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生物教案范文 > 导航 >

生物教案范文,2024生物教案范文

生物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 生物的录像. 2.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3.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8.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9.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

查看全文>>>

生物与生物学 教学目标: 1. 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2.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 体展示图片: ①蚂蚁: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长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爱! ⑤向日葵:我的笑脸总是迎向太阳! ⑥织布鸟:家的感觉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 妙! 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 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一、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吗? 小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思考:熊猫玩具是生物吗?机器人是生物吗? 活动:火眼金睛辨识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落叶、蝉蜕后的壳

二、生物的基 本特征 1. 生物大多都有细胞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 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虽然它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它们有 共同的特征。观察图片,说一说动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2. 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一颗小小的檞果经过一段时间能长成一棵大橡树,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长成橡树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葵花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 生物的另一特征是生长和发育。生长是变大的过程,如一粒向日葵种子萌发、生长,长出幼嫩的小叶,这就是生长。 同样,动物也要生长发育。如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长成胎儿。 小结: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3 . 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细胞要完成生长和发育等生命活动必须消耗能量 ,如此时的你正坐在教室里学习,不仅你的眼睛和大脑的细胞在工作,你的胃肠细胞在消化食物,血细胞在体内运输。若此时你受伤了,则会有一些细胞来“修补”这个创口。 生物完成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捕食 小结:生物都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 4. 生物都能繁殖 多媒体展示图片:我要飘到远方播种喽! 多媒体展示图 片:①两只鹿蛾在南天竺的叶子上交尾;②猴子:是妈妈哺育我长大! 小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5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 (3)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4)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各要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5)性、生物的进化,这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于是关于生物起源、进化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二]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师讲述: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环境改变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变,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有的器官则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萎缩退化了。 师讲述:在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放映录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过程,重点放映迁徙路径大河时,许多野牛个体被淹死或被鳄鱼吃掉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根据录像及初中所学有关知识总结归纳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查看全文>>>

这篇《高中生物教案:生物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考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梳理】 一、生物实验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实验所应用到的生物学知识或原理); (三)实验方法(常用对比实验法); (四)实验中要检测的指标(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 (五)实验假设(实验中可能会得到的结论); (六)实验器材(实验中要用到实验材料、试剂和用品); (七)合理设置对照组(常用的对照方式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等); (八)实验操作步骤(实施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九)实验结果的预测、记录、分析(结果的预测:实验结果不明确时一般从3方面预期,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有显著差异的正反两方面)。 二、实验操作步骤[ (一)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工作。通常分三步: (1)第一步:仪器、材料等的分组编号; (2)第二步:一些药品的配制和材料的预处理; (3)第三步:对各组别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处理(加入相应的材料、试剂等); 2、第二阶段,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同实验中的条件不同,如温度、o2、光照、水等)。[来 3、第三阶段,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有一些生理实验还须进行重复实验。 (二)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 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基础训练】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含有蛋白酶而不含淀粉酶。要求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中的测定指标(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合适的材料及药品和器具、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1)实验目的:验证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含有蛋白酶,不含淀粉酶。 (2)实验材料:精

查看全文>>>

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质的物质基础。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3. 教学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4. 教学难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美国教育学家克莱恩曾经说过:“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本节内容以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动手构建物理模型,最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和归纳,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同时体会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教学目标。 6. 教学过程 6.1案例引趣,导入新课 案例介绍:为迎接世界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准备在新落成的办公楼大厅内建造3座雕塑,其中为了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北京大学向世纪盛典公司定作了一座名为“旋律”的不锈钢雕塑,雕塑以双螺旋结构为构思蓝本,整体镀钛,价格6万元。合同签订后,世纪盛典公司如期完工,北大也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款项。但是,雕塑参展将近一个月后,一位北大教授发现双螺旋雕塑的螺旋方向反了,呈顺时针方向螺旋上升,与50年前发现的逆时针旋转结构不符,虽然上世纪70年代也发现了左旋顺时针方向的双螺旋结构,但是这次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的主题之一就是为了纪念dna双螺旋

查看全文>>>

一.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主要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大部分,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教学思路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提出实验假设,让学生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历程,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 (3)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 (2)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想象能力。 (3)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辩证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点 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难点 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六、教学流程 设问引入→“问题探讨”→体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七.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探究 情境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设问: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以看出生物膜的功能是什么?其功能特性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全文>>>

这篇《生物实习报告范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生产实习目地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业务知识,印证、巩固和丰富已学过地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地能力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地学习打下基础.

二、生产实习内容

正阳河酱油厂

原理:

以大豆、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天然发酵工艺,经十余道工序精酿而成,内含多种人体必需地氨基酸、还原糖等营养成份.色泽鲜艳、质纯味正、酱香浓郁、咸甜适口,-是烹任各式菜肴、冷拌、餐桌盛宴地佐餐调味佳品.分特级、特鲜、精制佳酿优级等1有瓶装及复全薄膜软包装,计14个品种.

