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读后感 > 导航 > 《科普热点——复制生命:探寻基因世界》读后感1200字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读后感

《科普热点——复制生命:探寻基因世界》读后感1200字。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科普热点——复制生命:探寻基因世界》读后感1200字”,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在读完《科普热点复制生命:探寻基因世界》后我颇有感触,是啊,复制生命,已不再是梦,复活生命,也不再是梦。
它们令人痴迷,因为它们是已经消失的物种。近千万年来,它们沉睡在深深的地底,变成了一个个言说不尽的骨架。
1993年,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侏罗纪公园》轰动全球,人们激动不已,恐龙从来没有如此真实过!但该片科学顾问杰克?霍纳并没有感到满足。这位享誉世界的恐龙学家一直想做的事情,竟是亲手触摸一只真实的恐龙。然而问题在于,恐龙已经消失了大约6500万年,目前只剩下毫无生命迹象和任何DNA痕迹的化石,人们对恐龙遗传基因的探寻也就因此被阻断了。
杰克?霍纳对此心知肚明,但并不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需要恐龙的DNA,他淡定的回答到,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它们身上携带着这种原始的基因!我们一心想要复活的恐龙特征,其大部分基因基础一直在鸟类身上存在着鸡也不例外。一个既简单又新颖的观点便产生了︰唤醒蛰伏在每只鸡身上的恐龙。
通过对比暴龙和鸡的骨骼,杰克?霍纳注意到两者之间最具代表性的不同尾巴、利爪和牙齿。如果我们再把这些特征变回来的话,那么这个物种就更像一只小猛禽,而不像一只普通的鸡。这便是他用鸡造龙的指导思路,他甚至起好了名字鸡龙。、
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2006年,马修?哈里斯与约翰?法伦曾证明,此类实验并不是天方夜谭。在研究鸡的突变胚胎时,马修?哈里斯发现了一个保存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的标本,其喙部竟然布满了许多细小的牙齿!一只长牙齿的鸡?这种想法在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让人想起了鸡的起源。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马修?哈里斯在一个正常胚胎中加入生长因子,刺激某一蛋白的制造,以观察是否再次产生上面的情况,而事实果真如此!
加入蛋白和生长因子后,鸡的胚胎便长出了类似鳄鱼胚胎的细小牙齿,下颌也发生改变。这位哈佛大学遗传学系的生物学家回忆道。哈佛大学阿尔哈?阿布扎诺夫教授的实验室目前正在深化这一研究,其目的在于,弄清隐藏在牙齿下颌变化后的机理,以及对其进行操控的分子信号,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为了进行这项棘手的分子实验,杰克?霍纳把目光转向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遗传学家汉斯?拉松。作为返祖实验专家,后者一直在从事让今天的动物重现远古特征的实验。2008年以来,他的研究团队积极开展鸡胚胎基因激活实验,分析胚胎在注入控制蛋白和生长因子后的生化和遗传反映。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弄清这些注入的物质将于何时、何处及如何在胚胎中产生效果,以使我们看到期待已久的恐龙特征。两位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杰克?霍纳表示5年以后即可见分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认可此事。
尽管从理论上讲令人激动不已,但此项研究存在诸多弱点。马修?哈里斯指出,在DNA里的确可以找到很多信息,但有些丢了就丢了。比如,我们在鸡身上找不到牙釉的基因。此外,我们无法知道恐龙的胚胎是如何生长的,何种基因在发挥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杰克?霍纳和汉斯?拉松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复杂性。他们一直小心翼翼,从未声称他们的鸡龙就是暴龙或是另一种恐龙。他们有言在先,只要有任何信号显示他们的孩子不能拥有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们不让它孵出来。不过在此例中,没有任何恐龙基因扩散的危险,因为被改变的是鸡的生长发育,而不是它的基因组。如果它逃脱了我们的监控范围或进行交配(不在计划之中),那么生下的也将会是一只正常的鸡。同时,也没有大规模培育的打算。最多只会产生一个鸡龙,它将是一个虚拟物种的唯一代表。不过仅仅这种可能性就抵的上所有的科幻电影。。。。。。
自然的主人和主宰,我们可能还算不上。但基因魔术师这一称号,这些生物学家确实当仁不让!短短几年间,他们已经使重生复活从宗教神话变成了现实。他们是摆弄DNA的高手,有能力令恐龙复活;他们让梦想照进现实,描绘出梦幻般的科学前景。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倾听生命读后感1200字


