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长征读后感1500字 > 导航 >

长征读后感1500字,2024长征读后感1500字

长征读后感1500字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矗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的局势转危为安。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才有了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我党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做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几十年了,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继续前行。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艰苦才能磨练人,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长征精神自省,谨记红色革命的优良传统。

我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当面对先辈时,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许多红军将领都出身书香门第,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枪。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

查看全文>>>

此时,我正躺在床上久久难眠。脑海里不断浮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那雄伟壮观的场面。不禁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长征》这首诗是毛主席在红军浩浩荡荡到达吴镇时写下的。每当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我总是为他们的意志而感动,红军战士是迎难而上,而我呢?

暑假,灸热难耐。一个星期天,爸爸妈妈正好闲着没事,于是我们全家一起去爬厦门海沧的慈济宫。来到山脚,望着那999层台阶。我不禁有些胆怯,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开始往上爬。

走到第一百个台阶时,我觉得很轻松。一边看风景,一边哼着歌。到了三百层台阶的时侯,感觉心有余力不足,刚才爸爸妈妈带被我甩得老远,现在都快追上我了。

善解人意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的说:你的毅力要坚定些才好,如果当年的红军像你这样,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我听了爸爸了话,一鼓作气地爬到了山顶。

今天,我读了《长征》。终于理解了爸爸所说的红军,真的是有无比坚强的意志。

查看全文>>>

茫茫草原上,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行走,似蚁群-----他们团结一致,从不丢弃落后的同志,似河流----他们流过所有的土地,从没想过放弃

皑皑雪山上,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行走,似银带----他们环绕着雪山,可不就像一条带子一样吗?似钢铁---谁也别想把他们斩断!因为他们是一体的!

他们是可爱的中国共产党,是红军最顽强的战士。

粮食短缺到了主席也要挨饿的地步,他们没有退缩,反而冒着死亡的危险去实现共产主义战士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山路崎岖到了人和畜寸步难行的地步,他们没有退缩,反而冒着随时坠入万丈深渊的危险,为他们的亲人们战斗!

天如火炎炎烈日动摇不了战士的决心!水似银,艰难的生存环境威胁不了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信念!敌重兵,压黔境敌人的围追堵截杀不死战士的壮志雄心!

若隐若现的沼泽像一个凶猛的野兽,它好像在咆哮着,为自己能吃了战士的肉体而不能泯灭他们的共产主力理想而愤怒着,它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发出一阵阵的怒吼,它发誓,绝不善罢甘休。可战士坚定的信念却又让它欲罢不能,只能闭上嘴,灰溜溜的逃离。

谁是最坚强的人?

谁是最顽强的人?

谁是最美丽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无私的人?

谁是最英勇的人?

他们是最坚强的战士,

他们是最顽强的小草,

他们是最美丽的象征,

他们是最可爱的中国共产党,

他们是最无私的慈父,

他们是最英勇的士兵。

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

查看全文>>>

  《长征》读后感1000字   最近,我读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经历无数困难,风雨险阻,千辛万苦,受冻挨饿。但是,他们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反而昂首挺胸,勇敢的去面对一切困难。   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红军战士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长征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在一次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依次交党费。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会有,但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压倒,队伍仍然在顽强的前进,向着黑暗中的晨曦前进,向着未来的新中国前进……面对山高秃岭,凛冽朔风,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

  “不经一番彻苦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潜心研究十多年,验算用的草稿纸竟达十几麻袋之多。终于攻克了数学上的难题──哥得巴赫猜想。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为了研制炸药,有十几次差点落入死神的魔掌,但是他还是不放弃,继续研究,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国的保尔──张海迪, 查看全文>>>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着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

查看全文>>>

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题记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王树增的《长征》一书,是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许多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一珲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这就是长征的全过程。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序言里曾说:支撑生命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这是作者对整个长征历程的实质精神与终级意义的高度凝练。何为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便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路途上,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一个个长征故事好似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处处透露不朽的长征精神,使人为之动容、感叹。

想来,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不也是一条新的长征路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勇于面对各种挑战,需我们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牢记长征给人们的深刻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唯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理应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理应明白前进路途很长,未知的挑战很多,现在我们该做的,便是在新的长征路上,重又发扬长征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展望未来,21世纪的青少年必定高扬起长征的旗帜,用坚定不移的信念驶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风尘仆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查看全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令我感慨万千的书《长征》,它记叙了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经过。

长征是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的远征。这次远征跨越了中国11个省,翻越了十五座大山,其中六座都是长年积雪,度过了20多条大河,每条河?a href='/zhuanti/jiazuowen.html' target='_blank'>家兰盖耍凶柿贤臣疲诔ふ髦校骄孔?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红军在出发时,有十万余人,而最终在陕北会合时只剩三万余人了。

会师后的红军建立了陕甘宁苏区,并逐渐将胜利从陕北推向了全中国!

