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中国画与西洋画读后感 > 导航 > 《国画》读后感1500字

中国画与西洋画读后感

《国画》读后感1500字。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国画》读后感1500字,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在朋友的推荐下,前不久拜读了王跃文的《国画》,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

书中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大起大落、曲折离奇,描述的事件也大都是一些官场、商场、情场上的琐碎事情。小说利用朱怀镜、方明远、皮市长、柳秘书长、宋达清、袁少奇等十余人的形象刻画,把荆都市的官、兵、贼、寇都浓缩在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里,从侧面来反映当今社会政界、商界以及文艺界的面面观。可谓深刻到位,令人震撼。从表象看,《国画》是一部教唆人如何溜须拍马、如何作恶使坏的书。进一步深思,那是王跃文对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做事的深刻认识和思考。主人公朱怀镜是好是坏,我们暂不去妄加评论。但他在处理人际复杂的事情上我觉得他算是好人了。而且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的不容易。首先朱怀镜在领导面前是好干部,在妻子面前是好丈夫,在玉琴眼里是好情人,在曾俚李明淡和卜老等心目中是好朋友,而在那班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各自不择手段为之钻营的同僚和商人眼里也算是一个比较正直和豪爽的哥们。朱怀镜没有刻意去做作秀、去掩饰、去表现自己。他很诚实,好多事情他都是从良心和善意出发,并没有刻意去做圈套让人钻或本身就把替人办事作为一种交易。他在处理日常的人事关系上全凭一股真诚和爽快。当然,他也有痛苦和烦恼的时候。他的最大痛苦和烦恼无非是在副处岗位上无职无权,无人搭理,和一个稍大的官儿说说话儿都似乎是高攀的时候,人家拿眼斜看他的时候,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也促使他努力想挤身在这个荆都的新贵阶层。陈清业当然不会想去爬官,大年也肯定没想过去政府做官,表弟也只能想着先从自己的工程内扩张。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承揽工程、如何赚钱上。当他有了基本的积累,当他能真正领会表姐夫的教诲,而且懂得了江河挣钱江河花的道理,也就学会了挣钱、洗钱、玩钱。若干年后,他就成为如今的裴大年、陈清业之流了。

为什么朱怀镜可以在这班人之中游刃有余,我认为与他的为人和学识有关。不狂不傲,热心帮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善于分析问题观察人的本领。且能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真有些大儒大雅的风度。这些儒雅和风度并非一夜之间学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修炼。

看朱怀镜的官海沉浮,不由地想起一句古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生在世,无论是在官场、生意场、情场上都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规律,无论是得到哪个仙人高僧指点都很难达到好运连连、经久不衰。大自然也不无例外地明示着这种规律。江河蜿蜒曲折,顺势而流,没有笔直流淌的河道,即便有也是人工开挖的河床。一阵山洪爆发,河水决堤又在田野里冲出一条河道来。山峦连绵起伏、巍巍峨峨、神秘莫测,山的波幅才显得叠翠意蕴。就连海水也是日夜波涛翻滚、浪潮汹涌,才显得气势和生动。江河湖泊即便风平浪静仍是静波潋艳、微波悠悠。不动的水我们称作死水一潭,光秃的山我们曰之孤山。笔直的河床没有生气,一看就是人工开挖的,没有曲线的女人不美,没有气魄的男人不壮,而人生没有曲折没有坎坷就不显得生动多彩。朱怀镜算是个饱学诗书的人,他的悟性很好,靠自己读书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国画》的笔触已伸进了哲学和人性的深处。做人的道德底线是不能丢的,冯道有一句诗道:道德几时能去世,乾坤未必陷吉人。唐末的冯道能久居官场,身居要职而被诩为不倒翁总有他立足的理由和根基。没有这种经得起世人检验和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的支撑,什么权贵也只能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国画读后感1000字


《国画》写得是真好,可是,我读着心里发冷。

尽管不乏戏谑之词,但我觉得,《国画》是最接近生活原形的一部当代官场现行记!人物心理之描写,可谓细如丝发。里面的人物,就是你我身边的熟人。而最具普遍意义的人物就是朱怀镜。你我都是他,起码曾经有那么一段经历是他。和其他的官场小说相比,它是原始的,毛坯的,野性的,真实的,像一片古老神秘的雨林,映射这个奇妙世界的真相。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惨淡的现实,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

