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 导航 >

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2024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大全

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一)

好书是不怕反复读的,怕就怕我们缺乏反复读的决心。一些名作,虽然被各种各样的文章反复推荐,却总是缺乏阅读的时间与机缘。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就是这么一本书。从在经济学史的地位来看,它显然比不上【国富论】、【原理】与【通论】的重要一性一,而且这本书与其他名着相比又太过单薄,很难让人提起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一直以来也就是对李嘉图的这本书翻翻而已。直到形势所迫,非一逼一得我要得认真阅读其中某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现经典文献何以叫作经典。李嘉图是个有商海实战经验的人,他的文章处处都表现出一股从某某商业重大战役凯旋后的霸气。虽然历史已经发展了近200年,但他的经历对我们来说仍是十分罕见。或许他从来没有接受正式的大学教育,使得他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他所用寥寥几语描述的问题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事实上却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内容。而如果我们对他同时期的重要学者的主张不甚了解,也会错过思考李嘉图的机会,自然也无法读出100%的李嘉图了。

话又说回来,可能正式因为李嘉图说什么东西都是点到为止,他的思想才能与各种各样的事物发生联系。李嘉图这种只逻辑推理不实证的习惯已经被称为恶习,而他在很多问题上只说表面一半的风格也着实让人一大伤脑筋。那些伟大的思想往往就在几段之内就予以带过了,如伟大的比较优势,就用了不到一页的纸张,而对比较优势的进一步的讨论却包含了他的国际金融与资本循环思想。并且我们还得时常站在李嘉图局限上理解他的结论,(如那个悲观或不人道的李嘉图定(铁)律)我们不是李嘉图,却还得揣摩李嘉图当时是怎么想的,怪不得斯拉法会用一生去研究他呢!

【赋税原理】属于经济学史第二批阅读书目,这是毋庸置疑的。想要完整了解马克思和马歇尔,都需要对李嘉图的思想有所掌握。之前因为我的兴趣在1870年以后,对传统政治经济学有所忽略。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这个缺少的一环应该补上了。经济思想史是条漫长的道路,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研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知其然的目标应该是能够达到的。

最后,说一下读书的好处。一段文字,把它大声朗读出来与埋头默读相比,效果是明显不同的。而许多人聚在一起再对讨论一下,哪怕不是那么在点,也是比较大有裨益的。经济学的经典文献还有很多,完全是可以把朗读方法复制到对它们的研读之上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二)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平民顶上的瑰宝,全书没有复杂深

查看全文>>>

今天读了一本书《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虽然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是还是从这里面学到一些诶东西。在这里,真想向很多有机会读书的人读一下,这本书看似非常深刻,作者却用了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很多社会上我们习以为常而一旦问起来却很难以回答的问题,想为什么装牛奶的容器多是方的,而那些装软饮料的容器多是圆的的原因,想为什么硬币上的头像多是侧面而纸币上的头像多是正面的原因等等,这些看似很平凡不过的事情,真正解释起来还真是很有意思。所以很高兴读到这么一本非常感兴趣的书。尽管是美国作家所着,有很多的

文化差异和社会差异,但是作为经济学的原理都是一致的,这是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所着,真的很好,希望和我一样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读一下。

现在就像用这种机会成本的原理来解释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国内疯狂追星的多是女歌迷,而极少数是男歌迷?首先,i从机会成本的定义来看,如果女孩子一旦喜欢上了某个明星,她们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男孩子则没有这么夸张,从这个程度上来讲,女孩子如果明明知道明星就在附近还是坚持工作的话她们肯定会心不在焉,还不如直接去关注,而男孩子则会比较理智比较容易去控制,这大概是为什么那么多接机的都是女孩子而很少看到男孩子的原因吧;另外,在我们中国这个相对比较传统的社会,对于女孩子来说,人生很有可能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有一个很大的突变,而男孩子可能性则很小,像时下的什么凤凰男和麻雀女的故事一样这很容易成为悲剧,还有就是这个社会大男子主义还是非常常见的,所以男性更加务实,更倾向与和与自己情况相似或差的女孩子结为伴侣,而明星给我们的感觉是高高在上,收入颇丰,每天光鲜亮丽,这些让女孩子更加疯狂,让男孩子更加辛苦的工作,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才是最经济的最现实的。

