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 > 导航 >

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2024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范文

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矗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的局势转危为安。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我党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做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几十年了,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继续前行。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艰苦才能磨练人,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长征精神自省,谨记红色革命的优良传统。

我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当面对先辈时,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许多红军将领都出身书香门第,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枪。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

查看全文>>>
关于《长征》的读后感 红军战士你们真棒 夜,静静地夜。窗外已是万籁俱寂,第1版权所有,工作者共同的天地!群星璀璨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圆日那树枝上的猫头鹰,正睁大眼睛,准备抓一只珍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闹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变得格外宁静。与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心里不停地称赞他们的坚强意志,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长征》这首诗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地到达吴起镇时写下的。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思绪万千,红军战士是这样迎难而上,而我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登山时的事…… 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天好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妈妈正好闲得没事做。于是,我们全家决定去爬那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的紫荆山。 来到山脚下,望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不禁有此忘而怯步。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爬起山来。 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地小跑起来,还一边看风景,还一边哼着歌。可到了后来,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才走了一小会儿,就气喘吁吁了。刚才爸爸妈妈还被我甩得老远,现在都有已经快追上我了。我不禁有些泄气了,但还是靠最后一点力气在两边悬崖峭壁间,气喘吁吁地走着。 到了半山腰,我已累得满头大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心里早已打了退堂鼓。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意志太软弱了,如果当年的红军像你这样,还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吗?”那时年幼的我,第1版权所有,工作者共同的天地!我的心里有些不服气,并不知道红军是什么,嘴里说:“那又怎么样?”便怏怏地下山了。 今天,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终于知道了红军具有的坚强意志,想到过去的事,脸不由自主地烫了起来。 《关于《长征》的读后感》关于《长征》的读后感

查看全文>>>

夜晚借着微弱的昏黄的灯光下,我终于把《长征》这本书给看完了。

说来也许你会觉得很怪,这个年纪的女生为何爱看关于战争流血,尔虞我诈的书。而且不是看一些言情小说或者一些关于“欢型”界的动态。其实这个我也不知道,诚然想来是因为从小老爸老是讨论一些战争的事,使我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这类书籍。所以读的时候,觉得还蛮有味道的,里面一些人物一系列描写都写的很好,把握的很准确。

这本书讲述的是司令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大量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但是面对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认命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在中国各处发动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的连环机关枪。

在起义的过程中,共产党在各省的交界处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虽然那里的人民生活困难,但革命热情却高,就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存在于发展。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和扩大使十分惊恐,所以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五次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前四次红军都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博古等人临时中央的错误指挥作战计划,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渡金沙江、爬雪山……其中我认为最惨的便是在湖南湘江时,那一仗最惨的那时共有8万的红军战士渡江,原来湘江水水流很急,而且渡江时还要带着、扛着一些大家伙,如主型机关枪、机床等。这样的话,行军速度就更慢了,军队又在后面追赶,湘江上又有飞机轰炸那景象我用了13个字总结“后有追兵,前有拦路虎,惨不忍睹”这一场战役,死在湘江里的红军总总有2万多人。上岸的人还不到渡江是的三分之二。

读了这本书,是我更了解历史的真实与生的可贵,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老一辈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祖国。成为新世纪有用的青少年!

[有关于长征的读后感]

查看全文>>>

喜欢韩寒是痴迷于他文字里的那种张狂,真实,以及侠客般的义气劲。

当他参加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并获一等奖,继而推出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畅销500多万册时,我尚在一个深居内陆的小乡村小学一年级,对遥远的上海一无所知,一个文坛新手更是无从听起。初中首次听到他的名字时,他早已大红大紫,而在我周围的声音中,他只是叛逆的代名词。

后来,逐渐有机会接触到他的文字,到了大学我把图书馆所有他写的书逐一读了一遍。尖锐的笔锋,浓重的嘲讽,一贯的黑色幽默。他的笔下,主人公都有些傻劲,年少的孩子对自己幻想的偶像有着朝圣班的虔诚,最自己周遭生活的感知又有些没心没肺,连痛苦都是令人发笑的,悲伤也是幽默的,这一点有些像苏童笔下香椿树街。

他的杂文都带些批判性,最早的《零下一度》批教育批制度,言辞甚是激烈;《通稿2003》逐渐深入生活,探讨的问题涉及到一些荒谬的细节;后来到《杂的文》、《青春》可以看出岁月与经历给与他的成熟,喊出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不平等而不是仅仅批判。时光打造了他,唯一不变的是他的侠气和接地气,决不做生活的妥协者。他收敛棱角不用骂人的语气下文章,以前也许会凭一时痛快说出大家都认为却说不出的不快,现在只为找出症结解决问题。

《像少年啦飞驰》写一个落魄文人初历社会的见闻,历经残酷现实的他们也曾有过单纯的理想,又是他一贯的黑色幽默,让我们面对本该悲伤的事情忍俊不禁。主人公的生活与思想,一经说出就成为别人的笑料,不经历,谁解其中味?《光荣日》、《他的国》更是大肆发扬他的黑色幽默,林亭镇是一个扩大的香椿树街。他笔下的主人公算不上浑浑噩噩,也从不想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对决,却从未想过一决胜负。因为他本人对车的了解与喜好,主人公都有一辆车,或者梦想有一辆车,仿佛有了车便有了自由,生活就由自己做主。

