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班主任自我检讨 > 导航 >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自我检讨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位有魅力的班主任,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要以完美的人格唤醒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培养学生,以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在班主任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人格魅力无疑是核心,是灵魂。因为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的、最明了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人格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彰显人格魅力,让教育的力量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呢?

一、给予学生公平公正

温家宝总理说:公平公正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公平公正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公平公正应该是班主任工作中言行举止的准则。

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树立公平公正的形象。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却不能如此。有的班主任常常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相同的事,不一样的眼光、不一样的对待;有的班主任教导富贵权势家庭的学生比教导贫穷百姓家庭的学生耐心得多、细致得多、温柔得多;有的班主任喜欢升学学科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升学学科成绩差的学生;有的班主任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坐好的座位,成绩差的学生坐差的座位;有的班主任偏爱老实学生,偏恶顽皮学生;有的班主任偏爱女生(男生),偏恶男生(女生)班主任不公平不公正,会给学生造成心灵的阴霾,会恶化师生关系。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对待的学生,往往不公平不公正地看人看事,往往敌视班主任。

学生希望班主任对他们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公平公正地赏罚学生、公平公正地爱护学生班主任公平公正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班主任公平公正可以告诉学生是与非,可以引导学生走向高尚。

二、给予学生尊重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传统教育看重师道尊严:师生如父子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尊师爱生,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的表现,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士可杀不可辱。学生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班主任一次愤怒的责罚,一声粗暴的呵斥,一丝蔑视的神情,一句不当的讽刺往往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创伤。班主任的教鞭下有姚明,班主任的训斥中有齐白石,班主任的冷眼里有冼星海,班主任的讥笑中有王羲之。如果一个学生的自尊受到班主任的无端伤害,那么他的内心就会滋生愤怒的反抗,造成师生情感对立,他的某个方面的天资也许会因此泯灭。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尊重学生的理想选择,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班主任的尊重中茁壮成长,学生才会在班主任的尊重中架起一道道心灵的彩虹,时时刻刻放射出璀璨斑斓的光芒!

三、给予学生爱护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班主任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班主任要像爱护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这些娇嫩的花朵。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要耐心教导,用爱心帮他们指引航向;当学生遭受挫折时,班主任不要怨他们无能,这时候,他们最需要你的抚慰,最需要你的鼓励。(班主任 )班主任不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去完成学习无困难的学生难度相同的学习任务;班主任不要有一个手势、不要有一句话让学生感到你对他失去信心;班主任要注意爱护学困生、留守学生孤儿、智障生有的班主任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常常恨铁不成钢,爱之深,责之切:讽刺、挖苦、责罚、变相体罚等时有发生。班主任给学生一枝花,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而班主任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却会感受到冬天的严寒。

学生需要爱护,教育呼唤爱护。班主任的爱护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田的希望火种;班主任的爱护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班主任的爱护像一缕阳光,能驱散学生心中的阴霾,融化学生心中的寒冰。

四、给予学生赏识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士为知己者死:赏识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学生是渴望赏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赏识就是学生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

学生的成绩高低差异,学生的性格多种多样,学生的爱好各有不同,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班主任应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主任应该明白往往不是学生缺少闪光点,而是自己缺少发现。班主任眼中的学生不应该是差生,而应该是后进生,都应该是优等生:学习成绩优等生,人格品质优等生,身体素质优等生,美学素养优等生,体育运动优等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每一次获得的成功,班主任都要用赏识的神情语言为他鼓掌喝彩。即使学生改掉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毛病,班主任也不妨夸大他的进步。只要是不违背大的原则,班主任就要做到做好:让学生在自己的赏识中走向成熟。

五、给予学生宽容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犯错误、识错误、改错误的过程。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他们懵懵懂懂,年少气盛,自控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自我调控能力都比较差,很容易犯错误,有时还冒犯师尊。这个时候,班主任如果缺乏耐心,缺乏宽容,对他们的错误口不择言、疾言厉色、大发雷霆、训斥惩罚那么,往往会使学生将好心当成歹意,心生怨恨,甚至明知故犯,有意和班主任唱对台戏。师生关系往往会因此恶化,不可收拾。

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宽容。有时候,学生犯错时也很困惑,也很痛苦。班主任就不应该在学生困惑、痛苦时再去加深学生的困惑和痛苦,而应该宽容学生,引导、帮助他们解除困惑、减轻痛苦。懂得宽容的班主任懂得教育。常常得到宽容的学生也懂得宽容他人。

班主任的宽容像良药,能医治学生心灵的伤口;班主任的宽容像甘露,能浇灌学生干涸的心田;班主任的宽容像阳光,能温暖学生冰冷麻木的心!