查看全文>>>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平民顶上的瑰宝,全书没有复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着作中璀璨而夺目。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文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但着者显然不满足于此,在书籍的最后还抛出了不对称信息、消费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

查看全文>>>

分配理论在李嘉图政治经济理论体系中是核心。李嘉图认为,劳动和资本投入到土地而生产出来的谷物,应分别归三个阶级所有:分给地主阶级的就是地租;分给资产阶级的就是利润;分给工人阶级的就是工资。李嘉图认为土地的利用对商品价值没有影响。土地所有者只是因为土地具有优劣之分而能够收取地租。他举原始社会的例子对此进行说明:只要幼稚的土地足以养活所有的人,就没有人支付地租。当人口数量增长,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劣质土地,这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使得产品变贵。

拥有肥沃土地的土地所有者也调整自己的价格,这样他们就获得了额外的收入,因为他们的土地并不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笔额外的收入就是他们收取的地租。在李嘉图看来,工人的贫困是天经地义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在他的模型中决定工人的工资。自然的工资水平与工人的生存最低标准相符合,以保证工人可以在生产劳动力。如果工人所得到得比他维持生活所需的更多,他们的人口就会增长,劳动力市场上的供应就会增多,工资水平下降。

当工资水平低于生存最低标准时,劳动力供应受损,工资水平重新上涨。在李嘉图的分配系统中,土地所有者在长期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最多。人口不断地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劣质土地得到开垦。生活资料的价格上涨,地租也上涨。与之相对,资本所有者必须支付更多的工资,也就是支付国名经济收入的更大部分。工人不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因为实际上他们的购买力并不比以前大。李嘉图认为工人天生贫困这一观点遭到后世许多经济学家的反对。

其实知道大卫李嘉图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拜读过他的著作。这学期学习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正好涉及到李嘉图的理论。于是借了这本书,课余时间阅读,也起到了丰富自己知识的作用。

查看全文>>>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第一章论价值开篇即说,一件商品的价值或用它交换的其他任何商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它所必须的相对劳动量,而不是取决于支付这种劳动的报酬多少。在承认亚当斯密区分商品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前提下,李嘉图对价值有了更深刻层次地认识。他认为使用价值对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并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那么不管它多么珍贵,生产和获取它需要付出多少劳动,它也绝对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更进一步地,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获得交换价值的有2个途径:一是稀少性;二是获取它时付出的劳动量。李嘉图认为,亚当斯密准确说明了交换价值的最初来源,所有物品的价值与生产它们所耗费的劳动量是成比例的。但斯密并未单独以劳动量来衡量物品的价值,而是又设立了另一重标准,他认为物品价值的大小是随着交换衡量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的。亚当斯密曾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只有自身价值永不变化的劳动才能当作评定和比较所有商品价值的最后标准和真正标准。李嘉图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认为,劳动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决定着商品过去或现在的相对价值,而不是由为了交换工人劳动二给予工人的商品相对数量决定的。一件商品的价值是仅由生产这件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他有意忽略了古董或者收藏品)。通过计算生产商品所需劳动量的变化,可以肯定商品价值的变化,在书中,大卫李嘉图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论证这一观点。

这里浅谈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假设谷物的价格是每夸特80先令时,劳动者劳动一周得到的报酬是一蒲式耳谷物,因此当报酬下跌至40先令时,他得到的报酬是1.25蒲式耳谷物。再假如,一周内,一家人消费了半蒲式耳谷物,剩余的用来交换诸如燃料、肥料、蜡烛、茶、糖、盐等商品;如果在一种情况下,剩余的四分之三蒲式耳谷物所能购得的商品没有在另一种情况中半蒲式耳所购买的商品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价值是升值了还是下跌了呢?亚当斯密一定会说升值了,因为他的衡量标准是谷物,这时劳动者劳动一周得到得谷物增多了。同样是亚当斯密,他还会说下跌了,因为一件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因占有该物品而能购买其他商品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劳动相对于其他此类商品的购买能力下降了。这个假设之所以给我留下十分深刻地印象,是因为它站在亚当斯密对价值认识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由此导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

