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发现小偷怎么办安全教案 > 导航 > 孩子“粗心”怎么办

发现小偷怎么办安全教案

孩子“粗心”怎么办。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孩子“粗心”怎么办”,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孩子“粗心”怎么办

许多家长被一个问题困扰:为什么我家孩子总是那么粗心,明明会做的题目却经常做错?

粗心有时是因为孩子并没有真正学会有关知识。凭孩子自己,其实很难弄清楚到底哪些细小环节还掌握得不扎实,他们大多时候会把错因简单地归结为粗心。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能够按照刻意练习的方式,帮忙孩子细化学习目标,攻克孩子自认为已经掌握,实际并没有掌握扎实的知识点,熟能生巧,从而克服所谓粗心的毛病。[由整理]

而本文重点所要讨论的是另一种状况:孩子确实掌握了知识,但还是会出错。有时候看错题目;有时候想对了,却出现笔误;有时干脆漏做题目。这类孩子在各科作业或考卷中都常常出现这些错误他们往往有共同的人格特质:性情偏急躁,欠缺静气。

他们在老师眼中可能是效率小明星。他们凡事追求快,在完成作业和考试时,往往比同学快很多。他们对学习成绩和学校各种评比有进取心,有较强的目标感,也追求成就感,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又比较容易产生紧张感甚至焦虑,会因此常跟同伴产生一些小摩擦。

这些孩子的人格特质比较贴合美国医学博士心脏病专家迈耶弗雷德曼提出的A型人格,典型的A型人格是这样的:雄心很大,进取心强,时间观念强,整天闲不住。但这类人易急躁,对

对人信任度偏低,人际关系容易紧张。

正是因为这些孩子进取心强,性情急躁的特质,造成他们在学习和做题时,处于无意识地追求比同学更快完成任务的心境中。他们无法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着急地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他们自己都不明白,在考试中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考试上,更别提沉静地攻克难题了。

晚明著名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有言:惟静也,故能张主得动,若逐动而去,应事定不分晓。意思是说,只有真正做到沉静的人,才能在为人处事中不会乱了方寸。《正念的奇迹》一书中,作者一行禅师也举例说,有一次和朋友一齐吃桔子。朋友一边吃桔子,一边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一行禅师说:与其说你是在吃桔子,还不如说你在吃你所说的未来。意思是吃桔子时,边吃边说,与所谓正念背道而驰,显示出浮躁之气。两位大家之言都提醒我们戒躁心,养静气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这样类似A型人格特点的孩子来说,我们该如何帮忙他们戒躁心,养静气呢?

1.营造和谐、宁静的家庭氛围

环境造就人,孩子更是容易受环境影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学校教育节奏都比较快,强调短期目标。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和谐、宁静很重要。综合表现优秀的孩子往往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而表现明显落后的孩子

背后往往是不和谐、浮躁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尽力做到遇事心平气和。父母亲放慢语速,用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话,是对孩子心灵的滋养。

小学阶段是漫漫人生路的起步阶段,培养孩子的定力与涵养比学习成绩更具长远好处。有些孩子学习暂时有困难或者运动潜力弱,父母要收敛躁气、怒气,秉持平常心,心平气和地帮忙孩子成长;而有的孩子天资聪颖,乖巧懂事,父母也要收敛傲气、功利心,帮忙孩子稳步提升。

上文提到的《呻吟语》中亦有名言: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提醒我们在努力提高孩子聪明才辩的同时,培养他们深沉厚重的人格品质。

2.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包罗万象,是智慧之源,亲近大自然能够培养孩子的静气。许多孩子一到假期不是忙着上课,就是忙于参加各种聚会,或者去儿童乐园玩耍,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久而久之孩子难免缺少静气。

亲近自然不该是简单地打个帐篷,野餐、放风筝,而是需要用心观察、探索自然中的一切:植物、昆虫、泥土譬如:我们和孩子一齐看落叶,要花足够的时间,引导孩子充分地观察落叶的颜色、气味、触感、形状、叶脉的线条特点等等。孔子曾说过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教