但没来由得我读着心里发冷。我仔细想了想,大致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觉得很可怕。一路看着,这感觉是愈见清晰。上级领导道貌昂然的假模假样的滑稽及具讽刺的意味,那些点头哈腰阿谀奉承的下级小丑样,让人感到可悲可怜,而所有官场中人性格的扭曲变形,真让人感到现实的残酷,官场的可怕!官场真的就是这样?其实它从来都是这样!只是像我这样愚笨的人没有发现,而是让王跃文这样的聪明人点破了,我于是也跟着眼睛亮了起来。有的时候,眼睛近视,或者就是瞎子,没什么不好。看得清楚了,反倒影响食欲。我想到了古代,想到了外国,也就是说,古今中外我都想了想,对官场的印象居然出奇的一致。我想,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是不是人类的本性就决定了?是不是上帝在耍人类,让人类尽情地玩,而他在偷偷地笑?我有些发冷。

其实范围哪里只局限在官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正像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他不承认这是一篇什么官场小说。王跃文说,他只不过想写人。我琢磨了半天,有些感悟了。是不是官场人生就是日常人生?只要人与人交往,只要存在利益冲突,不都这样吗?这样想来,就更有些冷。

我一面在说好的时候,也一面在学习里面的细节。《国画》我大约看了一周。这些天,我晚上看《国画》,白天就琢磨着哪些人像皮市长,哪些人像宋达清,哪些人又是张天奇、朱怀镜,哪些人又是曾俚、玉琴那几个耿直的倒霉蛋。主人公朱怀镜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心里真是揣着一面镜子似的,把身处的官场,把那官场间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把自己,也把别人都看的清晰如映镜,却又莫可奈何。俗话说难得糊涂。作者能把朱人公的感受写的如此清晰,他自己曾经的经历的痛苦,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扮演的角色就是耿直的角色,但这些天,我却自觉不自觉地开始琢磨身边的一个个人了。我的心里活动也多了起来。原来的我不这样啊,我是不是也进化了,从简单到复杂?

我还想看《国画》的续集《梅次故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毛病。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却总是牵肠挂肚。我们生活在一种病态的生活中,却常常不能自拨。在不能自拨中,我们重复着病态,甚至发明着病态。

国画读后感


国画读后感(一)

你可以为了利益而活,你可以为了权势去拼搏,但是,在我的人生字典里面,人际有时却敌不过良心二字。

一位长者给我推荐了一篇我很少去看的题材的小说【国画】。它讲了市级政坛的一些很现实的东西,人际,权势,金钱,利益这篇小说我没有看完,我没有激一情去读完它,不是说它离我多么远,只是它揭开了血淋淋的现实,很残酷,让我觉的我小小的世界突然扭曲了,我该怎么生活

我喜欢简单,所以我讨厌生活变得复杂。

我的人际圈里面似乎很少有真心交过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扮演着木头人和垃圾桶的角色。很奇怪的角色。木头人,是我很喜欢的角色,可以没有任何表情,没有喜怒哀乐的生活,虽然枯燥,但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也不乏自己的自娱自乐。无人打扰,便也很开心。我不喜欢别人打扰我,同时我也不会去打扰别人。这是我的生存方式。似乎天生就注定了。我是个孤独的人。

垃圾桶,是我对别人而言的。好多朋友都喜欢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听,如果我静下心来写的话,估计可以写出一个集了,故事无论是好的,还是悲惨的,每个细节,每颗泪水,每抹笑容,都曾经让我感动过,虽然我听到的悲伤要比快乐多得多,但是我还是很慰藉,有人在悲伤的时候想起我。我还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从不八卦,谁的事情谁解决,是真的就必定会成真,你不让我看到,你不亲自告诉我,我也不信,我也不感兴趣。

这或许是他们相信我的原因吧。

我一直称自己是局外人,用麦子的话说:是你自己的认识,不是我们大家的。我们一直拿你当做朋友,只是你自己不接受别人罢了。

或许也对,我对每个人都客客气气的,很有礼貌,什么都算的很清楚,我从来不沾别人的便宜。我觉得只有这样我才能开心的活着。我讨厌欠别人的,这样会使我一辈子良心不安,不是我害怕什么,是我知道,不是我的,我得到了也不会快乐。

我很喜欢吃亏,我认为吃亏是福,我并不是佛中人,但是我信因果。还是顺其自然好。

每次写读后感,我会写到书中的人物,但是这次是我还未看懂朱怀镜,所以不敢妄自下笔,仅仅就写我的状态吧。或许我会把它看完,或许也就此尘封了。

每走一条路,都不知道是对是错,还是顺其自然吧。

国画读后感(二)

一部当代官一场现行记!

