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六年语文课文下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六年语文课文下教案,2024人教版六年语文课文下教案

人教版六年语文课文下教案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  1、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相关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查看全文>>>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的含义 (一)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当写到“灯光”二字,你会想到哪些? (二)生1:我会想到光明、温暖。 生2:幸福、安宁。 生3:家的温馨,因为我一回家看到家里亮着灯,我知道感到特别温馨。 (三)师:这些“灯光”都跟幸福、美好、安宁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整体把握、提纲契领 (一)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中教师插话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读文后交流:读完课文,你有哪些发现?或者有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生1:为什么以“灯光”为课题,它在写“灯光”的什么? 师(在“灯光”后打上一个“?”):你能围绕课题为几个为什么,这就是高年级学生所学到的“文题”阅读法。再读课文,相信读完后,这个问号一定可以擦去。 生2:发现本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好多啊!” 生3:我也发现了这一点。 师:看来这个“多好啊!”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它在文中反复出现,它就像是乐曲中的主旋律一样,它也是文章的什么? 生:文眼。老师以前说过的。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一)抓住了“文眼”阅读,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就让我们一起循着“多好啊!”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板书:“多好啊”!) (二)生汇报,围线“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师点拨:什么多好啊?(板书:“ 多好啊!”) 生:*广场的灯多好啊! 师:他赞美的是“*广场的灯多么好啊!”,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多好啊? 生: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板书:赞叹)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师;郝副营长是说什么多好啊!” 生:能在电灯下看书多好啊! 师:请观察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专注、聚精会神、羡慕) 师:同学们,那是郝副营长对那个孩子的羡慕呀。 第三处:赶明儿

查看全文>>>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

查看全文>>>

(共计16课时)  复习目的: 1、为完成小语第十一册教学任务,了解学生对本册书的掌握情况,特组织本次复习。 2、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弥补缺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迎接期终全市质量调研考。 3、通过复习,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 复习方法:讲解与检测同步 复习内容:小语第11册 复习安排: 复习内容 1、词语部分2课时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2、要求背诵、默写的部分3课时 3、汉语拼音部分2课时 4、句子部分3课时 5、课内阅读部分3课时 6、课外阅读部分3课时 7、作文部分3课时 8、模拟考试4课时两份 第一、二课时 复习内容: 词语部分 一、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汉字,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二、能正确区分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并能组词。 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五、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六、完成词语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第三、四、五课时 复习内容: 本册书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有关章节 一、复习诵读。 二、强记、消化。 三、默写过关。 第六、七课时 复习内容: 汉语拼音部分 一、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二、熟练掌握大小写字母。 三、会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四、完成汉语拼音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第八、九、十课时 复习内容: 句子部分 一、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的词和关联词语造句。 二、会修改病句。 三、能认识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 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完成句子部分练习。 (练习题请在站内搜索) 第十一、十二、十三课时 复习内容: 课内阅读部分 一、能把一段话的顺序整理清楚。 二、能读懂一段话、一篇文章,能理清写作顺序,能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三、能按课文要求填空、默写。 四、完成文后练习中的作业,准确回答。 五、完成课内阅读部分

查看全文>>>

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身体、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

查看全文>>>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⑴、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四、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

查看全文>>>

《金色的鱼钩》是目前小学生必读的语文课文,作为老师需要将一篇课文讲解给学生听之前都要准备一篇教学方案来确定好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而一篇优秀的《金色的鱼钩》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金色的鱼钩》参考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文《金色的鱼钩》的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外貌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对人物品质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通过重点的词句体会与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也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色和用词的斟酌与准确,以便于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够借鉴。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四、五年级,学过不少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丰碑》、《马背上的小红军》和《草地夜行》等等,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

通过前一阶段教学方面的观察和交流,学生很喜欢学习故事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恰恰就是这样的,所以学生会非常喜欢去读课文。但要想在读中去提高语文素养,还需要老师在其中适当地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能够从课文对老班长多方面的描写当中体会到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2、理解文中的三处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教学重点:

体会老班长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革命责任感和崇高精神。

查看全文>>>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字词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教学过程 一、 导向: 1、导语: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二、 自学: 1、资料助读——了解寓言、童话、神话三者的不同。 2、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3、积累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 快速查词典然后解释下列词语: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险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4、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撤销那个“

查看全文>>>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小编准备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回顾·拓展七》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

查看全文>>>

人教版六年语文课文下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六年语文课文下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六年语文课文下教案,2024人教版六年语文课文下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