育家就已经懂得欣赏山川美景,观察草木鸟兽,对于人的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有着极大的帮忙。

此外,还我们还能够带领孩子透过学习书法、篆刻、绘画、古筝等才艺。透过坚持每一天沉下心来练习,让艺术之美不断浸润心灵,同时追求技艺的精益求精,从而不断克服躁气培养静气。

有了静气,孩子在学习和考试时,就会表现得更为投入,更容易专注于学习本身。考试时不再会杂念重重,粗心做错的状况,会日渐减少。同时,孩子也会更懂得深入地品味生活的乐趣,变得更会观察和发现,逐渐拥有更丰厚的智慧。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关于孩子不听话怎样办,推荐阅读以下几篇总结介绍:

精选总结(一):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由整理]

1、孩子没有选取权。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渐渐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兴趣等。而站在家长的角度,总期望孩子能够成材,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为孩子规划好一切,要求孩子照着办。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从而令孩子产生挫折感,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选取,而不是要他们服从你的决定。

2、孩子的感受被忽略。

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懂。从来不给孩子发表意见。其实这会令孩子变得不听话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长远下来会变得反叛的。所以家长就应用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多让孩子发表一下自己意见,和孩子一齐讨论问题,当孩子的意见被采纳相对来说他们会更加愿意去参与,而且会更用心去做。

3、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孩子的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4、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孩子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用心性有所提高,

,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要明确你的规定,但要保证孩子明白这些规定是什么。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比如说,孩子心里不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说不出来,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和父母对着干。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将内心委屈释放出来。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体不舒服,心里难受,但大人没有发现,还按照常规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个性的犟。

转移孩子注意力

小孩子到必须年龄,都要经历逆返心理时期,大人说怎样,他偏不怎样,这就是不听话.遇到这样的孩子,要耐心说服,说服半天也不管用,就不妨将事情搁下来,做点别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过一会儿,再去引导说服孩子,也许效果就好多了。

总之,对孩子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这样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终究犟但是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

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给宝宝制定必须的规则

要明确你的规定,但要保证孩子明白这些规定是什么。清楚地告诉他:我们不能打人。如果你生气了,要告诉明明,你想把玩具要回来。或者别忘了,在停车场必须要拉着妈妈的手。

如果你的孩子服从这些规则时有问题(每个孩子都如此),那就再想办法。比如,如果他因为感觉自己受到冷落而打了妹妹,那么就让他帮忙给妹妹喂饭或洗澡,然后为他安排一个能够和你单独在一齐的个性时段。如果他因为怕黑而从床上溜下来,那就在他的床头柜上放一把手电筒好了。

精选总结(二):

孩子不听话怎样办

孩子不听话往往令家长极为头痛,遇到孩子不听话有什么方法解决呢?就应怎样办呢?

1、有时候孩子做事解决的方法不正确,大人就会阻止,从而令到孩子闹脾气。其实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没试过是不会明白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没有危险的状况下,能够让孩子适当体验,他尝试过,碰壁了,再给他讲道理,他会更明白更乐意理解。

2、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若是用打骂去阻止他的,往往会令他情绪更加激动。这是我们就应冷静对待,不要急于去说服他,让他一个人在屋子呆一会,没有多

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再和他讲道理,他就会理解。

3、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如果家长只懂得指责孩子,会令他反抗性更强,更加不会听话。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多数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孩子。而老一辈的共同点多数都会宠惯孩子,令孩子平时稍有不称心的,就不听话,闹脾气。那么当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就应如何教育呢?

