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 > 导航 >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2024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 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

查看全文>>>

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 一节的教学 第1课时:烷烃 第2课时:烯烃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4课时:习题讲解 2、重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 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 二、预习内容 (一)、烷烃和烯烃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 结合成 ,碳原子剩余的 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烷烃的通式为 ,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2、烷烃和烯烃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 的 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 (3)顺反异构的概念 (二)乙炔 1、乙 炔的分子式 ,最简式 ,结构简式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 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4~35,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 原理 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_______, , 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 催化裂化 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 成_________ 催化重整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 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学习重难点: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取代反应 2、烯

查看全文>>>

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 一节的教学 第1课时:烷烃 第2课时:烯烃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4课时:习题讲解 2、重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 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 二、预习内容 (一)、烷烃和烯烃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 结合成 ,碳原子剩余的 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烷烃的通式为 ,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2、烷烃和烯烃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 的 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 (3)顺反异构的概念 (二)乙炔 1、乙 炔的分子式 ,最简式 ,结构简式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 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4~35,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 原理 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_______, ,[来源:学,科,网z,x,x,k][来 _______, ( , , )[来源:学科网zxxk] 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 催化裂化 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 成_________ 催化重整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 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

查看全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

查看全文>>>

一、课标要求: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 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课标评价: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够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 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具体体现: (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10(山东省) 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 b.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22.(8分)现有下列四种有机物: ①ch3ch2br ② ch3ch2oh ③ ch3cho ④ (1)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2)②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

查看全文>>>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二、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难点: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三、设计思路

查看全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 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

【交流回答】

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

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

【展示交流】

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

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

【阅读回答】

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

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

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

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想法?

【交流回答】

有一些花可作指示剂,如牵牛花、蝴蝶兰花、玫瑰、紫甘蓝。

【过渡】

上面我们

查看全文>>>
篇一:高中化学 一学年即将结束,对教学中的感想进行反思,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回忆一年的教学情况,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新教材与旧教材从内容、版面、插图等相比,均有较大的改变。旧教材注重知识的架构与系统性,但课后习题与高考严重脱节,所以另配省编练习册,做辅助教材使用。新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知识的架构上,突出当前科技的发展情况介绍,突出探究式教学过程,突出利用插图使学生形象的接受知识的目的等,尤其是课后习题的编排注重了梯度,基础题、中难题、稍难题及难题,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做到了与高考内容的接轨。应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如果教学中完全贯彻新教材的意图,可以推测学生在学完这本教材后,学习能力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但教学过程中并不理想,因为课时不足,在完成教材的同时,又要完成省编练习(如不完成,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考试成绩),加上高二年的会考复习决定了新课必须提前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只能注重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只可惜一本好的教材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看来在现行一切为了高考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学生的了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骄傲、娇气并存,以自我为中心,虽然聪明、活泼,但生活上攀比严重,敢花钱,擦黑板也怕把衣服弄脏(不绝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学习,对学习无兴趣,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和部分学生闲谈,发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只要赚到钱,人生就成功。至于如何赚钱、钱的作用、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等一概不知、不想,更谈不上如何做好建设祖国的合格接班人。每想到此,真感到是教育、教学的悲哀,真为我们国家捏把汗,怕我们的祖国后继无人。 三、对教与学的两点看法 一套好的教材发挥不了好的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注重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淡化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淡化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即使有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拘泥与形式,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短期的效应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不能主动学习,不能刻苦学习,而长期的结果将是未来的青年自私、冷漠、贪婪、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让教育教学回归理性,明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真正为我们改革开 查看全文>>>

学科教学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还有利于学科教学多维目标的实现。美国高中化学教材《c 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以专栏形式呈现,以案例访谈方式融入,对于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课程资源的丰富;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均有促进作用。

一 、基础教育中的职业生涯教育

1、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出现在 20 世纪 70年代的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劳动观、职业观的教育。具体地说,是指将传授知识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发展与需求,使学生具有劳动观、职业观及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它主张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并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的追寻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对未来生活充满幻想,对未来职业生活已有向往。因此,在这个时期,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对职业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科学合理地进行人生规划,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如果缺少必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学生在就业或深造时,由于缺乏对职业的基本认识,为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对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面对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

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早在 20世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把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并且制定相应的法案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其共同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自主的职业选择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努力使他们了解这些技能和各种职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己确立并努力达到合理目标的能力,以及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完成从高中到就业或到中学后教育的过渡;培养学生自我满足和独立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3、职业生涯教育的途径

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一是课程介入;课程介入指独立开设职业

查看全文>>>
篇一:高中化学课堂模式听课心得体会 2016年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举行了黑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我共听了两节课,都是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苯的同系物”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受之二: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三: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感受之四:他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据两位老师讲,他们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这样做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感受之五:16日下午,各地市的专家代表对公开课进 查看全文>>>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

范文资讯网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2024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