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方案 > 导航 > 教委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

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方案

教委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

做事前没有预先方案,那便会失去宝贵时间。当我们准备推行一个新项目,我们必然要先将方案制定好。制定出方案,可以使计划切合实际,使预算投入可靠。对于方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委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教委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内容显示中在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进程中,**市教委根据**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特点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精神,“六个五”思路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一、明确“五化”目标(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化。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统筹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等工程,加快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实现城乡中小学用地、校舍建设、设施设备、教职工配置达到规定标准。(二)城乡教师发展专业化。建立城乡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把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提高师资培训经费比例。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师资培训训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师训指导作用,建立城乡教师培养和考核机制,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城乡教育管理规范化。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管理,完善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教育督导职能。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强化教育行政部门执法责任。优化市级教育行政管理,健全农村教育统筹管理机制,健全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健全教育服务体系,加强教育行业监管,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教育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城乡教育水平均衡化。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教育拨款标准,统一城乡教师配置标准,统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合格学校。逐步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着力缩小校际差距。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各级政府重要考核指标,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保证每个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二、突出“五个”重点 (一)学前教育以规范化办学为重点,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快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增强儿童智力开发和全面发展的基础能力。(二)基础教育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推进“双高”普九,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努力发展特殊教育,增强城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三)职业教育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行业需求、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四)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五)继续教育以体系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城乡继续教育平台,创新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形成学习进步的良好风尚,增强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服务的能力。三、实行“五个”统一(一)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统一。以“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统一城乡学校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布局选址以及校园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校舍主要建筑标准。(二)城乡学校师资培训标准统一。培训模式以集中培训为辅自学为主,培训手段以“空中课堂”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培训内容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考核办法实行过程考核与学分认定相结合。(三)城乡学校学籍管理标准统一。学籍档案实行以电子文档为主件、纸字文档为附件,城乡学校学籍注册、成绩记载、转学、休学、复学、退学、试读、毕业、奖励与处分要求一致。(四)城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强化政府统筹责任,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实行城乡学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五)城乡学校质量评估标准统一。围绕学生的成长、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确定阶段目标,制定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注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结结合、单项与综合结合,肯定和激励教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四、增强“五项”服务(一)教育行政服务农村教育。教育行政干部牢固树立“境界向上、眼睛向下”的观念,努力当好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的忠实服务员。实行包片蹲点式指导和服务,做到摸清农村教育的发展情况,理清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二)城市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建立城乡教育帮扶制度和优质教育资源延伸机制,推动主城区对口支援渝东北、渝东南、渝西地区农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www.nayishi.com

教委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内容显示中村教育发展,实行城镇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不断创新和完善“捆绑发展”、“千校牵手”等帮扶形式和绩效评估机制,推进城市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工作。(三)职业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全市职业教育紧宓结合区域产业结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专业结构体系;各职业学校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整合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增加办学实力,为农业产业化培养更多的适用性人才,努力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四)高等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加强校地合作,帮助区县作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区县培养和输送人才,帮助区县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农民致富。(五)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育质量;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系统的深度开发应用,探索多种形式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推进“五个”倾斜(一)经费投入向农村教育倾斜。新增教育经费的70%以上用于农村教育。加大市级财政对区县(自治县)教育投入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建设项目和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二)骨干教师向农村教育倾斜。完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制度,鼓励和引导优秀大学生到“两翼”地区农村学校任教。加强农村缺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师范类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学校工作。市和区县(自治县)每年组织城镇教师下乡定期支教。(三)职称评定向农村教育倾斜。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倾斜,将农村中学、小学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确定为1:3:6和0.2:3:6.8。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四)评优名额向农村教育倾斜。完善城乡教师评优选模办法,提高城镇教师评优条件,扩大农村教师评优指标,充分调动城乡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五)福利待遇向农村教育倾斜。完善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机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并规范教师绩效工资和政策性津补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和安居工程试点。六、达到“五个”一样(一)校园环境一样美。统筹制定校园规划,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校园环境建筑风格现代化、育人阵地人性化、运动场所标准化、绿化地带自然化、文化长廊人文化。(二)教学设施一样全。城乡学校按照统一标准,配齐教学设备设施,让城乡学校师生享受一样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用房宽敞、功能用户房专一、生活用房齐备、实验设备足够、实践基地充足。(三)公用经费一样多。实行城乡同类学校学生公用经费一个标准,并对生源较少的边缘农村学校适当倾斜。(四)教师素质一样好。合理调配城乡学校师资,加强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制定并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缩小城乡学校师资水平差距。
(五)管理水平一样高。加强城乡学校干部互动交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干部培训,建立健全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www.nayishi.com

