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少儿美术画画的教案 > 导航 > 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

教少儿美术画画的教案

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文章标题: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
断断续续地,我教少儿学习美术已近二十年了。经验告诉我,三到十岁的少儿不应将大量的时间化在学习简笔画上,也不宜直接学习素描写生。尤其是近几年利用周末独立办班后,更是切身体验到家长和孩子,尤其是孩子的需要——不是想简单地学会画几副简笔画就够了,而是想通过美术这门艺术挖掘潜力、完善人格、体验别样的成功、别样的乐趣。因此,在我的“尖尖角”美术乐园里,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是我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我将所有的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的不同分编成几个班,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尽可能用丰富多变有趣的手法来表现美术的方方面面,既不强求孩子的作品跟老师的一样,更不要求和其他孩子一样,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我教孩子画小鸟,练习圆、半圆、三角形的组合图形,我通常是先引导孩子回忆并联想曾经见过的各种小鸟,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画一画,评一评。总结出小鸟的基本形是圆、半圆与三角形的组合,色彩是丰富多变的。然后我会利用至少三个课时教孩子运用[找文章到第1-/-范文资讯网!]三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现小鸟。一、剪纸拼贴画,二、简笔画,三、写生临摹加想象画。同时,每一节的课后作业我都会要求孩子带着课堂所学知识去重新观察分析生活和书中的小鸟,然后在新课开始的时候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对于每一个孩子我都会设法找出一个优点,当堂在他们的《美育周记册》上画上红色的星星、月亮、太阳等等,以资鼓励。对于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练习,我都会认真地将它们悬挂在教室里,经常地找个理由点评一番,充分地肯定优点,慎重地、建议性地指出不足。比如小鸟的头画的不圆,我会微笑着说:“哎呀,小鸟是不是不听话,被他的妈妈打了一锤,把头给砸扁啦?”如果孩子画的小鸟身子太小,我会说:“小鸟好可爱呦,有点像大头儿子哦。再画一个身体大点的,强壮点的鸟儿做它的小头爸爸,好吗?”这样一说,孩子多半会带着快乐的好玩的心情再画几只鸟出来。时常是2-3个小时课都上完了,许多孩子还不愿意放下画笔回家。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带了几个孩子上附近的山上写生,有位路过的老者询问:你这是教美术、素描还是简笔画呢?这话初一听似乎老者还挺懂行,细一琢磨其实是个外行。可以断言,这位老者对美术是一知半解,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是一窍不通。
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都知道,美术不仅仅是拿笔在纸上绘画。如果说美术是一座四层楼,绘画则是这四层中的一层,另外三层分别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雕塑。而素描和简笔画呢,则不过就是这搂中的钢筋或几小块砖。在我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对第一次来学习美术的孩子和家长,我总是这样讲解美术的分类和学习目标:美术好比是一个人,我们的四肢可分别代表美术的四大门类;学习美术就是要学习如何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如果说美术像语文的话,那么简笔画就像其中的夸张手法,而学习素描就有点像语文课上学字词语法,那么写生呢就好比是写日记。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不可能只学写日记,更不可能把夸张手法作为主课讲上一学期。但是奇怪的是,目前社会上就有很多课外美术辅导班把简笔画教孩子一画就是一两年!搞的很多家长对美术产生误解,以为孩子学美术就非得学简笔画,学素描就非得画石膏,也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随便进个美术班就算学美术了。实在是荒谬。
我认为,4-14岁的孩子学美术应该尽可能地教孩子了解、接触到美术的各大门类。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接受能力分班教学。围绕造型、色彩和创意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运用绘画、工艺、雕塑等多种表现技巧引导孩子从美术的角度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我的美术教学以激发保护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坚决反对美术教师图省事,一味地只教孩子学习简笔画。对于3-6岁初学美术的孩子,我更主张孩子的家长尽可能地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以便配合老师对孩子的美术学习给以经常性的,相对比较理性和科学的辅导。目前为止我带了5个这样的课外美术辅导班,我叫做美育亲子班,每班有6-10个学生各带6-10位家长,孩子的学习兴趣及作品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家长陪同的班级。
请看本人为3-6岁幼儿课外美术教育亲子班所上的课外美术课教案之一。课题::连环画《大头儿子、魔力小鸡和无头小鸟、》教具:苹果和橘子目的:1、教孩子认识基本形之梯形、圆形和半圆形的组合2、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程:一、复习巩固:为按时到校、完成作业和发言积极的学生画小红星二、导课:将提前装入苹果和橘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