国画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写得很不错,主要描写官一场上尔虞我诈,投机取巧,溜须拍马,现实而又复杂的人际关系。

阅读初衷是听友人介绍这部书是年轻人涉世之初必读本,故带着好奇读完此书。读后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幸运的进入外企,不用如书中人物如此费劲心思往上爬,对此感慨颇深。

作者通过主人公朱怀镜的官一场起伏境遇深刻地说明了官一场人物间相互利用等官一场路的本质。同时围绕在主人公身边的三位密友的人生道路和境遇也是非常具有代表一性一。曾俚为人耿直,有正义,是敢于发现社会问题同时敢于对社会直言的人。他的正义感让人们大为钦佩的同时却对其后坎坷的人生发展路大为同情。卜老平凡的岗位,却拥有大师级恬淡的生活态度,十分让人敬佩。李明溪率真的一性一格,对绘画的执着及其后听从朋友劝诫变更生活追求理念而最终迷失自己的境遇让人们心生可怜之意。

很喜欢王跃文笔下主人公的两位好友卜老和疯前的李明溪,喜欢卜老恬淡的生活态度,同时非常欣赏书中恬淡的代表诗句来者莫忙去着莫忙且坐坐光一陰一不为人留,功也休急利也休急再行行得失无非天定;观看千古人逐鹿,先坐清淡鬼吹一箫

现代人如此快速的生活节奏,如若能在心底深处留一份恬淡心情看世界将会非常惬意。

国画读后感(三)

看了遍王跃文的【国画】,上学时就曾看过这本书,也许因为那是的单纯和对社会的不认识,看不出其中的含义和文中的寓意。现在读来多了份感慨和感悟。朱怀镜是官一场中其中一个角色,他的起伏显示了现在官一场的尔虞我诈,投机取巧和一些拍马溜须的谄媚小人。也显示了现在社会的人际关系,说明在官一场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相互的利益和互相的利用。不知是现在社会变的虚伪了,还是太耿直的人有点不入群了,曾理为人耿直,有正义,是敢对社会直言的人。可他的为人处世都不适合他的职业记者。我们现在的新闻很多都是等出来的,在事情还没发生时不叫新闻,等发生意外了或者出了重大事情时,新闻随之也就出现了。可真正的事故原因也是不允许出现的,等大家能看到的就是政一府如何积极,领导如何正确之类的了。朱怀镜毕竟是官一场中人,他为人圆滑,遇事稳重,处世老练,在官一场中如鱼得水,最后他是连升三级呀。可也许作者也看不下去社会的这一群大蛀虫危害国家,使他们一大家族又一落千丈,可能朱怀境还少有点良知,致使他不像其他人那样一直向上爬。可也是他的处心积虑,他的老练又再次让他回复以前的风光。

他的情感变化也反映了现在社会的风气,男人有钱就变坏,也看出我们社会的不正之风。可他的情感也不像有的人只是一时的激一情,只是为了满足欲一望和一种纯粹金钱交易,他和玉琴是值得同情的,只是在错的时间付出了对的感情。可他们的感情是不会被社会认同的,也不能让人们接受。像玉琴一样,她应属于第三者吧,可她错了吗?是的,她错了,对于朱怀境的老婆和他的家庭来说,她错了,时间错了,他们的一爱一选择错了时间。可她也没错,一爱一有错吗?她付出了她的真一爱一,朱怀境是他第一个所一爱一的人,一爱一一个人怎会有错呢。他们的一爱一很真,也很纯,他们的一爱一值得人同情,值得人可怜,可他们也注定是没有结果。

人生在世,有时我们也需要一种蔑视的心理看着社会中的一些人或物。虽然不能总以鹅的眼球把一切缩小,看不起一切,但也不能总用牛的眼睛看着世界。我没有曹一操一的霸气,傲视群雄,也没有郑板桥的清高,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我蔑视那些投机钻营的无耻小人,我蔑视那些见到领导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人,我蔑视那些为了名利权利放弃做人原则的人,我蔑视那些只为自己利益而生活的人。人都有七情六欲,共同的追求,相同的一爱一好,心灵的交流,慢慢地两人之间会有一种相互的吸引而产生感情。人不怕多情,但决不可滥情。虽然我没有孟姜女对一爱一情的坚贞,也没有梁山伯祝英台对一爱一情的毅力,可我一样蔑视那些把感情当儿戏的人,我也蔑视那些为了一时的激一情破坏两个家庭的人,我更蔑视那些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灵魂的人。人活着,不可没一精一神,更不可没准则,活就要活的坦坦荡荡。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一)