当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此刻普遍出现一种局面,就是父母管教,爷爷奶奶护着。当遇到这种局面时家长们务必要有共识,要大家一致。如果长期下来,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有人护着,他们就会不懂是非观念,更加变本加厉。相反,在没有护着的状况下,孩子容易冷静下来,这时家长能够好好的跟孩子谈一下,了解其原因,而慢慢给予开导教育。

世界上是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孩子的,孩子不听话必须是有原因的,而平时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在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每次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总不能平心静气去了解,而是打骂了事。其实家长就应每一天抽

些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和孩子一齐做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愿意去听。

精选总结(三):

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有主见吗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气怪,犟得很,不让他做的事偏要做,要不就哭啊,闹啊这些是否孩子任性呢?孩子生下来犹如一张白纸,孩子任性的确很常见,但并非天生,主要是由于教育不当引起的。

任性的行为界限

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模仿性,生活上常有这样的实事:2岁左右的幼儿自己拿着匙吃东西,吃得狼藉不堪,还把瓷匙敲碎;人没有扫把那么高,却拿着扫把扫地,父母刚把垃圾扫拢,宝宝却把垃圾扫开。像以上行为,可能遭到父母责骂,其实,这正是孩子表达主动性、独立性的行为,并不是任性,父母不但不就应责骂,还就应给予鼓励、表扬和引导。

有的孩子被娇养过甚,吃东西挑东挑西,父母给他吃茶叶蛋,他非要吃摊贩卖的酱烩蛋;父母特地再给他烧了酱烩蛋,他又非要吃茶叶蛋。有的孩子在吃饭时边吃边玩,当父母收起玩具时,就赖在地上打滚。像这种行为,就属于任性了。

顺从与反抗

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都比较顺从,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

;父母说这些东西不准碰,他就不碰。

这样的孩子常会得到父母、亲友的赞扬:这孩子真听话。接近3岁时,父母直觉感到孩子开始变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这时,正是孩子构成独立性和任性的开始,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变化,并注意教育引导。

信任自己,信任别人,对事有独立性,这是性格中很重要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很小的年龄阶段就已开始萌芽,而且跟以后的性格构成密切相关。心理学家曾分别挑选了100名3~5岁反抗性强和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的儿童,并对这些儿童进行追踪性研究。研究发现,这批儿童到青年时,原先反抗性强的一组对象,有84人意志坚强,有主见,能独立地分析和决定事物并作出决定;而原先无反抗性的一组人,只有26人成为意志坚强的人,其余的人相对显得碌碌无为。

如何纠正孩子任性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务必纠正。

第一,家长应要求孩子有必须的行为界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鼓励他坚持执行。不能总跟孩子说:就这天这一次啦、下不为例啦。

对孩子超越行为界限的事,决不能迁就,否则,只会娇惯孩子,助长孩子的任性毛病,以后难以改正。还须注意的是:父母务必一致。

第二,在孩子任性时,父母要善于把孩子的兴趣引开去,以转移他的

任性。例如,孩子进入超市,吵着要买糖果,看见气球,又闹着要气球,此时,父母可设法让孩子去观察某一事物,使他忘掉刚才哭喊着要的糖果、气球。

第三,父母要注意教育方法,要有耐心。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让孩子感到,他的哭闹吓唬不了谁,让他渐渐安静下来。有的孩子自尊心太强,父母可适当给他一个台阶,帮他收场,然后再透过拥抱对视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

拥抱,可使孩子感受到,虽然他做了错事,父母还是爱他的,使孩子对父母不产生抵触情绪。

对视,可让孩子从父母的眼神中,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和对他任性的不喜欢。

谈话,要简短明了,使孩子在持续自尊心的前提下,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今后该怎样做。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不会说话吗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自己的想法的,若是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按自己的安排去做一些事情,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命令孩子,可能是不能够的。推荐多给孩子表扬肯定,少责备批评,要和孩子站在同一个级别来思考问题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

一、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思,然后陈述或澄清孩子的意思。

二、要尊重孩子的态度,不能边干自己的事边和孩子说话。

三、遇到有情绪的孩子,先认可孩子的情绪。四,

拒绝孩子的要求时,要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要温和而检测。

所以,综上所述,同样的资料,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也会有很大差别。即使你没有觉察到对孩子的影响,那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有时在表扬和批评孩子时,或多或少都掺杂着大人的情绪,也很少注意到孩子本身的情绪。同样的一句话,说的适宜了,能够帮忙孩子拥有用心的心态,强大的自信心,这也让孩子能对自己说我行!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说话。家长就应谦虚一点,和孩子一齐从头开始学习,学习会说话,和孩子一齐健康成长!