F132.com精选阅读

农业四区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大农机推广使用力度,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机耕率达到80﹪以上,督进各相关乡镇、村加大产业基地园区内机耕道路建设,完成省、达州市下达农机推广任务达到100﹪,根据市委政府的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局党组行政对“四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对“四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和落实,还成立了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任副组长,*、*、*、*、*任成员,负责“四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和日常工作,现就今年对“四区”建设工作,农机化工作规划如下。
一、加大宣传示范
我们根据8个村的不同特点,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推广新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帮助农机户维修农业机械,在不同季节结合农时,组织新机具和新技术现场示范,大力宣传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调动老百姓的购机积极性,大力讲解农机化节本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规模化生产的好处,若离开农业机械化,要想将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不可能的,就是要以现代的农业装备来装备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使老百姓坚信锄头是挖不出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更是检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推广、示范、普及适合山区特点的中小型、先进型、智能型、人性化设计的新农机具和新技术。
二、力求认识明确,责任到人
局党组行政领导和股、室、站、校要包村包片,结合实际定期不定期到所包村帮助指导,力求在农机操作上手把手的教,在维修上一点一滴的讲,逐步发展机耕专业队,机割专业队,机防植保专业队,培育机械加工专业大户和农机运输专业大户,将农机化“四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力求看得见摸得着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使农机化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和“四区”建设工作中大显身手,使农机作业在万源各村各社随处可见,将农机事业的发展再跃上新的台阶,充分发挥农机的应有作用。
三、突出重点、排难争先
今年在“四区”建设工作中,按照市委政府的安排,我局重点是对金鸡坪村示范片建设,无论是资金在紧,各种困难在大,都要围饶金鸡坪村的提灌站改建工程力求改建成功。具现场踏勘,该村地型平坦,粮田面积较大,人口居住较集中,无一溪沟河流,严重缺乏生产生活用水,无水困绕了该村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在勘测走访中发现,在该村居住的地方,有一大深洞,下去60米深的地带发现有水量充足的地下水,(俗称阴河),初步测算,将原来的的提灌站实施改修,需用资金10万元左右,就能解决金鸡坪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局党组行政决定,要想为老百姓所想,急为老百姓所急,难为老百姓所排,积极实施提灌站改建工程,为金鸡坪村的老百姓办好事和实事,充分发挥农机的职能作用和技术专长,努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四、逗硬奖惩
对“四区”建设工作,完成得好的股、室、站、校和职工纳入年度考核评选先进的条件之一,对完成任务较差的股、室、站、校和职工实行一票否决,局党组行政将把“四区”建设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坚持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初评,年底进行总评,使我局的“四区”建设工作圆满的完成市委、政府和上级下达的农机化工作任务。以“四区”建设工作为契机,大力提升农机形象,发挥农机职能,加快全市农机化水平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的步伐。

区质量工作方案


区质量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开展质量强区活动,深入推进“**质量”、“**标准”建设,围绕区委“123456”战略部署,全面提升我区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水平,根据区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强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科学、高效的质量监管体制,形成各部门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大力弘扬“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合力推进“**质量”、“**标准”建设,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质量工作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民生幸福水平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15年,我区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发现率控制在10%以内;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9%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下,公共交通服务指数达到8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100%,新建建筑达到绿色标准比例达到100%,自来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以上。

二、任务和分工

(一)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制定《关于开展质量强区活动的实施意见》(2016-2020),把握**质量工作发展趋势,瞄准前沿需求,科学制订未来五年全区质量发展的方向、目标,拟推进的重大措施与重点项目,务求在事关质量提升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区质量强区办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

2.加强对质量强市、质量强区重点项目的建设管理,补充申报质量强市、质量强区重点项目,按照建设计划积极推进项目的实施,确保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并取得实效。及时报送信息简报或工作小结。(项目牵头单位负责)

3.迎接**市年度质量工作考核。按市质量强市办对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方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会同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向市质量强市办报送相关材料。(区质量强区办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

(二)加强质量宏观管理

4.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租金补贴;在全市统一安排与指导下,联合统计、文产办等相关部门开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态的跟踪监测。(区科技创新局负责)

5.加快自主品牌战略实施,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快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自主品牌培育工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优势企业申报省名牌产品、参与品牌价值评估等活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牵头、区经济促进局配合)

6.完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做好产品质量分析评估报告并定期向区政府报告。(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

7.配合市质量强市办开展大质量大标准系列宣传,结合3.15、质量月等活动,加大对城市质量精神口号“质量成就未来”、**质量的宣传力度。推动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区质量强区办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

8.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积极发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公众等各主体参与质量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区质量强区办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

(三)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9.加强对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市场价格、传销活动的监控,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确定重点监管方向,提升对市场违法行为、违法群体及时发现、精准打击和对区域性、行业性市场异常态势有效预测的能力。(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负责)

10.加强环境执法稽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和快速处置机制,完善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规范化的环境污染专业应急队伍。(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负责)

1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强电梯监督抽查后处理,强化对重点监控设备的监督检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突出对生产和使用单位责任的监管,开展安全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负责)

12.按照新消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质量投诉处理工作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消费维权服务站点、消费维权组织等功能作用。加强综合数据采集、分析、运用,对消费者重点关注的商品和服务开展常态化评价和行政指导。(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负责)

(四)夯实质量基础

13.加强重点产品质量监督和认证管理,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创新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重点食品安全状况保持稳定良好,创建2家省、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负责)

14.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的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加强对重点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区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

15.加强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及监督抽查工作。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5%。(区经济促进局负责)

16.进一步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督管理,强化源头监管,加大流通环节监督抽验力度,第三方随机抽样的药品安全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99%以上。开展安全用药进社区活动,着力提高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水平创新药品市场监管机制。(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负责)

17.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完善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完善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制度;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严格执行**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区住房和建设局负责)

18.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开工1200套,基本建成及竣工3000套,供应3000套。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2015年全区累计60%的社区获评“广东省宜居社区”。(区住房和建设局负责)

