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如何启发孩子写读后感 > 导航 > 如何教孩子写读后感

如何启发孩子写读后感

如何教孩子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如何教孩子写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教孩子写读后感范文一

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

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

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

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如果给它归类的话,大体应分在议论文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议论文太难了不必撑握,读后感比议论文要简单的多。读后感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

如何教孩子写读后感范文二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亲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读后感

当我一看到书名,我便觉得这本书会在我困惑的时候帮助我。走上教师的岗位已经第十个年头了,一轮教学已经完成,当我把一个班级从初一带到初三,很多学生已经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孩子渐渐会变得不肯学习,我的教学模式没有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翻开这本书,首先在第一章如何处理干扰学习的情绪中的关注学生的情绪,让我思绪万千。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我总是以命令的口吻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你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必须要怎么样,必须不能怎么样。发火也是家常便饭。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别人这样命令我做什么,我肯定也是极不情愿的。也许这这种方式在初一还能适用,但是到了初三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我要随时提醒自己:认同孩子的感受,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情。当然首先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在接纳、认同的同时,最好能说出孩子的感受,即便哦、恩、啊或我明白等简单的语言,也要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回应孩子的沮丧,偶尔点头或理解的回应一声,使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这样孩子有可能自己解决问题。为何认同接纳孩子的情绪,会有如此的效果呢?原因很简单,仔细想想,即便是大人,当负面情绪得到认同和接受时,都会觉得受到鼓舞,会继续努力。

书中还提到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哲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要求的就是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如果给与学生太多的否定,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便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

此时,我不禁想起: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彼此心灵的交换。

《如何尽早发掘孩子的天分》读后感


《如何尽早发掘孩子的天分》读后感

文/高军

《如何尽早发掘孩子的天分》一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有关识别、发掘孩子天分的基础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述了测试孩子天分的方法,并对每种天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情况及培养方法给予演示阐明。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家长应该了解的天分知识,讲述天分概念、家长如何辨别及问卷调查;中篇和孩子一起测试十大天分,详细阐述十大天分包括哪些方面及其特质,并配合问卷调查来佐证和帮助我们分析;下篇如何提升孩子的天分,列举出能力的范围和具体提升的方法。各项天分培养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比如从自我中心中跳出来,没有人喜欢那种以为地球绕着自己转的人:凡事抢第一,诸多要求和以为自己是人群的焦点。在孩子中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别的孩子跟他诉说烦恼,他就有比别人更大的烦恼;别人跟他炫耀新买的自行车,他就说自己的自行车更大更漂亮。自我中心的孩子希望大家都听他的话,拥护他,成为众人的瞩目焦点。

有些职业也确实需要这样的特质,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这样的态度仍然应该收敛。遇到这种情况:您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所以有时意见会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应该尽可能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忍让妥协在很多时候都是最终的选择。相信别人心怀好意对人或事的不信任感会让我们不快乐,而心中充满信任则会带给人正面的力量。

又如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制造出激励人心的气氛,因为他信任别人的能力和良好的企图。虽说适度合理的怀疑非常有用,但是基本上来说,和他人交往时应该抱着与人为善和正面待人的态度。所以:

1、经常跟孩子说,或是鼓励孩子跟别人说: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得到!

2、协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看看信任他人和鼓励他人会带来的快乐。帮助孩子找到中庸之道。有时退让确实不是坏事,家长只需要记得跟孩子强调一点:适可而止。分辨哪些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事实上,不是每个寻求帮助的人,都真的需要协助或是应该得到协助。但是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往往选择听信别人说的任何事情。

3、请提升孩子在这方面的分辨能力,在有具体实例的时候,尽量清楚地解释给他听,出于什么理由和用什么方式给人提供帮助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很重要,用无私称赞一个人,是很高的褒奖,因为他可能完全忘我地帮助有需要的人。但是无私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无原则和无底线地奉献自己,将自己逼入一个身心俱疲的境地。

建议大家可以和孩子一起像玩游戏一样对他们的天分进行测试,从而有目的地发掘天分,激发潜能,帮助你解决兴趣班选择难题,引领你精准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分,让孩子的天分得到充分发挥。


读后感如何写呢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如何写读后感例文


如何写读后感例文一

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就是读后感,也叫心得笔记。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写读后感,可以对某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批评。写读后感还可以加深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一,写读后感的要诀

1,重视读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读是感的基础。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拿过书来,走马观花地翻上一遍,仅仅凭着一个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写感想,这个感想往往写不好。

举例来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鲁国的国王得到一只海鸟。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就把它当做是神鸟了。为了表示自己对神鸟 的爱护和尊重,他吩咐把鸟供养在殿堂里,把宫廷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它吃。可是鸟呢,却被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功夫,这只鸟就活活地饿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怎样写一篇心得笔记呢 你如果在鲁王不懂得养鸟的技术,鸟应该如何养的问题上大发议论,即使写得再详尽也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你从根本上把这个故事理解错了。这个故事其实是说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否则,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也难免要失败。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去联想,去议论,才能把感想写得深刻,动人。

怎么读呢 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我们首先必须熟悉下列情况:(1)写作时间。(2)写的什么,即作品的内容。要把作品中的时,地,人,事,物这几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囵吞枣。写故事梗概,列提纲,这些都是熟悉作品内容的辅助手段。(3)为什么而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加以对照,比较。为感做好准备。

2,感要专一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就拿《小马过河》这篇我们都知道的故事来说。它虽然短小,但仔细体会,就会使人产生几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分析,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②实践出真知,水是深是浅,要亲自去试一试,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亲口尝一尝。③老马教子有方,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溺爱,不娇惯;当孩子没有完成任务时,不讽刺,不责怪,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仅就对这三方面的感想来说。一篇心得笔记最好只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写透彻,写深刻。

3,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读后感当然是先读而后有感.你读的是哪本书 你是对这本书中的哪个问题发表感想,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如果对原文一字不提,上去就写感想,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会变成向别人介绍某一本书。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

二,读后感的写作

1,写作方法:

写体会式的读后感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分几点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另一种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或情节,再抓住主要内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2,写作顺序:

在结构上,常见的有这两种写作顺序:

概括式提示读抒写感受回扣到读

或者简单介绍文章之后,把主要内容分散写,夹叙夹议。用一处原文来谈一点感想,这种方法必须注意前后衔接。

3,写作技巧:

(1)读后感的题目。

最简单的题目是读《》有感.你想醒目一点,可以抓体会中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如《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就是如此。

(2)感的内容。

首先提醒大家,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相符,否则就会闹笑话,文章的主要内容假如是讲的认真学习,可你谈的体会却是热爱劳动,文不对题,完全不符要求,这一点也是写读后感难把握的一点。另外在联系实际谈感受时,可以打开你想象的闸门,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中国到外国,从自己到别人,看到的,听到的,正面的,反面的,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能够帮你说明问题的都可以写。

如何写读后感例文二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