎么可能不带商业色彩。于是他在自己的演讲条幅中加了非公益仨字。看到这我发现至少这里,他很

查看全文>>>

读了《我的老师》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受感触,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面充满了作者对老师浓厚的敬意。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师。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在学校,老师犹如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一棵大树,而我们就是小苗。大树将自己的营养全都给了小苗,让小苗成为苍天大树。老师你犹如火光,将我们个个点亮了,但是自己却熄灭了。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尊敬的职业了,我敬仰世界上每一位老师,因为他们是伟大的。老师,您犹如一座山,这一座山为周围的景物都给予了最好。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实在太多太多了,老师将青春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在老师付出的背后是多少心血和汗水埃每到了我们舒舒服服睡大觉的时候,老师此时此刻就正在灯光下改作业。老师这么拼命地给我们上课,得益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老师拼尽了努力去为我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校甚至有些学生不体会老师的用心良苦,老师为了我们真是辛苦了。在这里我对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你。是你让一个无知的小孩成了一个知识也挺丰富的学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你为成长的路上付出了许多,让我人生这一条路上有了许多精彩。让我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老师是我的第二个父母,在我遇到了困难的时候。老师,您是第一个伸出双手为我解决困难的,您对我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小学读后感500字篇二_我的老师读后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文学家韩愈给老师所下的定义千古流传。同样是当代大文学家的贾平凹,为自己的老师立传,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理理自己的前理解:作为一位大文学家的老师,那一定是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有着崇高可敬的人格,可能长的还仙风道骨的,即使是作家怀念自己儿时的老师,那也一定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如同秦汉大地般广袤厚实的农民师傅。文章可能告诉我们一些治学之道,写作之方,或者为人处事的千金方。这些便构成了我们的期待视野。

可文章第一句,就让我们阅读受挫,所谓的老师,是一个三岁半的朋友的孩子。作家随即便做出解释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然后再以多个实例,看似轻描淡写却身形兼备地为读者描绘了这样一个形象:他慈悲、无所畏惧、直奔事物本质、大义凛然、不自欺欺人。令人信服地承认,真该拜他为师。

在这几个实例中,作家其实处处都在用对比手法,以孙和周围的成人世界的种种进行对比,这些又都是通过同处成人世界我的眼睛观察到的,然后再以我的自省和反思,对

查看全文>>>

我的1919读后感

我的1919读后感栏目给大家提供大量我的1919读后感、2024我的1919读后感、我的1919读后感精选范文等内容,希望丰富的内容能够帮助到需要写工作计划的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