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震撼心灵的爱读后感400字 > 导航 > 让爱走进我们的心灵

震撼心灵的爱读后感400字

让爱走进我们的心灵。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让爱走进我们的心灵,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看了《爱的教育》这本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仿佛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让我突然之间感悟到原来爱是那么神圣、高尚与深沉。这里的爱有对国家、民族之爱,有父母朋友之爱,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每一个爱的故事都能给一个人启发,都能告诉我们一个爱的哲理。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学,在玩雪时不小心打伤了一位老职员的眼睛。他当时非常害怕,但是他在同学卡罗内的鼓励之下,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并且来到老职员家中。他强忍着泪水,把自己那本最心爱、宝贵的、像生命一样的邮票集当作回报老人原谅的他礼物。可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老职员康复以后,亲自到卡洛菲的学校,把邮票集还给了他,还送他盼望已久的三张难得的邮票。

是啊,这就是爱!是同学之爱使卡洛菲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如果没有卡罗内的耐心开导与鼓励,卡洛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站出来的,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人无辜的去当替罪羊。如果没有校长对学生的爱,那么卡洛菲也绝不可能再去老职员家赔礼道歉了。因为卡洛菲的这一举动才使老职员归还邮票集并赠送邮票来表达对卡洛菲的爱,让爱在几代人中间得以延续和发展。

如果心中没有了感恩,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它不论多么优秀,但看起来仍旧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爱的,早已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有更多的人等着我们去爱。爱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选择,去爱吧!去拥抱美好的一切,世界将会更灿烂无比!有爱才会有奉献!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范文一

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一学期的时间,匆匆忙忙拜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感悟很深。有许多东西一直想写出来,也许是工作忙,更主要的是自己的惰性太大,一直没有完成。在暑假了有了时间,草草写了点。

在《走进心灵》一书中,李镇西以教育手记的形式展示了他的教育实践。其中有些手记直接反映了他民主教育的探索;有的体现了他的教育思考与实践的某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或间接反映了他与学生的关系,或反映了他对教育技巧和教育艺术的探索,或表明了他对现行教育弊端的批判,有的还反映了他在民主教育的实践中对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学习、借鉴。

从书中我了解到,李镇西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曾先后三次打学生;也曾由于武断或主观偏见,不止一次冤枉他的学生,甚至于批评学生时,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绝望的话。他的这些教育失误,或许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教师都犯过。所以,他用他的教训也是我们许多人的深刻教训,劝戒我们尽量避免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打学生,用语言伤学生的自尊心,冤枉学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的绝望。要知道,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值得深思的是,现在我们周围对学生动手的老师绝对是很少的了,但在另三个方面有意或无意去伤害学生的,应是屡见不鲜的现象。特别是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及中学生强,客观上也不易让小学老师正视到自己的教育失误。所以,我钦佩李镇西,因为他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谓丑事公诸于世;我感谢李镇西,又因为他这些真诚的忏悔给了我们警示!

上面谈到,李镇西刚参加工作时,也只是一个血气风方刚,不断犯小错的普通教师,为什么他能迅速成长,进而在教育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并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这其中的一点当然要归功于他的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活动。而最重要的,源于他对做一个最好的我的人生信念的不懈追求。李镇西总是谆谆教导学生,也总是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最好的我!对于他来讲,这个最好的我,是站在人生的制高点,追求事业成功(而非满足于当个教书匠)的我;是立志做一个平凡岗位上的伟人,与学生一起成才的我;是怀揣着为中国的教育理论大厦添砖加瓦的抱负,勇攀教育科学高峰的我。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他博览群书,苦苦思索。

广泛而系统的阅读,使李镇西得以从更深远的中外教育发展史和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思考当今的教育问题。最终,基于对前人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种种思索,李镇西提出了自己的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他特别强调: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他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在班级管理上,李镇西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以及用法治取代人治的探索。这些做法被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针对现行德育的弊端,李镇西把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作为改革班主任工作的突破口。为了拯救那些负重的心灵,他将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纳入自己的工作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书信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在语文教学中,李镇西坚持淡化应试观念,强化生活意识,通过实施大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为了做一个最好的我,他勤奋地写作,十几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因此,他的教育科研已结出累累硕果,出版专着六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近百万字。此外,他还写了大量的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感等。

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探索中,李镇西也在一次次调整自己,扬弃自己。从教育浪漫主义经教育现实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他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在他那里,理论与实践统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奔放的激情与冷峻的思考共存。这种思想上的成熟、矛盾中的统一,使李镇西的人格教育有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也让他走向了成功。他的成功仿佛在催促我们这些只把教书当作谋生手段的人,尽快树立做一个最好的我的人生信念,并为之努力、永不停步!

《走进心灵》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李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后,我深深地知道: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老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老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学生,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能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源头活水,常做常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让班级工作从过去的约束型向疏导型转变,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说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 老师走下讲台是学生,学生走上讲台是老师,师生融为一体。老师敞开胸怀让学生走进来,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师拒之于门外呢?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很多事便会在萌芽状态得到根本解决。然而 我们老师总是对学生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却从没有在学生面前对自己提什么要求,把老师和学生分得清清除楚楚。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要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学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学生做的任何事情我能一起做,这样才能体验学生的感受。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说的话教育是美丽的,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李老师提出的观点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老师为学生搭起的是一座平等的桥梁,他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提倡向学生学习。这种互相监督的民主的形式,给师生平等对话搭建了舞台。有了师生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就有了彼此的交流,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读了李老师《走进心灵》这本书之后我体会到: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理解、尊重学生。由于老师与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老师,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位子,为学生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用什么方法对我进行教育我能接受。对任何一件都能事都能替学生多考虑考虑。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高度而真诚的尊重发自于教师心底的自觉与自律。以后我会把尊重、理解学生作为师德修养的第一要义,尽量做到不在办公室批评学生,不在大庭广众前批评学生,不在情绪对抗的时候批评学生,不严声厉色地批评学生。当然,要时刻尊重、理解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冤枉学生了,还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想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吗?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交流。我相信,沿着李老师的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也会在教学工作中奏响一首首和谐、动听的歌曲。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后感