19.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加强污染减排管理,确保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达到“十二五”减排目标,大力开展全区工业企业vocs治理,争取80%的工业企业达到治理要求,保证废气收集率、净化率达90%以上。启动新一轮治水提质行动,扎实推进河流治理,切实保障水源安全。(区环保水务局负责)

20.强化旅游行业和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快旅游监管服务系统的建设。新建和改造200个文体活动场所,新增文体设施面积13万平方米,力争在“十二五末”我区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到0.89平方米;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旅游市场环境,逐步形成质量稳定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游客满意率提高到93%。(区文体旅游局负责)

21.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大力开展卓越绩效模式管理试点工作,鼓励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学校申报市、区质量奖,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新增10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幼儿园学位2700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600个。公办独立全寄宿制高中获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校普通高中比例达46%。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民办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区教育局牵头)

22.在全区区属公立医院推行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对全区开业满一年的区属公立(各级)医院实施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开展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社康中心设备标准化配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区卫生计生局负责)

23.着力打造绿色交通体系,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更新提升公交候车亭50座,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提升至93%,提高公交领域顾客满意度。继续做好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交通运输局负责)

(五)大力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24.完善区长质量奖及区长公共服务质量奖制度,充分发挥两奖作为质量最高奖的导向作用,激励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参与质量强区活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负责)

25.推进以区长质量奖及区长公共服务质量奖为载体、卓越绩效模式推广为重点的全区质量管理进步工程,持续推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训与教育,扶持十家重点企业(或公共服务组织)提升管理绩效,推动企业(或公共服务组织)开展卓越绩效模式自评应用,培训卓越绩效管理人员。(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牵头,区经济促进局配合)

26.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支持和鼓励我区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全区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2600件。(区科技创新局负责)

27.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落实市政府打造“**标准”的行动计划,推动主要工业产品企业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年采标认可数30个,努力争取国际和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落户**。鼓励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累计140项以上。(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牵头,区科技创新局配合)

28.进一步推进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在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工程质量监理师、环境质量监测人员等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出台鼓励性的制度措施,对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领域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开展公益性培训。(各相关单位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继续完善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适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逐步确立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的大质量工作机制。

(二)加强政策扶持

建立质量工作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保障质量工作经费投入。落实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形成稳定的质量提升经费保障机制。

(三)加强法制保障。加快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制度建设步伐,推动制定与相关法律、地方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加强质量工作的法制保障。

(四)加强效果评价。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组织对成员单位开展质量强区活动情况的年度检查,并通报相关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全面协调推进

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切实推动质量强区在我区的实施。各街道办要根据工作实际,参照成立质量强街工作机构、制定年度开展质量强街活动的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开展质量强街活动,切实落实质量强区各项指标任务。

(二)落实工作责任

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质量强区工作。各牵头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完成牵头负责的质量强区工作任务,各配合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统筹安排,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工作,务求取得实效。

(三)加强专题宣传

各质量强区工作小组的成员单位要对牵头负责的质量强区工作加强宣传,结合重大活动的推进,紧紧围绕“质量成就未来”**城市质量精神口号 和“质量强区”的主题在市、区主流媒体上开展宣传活动。

(四)经费预算保障

区质量强区工作经费已列入区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的质量强区专项经费中列支。各成员单位开展质量强区活动的日常经费由各单位自行统筹解决。

(五)加强信息报送

各成员单位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按照要求及时将质量强区工作有关进展情况书面报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2015年6月20日和12月10日前报半年工作总结、全年工作总结和次年工作计划。

区扶贫工作方案


区扶贫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指导,确保老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扎实推进,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在规划区的10个乡(镇)、45个行政村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以围绕农民增收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区内15939户、62202人得到有效扶持。通过三年努力,帮助区内贫困群众新增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上,解决4864户贫困户、18981名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农户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规划区整体脱贫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

具体目标:到20xx年底,区内45个行政村、313个社的农户新增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上,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以上,实现户“七有”、村“七有”的建设目标。

户“七有”,即:①有一幢具有川北民居特色、庭院绿化整洁、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②有1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农田地;③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④有沼气池(或节能灶);⑤有1亩以上的经济林果园;⑥年有1头大牲畜出栏或2头生猪出售;⑦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村“七有”,即:①有可通中型以下客货运输车辆的进村硬化公路;②有标准的村务活动室,卫生室;③有通讯设施;④有产业协会;⑤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⑥现有村小学达到“普九”标准;⑦有群众信任、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制度。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着力改善交通条件。按照村道硬化、社道畅通、入户路晴雨通行的要求,整治村道65公里,硬化村道270公里;新建社道57公里,整治社道69公里。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按照先解决人畜安全饮水后保障生产用水的原则,打机压井1650口、新修集中供水点l56处,铺设供水管道l84公里、新建灌溉渠61公里,整治灌溉渠98公里,新建提灌站5处、维修提灌站l处,新修蓄水池245口,整治水库5座,兴建10个村的集雨节灌工程,全面解决规划区内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3、加大土地整理和农网改造力度。以“金土地工程”为载体,整理土地20xx0亩,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根据实际需要分步实施,完成农网改造60公里。加快广播电视、通信事业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实现全覆盖,乡(镇)、行政村通程控电话、无线通信。

(二)大力培育特色产业

1、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规划区内发展水果5000亩,干果7500亩,培植柑桔、干果新品种示范园1400亩,蔬菜10000亩,中药材20xx亩,茶叶30000亩。