开始看书名时,我以为是写关于美术的书,但真正翻开书时才发觉是讲有关官一场的小说。小说男主人公朱怀镜可谓在官一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就摸索一条为官之道,练就一身投机取巧,拍马溜须,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一无背景,二无钱财,就凭他的为官之道从一个乌县副县长当上荆都的财政局的副局长,反映了官一场浑浊,尔虞我诈的现象。

小说不纯是讲官一场的尔虞我诈的利害关系,它也讲到一些正直讲情义的人。比如朱怀镜的好友李明溪、曾理和仆未之,他们可谓真正表里如一、真一性一情,也是朱怀镜没有利益关系的值得推心置腹的朋友。李明溪是美院的老师,画技高超,境界也高,为人潇洒清高,放一浪一于形骸之外,不拘小节,比如他从不与人握手,不在乎别人的眼观;曾俚是一个报社的记者,他心怀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看不惯政一府人员鱼肉百姓,花天酒地,弄虚作假的行为,他更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他崇拜顾准,曾说令我佩服的是他的理论胆识。他当时生活在最屈辱的境遇里,他思考的问题都是足以把自己推向极刑的。可他没有畏惧。他说国家要有笔杆子,要有用鲜血作墨水的笔杆子。他以顾准作他的人生风向标,实践上他的确做到这个境界,不管面对什么政一府压力,他依然坚持为民请命。而仆未之一生坎坷,但他淡定地对待人生,李明溪对仆未之做的挽联惯看丹青知黑白,永入苍茫无炎凉最匹配他的境界。但与这些正直的人交心,朱怀镜依旧没有触及他的官一场浑浊习气,在朱怀镜眼里,李明溪生活在梦幻里,曾俚生活在理想里,仆未之生活在古风里,每与他们交流,怀镜总能回到他文人的圈子里,洗荡一下官一场浊气,但一回到现实,他不得不又与官一场打交道,放下文人的习气,逢迎拍马,爬上官阶。

在作者描写男人的名利场的同时,也会描写到一些男人身边的女人,比如梅玉琴、香妹、陈雁。陈雁是报社的记者,外表美丽,一性一情清高,但她谄媚于权力,成为皮市长的情一人。香妹是朱怀镜的原配妻子,可谓温柔娴淑,开始于朱怀镜过着安稳平凡的日子,但在朱怀镜飞黄腾达之时,却遭朱怀镜背叛,她知道朱怀镜在外有外一遇时,她毅然与他离婚。梅玉琴是天元大酒店的经理,也是朱环境的情一人。在职场上,她是典型的白骨一精一(白领、骨干、一精一英)。但在生活中,她是个温柔、体贴、貌美如花的小女人。她不计后果的与有妇之夫朱怀镜发展恋情,沉迷于朱怀镜编织的情网中,最后她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堕入牢狱。玉琴的遭遇是令人悲悯的,她为了救朱怀镜,自己一人承担后果这一行为值得钦佩。可从另一种角度考虑,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她被一爱一情冲昏的头脑,在一开始见朱怀镜时就心生一爱一慕之情,她知道朱怀镜去了桑拿房一下子出来了,实则与桑拿女草草了事,就断定他是正人君子。这些围绕在官一场男人的女人曲折命运,都反映了小说体现的官一场的社会浑浊现实。

另外,小说有关一些神奇的情节又是小说的亮点。小说一开始就描写朱怀镜被算命先生料算说朱怀镜以后会出人头地,当大官。还有就是朱怀镜与梅玉琴、李明溪、曾俚一起去且息亭后发生了奇怪的事,除了朱怀镜其他人都夜晚梦见被蛇缠绕,而白天就打不起一精一神。原来,据说只要去过且息亭的人夜晚都会梦见被蛇缠绕,厄运缠身,重则致死,除非是大富大贵的人。结果梅玉琴堕入牢狱,李明溪疯了,曾俚遭受排挤,而朱怀镜依然稳坐官位。这些神奇的情节不仅推进情节发展,而且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小说魅力。

【国画】这本书涉及人物官一场与欢场的经历、权力与情一欲的追逐等方面,刻画深微,叙述周严,既有现场感亦有透一视感,随成为一部难得的警示之作;还因着重写出了文化与良知的存在,所以难掩全书的深切的忧患之心。

国画王跃文读后感(二)