精选总结(四):

孩子不听话能打吗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但是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家长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1、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能够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

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2、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就应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能够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明白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此刻情绪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悲哀!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能够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但是分追究,而是透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就应怎样做、到达什么要求或标准,证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能够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状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状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

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应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6、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必须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必须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悲哀。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精选总结(五

):

解决孩子不听话的10个妙招

1、友善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原则性问题,对孩子务必要和颜悦色。我很反感那种冷嘲热讽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着面孔对孩子,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

2、暂停在孩子一时无法理解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务必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能够说:我不想此刻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冷处理反而收到奇效,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会主动向你示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黄玺赫这一点很令我欣慰,因为他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心里都是十分明白的,但他知错认错,态度还是十分诚恳的。我也明白他犯坏的目的一是引起家长的注意和惊讶,二是不明白如何与小朋友交往,造成一种冲突,引起对方的反应。

3、珍惜不就应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黄玺赫骑自行车喜欢撞别人的

车,这其实是男孩子皮肤饥渴的一种宣泄。过去有句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淘气的男孩子喜欢透过打架甚至挨打来到达皮肤接触的目的,这是婴幼儿心理学,今后我会全面揭示。那么我们家长能否用抚摸,按摩等方式解决孩子的这种生理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4、尊重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出去之前,我能够看完这部电视剧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就应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就应充分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5、自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就应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所谓的代沟不正是有些家长自以为是所造成的吗?

6、用心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就应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明白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能够刷得很干净。不要将你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很容易发脾气,说话不注意分寸,顺口说出的话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夸奖孩子的十句也抵补不上对他的一次否定。

7、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

罚他,就应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就应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就应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就应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就应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说的话他都明白,只是不善于表达。如果你将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会觉得讲道理会更容易理解。事后再批评,孩子会十分配合你,主动认错的。

8、解释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应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不要错怪孩子,要分清事实,有良好的决定力。那天我带黄玺赫到东单公园,一位女孩的妈妈一个劲地说着自己的孩子:别动小弟弟的玩具车,这样不礼貌事实是,黄玺赫十分乐意与这位小姐姐分享玩具,两人情投意合,最后给小姐姐恋恋不舍地送到门口。

9、激励能够透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透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黄玺赫以前为不会骑自行车而懊丧,我对他说:不要

着急,你到三岁就会骑了。结果他离三岁生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掌握了骑自行车。

10、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应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能够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理解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透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理解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理解了。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系统的学问,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而是要把他置身于民主自由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让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予以有针对性地校正。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孩子的厌学情绪,你知道多少?

面对如今社会的高压,孩子的学习压力也是与日俱增,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开始无法接受这样的高压政策,学习上退步不说,孩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另外,家长过高的要求,也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还有孩子自身的素质水平也是影响他学习的一大原因,自信心强的孩子会更有挑战精神,学习成绩也会更好,所以他们很少会有厌学的情绪。

那么,面对孩子厌学的情况,家长们该怎么做呢?[由整理]

1

给孩子快乐的学习环境

除了家长的正确引导外,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不仅能让孩子产生兴趣,还会让他们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家长可以多制造一些与课本内容无关的小游戏,让孩子多多思考、动手动脑。

2

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精神

除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环境外,家长还应该锻炼孩子自身的素养,比如培养他认真细心的精神,这对于他取得高成绩很有帮助。

家长要引导孩子,将每一个生词字母都好好研究一遍,争取在默写的时候不出问题。

有了这种认真的精神,孩子在学习上也会少出错,这样他的自信心就不会受到打击。

3

从孩子的兴趣点着手

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远比你说教一百遍更有效。

孩子总会对某样

样事物特别感兴趣,比如画画,猜谜语,做小实验等等,家长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围绕这些主题创造学习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乐趣,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也会充满信心地去面对。