2、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积极推进畜牧业升级换代,扶持区内农户养猪50000头,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0个。

3、培育壮大劳务产业。培训输出区内农民3100人,培训实用技术20xx0人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脱贫致富技能。

4、帮助解决贷款难问题。安排贴息资金38万元,新建45个扶贫互助社,支持农户发展增收支柱产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1、解决上学难问题。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建村小20所、6000平方米,购置教学设备2200台(套)。

2、解决看病难问题。区内村卫生站达到国家要求的建设标准和设

区扶贫工作方案第2页

备、人员配套标准,购置医疗设备40台(件),培训医务人员40人。

3、支持科技、文化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强化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乡镇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建设通江县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4、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新建敬老院4个,对烈属、红军后代给予特殊扶持。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建村务活动室15个、900平方米,改建20个、1200平方米,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办公场所和村卫生站用房。

(四)改善农户生活环境

将规划区内388户农房危房改造列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改厨3500户、改厕3500户、改圈64000平方来、建院坝20xx户、新建沼气池14372口,加强环境保护,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20xx年,规划区内28个村启动实施38个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整治村道路13公里,硬化村道路54公里,新建社道路11.4公里,整治社道路13.8公里;打机压井330口,新修集中供水点30处,铺设供水管道36.8公里,新修蓄水池50口,新建灌溉渠12.2公里,整治灌溉渠19.6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座,兴建2个村的集雨节灌工程;整理土地4000亩;完成农网改造12公里;改造危房78户,改厨700户,改厕700户,改圈12800平方米,建院坝400户;新建沼气池2870口。产业培育方面:种植水果1000亩,干果l500亩,培育柑桔、干果品牌示范园280亩,蔬菜20xx亩,中药材400亩,茶叶6000亩;扶持片区内农户养猪10000头,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4个;组建9个扶贫互助社;培训转移农民工620人,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建设红色旅游重点景区1个。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改建村小5所、1500平方米,新建村务活动室4个240平方米,改建5个300平方米,购置教学设备450台(套);购置医疗设备24台(件),培训医务人员14人。

三、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总投资44366.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l5069.5万元,占34%;产业培育18176万元,占41%;社会事业建设4056万元,占9.1%;农户环境建设7065万元,占l5.9%。在不改变现行资金管理体制的前提下,采取项目统筹整合、资金拼盘投入,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坚持项目资金的管理主体不变、投入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使用性质不变,审批程序不变等“五不变”原则,按责权统一、管理规范的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完善规范管理办法,确保项目资金发挥综合效益。重点是实行“七项制度”:

(一)实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群众意愿走的分配安排原则,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实施;明确县(区)、乡(镇)、村主体责任,实行项目、资金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制。

(二)实行项目资金使用报批制。各项目由县(区)统一审查立项后逐级上报,由各项目主管部门严格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组织项目实施。

(三)实行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项目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进行公告、公示;在项目实施地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张榜公布;对农户的实物或现金补助实行直接发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四)实行项目资金管理专账核算制。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省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实行项目资金管理报账制。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日常管理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投资大、技术复杂的项目,要按照招投标法实行招投标;对需要政府采购的物资,要按照采购法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六)实行项目资金管理审计制。每一单项工程完工后,审计部门及时会同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对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要严肃查处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项目资金,建设质量低劣等违纪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依纪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实行项目资金检查验收制。年度计划完成后,县(区)领导小组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检查验收,进行绩效评估。对擅自改变资金项目实施方案、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不履行公告公示程序、项目实施效果明显低于规划预期的,要给予通报,限期整改。

四、工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扶贫办,负责连片扶贫开发的统筹协调、调查研究、信息反馈、督查考核等日常工作。通江县、巴州区两个县(区)成立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分年度项目实施、建设进度和质量监管、资金报账与管理、资料收集及汇总、情况信息反馈等工作。加强乡、村两级组织建设,形成坚强实施力量,调动和激发群众艰苦奋斗、自我发展的热情。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对连片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抽查验收,严格考核,挂牌通报,逗硬奖惩。

(二)加强资金筹措。一是各级有关部门有项目投入的,纳入项目投资计划,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和环境改善。二是无行业主管部门对应的项目,要争取上级投入,同时加强市、县(区)配套,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三是引导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积极参与连片开发建设。四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等方式切实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三)加强部门帮扶。市、县(区)相关部门要按《规划》要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实施,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管,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畜牧、农业、水务、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抽派技术骨干进村入户,抓好项目技术服务;强化技术支撑,聘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专家教授组成技术顾问团,主要负责技术方案制定和产业发展的指导培训;着力构建县(区)、乡(镇)、村、组、户技术服务网络,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增强发展后劲。

(四)加强信息反馈。为准确把握和加快推进实施进度,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实行一月一专报制度。巴州区、通江县要将项目实施进度、工程建设质量、资金到位情况、部门帮扶情况等内容在每月底专报市扶贫办,由市扶贫办汇总后统一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经验要随时反馈,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推进一镇一城建设工作方案