前阵子,我十分焦虑,焦躁,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直到我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封面就很让人放松,我多么想像那个女孩一样,放松自由地倾听生命啊!因为是一项国庆作业,我就认真地看起来。

这本书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什么都很朴素。但当我放下书后,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久都没有感受到那就是,自由。

我释怀了: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考试成绩的高低啊,这些考试,这些功课,在漫长广阔的生命之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惊醒了,为那些东西烦恼的我,是多么愚蠢。更让我感到痛心的是,明明生命之中,美好的事情如此多,生命的力量有事这么强大,却还有人为了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烦恼,放弃生命。

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生命多么美妙。

最喜欢这样的一篇:一个临死之人,仔仔细细地感谢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感谢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或苦闷,带来的快乐和悲伤。看着这个,我想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发现,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是多么地重要!

生命也是,我老是漠视了生命的存在,但就是它,给了我味觉去品尝幸福,给我视力去欣赏幸福,给我嗅觉去把幸福深深吸进肺中,给我耳朵,去倾听幸福,倾听生命之歌!

为什么总是要在临死前才去感恩呢?看完这篇文章,我恨不得现在就谢过我每一个细胞。

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吧。它无处不在,却无时无刻被漠视,有一些东西充当了钥匙,为我们打开生命之门,让我们注意到他们。

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存在。

在此之前,有些东西我从来不愿意去想,这本书却温柔地逼着我去思索答案。

你听过夜里蘑菇生长,发出满足的叹息吗?你听过飞蛾望着到达不了的明月叹息吗?或者,你听见鸟儿啾啾地责备着自己的孩子吗?我们太忙了,有那么多那么多事情去做,但是没有一件,比倾听生命的声音重要。

如果这都做不到,谈何万物平等?我们只认为我们的才是最重要的,却还大言不惭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边用不带血的刀杀戮,一边道貌岸然地说,我们理解他们。

真是可悲呀。

生命的美妙歌声明明充斥着你的耳朵,你却自认没有听见。却自认只是听见了噪音。我们都是这样的,自以为是的万物之灵啊!

如果有来生,我不愿再做人了,我想成为氧气,我游离四方,各种各样的生命需要我,用我做燃料,活下去。我虽然没有生命,却能无时无刻地听见这些让人心情愉快的生命之歌。让别人更好地活下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更可悲的是,为了那些尘埃般不足一提的事,无数的人放弃了生命。就像在漫漫长河中航行,小小的波涛打来,你就认定:啊,我输了。生命是坚韧的,如果有心战胜,比这汹涌一百万倍的波涛,在你眼中只是小小的波纹而已!

生命之歌,或许无需倾听。

我相信生物之间有着一些微弱的通感,也许在敏感的艺术家心中,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妙。所以,只有灵魂同样能唱出生命之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

热爱它,呵护它,尊重它,只有这样,再加上一颗感恩的心,让心灵如氧气般纯净无私,我们就能用灵魂奏响生命乐章。

存在就够了。

《点亮生命》读后感1200字


  前不久,我读了《点亮生命》。黄舸——这部感人至深的书作者之一,用他的行为向我们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黄舸从小患有一种叫做“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绝症,医生断言他不会活过18岁。在他还是9个月大的婴儿时,父母便离异了,从此父亲一个人艰难地拉扯着他长大,父子俩相依为命。在他11岁那年,轮椅成了他的伙伴,后来,黄舸得到全国各地的好心人以及海外华侨的无私帮助。在黄舸15岁那年,父亲决定骑着人力三轮车完成儿子最后的心愿——向为他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当面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和无尽的祝福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心。父子俩用了3年的时间,行程17000余公里,感谢了他们所能找到的好心人。黄舸——这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少年,在生命之火将要熄灭之际,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了结了自己的心愿,同时也将感恩之心传递到千家万户
  ,温暖了许多人。
  读完这本书,从黄舸身上,从无私奉献的好心人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人性的光辉,他们不是在虚荣做作,不是在矫揉造作,也不是在图名逐利,而是在上演着给予爱与感恩爱。感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还有人并非了解感恩——这个生活中的大智慧。有人认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父母应当为子女做的
  ;有人认为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与自己毫无瓜葛,没有这个必要;还有人以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抑或是虚伪的表现,其实不然。上帝创造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理由,感恩也不例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都去回馈爱,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丑恶呢?还有什么趟不过的河,跨不过的坎呢?