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子并盖上布的小桶放在画桌上,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我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在这个水桶里有一个大头儿子、两只魔力小鸡和许多丢失了脑袋与尾巴的小鸟。不相信吗?听完我的故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边讲变画)大头儿子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想跟妈妈玩,:妈妈说:好好学习吧,不然就落后了。想跟爸爸玩,:爸爸说:我忙着给咱家挣钱呢!愁的大头儿子吃不下、睡不香,胳膊瘦成了俩对勾,两条腿瘦成了俩面条,一走路就只打颤。两只会魔法的小鸡看见了,非常同情大头儿子,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是眼泪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于是小鸡施展魔法将大头儿子变成了一群自由飞翔的小鸟,逃离了城市,来到了广阔的田野。可是这群小鸟也实在是太贪玩了,玩的什么都忘了。忘了学习,忘了回家,甚至连自己的脑袋和尾巴都给玩丢了,稀里糊涂地就飞到了我的画室,被我关在了这只水桶里。不知道魔力小鸡又会把他们变成什么样呢?想看看吗?还是先来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他们的形状、数量与质地吧。三、请孩子们轮流伸手在水桶里摸,摸后不许说出声,只能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家长。提醒孩子说清三个问题:1什么样(软硬、粗细、大小、形状等)?2、变成了什么?3、有多少?全部摸完后,再轮流说一遍,然后请来得最早的同学打开水桶上的布,让大家看清楚里面的东西:一只苹果和两只橘子。再次设问:老师骗人了吗?总结:老师只是发挥了一下想象力,根据它们的不同的特点编了一个故事。同学们想试一下吗?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能编出比老师更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画吧。四、边讲边画示意图,注意不时停下来进行巡回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掌握苹果、小鸡和小鸟的基本画法,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简单的拟人化想象绘画。五、家庭作业:1观察分析生活中还有什么具备梯形、圆形和半圆型等基本型的物体,尝试画几样;2、将他们拟人化,编一组连环画。最好是与老师和同学都不一样的故事;3’可以画也可以剪纸拼贴或用彩泥捏制。教学小结:此教案先后给3-8岁年龄段的多个教学班上过后,效果都很不错,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能当堂掌握苹果、小鸡和小鸟的基本画法,且都能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在随后的两周课上,我又指导孩子将所编连环画用点线面加以装饰,以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生动‘;主体更加突出,细节相对完美、耐看。然后还安排时间让孩子们轮流上台讲解自己的故事,点评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提高孩子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力求达到通过美誉全面树人的效果。
《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
教孩子学美术的体会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教孩子学习英语的经验分享


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六岁了,他在学校表现很不错,经常获得老师的表扬,上个星期的英语比赛还拿了第一,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让孩子通过视听模仿,加强口语训练

三到六岁是小孩的语言敏感期,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孩子是要接受专业学习和训练才能讲话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学哪国语言,都是一个关键时机,可能影响刀孩子的将来。

这个阶段不需要文字,不要让孩子通过写字认字来学语言,要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等直观方法,让小孩多进行视听模仿。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录音会给孩子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用最简单的英语跟孩子交流

用简单的英语跟孩子交流,当然家长自己要先学习了,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逐步使孩子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

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习“起立”和“坐下”两个短句,只要边说stand up和sit down一边站起来,坐下去 孩子从动作中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比如让喝水,上厕所也可以用英语来表达。在刚实施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小孩听多了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要培养孩子逐渐养成留意身边英语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和他在外出时,我就会向他提问。如小草小花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几点了,他喜欢什么等等。这样,一方面强化了她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不会让他觉得紧张。

让孩子多读一些英语启蒙教材

看英文原版的动画片、听妈妈出声读绘本、比如《快乐虫宝宝:唱唱跳跳学英语》就是一套非常不错的英语启蒙读物,适合0—6岁的孩子学习,涵盖的初级词汇包括 140个英文单词和45个英文短语。为了最有效地使用本产品,需要家长按时让孩子观看dvd或者聆听cd,这样,不用多久,孩子们就能记住歌词并跟唱歌曲。

孩子比赛输了,父母该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


孩子比赛输了,父母该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

跆拳道、围棋、乒乓球……这些运动能使孩子变得强健,对掌握礼仪也有帮助,也许父母们是这么想的吧?所以现在联系这些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但是这些都有一对一的比赛。既然是比赛,那当然既有获胜的人,也有输了的人。要是获胜了,那没什么问题,大都本人欢欣鼓舞,父母说些“太棒了太棒了”的话而已。但关键是孩子输了的时候怎么办?