读罢此书,我深刻地意识到,长征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红军的信念坚定,有着舍生取义的精神,他们一路上浴血奋战血奋战,不屈不挠,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没有荣誉,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东西都是大家平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四渡赤水河、血战长江、强渡乌水河、巧渡金沙江他们不论经历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血的奉献,是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共产党员战士历经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星辰ww)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无畏的精神,用他们那种坚韧的意志力在今天努力学习,在明天为祖国的更加富强而拼博不息!

长征已成辉煌的历史,但长征的精神必将永垂不巧,并薪火相传。

查看全文>>>

长征故事读后感 共有三篇范文 范文一: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 面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

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具备的。而是需要经过持久的刻苦磨炼,才能逐步形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好: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都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我们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虎视眈眈,想把我们挤兑下去,害怕我们的强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独立。在他们进行这种丑恶行经的同时,我们更要勇敢面对。以极大的信心和毅力来面对挑战。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血肉一般不可分割。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用长征精神充实自己。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国防,提高国家的实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显示中国的世界地位

查看全文>>>
长征精神读后感 70多年前的长征不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她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辉煌精神,仍是我们事业鲜活的灵魂。第1,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大力弘扬长征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军之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失败,主要原因是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他们死板地把书本上的一套搬到革命苏区,在反“围剿”中不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抛弃过去几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而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的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导致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军力、民力、物力消耗巨大,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因此,长征要取得胜利,首先必须要发扬实事求是精神,结束“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长征开始后,广大红军的干部和战士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屡屡失利中逐步认识到,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是红军不断失利的主要原因,不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红军就无法摆脱困境。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正确指导思想,结束了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指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勇气。正是因为发扬了实事求是的精神,红军才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二)在长征过程中,随着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形成,随着党的主要领导人思想认识的转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在党的决策中体现。关于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就是最好的证明。当发现预想目的地的环境、条件和敌情不适宜建立根据地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拘泥于已定方案,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从实际情况出发,重新选择、寻找适宜红军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落脚点。经过多次改变,党最后选定陕北为落脚点。这样,粉碎了蒋介石一次次“围歼”的计划,摆脱了一次次的危险,避免了损失;最后建立了领导全国革命斗争发展的战略基地,形成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战略态势。长征之初,由于党内“左”倾领导者实行机械教条的军事路线,致使红军遭受惨重损失,几乎陷入绝境。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指挥下,重新确立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正确的军事路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转变的发生过程,实质上就是实事 查看全文>>>

飞机上,一位老人说:我最幸福的时候,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候,那就是我的长征。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带着疑问,我开始观看电影《我的长征》。

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大家都亲切的叫他瑞伢子,瑞伢子的父亲、姐姐、姐夫都参加红军,并且参加了长征,这个在父亲和姐姐百般呵护下的孩子,跟着父亲四处躲藏敌机的轰炸。这时,幸运的他在度过湘江时,遇见了从未谋面的毛主席。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并且,瑞伢子开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长征生活。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取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瑞伢子很害怕,但他牢牢记住了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跟着走的王瑞担任了警卫,并在遵义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他亲眼看到毛主席和妻子为了不耽误部队行军打仗,狠心将新生的女儿留下来,希望能被好心的老乡收养。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赢得了长征中的第一次胜利娄山关大捷。这让瑞伢子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时失去了第二个亲人姐姐;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情况紧急,连长为救遇险的瑞伢子时落崖牺牲,他又失去了一位敬爱的兄长。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注定是艰难的,它充满了无法预知的劫难。渡过大渡河时必须先抢回泸定桥,而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为了让大部队安全过桥,战士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往铁桥上铺板子。面对不长眼的子弹,谁也没有退缩,只是前进,在枪林弹雨中前进。二十二位红军突袭队员用血肉之躯了一曲人类的史歌。这里面就有瑞伢子的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苦难与艰险磨砺和刺痛着少年的心,在硝烟未尽的沪定桥头,瑞伢子再次见到了毛主席,主席摸着瑞伢子的头,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主席的慈爱和坚定抚慰和激励王瑞,使他在炮火硝烟中真正成长了起来。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重新走是了长征路

含着泪水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有着无限有感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让瑞伢子这么坚强而勇敢,让红军走过了这艰苦漫长的长征之路?没错,这就是革命的力量,革命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去奋斗!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是红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如今我们有这么优厚的条件学习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刻苦认真的学习?让我们都努力成为国之栋梁,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查看全文>>>

长征读后感1500字

长征读后感1500字栏目为您提供2024长征读后感1500字、精选长征读后感1500字等。希望您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有所参考,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我们栏目,欢迎收藏,以便今后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