  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是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上帝倾注给感恩无数的智慧,我们倾其一生才不过学到它的沧海一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了如指掌的。生活就是一门学问,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遭遇挫折与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在危难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缓解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照亮你前行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血肉之躯为你撑起一片蓝天,让你直上云霄,登上人生之巅。不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人们给予的点滴关怀,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恩,铭记那无私的惠助之恩。
  感恩值得我们去领悟。用心于感恩,努力于感恩,在生活的每一天充满感恩情怀;学会宽容,学会付出,懂得回报,你的心胸才会更加开阔,你的精神才会更加明亮,你的人格才会不断升华。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道德品行。有人说,感恩不是滥情,感恩不是还债,感恩不是低眉顺眼的谄媚,而是骨子里的感激。感恩不是送出玫瑰,却谋划刺伤人的恶劣品行,它是荡涤内心尘埃的圣水,只需一滴,就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学会了感恩,才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用微笑去面对人生中的一点一滴。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次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的心足以融化狭隘与仇恨,帮助我们渡过危难。常怀感恩之心,会使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更加丰富,使我们的心变得坦然而充实。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妙,能使我们保持健康阳光的心态。心中有爱,世界才有色彩;心中有感恩,社会才有未来。怀有感恩之心,对他人,对环境,对生活就会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赏和感动。常怀感恩的心,世界与人生才会愈加纯洁、愈加美好、愈加精彩!

  前不久,我读了《点亮生命》。黄舸——这部感人至深的书作者之一,用他的行为向我们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黄舸从小患有一种叫做“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绝症,医生断言他不会活过18岁。在他还是9个月大的婴儿时,父母便离异了,从此父亲一个人艰难地拉扯着他长大,父子俩相依为命。在他11岁那年,轮椅成了他的伙伴,后来,黄舸得到全国各地的好心人以及海外华侨的无私帮助。在黄舸15岁那年,父亲决定骑着人力三轮车完成儿子最后的心愿——向为他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当面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和无尽的祝福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心。父子俩用了3年的时间,行程17000余公里,感谢了他们所能找到的好心人。黄舸——这个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少年,在生命之火将要熄灭之际,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了结了自己的心愿,同时也将感恩之心传递到千家万户
  ,温暖了许多人。
  读完这本书,从黄舸身上,从无私奉献的好心人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人性的光辉,他们不是在虚荣做作,不是在矫揉造作,也不是在图名逐利,而是在上演着给予爱与感恩爱。感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还有人并非了解感恩——这个生活中的大智慧。有人认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父母应当为子女做的
  ;有人认为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与自己毫无瓜葛,没有这个必要;还有人以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抑或是虚伪的表现,其实不然。上帝创造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理由,感恩也不例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都去回馈爱,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丑恶呢?还有什么趟不过的河,跨不过的坎呢?

《少年科普世界》读后感400字


《少年科普世界》是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少年科普期刊,共48页,全部四色。

《少年科普世界》读后感400字

学校开展科技节,我们也积极参与,最近我就看了一本《少年科普世界》。

这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健康、医药、动物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书中文字平实,清新自然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科学奥妙的存在。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知道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还增长了许多科学道理和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真让我爱不释手。其中有我呼吸的是什么,太阳帆远征宇宙,为什么跑步的时候气喘吁吁和空气到处是一样的吗等。这些内容我都很喜欢,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家里的遥控器越来越多》这篇文章。遥控器各种各样,奇形怪状,近几年,家里遥控器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遥控器太多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人们又发明了多功能遥控器。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我家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慢慢地提高,家里的电器也越来越多。

一本知识读物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益处,在这个讲究科学的时代,我要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更好的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读《少年科普世界》有感400字

《少年科普世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体、健康、医药、动物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增长知识的科普读物。书中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少年科普世界》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科学奥妙的存在。