作者:妙妈。90后辣妈,每天为您分享原创育儿知识。年轻妈妈的育儿不二之选。

学习心得:孩子磨蹭拖拉怎么办


今天,我在网上学习了搞定孩子磨蹭的家教指南。使我学习了很多,以前我的孩子写作业磨蹭.早上起床磨蹭.总之让他干什么他总是慢腾腾,提不起速度,好像我说的话他没听懂似得。经过一段时间对他的改正,运用方法,使他改了不少。

难道爱磨蹭是孩子的天性吗?不,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有这个爱磨蹭的坏习惯,只要我们家长及时的对他加以改正,都能改好。

举几个我在生活中儿子的磨蹭的事例。我儿子五六岁的时候,做事也是磨磨蹭蹭的,原因是他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所吸引。比喻说吃饭的时候爱看电视,不好好吃饭,针对他这种坏习惯,在他做事的时候,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不开电视,使孩子能专心吃饭,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从上小学开始,每天早上都要催着儿子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一连串的小事,天天催,我也烦,他也嫌我唠叨。终于有一天,老师问谁能早点来教室,拖地,(给奖章奖励)儿子一向对奖章感兴趣,觉得我要多拿奖章,所以他自告奋勇说:我来。心中有了动力,现在我家的小闹钟订到早上六点起床,从来不用我叫儿子起床,,到点自己就起床.叠被七点就和我一起出门。

支招当中的第三招,生活当中我用到了,而且很管用。以前让孩子复习一下今天学习的功课,他就一会喝点水,一会上趟厕所,一会吃点水果,总之看不上十分钟的书,就该上床睡觉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觉得儿子四点回家以后,作业不多的情况下,五点半左右就写完作业了。我跟他商量了一下,如果写完作业后,自己复习一会看书,然后吃晚饭(七点左右吃完饭)晚饭后的时间自己支配,他高兴的答应了。因为吃完饭后他爱跟我们一起看连续剧,他的意愿达到了,自然也很高兴。

停止催促,坚持表扬。通过这次网上培训,我觉得这一点我做的很不够,有时候,一着急就催孩子,岂不知越催孩子越着急越是做不好,应当给予奖励。

孩子磨蹭一旦形成习惯,补救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家长应当从孩子的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帮孩子克服磨蹭的习惯。

孩子爱推卸责任怎么办


孩子爱推卸责任怎么办

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状况,当家长生气追问的时候,明明是孩子做的,孩子却说不是我,然后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找各种理由来证明不是自己做的。

看到孩子这种推卸职责的态度,大人就很生气,因为都认为是孩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这种习惯我们都认为是不好的,就要逼着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还要惩罚孩子。

孩子遇事爱推诿的表现,本质上是孩子在以往缺乏自主性训练,在新的成长阶段中自己做的决定与父母期望不一致时,害怕坦诚自己的不足,担心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和赞赏时的无奈之举。[由整理]

某友的故事

因为有学生来了,我就把狗狗关在主卧室厕所里面。女儿回家就喜欢把它放出来两个关在卧室里面玩。

之后女儿说:妈妈,我看见你们阳台上有粑粑。

我一听就火了:我本来是把狗狗关起来的,肯定是你放出来跟狗狗玩,不注意又在阳台拉粑粑!因为狗狗平时只在外面那个厕所大小便,如果被关在主卧,它不会去主卧厕所里拉,因为那是它睡觉的地方,它憋不住才会选取在主卧的阳台上拉。看嘛,就是你把它放出来,我都跟你说了好多次了,不要把它放出来。拉在阳台上,你去打扫!

因为她平时都不愿意打扫,这次我又逮住机会要让她做一次,我觉得有了第一次,她以后才不会怕给狗狗

狗捡粑粑。

这时女儿就说:不是我,我走的时候是把它关进厕所里的。

还不承认,肯定是你把狗狗放出来玩,没有注意它就在阳台上拉了粑粑!

