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六年语文下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六年语文下教案,2024人教版六年语文下教案

人教版六年语文下教案

二00六年工业经济指标对村考核二00六年工业经济指标对村考核 二00六年工业经济指标对村考核一、基础工作(分)1、完成企业总产值、企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企业营业收入、企业利润总额、企业实缴税金、出口交货值、固定资产投入等指标。(分)(1)超额完成各项指标,按比例加分。(2)未完成各项指标按比例扣分。2、配合工业额工作(分)(1)及时准确报表(分);(2)能积极认真配合镇政府招商引资、引税工作及其他临时性工作(分)。二、招商引资工作(分)1、超额完成指标按比例加分2、未完成指标按比例扣分。第1版权所有三、安全生产基础分(分)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设(分);(1)行政村有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分);(2)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分)。2、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分)(1)全年召开一次到二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分);(2)各类薄册、台帐记录齐全(分)。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分)(1)村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分);(2)督促辖区单位负责人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应急救援方案和救援组织(分)。4、事故管理与控制目标(分)(1)杜绝各类特大事故的发生(分);(2)辖区单位发生1起因工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事故的,镇对村的所有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分)。二00六年工业经济指标对村考核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1、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相关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查看全文>>>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的含义 (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当写到“灯光”二字,你会想到哪些? (二)生1:我会想到光明、温暖。 生2:幸福、安宁。 生3:家的温馨,因为我一回家看到家里亮着灯,我知道感到特别温馨。 (三)师:这些“灯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宁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整体把握、提纲契领 (一)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中教师插话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读文后交流:读完课文,你有哪些发现?或者有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生1: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它在写“灯光”的什么? 师(在“灯光”后打上一个“?”):你能围绕课题为几个为什么,这就是高年级学生所学到的“文题”阅读法。再读课文,相信读完后,这个问号一定可以擦去。 生2:发现本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好多啊!” 生3:我也发现了这一点。 师:看来这个“多好啊!”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它在文中反复出现,它就像是乐曲中的主旋律一样,它也是文章的什么? 生:文眼。老师以前说过的。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一)抓住了“文眼”阅读,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就让我们一起循着“多好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板书:“多好啊”!) (二)生汇报,围线“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师点拨:什么多好啊?(板书:“ 多好啊!”) 生:*广场的灯多好啊! 师:他赞美的是“*广场的灯多么好啊!”,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多好啊? 生: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板书:赞叹)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师;郝副营长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在电灯下看书多好啊! 师:请观察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专注、聚精会神、羡慕) 师:同学们,那是郝副营长对那个孩子的羡慕呀。 第三处:赶明儿

查看全文>>>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

查看全文>>>

(共计16课时)  复习目的: 1、为完成小语第十一册教学任务,了解学生对本册书的掌握情况,特组织本次复习。 2、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弥补缺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迎接期终全市质量调研考。 3、通过复习,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 复习方法:讲解与检测同步 复习内容:小语第11册 复习安排: 复习内容 1、词语部分2课时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2、要求背诵、默写的部分3课时 3、汉语拼音部分2课时 4、句子部分3课时 5、课内阅读部分3课时 6、课外阅读部分3课时 7、作文部分3课时 8、模拟考试4课时两份 第一、二课时 复习内容: 词语部分 一、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汉字,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二、能正确区分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并能组词。 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五、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六、完成词语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第三、四、五课时 复习内容: 本册书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有关章节 一、复习诵读。 二、强记、消化。 三、默写过关。 第六、七课时 复习内容: 汉语拼音部分 一、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二、熟练掌握大小写字母。 三、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四、完成汉语拼音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第八、九、十课时 复习内容: 句子部分 一、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的词和关联词语造句。 二、会修改病句。 三、能认识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完成句子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第十一、十二、十三课时 复习内容: 课内阅读部分 一、能把一段话的顺序整理清楚。 二、能读懂一段话、一篇文章,能理清写作顺序,能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三、能按课文要求填空、默写。 四、完成文后练习中的作业,准确回答。 五、完成课内阅读部分

查看全文>>>

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身体、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

查看全文>>>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⑴、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四、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

查看全文>>>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小编准备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快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个大致的了解,理清课文“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 2、引导学生想象凡卡来做学徒,曾经有什么指望?然后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知道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

查看全文>>>

这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全文>>>

人教版六年语文下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六年语文下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六年语文下教案,2024人教版六年语文下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