六、给予学生笑容

维克托伯盖说: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

有的班主任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神情,总怕学生不敬畏他;有的班主任习惯于板着严肃的面孔走进教室,总带给学生紧张,甚至恐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的班主任习惯于把家庭中、生活中的不如意带进工作中,迁移到学生身上

学生学习需要一个宽松快乐的氛围,从而轻松愉快的学习。面对学生,班主任即使情绪再低落,也不应该皱眉,而应该展现阳光般的笑脸,借此创造一种宽松快乐的氛围,引导学生自由、畅快地呼吸教育的空气,吸收知识的养分。学生能从班主任的笑容里看到爱的真诚,看到母亲般的慈祥;学生能在班主任的笑容里消除紧张、烦恼,树立自信、理想。

班主任的笑容是鲜花,是甜果,是清风,是阳光。班主任要用笑容去面对一切学生!

七、给予学生时间空间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舍尔教授说:教育应根据两种情形进行:第一种是强迫手段,对学生强迫灌输信息、知识;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很大空间选择他自己想关注的事情。

在应试教育束缚下,在升学指标压力下,在学校领导压制下,在社会舆论监督下,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强迫手段,对学生强迫灌输信息、知识方面做得登峰造极:学生除吃、喝、拉、撒、睡外必须在教室里学习,不学习非升学学科,不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给学生心理自由的时间,不给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慢慢、不断消失。

班主任要明白:有的学生有运动天赋,将来可能成为刘翔、姚明;有的学生有书画天赋,将来可能成为王羲之、齐白石;有的学生有音乐天赋,将来可能成为冼星海、聂耳;有的学生有文学天赋,将来可能成为茅盾、鲁迅班主任不要期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牛顿、爱迪生。

非升学学科也精彩,外面的世界也精彩。班主任要多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创造的课余时间,多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课余空间,给学生一双翅膀,让他们海阔天空,展翅翱翔!

八、给予学生友情

韩愈说: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亚里士多德说:挚友如异体同心。

学生是渴望相知的。学生如果把班主任当教师,就会有的话讲,有的话不讲;学生如果把班主任当朋友,就会推心置腹、无话不讲。

有的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像侦探,总偷偷摸摸在张三那里调查李四,在李四那里调查张三;有的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像法官,总神情严厉地给学生判刑;有的班主任把一些学生当牲畜,不是粗口就是粗手;有的班主任把一些学生当敌人,总怀疑他们打击他们其结果是师生相互隔阂,互不信任。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班主任走出在学生面前的绝对权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班主任要和学生友好相处,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博学多识的朋友!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


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

时下,学生对教师的顶牛事件常有发生。其中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顶牛。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顶牛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处理好学生的顶牛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事发中,冷静而不燥热。当学生的顶牛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顶牛事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二、事发后,静缓而不急动。一些班主任在顶牛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学生科寻求解决的办法。在顶牛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学生会很反感,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要缓一缓,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顶牛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不要找学校、找家长。另外,对于学生的不尊敬,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尽可能放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事情不要当众批评,可以换个环境个别交换意见,或者通过第三者向被批评的学生传递批评信息,或者创设氛围让他于无意之中听到你的批评意见,这就好比隔壁有耳,故意让学生在无意之中了解到你的批评意图,从而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改正过错,弥补不足。

三、处事方法上,深切而不敷浅。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老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他或多或少都可以为自己找点正确的理由,加上犯了过错后,他的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犯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你的正确批评。教育学生时,效果如何,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切入口找准了,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我曾教过一位名叫周强的学生,母亲过世不久,其父很快就找了一位年轻的女人同居,他强烈反对,但其父居然说宁可不要他也要那个女人。此事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很大的创伤。此后,他家的家庭战争就没有断过。周强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发现他的不正常后,曾多次与其谈心,然后自以为是的对他进行指点,但没有收到一点成效。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走神,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的?他说:谁让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但立刻联想到他的种种表现,意识到他的顶牛只是表象。(班主任 )当天中午放学后我俩都没吃饭,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的顶牛,而是希望为他分忧,他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次谈话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四、处事态度上,真诚而不虚伪。有时,顶牛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顶牛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班主任工作。当顶牛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顶牛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顶撞,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不会学怎么办?这个问题是每个教师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在这个问题上,究竟起什么作用,应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是值得研究的。