那也不能肯定说是我!这时候她其实是在承认错误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争论,我说,孩子你要敢做敢当,不要自己做了事情不敢承认,每一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要知错就改,承认自己的错误,想想下次怎样做更好,就能够了。

把孩子说得哭兮兮,一边哭一边跟我辩论:你也不能那么肯定说是我呀!

最后我说:你把狗狗放出来玩,没有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当然,我明白粑粑也不是你拉的。但是,如果是你把狗狗放出来了,导致它把粑粑拉在了阳台上,是不是你的职责?即便我们不明白是什么时候拉的,是不是你的嫌疑最大?

她听了这话,点了点头。

那好,你的嫌疑最大,那我们就一齐去打扫,你捡2个,我捡1个!因为她平时就是不愿意去给狗狗打扫粑粑,我这次目的就是要让她去做一下。

没想到她很快地就点了头,而且去打扫的时候也没有半点犹豫和怕脏。

搞得像在破案一样,我们家是不是以后得专门请柯南来才行?

其实在这件事情当中,孩子不承认,而且推卸职责,其实她是怕自己做错了事情妈妈把她推开,推得远远的,得不到妈妈的爱了。

我和他爸爸还那么凶神恶煞地一

齐对着她吼,就是觉得她是在推卸职责,不能容忍这种习惯,要让她敢于承认错误。此刻想起来我们怎样能那么残忍对待一个小孩!

孩子推卸职责的背后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原因

而不要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不然与孩子的互动必定是无效的

孩子类似的行为会一再地反复出现

一个11岁的孩子,我们这样大声地用责备的语气对她说话,她该有多么地恐惧。

我们能否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体验害怕失去家长的欣赏和首肯时的深深的惊悸?因为,对于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爱和悦纳是她们唯一在意的生存基础和生存的核心资料。

能够说,得不到家长的爱的成年期前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孤寂无助的生灵。孩子未必能够说出这些,但是完全能够感受到这些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来自灵魂深处的忧惧和惊恐。

孩子与其他的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也说是别人的错

其原因都是一样的:孩子害怕你不喜欢她,不再爱她。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口头的否认是极其必要的。这不仅仅仅是儿童可能使用的行为,成人有时也这样。

因此,对于孩子与其他的孩子发生矛盾之类的事情,在现阶段来说,你或许能够尝试这样的方法:

首先,对孩子说:在了解事情的具体状况之前,妈妈不认为你就是错的。

此刻,能把这些事情和妈

妈说说吗?

因为妈妈很爱你,期望能够帮忙你,你看能够和妈妈讲吗?

孩子愿意说的话,就仔细倾听,不要随便做出评判。

孩子暂时不愿意说的话,告诉孩子:宝宝,没关系,等你想和妈妈说的时候,再和妈妈说好了。

妈妈会一向等着你的。

然后再告诉孩子:即使这些不是别的孩子的错(言下之意就是自己孩子的错,但是也不要毫不留情地像判官一样直接说出来引起孩子过强的羞耻感,这样可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不利于孩子认识潜力的提高)

妈妈也还会接纳你,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但是妈妈不会赞同你的这些行为,因为这是我们都不喜欢的。

但是,妈妈相信,宝宝以后会慢慢学着进步的,我们都会有做不好某些事情的时候,以后学着去做好就行了!

在了解到孩子确实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时

要在孩子愿意听的状况下,慢慢地仔细跟孩子说

由于对于某些状况的应对,可能需要综合的潜力,孩子可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够掌握的,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教导和强调,不要动不动就沉不住气:

连这点功夫都没有,怎样搞定小孩子?

由于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25年-30年)、反复(有些状况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曲折(有时孩子会表现出某方面的退行状况)、缓慢(很多习惯和品质都是以年为单位才发展起来的)的过

所以,不推荐家长指望能够在短期内让孩子出现较大的飞跃性变化:这是违背人的均衡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有可能造成其他意外后果。

谈到那里,我们以《道德经》里面的话结束这天的话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孩子是人,妈妈是人的地,爸爸是人的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爸爸务必要有阳刚之气,要有担当,永远持续着前进的步伐,追求更完美幸福的人生。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妈妈的特点是宽容,能包容、守信用、有承载力。

一个家庭,爸爸能遵循天道,勇于担当、奋斗不息,妈妈能遵循地理,善于包容充满耐心。

那么孩子,也就是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必将茁壮成长,终有一天顶天立地!