全县纠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八次全会、市纪委七次全会、县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我县“xx”良好开局、加速推进“一镇一城”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一、主要任务
(一)深化专项治理,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1.集中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关键环节,采取专项治理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自查自纠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督促整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的方法,对卫生、发改(物价)、药监、工商等具有医药购销监督管理职能和医疗服务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县药品招标采购工作机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年以来涉及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行政行为、药品招标、药品采购、医疗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促进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监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得到切实规范,医药卫生行业风气明显好转,推动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2.集中开展教育收费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年以来教育、发改(物价)、财政、新闻出版等具有教育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能的部门和单位涉及教育收费行政监管行为,学校(幼儿园)办学和收费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收费,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对教育经费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典型案件,对教育乱收费问题严重的地区,进行行政问责。
3.深入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坚持清理与规范相结合,对拟举办的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开展自查自纠和登记审核,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予以撤销。对批准开展的,要从严规范,确保活动数量大幅减少、举办活动逐步规范、基层负担明显减轻。未经批准,领导干部不得参与、不得在活动中挂名任职、发贺信贺电、题词剪彩等。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规举办活动、领导干部违规出席、滥用财政资金、向企业和群众摊派费用等行为。在清理规范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控制和规范活动的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4.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食品安全各环节中的监管责任,强化综合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制度建设,明确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程序和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失职、渎职等行为。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食品生产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标准,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广告、非药品冒充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5.深入开展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性费用收费、村集体收费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开展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计划生育等方面收费、罚款情况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种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
6.深入开展公路“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和免费政策全面落实。加强公路检查(检疫)站和治超站的规范管理,坚决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以罚代纠、以罚代管等问题。严格规范涉路涉车执法行为,严禁没有权限的部门上路检查车辆,认真整治执法不公正、不公开特别是交警隐蔽执法、交通事故处理不公等问题。严肃查处公路“三乱”案件。完善治理公路“三乱”的长效机制。
(二)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纠正征地拆迁、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落实及民生工程落实中的突出问题
认真做好征地拆迁行为监管工作。加大对农村土地征用、流转的监管力度,纠正“未批先征”、“边批边征”、“以租代征”行为,确保征地补偿款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加强对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违法违规强制拆迁行为,严禁突击拆迁和“株连式”拆迁。对采取暴力、威胁或者无故中断供水、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拆迁人搬迁的,要严肃查处;对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引发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
认真做好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监管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市场监管,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强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分配使用的监管。加快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等情况,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和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认真做好民生工程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结合开展失地农民基本保障、农民建房收费、城乡低保资金发放等民生领域三个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成果。尤其是对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督办。对发现问题不纠正,整改落实不到位,甚至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深化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挪用、套取、贪污和截留、滞发、抵扣等行为。围绕我县民生工程的实施,选取部分重点资金项目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中央、省、市、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继续推进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在全县范围内选取部分部门、行业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重点对具有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和行业的基层站所、服务窗口,以及公立医院、中小学校开展民主评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办医、办学行为,着力纠正部分行政执法部门和工作人员利用行政执法权或公共资源管理权谋取部门或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公共服务行业利用垄断地位指定服务、强制服务以及价格欺诈、乱收费等侵害消费者权益;医院、学校违规办医、办学,增加群众负担等问题。
各部门、各行业要高度重视政风行风建设,以服务窗口和基层站所为重点,全面深入推进本部门本行业作风建设,把政风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绩效管理制等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规范和优化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部门和行业。注重培植、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
推进“文明行风热线”创新发展,把“文明行风热线”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联动的优势,拓宽群众反映问题、表态诉求和民主监督的渠道;大力推进“热线”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开展系列户外直播活动,不断提高收视率,扩大参与面;健全“热线”受理问题督办机制,制定上线单位考核办法,规范上线单位行为,不断提高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
同时,继续加强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救灾资金和政府专项资金的监管,治理和纠正资金监管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严肃查处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继续巩固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成果,加强检查评比活动监督,纠正各种违规举办活动的行为,防止反弹。认真开展虚假和有偿新闻的治理,严肃查处新闻媒体刊播虚假新闻、虚假广告和从事商业性评选,新闻从业人员搞“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以及利用采编报道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部门管理责任,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认真开展打击非法客运经营活动。
二、工作要求
(一)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
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完善纠风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南昌市纠风工作层级责任制》规定,认真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各乡镇政府要担负起全面领导本地区纠风工作的责任,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各部门各行业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细化工作任务,严格目标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各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有关方面抓好落实;相关责任单位要加强配合,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各级纠风办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抓好本级纠风工作任务的落实,并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履行好纠风工作职责。
(二)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把监督检查作为推动纠风工作的重要手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重点加强对中央重大改革措施和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深入推进、政策惠及民生。加大暗访力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监督检查与专项治理、案件查处、行政问责有机结合起来,严肃查处侵占各种惠民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移民安置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吞集体收益的案件,严肃查处违规征地拆迁、严重侵害群众人身权利的案件,严肃查处官黑勾结、横行霸道、欺压群众的案件,严肃查处食品药品质量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案件。
(三)着力夯实基层纠风工作基础。重视加强基层纠风工作,健全基层纠风机构,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县、乡、村三级纠风网络建设,配齐配强人员。同时,注重加强纠风队伍思想、作风、能力建设。进一步创新基层纠风工作机制,在借鉴新建县“四卡一书”(即“问题预警卡”、“责令纠错卡”、“违纪督办卡”、“整改到位卡”,“政风行风情况反馈书”)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适时在全县全面推行“四卡一书”制度,推动基层纠风工作深入规范发展。进一步加强行风监督员队伍管理,引导行风监督员积极有序参与纠风工作,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作用。
(四)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把纠正不正之风寓于业务工作之中,坚持解决不正之风问题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做到管行业与管行风两手抓、两促进。把纠正不正之风寓于制度建设之中,坚持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通过制度创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把纠正不正之风寓于改革措施之中,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不断铲除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土壤。把纠正不正之风寓于科技革新之中,在政务服务、管理控制、电子监察等环节和领域引入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监督手段,提高纠风工作效率和水平。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重庆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围绕加快**融入重庆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战略目标,围绕加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着力抓好“六大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奋力先行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勇闯新路。二、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渐进突破”的非均衡发展原则,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城乡社会政治稳定。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分三个时段达到以下基本目标:到2011年,全县人均gdp在201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83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0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2%、40%,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到2015年,全县人均gdp达到42600元;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吸引外来城镇人口累计达15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比从目前的2.9:1降到2.6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农村居民基本养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8%、60%。到202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744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到1.99:1,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80%,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具体指标见附表)。三、工作重点(一)统筹城乡建设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体系1、高度重视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予以规划,切实解决区域分割、规划不同步、规划滞后、调规频繁等问题,着眼长远、适当超前地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新体制。2、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我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全县空间区域按一、二、三产业实施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非均衡发展原则制定城乡产业发展区域规划,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紧紧围绕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和规划,抓紧修编**县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规划要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题、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合理的城乡产业区域布局和城镇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指引。2017年基本完成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制定。3、按照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空间体系。以建设中等城市和重庆主城重要功能区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城镇规划规模,努力形成璧城、青杠、大路等地多点向主城融入,与西永组团一起共同形成主城的副中心;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格局为着眼点,调整小城镇建设方案,进一步突出中心镇、重点镇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人口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各项分规划。2017年底前要重点开展全县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等规划和璧城、青杠、丁家、大路等地规划的修编调整,2018年上半年前要开展对其他镇乡规划的修编调整。4、高度重视全县城镇建设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相互衔接和有机统一。着眼城镇建设的发展态势,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着眼长远慎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等布局布点。5、积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探索工作,对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行镇改街道、村改居、农村社区改城镇社区。积极推进丁家、大路镇改街道工作,大力推行璧城、青杠辖区内村改居工作,同时努力推行全县其他镇乡的村改居工作,力争五年内使全县城镇社区人口比重大于农村社区。(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1、按照建设三大基地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机械工业园、新型建材工业园、深圳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为载体,发展工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将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重庆深圳工业园建成为国务院西部办东西