如果要求班主任门门精通,科科辅导,这是没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班主任应紧密配合各科教师,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也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学。至于每一科的学习方法,应由学生在各任课教师的帮助下,在具备了上述条件下,自己去尝试去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特点的学习之路。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如何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做为学习的心理因素,学习的需要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认识和信念。有的学生为上大学而学,有的为家长而学,有的为取得好名次而学,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将这些近景动机转化为远景动机,并明确这两种动机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目标越远大,他的标准才会越高,在学习中,才会发挥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

二、要注意培养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当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就会自觉的去砖研。(班主任工作 )因此,我们要通过组织报告、参观、访问、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为发展每个学生的特殊爱好及个性创造良好条件。这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扩大知识面、生活面、开拓视野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开展好课外活动是班主任开发学生智能的有力条件。在各项活动中,大胆放手,启发学生思维,是班主任积极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途径。

三、要重视反馈,加强引导,摸索领会、巩固、应用的规律性。各科的学习内容不一样,但却有共同的规律。在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又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摸索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应用的规律,要注意不断应用反馈,如利用评比、竞赛、交流等方法,把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新动机。领会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首要阶段,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巩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要教会学生掌握识记、保持、再认、重现四个环节和遗忘的规律。应用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教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以逐步摸索学习方法,培养自觉的学习习惯。

总之,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习中要做到引而不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也就是说,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要开拓思路,诱导而不推着学生走,要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开导而不代替学生做,使之学而自得。我认为这是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应该做到的几点。

好班主任要走进孩子的心


好班主任要走进孩子的心

在乡村初级中学当惯了初中班主任,到县城当小学生的班主任,的确有一个过程。经过不断的探索,多年的积累,终于找到了一些带孩子的方法。

蒲老师,我发现你当班主任很轻松,一点也不觉得累,是为什么呢?曾在广东珠海任教时,一位比我大十几岁的数学老师问我,因为她是教数学的,很少带班,她觉得顾头不顾尾,天天都有事儿,烦死了!我笑了笑。尽管平时和同行们聊天,谈到我的班主任管理,但是总让他们觉得方法在理,学不可用。

十九岁参工,我前后带了十几届学生,有初中生,也有小学生。每一届学生都让我感动和深思,对我的教育教学也有极大的提高。细细想来,无外乎用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

特色课堂赢得孩子心

正人先正己。一个不学无术,教学工作马虎的教师是很难赢得孩子的听话的。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只能让孩子敬而远之。多年来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尤其是现当代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思想。魏书生是我的偶像,对他的论著,哪怕是报刊上的一星半点,我都认真收藏、研读,读多了,我发现,魏老师不但是一位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心理学家。心灵的沟通才是走进孩子心灵的通行证。

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欢笑,一起难受,一起享受学习的酸甜苦辣。我经常将我的论文、小诗、散文念给孩子们,和他们分享快乐;我们共同仿照课文创作儿歌、散文,孩子们也经常将自己的大作交给我修改、投递、发表。当收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喜悦时,我和他们共同分享。所以我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也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几届下来,前前后后有五六十篇学生作文、儿歌、童话、小诗、寓言等在各级报刊发表,我将这些文章整理成册,共闲暇时欣赏、阅读。

在教育教学上,我一直坚持己所不欲、不能,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事儿,绝不让孩子去做;该教给孩子去做的事儿,自己绝不亲自动手;该拉一把、帮一把的事儿,绝不推诿,哪怕是在家中发生的事儿,我也尽量帮助孩子。

曾经有一位孩子,家庭富裕,溺爱儿子,养成骄横的毛病,与父母关系紧张。我多次有针对性的和他交心,终于化解了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说话做事也有了分寸,父母感谢我的同时,我也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爱心耐心细心热心