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知道日常生活要注意些什么,还增长了许多科学道理和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书中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真让我爱不释手。其中有我呼吸的是什么,太阳帆远征宇宙,为什么跑步的时候气喘吁吁和空气到处是一样的吗等。这些内容我都很喜欢,但是,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家里的遥控器越来越多》这篇文章。遥控器各种各样,奇形怪状,近几年,家里遥控器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遥控器太多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人们又发明了多功能遥控器。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我家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慢慢地提高,家里的电器也越来越多。

《世界电影》读后感1200字


  如果我不在这里,我一定在电影院。如果我不在电影院,那我一定在去电影院的路上。这是《世界电影》封面的一句老套的话,但却很耐看,因为总有一群狂热电影的人。电影是真实的虚构,生活是虚构的真实。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去电影里找寻结果吧。
  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影评,它将每部电影都绑定在一篇文章里,从内容,从构图,从情感上,认真的分析了几十年来的经典电影。更多的,将这本书当作地图,更真实的风景在电影里。电影永远比我们的生活更清晰。
  在这本书当中可以学到专业知识实在是太少,但它却成了我喜欢的书籍,从中最大的收获便是态度,对电影的态度,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对自己人生的态度。
  它讲纪录片:从行色各异的生命形态中瞥见了原生态的生活、瞥见了一个时代的气质,最终瞥见了自己。这是它所理解的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尽管这也是一种略为狭隘的阅读,但至少提供了一次故事片引发的给予的更为纯粹的阅读。这是一种纯粹的态度。
  它讲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作品从来不生硬地告诉你什么或妄图说明什么,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寻找答案的人,尽管他知道没有答案。主题的深刻复杂并不会影响故事本身的张力,整个情节线索的设计。故事的铺张错落有致,收放自如,在大胆实验的同时,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难能的大气与对复杂题材驾轻就熟的把握能力。这是成熟的态度。
  它讲演员:我就是不能假戏,我知道电影是一种假象,也许演员的第一个规定是假装,但我不能这样,我需要处理一个角色的切身体验,包括胖或瘦。演员贡献了一种表演方式——演员要为角色牺牲和付出一切。这是认真的态度。


  我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影迷,其实充其量我不过是一个想在画面与画面的更迭里找到一些虚幻感受的人。以前遇到大师的作品,看不懂会骂它是烂片。而自己热衷于小清新的文艺片和喜剧片,还以为只有文艺片当中才会有好电影。其实,我根本不懂得怎样欣赏电影,而喜欢表面浮夸的东西。
  经典的电影不只出现在文艺片当中,暴力片、心理悬疑片、武侠片、喜剧片等所有的类型都有着经典的不可超越的画面。如果说影响我人生观最大的书籍是《美国也荒唐》,那么《海上钢琴师》便是影响我人生观最大的电影。总有一些影片这样打动我们,它不经过你的大脑,而是穿过你的眼睛直接击中了我们心里的某个角落,然后你突然觉得生命有了意义,尽管我们四周仍然充斥着无聊与无趣的空气,我们仍然无法逃避生活的虚无。
  看看如今的电影市场,大多都是豪华的明星阵容、丰富的画面、巨大的投资。然,真正上映后,只是赢得了票房,除了还有什么呢?难道如今的电影定位就是:大牌+大制作+大场面?
  以前常有一个疑问,为何中国的电影迈不进国际的市场,没有获得过国际上权威的奖项,甚至提名。为何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认识还停留在功夫、章子怡、巩俐等等层面。奥斯卡、戛纳等权威电影大奖的获得者,往往是一些不知名的电影。以前会觉得那些评委是装模作样,但现在回头去看那些影片,才知道,不是别人装模作样,而是自己太肤浅。
  电影至其诞生以来,它便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写照。它通过丰富细腻的画面展现悲欢,通过人物表情诠释心情,通过背景音乐展现人物内心的活动,通过人物语言诠释心理……当你走进电影真实的一面,你会领略到某种哲理,关于人生的哲理。