工艺流程:

制作方法

1、种曲制造

①菌种

②培养:试管菌种→锥形瓶菌种→曲盒种曲(或曲池、曲匾)逐级扩大培养.试管菌种应定期进行纯化、复壮.

③质量要求:

感官指标——孢子丛生,黄绿色,无异味,无污染.

理化指标——每克菌种(干基)含孢子数510**9个以上.孢子发芽率在90以上.

2、原料处理

①脱脂大豆地破碎

脱脂大豆破碎程度,以粗细均匀为宜.要求颗粒直径2~3mm,2mm以下地粉未量不超过20.

②润水

脱脂大豆与麸皮混合蒸料时,脱脂大豆应先从80℃左右热水进行浸润适当时间后,再混入麸皮,拌匀,蒸料.

3、制曲

①接种入池熟料冷却到45℃以下,接入种曲2‰~4‰,混合均匀后,移入曲池制曲

②制曲工艺条件曲层厚度25~30cm,曲料应保持松散,厚度一致,制曲过程中应操纵品温28~32℃,不得超过35℃室温28~30℃,曲室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制曲时间24h以上.在制曲过程中应进行2~3次翻曲.

4、发酵

①盐水地配制:食盐加水溶解,澄清后使用.

②拌曲盐水

盐水地温度:夏季45~50℃,冬季:50~55℃;

操纵:成曲拌盐水量使酱醅水分为50~53(移池浸出法)55~58(原池浸出法).

③拌曲操作

在成曲拌入盐水时,应当使盐水与成曲拌和均匀,不得有过湿过干现象.为防止酱醅表层形成氧化层,影响酱醅质量,可采取:

5、浸出

6、酱油地加热灭菌

生酱油加热灭菌温度视方法不同而异.间歇式加热65~70℃维持30min;连续式加热热交换器出口温度操纵在85℃.

7、配兑

将头油及二油按酱油质量标准进行配兑.

8、澄清

将经过加热灭菌及配兑合格地酱油成品进行静置澄清.静置澄

查看全文>>>

生物也是一门很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在生物课上可以学习到很多有趣的生物知识,通过制定教案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展开教学计划,那么有哪些初一的生物教案设计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生物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生物的特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节  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

查看全文>>>

这篇《高中生物教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标要求 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4、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 5、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 知识网络体系 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镶嵌不对称 生物膜 结构特点 流动性

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被和糖脂 主要成分 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重难热点归纳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科学家 科学实验 假说 19世纪末 欧文顿 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25年 两位荷兰科学家 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细胞膜中脂质为连续的两层 1959年 罗伯特森 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 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统一结构 1970年 弗雷和埃迪登 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有多种,较为流行的如“流动镶嵌模型” 2、生物膜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1)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构成的 (2)流动性: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在膜中可作多种形式的移动。膜整体结构也具有流动性。流动性的重要生理意义: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调节等。 (3)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 (4)蛋白质极性:多肽链的极性区突向膜表面,非极性部分埋在脂双层内部。故蛋白质分子既和水溶性也和脂溶性分子具有亲和性。 3、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结构特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其中磷脂分子 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向内侧) (2)蛋白质分子:在膜表面,或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 糖被(少量):细胞膜外表 功能特性: (3)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 (4)膜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膜的流动性) (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 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

查看全文>>>

下面是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优秀的高中生物教案范文。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优秀的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篇1

【知识目标】

(1)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并理解碳循环的过程

(3)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

【能力目标】

(1)能够分析并应用碳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理解物质循环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体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温室效应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碳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五、学习目标研究

分析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探讨温室效应的改善策略

六、学习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为课堂导入,提出“为什么地球上的元素和物质历经这么多年还依然没有消耗殆尽呢?”,以此引起学生们的讨论,进而提出物质循环的概念。

紧接着以碳循环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被利用的过程。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此来推导归纳出物质循环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探究、合作、推理的方式完成。

展示地球“温室效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组织同学们共同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相应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环保思想。

在了解完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以后,组织同学们通过“探究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这一探究实验,进一步更为直观的认识到物质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反复利用这一物质循环的重要特点。

最后,抛出问题:物质能够循环利用的动力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将生态系统中散乱的功能统一起来,揭示:在生态系统中不但是各个组分之间,能量和物质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七、学习准备

网络资源准备::温室效应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详细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那么大家考虑一下,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呢?我们已经利用了很久的时间,为什么这些资源依然存在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提出各种解释。

教师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再多的资源只要一直利用都会在某天消耗殆

查看全文>>>

生物教案范文

范文资讯网生物教案范文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生物教案范文,2024生物教案范文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