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登泰山记教案 > 导航 >

登泰山记教案,2024登泰山记教案,关于登泰山记教案

篇一:登泰山记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今天,我采用了分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些简单的问题高效说出,难度大的问题同学们勇于探究。可以说整个课堂教学既充满了挑战性,又有无限趣味。学生在一种高效、探索、快乐的境界学习。具体说来,做到了如下几点: 1、注重朗读品味。“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一句蝉联而下,奔放的气势,急促的节奏,只有朗读方可体会,只有让学生体会,学生方可学会分析。我采用了齐读、个人读、速读的形式,让学生反复深入朗读,引领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迫切心情,同时,通过重读“冒”字,让学生体会作者不畏严寒风雪,勇于知难而上的神态。通过重读“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风雪”言“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而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这样,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中深深领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传神特点。 2、注重方法指导。分析语言表现力,在中考阅读中是一个重要知识点,所以,我在分析过程中更注重教会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除了朗读,我交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抓住“负”和“烛”,通过分析让学生感悟到,青山背负着白雪,雪很厚;同时,“负” 背着,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3、由点到面,扩展教学。这种方法,我是和刘春英老师学的。这节课,我由品味语言扩展到课文内容、写作主旨、写作手法、结构特点等多方面知识。而这样的学习,学生感受到的不是生硬的突兀的灌输,而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知识攀登,思维深入。比如:刘蒙蒙同学提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个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当然是“负”和“烛”两个字的传神应用,那么这两个字体现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呢?这就需要深入研讨,在探讨之时,自然就深入到了文章内容——积雪很厚,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晶莹、光亮、耀眼。而“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陶醉,领悟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深刻赞同作者冒雪登山,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达成了“虽艰辛,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3)掌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复习使动用法。 教学重点 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 拟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把教学内容压缩在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脚本) 一、课前营造气氛 (cai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梅花》,画面中一组梅花在背景中移动。) 二、导入 (cai一幅梅花的画面,配以文字说明:梅,落叶乔木或落叶灌木,性耐寒,因而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中荣膺榜首,被誉为“花魁”。) (cai显示盆栽梅花与土栽梅花的比较图)请同学们从审美的角度说说对画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学生应该说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园艺师们创造的包括梅花在内的盆栽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但是,在晚清,却有一人视这种“艺术”为扼杀天性的举动,并专门写下一篇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病梅馆记》(板书课题)(cai梅馆,作者简介) 三、明确学习目标(cai显示,教师读出来) 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将采用“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诵读—积累—领悟—表达) 四、诵读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时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的时候注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cai配乐朗诵) 2.我来检查一下听读的效果。 (1)生字的读音(cai显示读音,解释) (2)分清句读,把握朗读节奏(cai显示练习) 3.下面同学们根据诵读的三个要领,自由朗诵,所谓“自由”就是你觉得怎样读感觉好就怎样读,把声音放出来。朗诵时进一步发现问题,呆会儿提出来讨论。我给大家配一段音乐。 (学生朗诵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读完后,稍加评点。) 五、积累 1.现在请同学们把在书上划出来的理解有困难的词语提出来,我

查看全文>>>

1、晋代谢道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泰山咏》

2、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李白《游泰山》

3、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其一

5、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6、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7、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8、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其二

9、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李白《游泰山》其二

1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1、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12、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元曲《登泰山》

13、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施闰章《雪中望岱宗》

14、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李德裕《泰山石》

15、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王士祯《登岱》

16、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杨辛《泰山颂》

17、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18、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李白《游泰山》其四

19、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李梦阳《泰山》

20、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21、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杜仁杰《天门铭》

22、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李梦阳《泰山》

23、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4、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25、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其一

26、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李德裕《泰山石》

27、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其三

28、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李梦阳《泰山》

29、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30、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1、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32、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李德裕《泰山石》

33、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34、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查看全文>>>

知识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教学难点 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

查看全文>>>

1、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元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

2、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元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3、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4、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无赖蚊虬知我字。唐吕洞宾《再书王母池》

5、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6、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元李简《登岳》

7、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8、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9、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10、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元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11、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12、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13、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14、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5、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6、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唐李白《题灵岩寺泉池》

17、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18、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元张志纯《泰山喜雨》

19、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20、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明徐文通《岱宗》

21、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2、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3、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唐李德裕《泰山石》

24、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25、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26、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27、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28、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29、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30、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元李简《登岳》

31、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2、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登泰山》

33、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

查看全文>>>

1、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2、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3、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

4、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游泰山》其一

5、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陆机《泰山吟》

6、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7、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10、况有文章山斗。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1、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谢灵运《泰山吟》