查看全文>>>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得以开始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关于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应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前段时间的那次讨论课这样的形式特别好,通过自已认真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于我正确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您提过这样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在课下想了很多,课上也想来发言了,而且当时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在综合了同学们的观点和自已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下面想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首先讨论一下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对于解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的是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的问题。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对于“劳动”的定义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认识这个“劳动”。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成了除劳动力之外的两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明显,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要素由以体力劳动占绝大部分变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存,而且体力劳动的地位还是迅速提高。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再回到老师提出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和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的答案是能。因为,首先,知识和资本本身就是从劳动中获取的,没有了劳动,知识和资本就无从谈起,所以从本质上说,知识和资本本身实际上就是劳动,只不是可以看作是经过转化的劳动,从这点上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第二,知识和资本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脑力劳动的过程,这就到了刚刚在上面的讨论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 查看全文>>>
对政治经济学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摘要生产方式、占有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根据马克思经济学说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可以认为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所有制;资本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否定资本的因素。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将导致占有的社会化。社会占有取代私人占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生产方式;所有制 如何解释人类社会现阶段的发展逻辑以及预见人类社会的未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试图以唯物史观为基本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结合起来,重新概述政治经济学中的若干基本理论观点,从而使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认识更科学一些。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形成了这个社会的独特的生产方式。一定的生产方式的运行就形成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形态。因此,划分人类社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社会的生产方式,而不是所有权在法律上的归属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以生产方式的不同来区别的。 马克思以后的苏联范式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改变了生产关系就改变了生产方式,从而改变了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以为只要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以及其它社会关系,就认为进入了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其实,只有社会生产过程才是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物质变换这一物质运动的角度考察生产过程得到生产方式的特征;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角度考察生产过程就得到生产关系的表征。当然,由于生产总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因此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是无法割裂的,一定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来讲又由生产方式所决定。无法割裂并不意味着生产方式包含着生产关系。 .资本的生产方式不是永恒的,在资本的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出否定资本的因素,这些因素正是未来共产主义的生产力因素。共产主义生产力因素只可能从资本的生产方式中产生,不可能从封建的小农生产方式中产生。在当代资本的生产方式中,共产主义的生产力因素表现在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类生活的社会化程度也在提高,因而产生了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 查看全文>>>

经济学读后感范文一

在我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前,我想象中的经济学应该是枯燥无味、堆砌数字和符号、对于现实生活没有意义的(至少对我来说是的)。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非经济学家的普通人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帮我们获得更多的金钱,经济学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比如:当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时,钢铁企业的股票走势是怎样的?钢铁的下游企业股票走势怎样?;当利率上升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影响是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当出口市场受挫时,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消费?为了促进消费国家有什么手段(画外音:高房价)?具体发展什么行业?发展什么区域?怎样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经济学的方法论:书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石:以数据说话。书中分析问题都有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这也是经济学本身对经济学家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凡事以数据作为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基石。知易行难,比如现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直接拿出数据分析,从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传统智慧(书中解释为:通常指哪些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真理的说法)就非常值得质疑:金钱并不能帮助人赢得选举 (书中例子),每天喝8杯水不能对健康有帮助(书中例子),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要是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随便翻出一个电视台就会发现大把的白痴广告:论据和结论完全没有关系,逻辑似是而非,仔细分析这些广告完全可以当成是笑话集锦来看。(这也侧面说明为什么看电视多的人智商都不高)。

第二个层次是甄别数据:每天我们面对的数据都是海量的,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么,我们怎样使用。这就涉及到书中的另一个层次的观点:专家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怎样甄别这些专家的数据和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书中也提出了一种利器就是动机分析,书中认为:动机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理解动机或者是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些数据明显就是有问题的,比如前段时间的工资被增长的事件(那明