关爱每一个学生,这一点,我从一位老校长身上感受最深。我们学校的孩子们遇到他不是毕恭毕敬,而是亲切地叫他冯爷爷。老校长不管走到哪儿,都是叫声一片。当时我还年轻,不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老校长,后来我仔细观察老校长的一举一动,发现他不管在什么地方遇到孩子们,总是面带微笑,一脸慈祥,或看孩子玩耍,或和孩子一起游戏,有时还抱一抱孩子,俨然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带着一大帮小孙子,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威严。

我们明白了,要走进孩子心灵,就要降低自己的身高,和孩子们在一起。于是,每当下课或课余,只要有空,就尽量和孩子们多接触,和他们跳绳、打卡片、下棋在这些活动中自然地了解了许多我无法了解的学生动态,同时自然的引导孩子们要讲卫生,上课不要玩卡片等。孩子们看着我的笨拙的表演,总是笑声不断。有什么一丁点的好东西,或小秘密总是忍不住告诉我。就这样,我了解了孩子们许多的成长苦恼,然后有针对性地教育。许多时候,我不在现场,也仿佛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他们、管理他们,遥控达到了最佳境界。

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时,曾经有一位孩子在生活区厂房小事,小偷小摸,同寝室的同学十分讨厌她,可我找她谈话时,她总是抵赖不承认,显得理直气壮,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冷静。后来,我让同寝室的孩子们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她干的坏事证据,并用纸条写明时间、地点、所干的事,利用交作业本时卡在作业本里交上来,这样一段时间,我搜集了大量有根有据的事,然后找她谈话。这孩子一下傻眼了,班主任咋什么都清楚?后来她主动交出了一些东西,该赔偿的也赔偿了,改正了坏习惯,同时要求当事孩子不要歧视她,和她做朋友,她终于赢得了同学们的喜欢和尊重。

在教育中有时玩一点小花招,也是有效果的。到后来,家长有时不能管教孩子,家长和我也用这种小花招教育,孩子们简直把我当成了神探,觉得班主任的眼睛随时地都在他们的身边,不良行为也就大大减少了。班主任工作也变得越来越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日记交心,当好编外父母

到了中高年级,我开始教学生学习写日记,并将日记本变成交心本,利用文字交流哪些不便或不好意思开口的心中故事。

有人说,小孩子有什么心里话不可当面说的?何必这么矫情呢?其实,我们成人都错了。小孩子也有心里话,有时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往往比成人遇到心理问题时还难化解,毕竟心理年龄不成熟。孩子往往只向最信任的人诉说。如果我们只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思考,无疑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儿童,班级管理就得不到良性发展。

我的做法是:每接一个新班,将班级孩子的基本情况详细地录入电脑,包括孩子父母的工作情况,文化程度等,越详细越好,然后分批找每一个孩子谈一次话,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和心理需求。有时孩子不便说,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孩子们的自我防护意识逐渐增强。这是,谈话就要求他们,如果有什么不便说,又需要老师帮助的事儿,可以写日记或写信给我。对不便公开的,请在后面注明,教师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虽然在全班讲了,开始大家都不敢,逐渐有一个两个,我也用笔谈的方式给他们回信,凡注明不公开的,我坚决不说一字。孩子们胆子慢慢大了起来,收到的也越来越多,看见老师认真的笔谈文字比他的原文还多,许多孩子反而不把它当做隐私,公开在同学们中炫耀,这样一来,说真话,写真话的人越来越多,有什么话和苦恼都在上面写,并马上交给我。有些事儿,我在班级公开,让同学们帮助他化解。没想到,这种方法还得到了一个意外收获。以前的作文干巴、枯燥,没有真情实感,到此时作文也变了样,话也说真了,作文成了他们的乐趣,再也不难写了。有老师问怎样教作文?我说:教给孩子素面朝天,说真话,表真情,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学。

2004届六年级有一名女生,这名女生学习较努力,但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同学们也不喜欢她的个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有一段时间,她竟然告诉我:老师,我发现教室走廊上有鬼影子。