12、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李白《游泰山》其五

13、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施闰章《雪中望岱》

14、清代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雪中望岱宗》

15、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16、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7、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李白《游泰山》其六

18、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19、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张岱《泰山》

20、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

21、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李白《游泰山》其三

22、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23、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李白《游泰山》其五

24、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谢灵运《泰山吟》

25、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谢道韫《泰山咏》

26、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泰山吟》

27、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

28、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

29、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李白《游泰山》

30、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谢灵运《泰山吟》

31、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李简《登岳》

32、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3、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其六

34、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35、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陆机《泰山吟》

36、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王世贞《登岱》

37、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徐世隆《纪梦》

38、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张养浩《登泰山》

39、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李梦阳《泰山》

40、盘

查看全文>>>

当代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明李梦阳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明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唐李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清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查看全文>>>

1、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张岱《泰山》

2、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李简《登岳》

3、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李白《游泰山》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5、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陆机《泰山吟》

6、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泰山吟》

7、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转关山月。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8、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游泰山》

9、万里江山知何处。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10、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1、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李白《游泰山》

12、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游泰山》其一

13、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14、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谢灵运《泰山吟》

15、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16、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李梦阳《泰山》

17、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李白《游泰山》

18、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李白《游泰山》

19、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李简《登岳》

20、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21、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22、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李梦阳《泰山》

23、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张养浩《登岳》

24、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25、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李简《登岳》

26、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元好问《登岱》

27、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

2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0、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31、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李白《游泰山》

32、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陆机《泰山吟》

33、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谢灵运《泰山吟》

34、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35、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36、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李白《游泰山》

37、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张岱《泰山》

38、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

39、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徐世隆《纪梦》

40、天门

查看全文>>>

1、泰山颂

作者: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2、登泰山简周行

作者:祖无择

日日尘中眼不开,暂登苍翠喜游陪。

莫辞辛苦经难险,大有人生不到来。

3、封泰山乐章豫和

作者:佚名

款泰坛,柴泰清。受天命,报天成。

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

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

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

相百辟,贡八荒。九歌叙,万舞翔。

肃振振,铿皇皇。帝欣欣,福穰穰。

高在上,道光明。物资始,德难名。

承眷命,牧苍生。寰宇谧,太阶平。

天道无亲,至诚与邻。山川遍礼,宫徵维新。

玉帛非盛,聪明会真。正斯一德,通乎百神。

飨帝飨亲,维孝维圣。缉熙懿德,敷扬成命。

华夷志同,笙镛礼盛。明灵降止,感此诚敬。

4、泰山吟

作者:谢灵运

岱宗秀维岳。

崔崒刺云天。

岝崿既崄巘。

触石辄芊绵登封瘗崇坛。

降禅藏肃然。

石闾何晻蔼。

明堂秘灵篇。

5、游泰山

作者:黄哲

今年初出承明班,折腰从政青徐间。

神州二月新雨霁,我来万里观名山。

名山岱泰连云上,邹峄徂徕郁相望。

晨霞仿佛见丹崖,旭日瞳矇射青嶂。

羽服逍遥山际行,垂萝磐石渐回萦。

乔树千章寒谷秀,阴泉百道晓虹明。

玄都太古瑶坛在,石室丹炉长不改。

中林迢递蹑天门,五色芙蓉耀光彩。

东极群真鸣珮环,招摇玉女开金关。

苍龙飞去溟海阔,黄鹤下唳清风还。

奎璧祥光生缥缈,日观扶桑擘昏晓。

登临今日九州同,顾视宁论万山小。

名岳齐天天不知,斋宫虔洁閟灵祇。

宝鼎椒兰腾馥郁,芝楹华盖仰威蕤。

祠官祝釐朝击鼓,玉童吹笙双凤舞。

鲁祊秦祀变浮云,后土精灵夜相语。

功成世世来登封,明堂骏奔朝岱宗。

翠华行处入归鸟,樛木尽亚随飞龙。

微茫玉检无人识,绿云阴洞秋声急。

但闻松乔遗素书,我欲因之蜕凡骨。

绝顶玄芝应再生,神游早愿抛尘缨。

笑骑苍猊骖太乙,稽首银台超上清。

6、泰山

作者:汪元量

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

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

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

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

7、和李太白泰山一首

作者:王奕

泰山天地极,邹鲁圣贤关。

周匝二千里,卓然位其间。

五文合泗水,八荒无竞山。

扶舆清淑运,日夜何曾闲。

尼山连峄阜,岂徒翠浮鬟。

轩辕与羲昊,孔孟垂曾颜。

正气尽此出,高哉其可攀。

8、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查看全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