查看全文>>>

最近读了张世贤的《经济学演义》,这是我看到过的中国化的最白话的经济学书,他把曹操、袁绍、孙权以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祢衡击鼓骂曹等脍炙人口的三国人物和情节,嫁接天想(联想)、彩虹(长虹)、乐哈哈(娃哈哈)、德嘉(嘉德)拍卖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市场经济主角,从而引出一个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这种写作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读之后我不禁感慨: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其他的专业书,不能像《经济学演义》这么写呢?张世贤的《经济学演义》既可以说是一部科普著作,但是我看更像一部文学作品。写这类的书其实也是需要一定文学功底的。经济学知识要普及需要复合型人才。有些经济学家喜欢把普通的知识理论弄得深奥些,如果是为了研究前沿问题,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以此显示自己的学问,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则大可不必。

《经济学演义》初中学生就能够很轻松地理解,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也是一种功夫。老师上课传授知识就是要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让学生一听就懂,这样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投入,学习才能有成效。在中国,很少人没读过《三国演义》。

《经济学演义》借用了《三国演义》书中的人物,按照各自的特点,赋予其现实市场经济的角色。进而,借助这些角色的经济行为,在有意无意之间阐释经济学的道理。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于是,人们有了经济学的民族化和亲切感。

《经济学演义》通过一个一个的生动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一百多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例如理发预期、比较优势、机会成本、寡头竞争、差异化战略等等。直接看着这些概念你会感到抽象、晦涩。

由于《经济学演义》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动工,这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适合中国人的新闻习惯,同时把经济学知识中国化了,故读完《经济学演义》这种抽象将荡然无存。我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期待出现的中国化的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本,以飨读者。

注:精彩知识请关注

查看全文>>>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一)

周日花了一天时间把【魔鬼经济学】大概看了一遍,很就不看书了。没想到一天不到就能看完一本书,还是最近几个月来看完的唯一一本书,着实让自己意外。

看完后,首先说这本书还是挺不错的。列维特是个很有见地的经济学家。我觉着他才是一个牛一逼一的旁观者,有数学思维却不表面运用数学,能够洞察人一性一。

刚看完时,我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可是我想着想着就觉得有点不对。我是学计算机,为什么我半年没看完一本计算机方面的书,却在一天之内兴致勃勃地看了一本经济学的书。难道我的兴趣不在计算机?再进一步想,我毕业这么久没有任何计算机方面的进修,也就是说我能保持我还行的技术能力靠的完全是大学里的基础。可怕了,我在吃老本,现在吃以前的,那以后吃什么呢?我该注意了,思考了。不过,目前还没有什么计划。不过,我好像是突然意识到了点什么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二)

【魔鬼经济学】---动机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主要来源有三: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欺骗无处不在,越是高层,越是懂得如何欺骗;父母对孩子影响,不在于你对孩子做什么,而在于你本身是什么;信息是一种资源,掌握更多的信息,你能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大的影响力;普通民众并不会理一性一的考虑概率的问题,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公式:风险=危险+愤怒;人们更加害怕失去而不是得到,害怕未知而非已知,往往夸大自己对事物发展的控制力;事情不能想当然,一些似乎很合乎传统逻辑的,传统智慧的东西,不一定正确。下结论是需要谨慎,需要深思熟虑。因果关系的确定,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证明和内在的联系或解释来说明;混杂因素无处不在,偏倚在各个学科中要做专门的考虑。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三)

上大学以来,在一些如微观经济等跟经济有关的课堂上,总听到老师们推荐一本经济类的书,说是必读的它就是【魔鬼经济学】。这本书实在抢手啊,在图书馆是要预约才能借到的,我把它从图书馆拿回来的时候,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于是我利用一个星期中午午睡前的空隙把它读完了。

说实话,当初我想要借这本书来看的目的是比较功利的,想着它既是畅销书,又是与我们专业有关的,里面一定会教我们很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可是一整本书读下来,感觉作者史蒂芬列维特直接告诉我们的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东西不多,但他在书中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发现作者善于推翻人们一贯的想法,然后用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来向读者阐明自己的观点。虽然

查看全文>>>

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书籍的阅读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600字、2024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800字、穆勒政治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等,欢迎进行阅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