上届比赛曾获得很大的胜利,但这一届在第二轮就败下阵来,不免非常沮丧;或者是心里早已下定决心今年要取得好成绩,但结果还是惨败,也许会令人心灰意冷。

这种时候,有些父母显得比孩子更懊丧,“那裁判真奇怪,我们明明可以胜利的”“对方的犯规都没判,真差劲!”有时他们会这么说。这样,他们就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不能正确接受失败的人。

老老实实地承认:“输啦”,这不是很好吗?

如果孩子看上去懊丧,那只要说“很后悔吧”,安慰他一下就行了:如果显得垂头丧气,首先也要接受输了的事实:“真是遗憾啊。”

如果你要鼓励他、希望他今后继续加油,那有两点很重要。

首先,虽说结果是输了,但孩子的可取之处应予以肯定。这并不是要和对方比较自己哪儿更强,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过程。

“你已经敢于主动出击啦。”

“你真沉着啊,很善于观察对方的动向。”

“你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比赛,这点很了不起。”

还有一点,如果孩子有“下次一定要赢”的愿望的时候,那就要让孩子考虑,为了获胜应该怎么做,怎么练习才好?哪些弱点还需要克服?怎样才能使自己获得提高?有了具体的目标,孩子练习的时候就会出现良好的变化。

这样,输掉的比赛,将变成今后获得飞跃的机会。

但是,也有些父母采取斯巴达克斯式的教育方式:“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赢!”就是观战时也显得与众不同:“加油啊、加油”“给我攻击那儿”“机会来了,快上!”他们比孩子都紧张。赢了则大声喝彩,输了则大发雷霆。还有父母则是使用物质刺激的方法:要是赢了,一定给你一份大奖品。

这样的父母觉得:正因为肩负着父母的期待,孩子才会去努力取胜。父母如果说些胜也好输也好只要努力就行了之类的话,孩子的进取心就会不足。

果真是这样吗?

孩子对于挑战的愿望,不是从父母“绝不许失败”的逼迫中产生的,而是有了“即使失败,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这种精神才会产生的。

为了满足父母期待而“绝不能失败”,所以拼命加油,这样的孩子最后总会松懈、放弃。

在自己内心产生“我要更进一步”这种愿望并不断进步的孩子,他们不管是顺利的时候还是受到挫折的时候,都能获得有益的成长,当他们在一个个小失败中受到锤炼,就能在更关键的时候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读《你会教孩子吗》一书心得体会


———教你育子之法 圆你育才之梦

王合建

说来惭愧,本人在教育子女方面,做的实在不怎么样,也谈不出经验性的做法,然而却被评为“实验小学第二届百名优秀家长”,获赠“你会教孩子吗”一书。我想,这可能是女儿比较听话懂事,至少在学校教师们面前做的还行,或者是学校领导对我的一种鼓励,要通过这次评选鼓励我加强对女儿的教育,也算是近水楼台的缘故吧。

更惭愧的是,这本书放在家里有半年没去动它。直到有一次整理书柜时,才发现它已被冷落了许久,才将它放在床头,每天晚上翻上几页,从中汲取些什么。看着看着,才发现这是一本相当优秀的家长读本。虽然至今还没读完,确有了很深的感受,那就是“理论性强,事例鲜活,方法实用”。是一本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至宝。

书的封面醒目的印刷着“你会教孩子吗”几个标题大字。在标题的周围是几个男孩子女孩子的天真笑脸,让人看了倍感亲切,也透射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在标题的下方有一段小字,内容是“再渊博的父母,也代替不了图书馆;再富有的父母,也不是摇钱树。你最终能给孩子多少具体的知识和物质享受呢?孩子终究是要自己来面对社会的。其实,父母给孩子什么都不如给他教育,这才是送给孩子人生的最好礼物。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孩子一生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你的手中。”这话讲的一点不过分,不绝对,读过这段文字,让人有打开读本一览究竟的欲望。