某县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总体工作方案全作的示范园。以县内重要交通轴线为依托,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廊道,引导工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内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形成既有产业极核又有产业分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新兴工业基地;以温泉开发、休闲度假开发和农家乐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以蔬菜、禽兔、优质水果、花卉苗木四大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同时,注重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行业。2、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变市民”。围绕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外开放工作,分产业研究规范招商政策,规范土地储备供给机制,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加速工业化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消除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并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劳务收入。大力鼓励和引导非农产业农民彻底变市民,将农村人口比重降低在10%左右。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5亩耕地考虑,有计划地逐步把7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合格产业技术工人。采取引进高职教育院校办学、引进院校师资授课、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开展实用劳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重庆机电职业学院、商务技工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打造重庆西部职教基地。整合农业、劳动、教育、就业等部门的就业培训机构和资源,理顺就业培训体制,集中力量抓好就业培训,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与有关职教院校联办农民技术夜校,努力做到农村适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农村子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全覆盖,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4、积极发展劳务信息咨询、劳务中介等就业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发展劳务经济,畅通劳务输入和输出渠道,促进各类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有效缓解产业发展“用工难”、“民工荒”问题。(三)统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宜居环境体系1、围绕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互动平台,同步规划和推进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有机融合、协调发展。适时调整解决与二者统筹发展不相适应的规划问题。2、围绕建设宜居生态城区,加强城乡生态建设。按照“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的总体要求,实施城市肺叶恢复计划,建设森林公园绿色休闲长廊、城西绿化带和城中绿化园。加快璧南河和璧北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城西生态屏障建设工程等十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林区管理。沿山、沿河、沿库利用荒山瘠地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大力营造生态林、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抓好水源清污治理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保质量。进一步加速中心镇和重点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场镇和村社农户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3、大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按照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80%、城镇人口达到72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的要求,不断提高规划建设质量和档次,扩大城镇规划建设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以全新的城镇形象融入重庆主城区、成为重要功能区。进一步研究制定既有利于增强群众的住宅购买力、又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房地产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土地出让、开发、建设、房管等税费政策,刺激城镇大发展和人口向城镇大集聚。4、围绕城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注重发挥城镇辐射带动功能调整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示范村、推进示范村比例。大力推进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切实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力争三年内基本完成50%的建设任务。(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1、加快城乡交通路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搞好城乡交通路网规划修编和调整。进一步策划建设与多点融入重庆主城区密切相关的交通快速通道,完善对外通道体系。加速县城至各街道镇乡的公路主干道改造升级,规划建设贯通南北、联系东西的城乡快捷交通路网。加强农村公路的硬化和农村人行便道建设,不断拓展农村水泥(沥青)路的通达深度和广度。五年内使通村公路硬化率达60%以上。在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基础上,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重点,构建质优价廉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城乡交通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2、加强城乡水利建设。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体系。抓好三江水库、高洞水库、盐井河水库、璧南河大灌区、场镇供水等重点水源设施建设,并积极谋划新的重大水利项目。实施安全供水计划,抓好农村人蓄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抓好主要河道护堤整治工程、饮用水源清洁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和微型水利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城乡水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向农村延伸。3、加强城乡能源保障设施建设。加强重大变电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广大农村供电质量。加强城乡天然气管道安装延伸,扩大天然气使用覆盖面。结合蓄牧业特别是禽兔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建设家用沼气净化池,有效利用生物清洁能源。4、加强农业各部门惠农支农政策和投入机制的统筹工作,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探索建立综合性农业投资集团,科学集中农业项目资金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和镇村面貌显著变化。(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1、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制定促进农村教育合理布局、师资合理配备、资金合理投入等城乡统筹的教育发展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到2011年初中升高中率达到9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2、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统筹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核心、村卫生站为合理补充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市场管理,保证农村用药经济安全。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农村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3、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以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重点,加强街道镇乡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培养农村文化骨干。抓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篮球场等健身活动场所和村图书室。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农业宽带网络进村入户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培育和发展民间群众文化队伍。4、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加强以村级党员活动室、行政办公室、村级综治工作站建设,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容供销服务、便民药店、文化娱乐、五保家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搭建好载体和平台。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广泛动员群防群治,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社区警务室和村综治工作站,统筹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六)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构建城乡一体的改革发展体系1、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公民现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打破户口二元化结构,推进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制度,将辖区内的所有户口统一登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最终实现以身份证明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区域内流动人口就业、培训、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制度和政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到2019年,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从2018年开始,对全县范围内土地被征用农民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实施有稳定就业与居住的农民工落户制度,凡在城镇务工经商并购买住房实际居住有稳定生活来源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及父母均可按实际居住地申请根据居民户籍。