当你老了怎么办


当你老了怎么办

《当你老了》这是一首由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感情诗歌,是一首他特意为女友毛特冈妮而写的诗。之所以提到这首诗,是因为每次我在想若我老了该怎样办的时候,总是会他对女友动人的爱恋而感动。想想,在你老年的时候,仍旧有一个人握着你布满皱纹的双手充满爱意的陪着你,是不是一件很完美的事情。同样,在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上也有说着死生契阔,与之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完美感情的向往。可事实上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不得不应对当我们老了怎样办这个急需要思考的事情!

现如今的老人因为碰瓷现象的出现,公交车不让座伸手打后生的现象发生,我不得不给自我打个问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的慈祥的老奶奶老爷爷到哪里去了?是否从来就没出现过!又或者我们的老人受子女的虐待不得善终的现象也时刻在冲刺着我们的大脑神经!人都会老去,而我们又该怎样体面的老去?

我有个邻居,她今年六十五岁了,身体还算健康。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她抚养孩子到都成家立业以后,她又忙活着带她的孙女孙子。而孙子养大了后,她自我却搬出来了,因为她的价值已经被用完了,再呆在一齐,大家就会吵架。她说我也不怨他们,两代人的观念

念不一样,在一齐肯定会闹矛盾,她说此刻挺好的,想怎样过就怎样过。她此刻靠着她的退休工资过日子。说实在的,她这样独立的生活,我并不反对,只是这样的结果,让我想生孩子到底有没有必要?如果不思考什么养儿防老的思维绑架。当然如果你很喜欢小孩,自愿养大到他们独立成人,不依靠父母过活,这样的一种生活体验又有什么不可呢?但是对于那些不愿意要孩子的丁克一族呢?又该怎样?我个人觉得那是一个人的自由选取,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生个孩子好像总是那么复杂,生个孩子不再那么单纯,生了你又得付出一生的心血以家长式的态度按照自我的想法捆绑孩子的言行,然后操心到他们结婚到有后代小孙子,直到你没有什么价值了,就该离开了。这样不是很可悲吗?人活着难道就只为这么点事情吗?[由整理]

还有我一向也是想不通的一件事情就是,父母到底有没有义务给你带孩子?以我个人的意见是不一样意强迫父母给你带孩子,他没有理由也没有义务,除非他们自愿,即便是自愿子女也该付给他们劳务费以及自由。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有的子女,以如果不给他们带孩子便要挟不给二老养老送终,这是一种十分无耻的要挟,可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却愿意理解这样的论调呢?因为我们一向

没有习惯独立的生活。

多数时候做中国的家长或者子女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成天都活着别人的眼睛里,活在潮流的世俗里。如今有一部电视剧叫《小别离》听说很火,我看过几集,实在受不了海清那个母亲的主角。我觉得恐怖,实在恐怖。一个活泼的小生命就这么给她蹂躏。就像晚上我去居住附近的湖边散步的时候,那个母亲非得让她的孩子摆个pose拍照发朋友圈,动作慢了还被训斥,我真是想不通,孩子是一个玩具吗?是的,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通常都是大人的玩具,不信问问自我为什么要一个孩子?是单纯的只是要一个小生命,单纯觉得是感情的结晶吗?不是,我们有一个刻在骨子里的东西,那就是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不管你是有意识的这么想还是无意识的这么想,走的结果都一样。

我们作为小孩的时候,便在父母所谓的一切都为你好的家长式管理下被压迫者逼着做许多不喜欢也不敢违抗的事情,然后朝着父母的期望去做他们期望的事情,他们便觉得心满意足了。作为小孩,我们不敢有自我喜欢想做的事情,有,也是悄悄的偷偷摸摸的,不然会被骂不务正业!所谓的正业基本就是被定义为找个铁饭碗娶个美靓女养个胖儿子。而父母的一生都在为孩子能实现这个梦想去奋斗努力,基本没有他们