  如果我不在这里,我一定在电影院。如果我不在电影院,那我一定在去电影院的路上。这是《世界电影》封面的一句老套的话,但却很耐看,因为总有一群狂热电影的人。电影是真实的虚构,生活是虚构的真实。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去电影里找寻结果吧。
  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影评,它将每部电影都绑定在一篇文章里,从内容,从构图,从情感上,认真的分析了几十年来的经典电影。更多的,将这本书当作地图,更真实的风景在电影里。电影永远比我们的生活更清晰。
  在这本书当中可以学到专业知识实在是太少,但它却成了我喜欢的书籍,从中最大的收获便是态度,对电影的态度,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对自己人生的态度。
  它讲纪录片:从行色各异的生命形态中瞥见了原生态的生活、瞥见了一个时代的气质,最终瞥见了自己。这是它所理解的纪录片的魅力所在。尽管这也是一种略为狭隘的阅读,但至少提供了一次故事片引发的给予的更为纯粹的阅读。这是一种纯粹的态度。
  它讲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作品从来不生硬地告诉你什么或妄图说明什么,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寻找答案的人,尽管他知道没有答案。主题的深刻复杂并不会影响故事本身的张力,整个情节线索的设计。故事的铺张错落有致,收放自如,在大胆实验的同时,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难能的大气与对复杂题材驾轻就熟的把握能力。这是成熟的态度。
  它讲演员:我就是不能假戏,我知道电影是一种假象,也许演员的第一个规定是假装,但我不能这样,我需要处理一个角色的切身体验,包括胖或瘦。演员贡献了一种表演方式——演员要为角色牺牲和付出一切。这是认真的态度。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200字


本来没想过要写这篇文章的,但是刚才看了一位同学写的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感想。于是,在深夜两点半写下了这篇文章。以下是我个人对《平凡的世界》的部分感想:
虽然路遥在写爱情时明显的将之理想化,带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绝对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这本书很深刻的展现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前期这十年之间中国社会的农村乃至城市的现状,它虽然着重写的是农村,但他也展现了当时的城市生活、中国社会的政治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我一直以为,如果要给《平凡的世界》一个另外的书名的话,非变化莫属。因为全书虽然写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子、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省份一个国家,但实质上还是在写变化作者所写的一切都是处于一个变化的环境之中并且本身也在变化着。
正如有的人所说的那样,这本书就像一部历史画卷一样,作者以十年之久的广阔的社会为背景,深刻的展示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大时代中国社会特别是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红楼梦》,二者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作者都写的是一部家族史,但通过这个家族的变迁我们看到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变化。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作者将这些个体放在激烈变化的社会之中,但是这个变化的社会又是由这些变化中的个体构成的。社会决定个人,个人又构成社会。
以上是从文本意义上对小说的分析,以下则是从人生意义上的分析。
这本书之所以能让我从初二起每年至少看一遍,主要是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在吸引着我。可能很多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但是,我觉得每一个熟悉中国农村或者曾在农村生活过的读者都会和我有同感,特别是,特别是那些正是青年的和那些曾经是青年的读者。我自认为看过的书不少,但是能让我感到这种人生的指导意义书是绝无仅有的。
作者着墨最多的主人公孙少平他身上那种近乎宗教信仰般的精神奋斗,让人震撼,我每看一次,都会让我感到精神上的洗礼。
从读书的学生,到村小学的教书老师,到黄原城里的揽工汉,再到煤矿里的的煤矿工人,看似很平凡的轨迹,但却让人感到震撼:因为所有的这些职业或者说身份的变化都是在十年之内发生的。就我个人来说,是很难想象出一个人在短短的十年内身份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否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因为这本书里的所有人物(当然包括主人公孙少平)都是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中的;但是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是由于主人公的个人特质决定的:没有内心的激情和对生活以及苦难的不甘不屈,有些决定是很难做出来的。
我们也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如果孙少平就呆在那个狭小的农村跟着他的哥哥一起干事业,那他无疑会成为一个相当有钱的人的。但他却主动拒绝了这样的人生,对此我们只能这样解释:与其说孙少平是在生活中奋斗,还不如说他是在自己的精神中奋斗。
我相信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或者目前正在奋斗中的青年们(当然也包括我)每次看这本书都会感到精神振奋,浑身充满力量!!!(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孙少平的那种不甘现状不畏苦难及其所给与我们的人生指导意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