08年的《一座城池》中有始无终的故事,几近苍白无聊的人物生活,让我有些失望,以为他玩赛车太痴迷,以前的才气已日薄西山。好在2010年出版了《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此小说摈弃了以前那种无所谓的调侃语气,尽管人物对话仍是带点黑色幽默,整体故事让人扼腕,出现前所未有的悲伤感。女主人公娜娜的经历让人同情,遭遇让人愤怒,好在萍水相逢的男主人公让她体会到些许人世的温情。那碗浇头奢侈的牛肉面,想必会是她永远温暖。

读完他的其他作品,再回过头打他的首部长篇,发现原来他也有过学生气。尽管书中展露无遗的文采、不

查看全文>>>

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脑海里不断浮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到达吴镇时写下的。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总是为他们的意志而感动,红军战士是迎难而上,而我呢?

暑假,灸热难耐。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正好闲着没事,于是我们全家一起去爬厦门海沧的慈济宫。来到山脚,望着那999层台阶。我不禁有些胆怯,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往上爬。

走到第一百个台阶时,我觉得很轻松。一边看风景,一边哼着歌。到了三百层台阶的时侯,感觉心有余力不足,刚才爸爸妈妈带被我甩得老远,现在都快追上我了。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的说:你的毅力要坚定些才好,如果当年的红军像你这样,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我听了爸爸了话,一鼓作气地爬到了山顶。

今天,我读了《长征》。终于理解了爸爸所说的红军,真的是有无比坚强的意志。

查看全文>>>

茫茫草原上,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行走,似蚁群-----他们团结一致,从不丢弃落后的同志,似河流----他们流过所有的土地,从没想过放弃

皑皑雪山上,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行走,似银带----他们环绕着雪山,可不就像一条带子一样吗?似钢铁---谁也别想把他们斩断!因为他们是一体的!

他们是可爱的中国共产党,是红军最顽强的战士。

粮食短缺到了主席也要挨饿的地步,他们没有退缩,反而冒着死亡的危险去实现共产主义战士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山路崎岖到了人和畜寸步难行的地步,他们没有退缩,反而冒着随时坠入万丈深渊的危险,为他们的亲人们战斗!

天如火炎炎烈日动摇不了战士的决心!水似银,艰难的生存环境威胁不了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信念!敌重兵,压黔境敌人的围追堵截杀不死战士的壮志雄心!

若隐若现的沼泽像一个凶猛的野兽,它好像在咆哮着,为自己能吃了战士的肉体而不能泯灭他们的共产主力理想而愤怒着,它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发出一阵阵的怒吼,它发誓,绝不善罢甘休。可战士坚定的信念却又让它欲罢不能,只能闭上嘴,灰溜溜的逃离。

谁是最坚强的人?

谁是最顽强的人?

谁是最美丽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无私的人?

谁是最英勇的人?

他们是最坚强的战士,

他们是最顽强的小草,

他们是最美丽的象征,

他们是最可爱的中国共产党,

他们是最无私的慈父,

他们是最英勇的士兵。

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

查看全文>>>

  《长征》读后感1000字   最近,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经历无数困难,风雨险阻,千辛万苦,受冻挨饿。但是,他们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反而昂首挺胸,勇敢的去面对一切困难。   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红军战士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长征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在一次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依次交党费。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会有,但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压倒,队伍仍然在顽强的前进,向着黑暗中的晨曦前进,向着未来的新中国前进……面对山高秃岭,凛冽朔风,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国的保尔──张海迪, 查看全文>>>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着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

查看全文>>>

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题记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王树增的《长征》一书,是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许多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一珲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这就是长征的全过程。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序言里曾说:支撑生命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这是作者对整个长征历程的实质精神与终级意义的高度凝练。何为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便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路途上,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一个个长征故事好似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处处透露不朽的长征精神,使人为之动容、感叹。

想来,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不也是一条新的长征路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勇于面对各种挑战,需我们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牢记长征给人们的深刻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唯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理应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理应明白前进路途很长,未知的挑战很多,现在我们该做的,便是在新的长征路上,重又发扬长征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展望未来,21世纪的青少年必定高扬起长征的旗帜,用坚定不移的信念驶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风尘仆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查看全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令我感慨万千的书《长征》,它记叙了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经过。

长征是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的远征。这次远征跨越了中国11个省,翻越了十五座大山,其中六座都是长年积雪,度过了20多条大河,每条河?a href='/zhuanti/jiazuowen.html' target='_blank'>家兰盖耍凶柿贤臣疲诔ふ髦校骄孔?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红军在出发时,有十万余人,而最终在陕北会合时只剩三万余人了。

会师后的红军建立了陕甘宁苏区,并逐渐将胜利从陕北推向了全中国!

读罢此书,我深刻地意识到,长征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红军的信念坚定,有着舍生取义的精神,他们一路上浴血奋战血奋战,不屈不挠,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没有荣誉,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东西都是大家平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四渡赤水河、血战长江、强渡乌水河、巧渡金沙江他们不论经历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血的奉献,是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共产党员战士历经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星辰ww)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无畏的精神,用他们那种坚韧的意志力在今天努力学习,在明天为祖国的更加富强而拼博不息!

长征已成辉煌的历史,但长征的精神必将永垂不巧,并薪火相传。

查看全文>>>

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初中生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高中生关于长征的读后感15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