驹于王跃文的【国画】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找来看看。某日漫步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时,偶然发现了它,便借来看了!早先也看过一些其他的官一场文学作品,但是看过【国画】后,不禁赞叹,王跃文真不愧是中国官一场文学第一人!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为什么用国画这两个字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因为里面提到国画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国画,我才恍然大悟!国画强调的是写意,重在气、神、韵、致,最难达到的是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境界。【国画】如此,国人亦如此。人在画中,众生百相,一览无余。王跃文的作品【国画】给我们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幅生动留白的写意芸芸众生图。从这幅图里,我似乎呼吸到荒郊野岭清泉的甘甜,又似乎触一摸一到城市钢筋水泥的冰凉;在这幅画中,我仿佛看见形形色一色、卑微或高贵的灵魂,又仿佛听见现实主义者的叹息与理想主义者的呐喊。

【国画】主要是围绕主人公朱怀镜的官一场经历,着力描写了他从县城一个普通办事员到成为市政一府实权派人士的心理演变过程,深刻揭示了人一性一丑恶以及腐败滋生的原因,同时它也反映出作者本人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书中主人公朱怀镜对他妻子陈香妹所言:你不在官一场,没法了解官一场的微妙之处啊!这最多只能说明他们开始注意你了,这还远远不够啊!说白了,你还得投资。现在玩得活的,是那些手中有权支配国家钱财的人。他们用国家的钱,结私人的缘,靠私人的缘,挣手中的权;再又用手中的权,捞国家的钱。如此循环,钱权双丰。在此,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我们作出一精一辟的总结:官一场好比势利人的投资公司,宦海是个到处充斥铜臭的花花世界。作者还引用了一些社会上的流行俚语,比如:说到底现在送礼,一不需要理由。千条理万条理,送是硬道理;二不需要送货物。这样货那样货,钱是硬通货。再看下面这样一段:朱怀镜见识过不少这样的领导,你同他单独在一起,他一爱一和你说话就说几句,不然他就一眼不发,要么面无表情,要么似笑非笑,听凭你闷得发慌,背生虚汗。朱怀镜平时注意过,皮市长要么笑容满面,要么黑着脸。那笑脸黑脸之间没有过渡,才笑容可掬的,突然就冷若冰霜了,就象小孩子搭的积木,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可刚搭好就哗然倒下了。下级们就总在他的笑脸和黑脸之间提心吊胆,不知所措。

作者细针密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官一场上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滑稽可笑的微妙关系图,巧妙讽刺了在特定环境下被封建奴一性一扭曲的卑微人格和被所谓的游戏规则左右的虚伪灵魂。读到此,我不禁想起柏杨先生写过的一篇杂文,采撷如下:君不见大官崽巡视下级机关时那种镜头乎?大官崽昂然而入,中级官崽和低级官崽闻声而出,一面围着大官崽一团一团一而转,一面努力露牙而笑,然后一个有头脸的家伙陪同该大官崽入小靠,唧唧哝哝,如云如雨柏杨先生写得犀利,而王跃文先生写得调侃,二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口诛笔伐,痛快淋一漓,信笔折射一出谄上欺下、奴颜媚骨的官一场丑态,无情讽刺了礼尚往来、尔虞我诈的官僚作风。另外,作者全书中也刻画了几个象画家李明溪、编辑曾俚这样有个一性一、有良知的普通百姓中的亮点,但他们微弱的力量似乎如同堂吉柯德式的激一情,只能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徘徊斗争不难觉出,也许作者的本意并不仅仅是倡议当前社会流行的反腐倡廉口号,他呼吁更多的是,我们的社会监管机制如何彻底杜绝腐败的根源,如何改变国人骨子里潜在的劣根一性一,如何让百姓多一份社会责任感,多一点人文的理想主义一精一神呢?

玖罢全文,让人忍俊不住之余又令人掩卷深思。我们知道,国画是一种国粹,但凡是国粹的就一定是好东西么?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倡过存其一精一华,去其糟粕的治学之道,治国亦如此。那么,国画里面那些贪一官污吏的丑恶嘴脸、那些官一场欢场的云雨春秋早就应该彻底清除了!国画的主题是丰富多采的:有扇面一精一巧的花鸟蚊虫,也有气势恢弘的大好河山;有题字配诗,也有点染留白同样,我们今天的国画中缺少的不是宁静淡泊的小百姓,而是赤膊持一槍一的斗争者。和平年代并非需要一片和气,亦希望看到针砭实质、血与火的文字,听到出类拔萃、正直善良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小人物的深沉和苦闷中寻找到彼岸的光明与希望。王跃文的【国画】,不愧为这样一本警世之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