2018年底前完成50名%街道、镇乡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其余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工作,实现城乡户口一元化管理。。2、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搞活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定政策鼓励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业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创造条件。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整合利用此类土地资源的政策措施。结合土地征收后的土地整治储备工作,积极探索剥离土地耕作层异地重植复耕办法,促进建设用地置换和耕地资源平衡。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大力发展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在符合规划的地区修建标准厂房或其他生产性服务设施出租,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城镇有房户人口普查和挂靠城镇户口人员普查,全面掌握已进城居住的农业户口人员情况。研究制定鼓励已进城务工经商居住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政策措施,采取土地换社保、提供免费培训、廉租房或给予住房补贴、子女就地入学、生活困难时享受城镇低保等多种办法加快其彻底实现“农民变市民”。研究制定对农民自愿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进行整合利用的有效机制,推进土地成片置换治理,形成对农村集体资产重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镇建设用土指标调剂的多角度促进。推进集约用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对城镇规划区、工业园区中的农民安置区以及新农村建设点内的农村居民住用房,积极推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对符合城镇规划且已集中建设的农民居住房用地被依法征用或依法确认为国有土地后,可不再进行房屋拆迁,农民住宅纳入城镇房屋管理,直接发放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积极探索城乡居民房屋统一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住宅产权属性和社会功能等同化。3、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以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保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个一点”的办法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劳动全同制度,实现各类企业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全覆盖。加快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保问题。结合补偿金储蓄式保险制度的建立,加快将土地被征占农民纳入社保范围,享受城市社保待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优抚、五保供养标准,逐步实现与城镇低保标准同步提高和接轨。着力统筹城乡安居生活,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进城农民工、城镇困难户和农民变市民的住房问题。4、推进财政金融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机制。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事业等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投入,形成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一批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带全局性的问题。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支持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投放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的村镇银行、贷款担保公司、社区性金融合作组织等,不断提高各类金融机构对“三农”贷款比重,逐步达到30%左右。积极探索将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土地附着物物权化,允许其作为贷款抵押,增强农民融资能力。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发挥政府资金扶持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农业重大风险灾害转移分摊机制。5、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要求,合理整合县、街道镇乡农村综合管理部门,适度整合归并县直部门,减少职能交叉。优化街道镇乡机构设置,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运行的内设机构,增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创新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城乡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村卫生院、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城镇管理工作,探索城管委托执法机制,推进市政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行改镇政府为街道办事处,减少行政管理层级。配套推进村委会改居委会工作,对成建制的“农转非”实行村委会转居委会,对不是成建制的“农转非”,根据居住地集中程度可单独建立社区或并入相邻城镇社区。根据城镇化进程推进情况,对以农业经济为主、居住人口较少的边远乡镇,可探索建立乡公所管理农村事务。四、工作步骤为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规划筹备阶段。用三个左右时间,编制好城乡统筹发展总体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并按程序进行报批审定;用六个月左右时间,即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基本情况的普查、主要规划的修编以及重要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同时,在这一阶段还要搭建好组织领导工作机构,抽调精干力量,专职负责组织指挥、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工作。第二阶段,试点探索阶段。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在璧城、青杠、丁家、大路等街镇和重要的行业部门进行试点,形成比较成熟的改革模式、发展思路和制度体系。同时,抓好其他镇乡和行业领域的规划完善和方案准备。第三阶段,面上推广阶段。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用二至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分类指导各类地区的组织实施工作。第四阶段,全面提高阶段。按照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路,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建立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机制,构建起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形成具有较高质量和推广价值的经验与做法。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统一思想。通过动员教育、报刊媒体、进村入户座谈、典型引路等形式,加强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统筹的认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个个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合力推动。成立**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城乡统筹工作,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街道、镇乡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县级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推进城乡统筹。三是加强督查。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统计制度和单独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量化分解,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二)制定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各项政策。在全县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大清理,凡是有悖于城乡统筹,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各类政策一律废止。凡是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凡是有利于改善城乡关系,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用文件明确的,政府要及时主动制定出台。根据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重点围绕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失地无业农民安置、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元化户籍管理等城乡一体化工作,及早规划制定一批加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综合配套政策。(三)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农民参与”的原则。一是大力争取上级投入。用好、用活、用够上级政策,策划包装、科学编制一批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确保应有份额全部到位,尽力争取更多支持。二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壮大农业发展资金、工业强县资金规模,加大对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础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业;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民。三是吸引社会投入。鼓励社会资本、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社会事业。四是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合作利用当地资源,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使之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投入主体、建设主体。五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发展形式多样、产权多元化的农贷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支持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三农”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区林业局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