自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挣钱养家养孩子然后带孙子。然后这个循环会被教条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所以,你要拿我们的孩子去跟老外比,比什么?考试成绩吗?为什么我们没有出色的产品出来?为什么购买苹果手机你还得排队?因为我们的创造力还在萌芽的时候就被扼杀了。可这是我们家长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是整个社会的思维系统有问题!而其中教育起了帮凶的作用。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大多数是不及格的,因为他们不明白怎样教育孩子,而家长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正确直接也影响到下一代,家长不学习,又怎样能解答孩子的问题呢?有的父母自我不能实现他个人的理想却把这个理想嫁接给了他的孩子,若是有违抗就各种理由批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复制品。家长和孩子也该是平等互尊的。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也许在认识某些事物上你比他深刻,但是他对世界的直接认识上也许并不比你差。仅仅是他的纯净,对于一个沾染了世俗俗气一身的大人来说,也该自惭形秽了。但是我们那里,家长和孩子永远都是有一道深沟,要么对孩子溺爱要么对孩子苛刻!少有认真平等的去交流沟通。

由于家长没有自我生活的这种状况导致了年老不知所措或者

晚景凄凉。因为他一生的爱好和成就都是挣钱养家养孩子,当孩子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变得不知所措了。归到底还是没有自我的建立所致,而这种行为又不断的被一代一代的复制,即便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大家仍旧按照老样貌继续生活下去,不曾有改变。所以,当我的邻居作出这样的选取的时候,我很赞同。当然,条件是她经济和思想能自立,而且身体健康,她没有绑架她的子女,而是活出了自我的生活。

而我们普通人,以养育子女为目标的家长却不是,他们永远奉行的也是养儿防老的方针,老了就得子女抚养,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子女身上了。养老自然也落在了子女的身上了。但是事实上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子女。因为我们都中了孝道的毒了。为什么我们要养儿防老?又为什么我们的子女要求父母照顾孙子?实质上透露了国家的不作为?让我们家长时刻在为养家糊口奔波路上无暇顾及照顾小孩,让逐渐老去的老人无人看养。国家为了逃避养育照看的职责,于是开始奉行的以孝治国的原则,用孝来绑架这种伦理关系的纽带,这实质上是个蛊惑人的东西。我们作为纳税人,每年吃穿住行交了那么多税,养老却要靠伦理道德来养老,这不是忽悠人的吗?为什么西方国家他们不担忧

养老问题,因为国家会拿出一部分纳税人的钱来安排老年人的晚年,让他们自由。就像年轻人有了孩子没有人照顾也同意的道理,他们也会那一部分纳税人的钱来养小孩,为什么他们生孩子不要钱还奖励,也是这个原因。他们把生命当作生命,不是工具玩物。因为他们对生命的高度重视导致他们国家的发达,因为他们给在那里的每一个人去除了所有的后顾之忧,尽最大的力量解放了你的能使出来的劳动力创造社会价值,造福国家,也造福每一个公民。

所以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当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到孩子身上后,孩子长大了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便不明白如何是好,要么养成赌博嗜酒等等不良嗜好,真是到了老了老了时光空闲了,反而不明白该怎样办。发达国家着不一样,他们老了要么读读书要么去各地旅游之类生活,十分独立,子女也不会强迫他们看孩子。因为孩子在长到20岁的时候,他就该完全的独立出去了,不依靠父母,而父母老了也有自我的生活,也不依靠子女,但是他们依然很注重家庭,并不是各自独立出去了关系就疏远淡薄了,相反他们很注重家庭的聚会。只是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不管是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还是到了即将离我而去的年迈之人,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

如果一个人老人能有这

样的照顾,那我想,在我老了,即便没有乖巧懂事的孩子的看视,没有那么深情的爱人拉着我的手度过余生,我想我也不会害怕自我的灵魂没有地方安放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