我吓了一跳,校园里怎么会有鬼?她说昨天晚上她还听见有鬼在家中走动的声音。联想到她的个性,我一下明白了,是不是有一些不愿告诉的内心秘密,造成了她晚上的失眠而产生的暂时性幻觉?我找她单独谈话,她也闭口不谈。我告诉她,如果相信我,希望我给你分担一些疑惑,可以用日记的方式写给我好吗?不久她交上了日记,我才发现她是因为家中父母不睦,父亲沉湎于麻将,输得较多,母亲经常劝阻没有效果,所以经常吵架,影响了孩子们的睡眠。我立即和数学老师一道家访了一次,并将这一事和她父母进行了个别交谈,化解矛盾,希望他们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心理感受。同时我和全班同学个别谈话,希望同学们多和她交朋友,多和她交流。这个孩子毕业后,连读初中和高中时,在他们班上有什么心里想不通的事都愿意告诉我,和我共同分担。他的父亲说这孩子对老师比对我还亲。我感到十分高兴。

让有型奖励成为动力

许多班主任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光看成绩,不看或少看孩子平时的表现,孩子成了读书的机器,孩子与别人交往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失败的教育。在管理中,我运用了一套合理的过程有效管理方法,让学生每一个过程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一观点,我在多篇论文中谈及。《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管理班级》(发表于《中国教工之为师之道》),《探究儿童心理,优化班级管理》(发表于《学校思想教育文稿》),《童心可鉴,管理育人》(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这里就不赘述。在管理中遵循激发主动,分级分层,照顾差异的原则。

例如,每学期三好学生评选。不单看期末的成绩,还要看是否是班干,干部工作有无重大过错,平时课前准备,参加各种活动的态度、取得的成绩等,这些平时都有小干部记录,期末汇总,进行评优。对于那些想表现自己的孩子,我积极利用各种报刊和板报推荐他们的作品发表。一旦发表,在班队会活动中加以渲染激励,还发给一个小纪念品,签上老师的名字和祝语,并张榜表扬。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动态局面。孩子们没了闲心去干坏事,你说我的班主任工作轻不轻松呢?有时孩子们出了一点小事自己处理了,我还不知道,过后才告诉我。

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都是与众不同的,丰富多彩的。当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幸福与快乐。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吸纳众所之长,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享受教育的乐趣和幸福。

当一名教师我无怨无悔!

班主任培训心得:走进自己的阴影


班主任培训心得:走进自己的阴影


昨晚在艺术楼一楼展开班主任培训会,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参加班主任培训。虽然是公事,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讲,真的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之前林老师也建议毕业第一年不要当班主任,免得别人对自己形成定势。不过班主任工作对了解学生特别有用,特别是通过了解家庭,环境,性格等因素,综合了解、评价学生,这是最客观的途径之一。

会议由苏老师发言,一贯的文化气息很能感染人。晚上的培训会其实更像心理课,当抛出学生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时,苏老师请几位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老师们的回答偏向解释。是啊,把急躁这样一个词放在老师身上谁能完全坦然的接受呢?所以大伙得分析原因啊,是学生与老师有代沟,是学生不了解老师云云。有个老师的话特别经典,大概是萨特的话吧存在的事物都有意义。呵呵,其实不管我们怎么解释,给学生的印象摆在那儿,那说明学生的接受速度与教师的传授速度有出路,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完全可以不解释。

关于主题阴影,我个人先前的理解是隐藏在人心深处不易发现的劣根性。苏老师的解释更准确些,进入了潜意识,是被压抑的缺点,称为阴影。优点和缺点是相对而言的,缺点与阴影我想是程度的区别。(班主任 )表面的缺点容易被别人察觉,经别人提醒督促,是有希望改变的;阴影是缺点的升级版,是内在的心灵漏洞,有自动掩饰的特性,不易改变,但表现在人的各个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仍然可以发现和尝试改变。

出现心灵的阴影的原因是什么呢?以急躁为例,会上提到四点:功利主义,观念滞后,认知局限,遗传积淀。对于这个遗传积淀,我觉得提得挺好的,举个例子,人类对世界末日的恐慌由来已久,每个时期的电影、电视作品几乎都会表达这个主题,人类的这种恐慌形成的心理阴影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并且渗透到各个民族个国家中。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让多少人晚上失眠,特别是近几年连续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人们的恐惧。

一场敲醒心灵的讲座,本应该成为心灵碰撞的欢呼。可惜晚上会场有些不和谐的音符,嗡嗡呼呼的交谈声此起彼伏。如果这些小蜜蜂能设身处地的为发言者想想,我想他们应该会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而噤语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