本书由谢正斌著,全书分为“前言、目录、正文”三大部分,共344面。前言中对本书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描述。本书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习、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从容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等多个角度,总结出100个要点,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怎样教孩子”这个主题。在目录部分,清晰的陈列出了100个教育主题,每一个教育主题下面都有一段父母箴言,简要的提炼出本主题的主要观点。这样,可以让家长很容易的查找到你想阅读的内容,更方便随学随用,随用随查。

通过阅读,我发现书中的观点新颖,例子符合实际,办法好用有效。比如“善待孩子的兴趣”这一主题,书中要求家长面对孩子的兴趣时,一定不要打击,而是善待。这一点我很赞同,自认为做的还行。女儿在幼儿园时,就表现出对电子琴、画画、舞蹈的喜爱,对这些兴趣,我非常鼓励和支持,给她购买了各种绘画工具,给她购买了电子琴,把它送到舞蹈培训班……这些做法,使得她的这些兴趣能得以延续。这学期,她对手工制作发生了兴趣,我见她总爱玩橡皮泥,用橡皮泥捏各种形状,为了培养她的兴趣,我教她用橡皮泥制作了不倒翁、平衡球。有时我还启发她进行创造。有一段时间,女儿特别爱看“海绵宝宝”,我看到家里有许多优酸乳的空盒,于是启发她:“珂珂,你能不能用这个空盒制作一个海绵宝宝呢?”孩子当时兴致很高,她对我说:“爸爸,我发现这个空盒跟海绵宝宝身体的形状差不多,只需要给她做好胳膊和腿,再画上嘴巴和衣服就做成了。”于是,我和她找到材料和工具,做好了一个海绵宝宝,女儿骄傲的将它挂在墙上。孩子受我的影响,也爱玩电脑,爱玩游戏,我也十分鼓励,经常和她一起玩电脑游戏。书中还提示家长面对孩子表现出的兴趣,要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意思是:孩子由于年纪小,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转移,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的兴趣过早给予定型,逼迫孩子去学这个,去学那个,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在瞬间就出现奇迹,相反这样只能破坏孩子的兴趣。在这方面我也比较注意,孩子表现出的兴趣只要是健康有益的,我都会鼓励和支持,但并不会马上付诸大力培养。

在“正确看待孩子的特长教育”主题中,我也找到了自己想了解的内容。暑假到了,各类培训班宣传蜂涌而至,选择暑假培训班成了家长头疼的问题。书中指出了特长教育的种种误区。一是家长硬性规定孩子学习哪种特长,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特长就是指天赋。家长发现孩子有某种天赋后,及时给予强化和正确的引导,有条件的话,就作为特长来培养。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硬性规定学习哪种特长,这样做,特长学习会成为孩子的沉重包袱,效果也不会好。二是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的认为多学比少学好,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美术,后天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忙完学科课学习又要忙特长学习,只是苦不堪言,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特长学习,他们失去了孩童时代应有的欢笑,应有的游戏,应有的天性,这是多么可悲。看完这一主题,我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孩子暑假只学一样,而且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考虑到她在舞蹈方面有些天赋,决定让她去学习民族舞蹈。

在“孩子任性怎么办”这一主题中,我也受益匪浅。孩子任性是众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共同问题。书中这样的几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一是讲清道理,二是必要时来点惩罚,三是不要百依百顺,四是家长之间的意见要统一,五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上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相信孩子任性的毛病是可以纠正的。这些,我正在尝试中。

年轻的父母们,孩子在小学阶段,处于身体、心理品质成长的关键时期,当我们面对孩子成长中一些具体问题时,由于我们的年轻,可能会感到手足失措,也可能处理方法不当,造成了孩子不良品行的形成,影响孩子的一生。让我们打开“你会教孩子吗”家长读本,他会教给你怎样教育孩子。著名教育家王东华认为,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可以说,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最经典诠释。好父母不是天生的,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学习一些教育理念,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要教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重要的不是父母一定要有多高的文化水平,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