文/吴利聪

《走进孩子的心灵》书中收录了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按个性天空、心灵交融、成长烦恼、 家校沟通、绵绵爱心、情感风铃、宽容理解、无声的艺术 分类,字里行间表现出班主任们强烈的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是编者多年的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丰厚积淀。

此书文字清新易懂,极具可读性。法国伟大的作家沃夫纳格说,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是心灵,而不是智慧。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才能主动地与你交流,喜欢你的课。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人们常说,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还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学生,他厌学,和同学吵架时,用脚踩同学的头,曾经几次想跳楼开学接手这个班级,先从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开始,有时他上课要去踩旁边同学的脚,回家作业交不上来,做题错题连篇于是常常课后找他聊聊天,问问他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开始时他有戒心,他会说:没有什么啊,你问这些做什么?后来看到其余的同学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聊天时,他的戒心慢慢的放松了,也可以聊一些自己的事情。

还有一次上课时他走神了,下课后我问他是不是有心事,他很惊讶,想知道为什么,我说你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从关心他的日常生活到关心他的学习。他一天一天的变化着,能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全对,错题也少很多尽管有时还会犯错,但是他知道老师在关心他,他不会像以前那样做出极端的事情。曾有人说过: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在读,但要真正去读懂他,是多么不容易啊!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生活是阳光灿烂,也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永葆一颗年轻的心。

我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也一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事实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爱得爱!的确是这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是辛苦的、劳累的、艰难的,但却又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

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心灵充满爱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自己心中有一朵花,看四周都是花,就让我们内心充满阳光吧!用真诚交换朋友的真心,处处把阳光带给别人,他的世界就会阳光灿烂,自己也会在这清纯的性格中得到极大的愉悦。从而,给小城带来祥和温暖的人际氛围,带来相互关系无限的良性循环,营造顺意快乐的生活环境。

如果用花儿来象征着幸福,你立即发现幸福的寓意是因人不同的,正如花有千样红,万种态,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期待,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花的另一个寓意是幸福只是生命中灿烂的一瞬,的人生是平淡。当我们降低对生活、对工作、对他人的期待时,我们常常容易跟幸福邂逅。当我们假定自己是幸福的,并用幸福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的时候,哪怕坐在黄连树下,也会因为自己还在感觉,还有呼吸和心跳,还在观察这个值得珍惜的世界,所以心身依然处在幸福中。真正的幸福感是谁也拿不走的,那是人对世界、对人类和对自己所持的一种态度。让自己的内心充满自信、满足、博爱,我们就创造了幸福。幸福只能从内心去寻找,当你找到幸福的时候,你的生活也会变得阳光灿烂。

活的单纯些,活的快乐些,那就需要我们去感知,生活中每个细节都有,只要我们有心情去寻找。人生如股市,起起伏伏,无人能预知,但是快乐知足的活着总比郁郁寡欢的活着要好的多。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心里有阳光,那种味道自然会在你的身边蔓延,你会发现连树叶,连小草,连雨滴都会有阳光的味道。

人们点亮内心之烛,保持阳光心态,做到心理和谐,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人人都能注重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坦诚地对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保持心理和谐,承认现实,欣赏美好的事物,既能安度平静的生活,也能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才会用充满阳光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遇到一些麻烦,也会笑以待之。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变换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角度,善以待人,换位思考,就会成为一个自己快乐同时也能将快乐带给别人、让别人也随之快乐的人。能够营造快乐的生活氛围,也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我们可渴望阳光,但每个人不可能每天都在生活在明媚、温暖的阳光下,我们期望阳光能普照大地,但阳光不可能均匀地照射在大地的每个角落。因而,当有一天,你推开窗户,看见窗外漫着满天阴雨时,切不可失望、懊丧,要知道此刻此时那灿烂的阳光正在这阴云之上,等候这阴霾的过去。

在这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在这生生不息的茫茫人海里,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我们是多么的渺小、脆弱。于此,我们的生命只有顺应这自然的变化,才能得以健康成长。切不可因个体的需要而强求自然顺应你的愿望,如果这样,这徒劳的结果便只能是无尽的痛苦了。面对生活海洋里的潮起潮落,犹如没有阳光的日子一样,要坚定信念,用心灵里的太阳去照射你播在心中希望的种子,摧她发芽,使她成长,这希望之树终究要结出理想果实,来回报你那不懈辛勤的付出。如若心中没有了阳光,心灵之泉便要冻结、枯涸,心就要死了,这悲哀是无言以喻的。

人世间,每个人都祈盼事业有成,万事顺畅。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不容易,也如这阴冷的日子一样紧随左右。有一天你失业了,落榜了,失恋了,身体染病了等等的一切,在这星移斗转的自然运动中,这都是你认为不正常,但事实上却很正常的事。你切不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一撅不挣,要冷静分析,挣做作精神,扬起生活的风帆,重新升起心中的太阳,让暖阳照亮你的胸膛,给心灵一个温暖的家。只要心中有阳光照射,这心灵就不会结冰,人生的希望就不会泯灭。要知道,照亮心灵的阳光是金色的,是最亮堂美丽的。

朋友,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去感受这不凡的每一天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