区林业局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

城镇化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省委发〔20xx〕23号)、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见》(江府发〔20xx〕90号)和区政府《关于加快市级中心镇建设的意见》(涪府发〔20xx〕96号)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和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寻求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幸福重庆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环境是文化,更是生产力。一个地区的环境和面貌,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就我县周边的8个市级中心镇在连结城乡、辐射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意义非凡。

20xx年是“森林龙庆”建设和“绿化母亲河行动”攻坚年,是“国际森林年”,也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0年,根据《通江县中心镇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同城镇化办〔20xx〕10号)20xx-20xx年工作目标,我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心镇“森林工程”,镇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结合黄河绿化工程实施进度,本着“逐步实施、各个击破、节点创优”的原则,率先在大溪实施森林工程。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20xx年度我县森林工程建设总任务为20.33万亩。我局牵头完成18.96万亩,其中:农村森林工程10.96万亩,苗圃基地5000亩,黄河绿化确保完成8万亩、工作安排按10万亩落实。绿化主要安排在南同、胜力、大溪等3个镇实行整镇推进,建设任务分别为3.14万亩、1.35万亩、3.86万亩,同时要在景龙、龙胜、江南、清水、人和、洪渡等8个镇街建设百米生态景观林带7363.6亩,企业在黄河两岸自主造林1万亩。按照全县贯彻落实市委23号文件半年攻坚行动的部署,今年上半年我县森林工程要完成60%的建设任务,共计造林12万亩以上,其中完成黄河绿化3万亩以上、面上森林工程9万亩。黄河绿化半年攻坚必须全面完成景龙、龙胜、江南3个镇的区级示范片、山脊生态林和黄河沿岸所有百米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任务。

农机局农业四区建设工作方案


农机局农业四区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大农机推广使用力度,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机耕率达到80﹪以上,督进各相关乡镇、村加大产业基地园区内机耕道路建设,完成省、达州市下达农机推广任务达到100﹪,根据市委政府的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局党组行政对“四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对“四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和落实,还成立了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钟吉友任组长,路建生、叶世福、陈邦才任副组长,张敏、杨荣平、王瑛、胡琼慧、钟吉润任成员,负责“四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和日常工作,现就今年对“四区”建设工作,农机化工作规划如下。

一、加大宣传示范

我们根据8个村的不同特点,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推广新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帮助农机户维修农业机械,在不同季节结合农时,组织新机具和新技术现场示范,大力宣传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调动老百姓的购机积极性,大力讲解农机化节本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规模化生产的好处,若离开农业机械化,要想将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不可能的,就是要以现代的农业装备来装备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使老百姓坚信锄头是挖不出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更是检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推广、示范、普及适合山区特点的中小型、先进型、智能型、人性化设计的新农机具和新技术。

二、力求认识明确,责任到人

局党组行政领导和股、室、站、校要包村包片,结合实际定期不定期到所包村帮助指导,力求在农机操作上手把手的教,在维修上一点一滴的讲,逐步发展机耕专业队,机割专业队,机防植保专业队,培育机械加工专业大户和农机运输专业大户,将农机化“四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力求看得见摸得着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使农机化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和“四区”建设工作中大显身手,使农机作业在万源各村各社随处可见,将农机事业的发展再跃上新的台阶,充分发挥农机的应有作用。

三、突出重点、排难争先

今年在“四区”建设工作中,按照市委政府的安排,我局重点是对金鸡坪村示范片建设,无论是资金在紧,各种困难在大,都要围饶金鸡坪村的提灌站改建工程力求改建成功。具现场踏勘,该村地型平坦,粮田面积较大,人口居住较集中,无一溪沟河流,严重缺乏生产生活用水,无水困绕了该村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在勘测走访中发现,在该村居住的地方,有一大深洞,下去60米深的地带发现有水量充足的地下水,(俗称阴河),初步测算,将原来的的提灌站实施改修,需用资金10万元左右,就能解决金鸡坪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局党组行政决定,要想为老百姓所想,急为老百姓所急,难为老百姓所排,积极实施提灌站改建工程,为金鸡坪村的老百姓办好事和实事,充分发挥农机的职能作用和技术专长,努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四、逗硬奖惩

对“四区”建设工作,完成得好的股、室、站、校和职工纳入年度考核评选先进的条件之一,对完成任务较差的股、室、站、校和职工实行一票否决,局党组行政将把“四区”建设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坚持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初评,年底进行总评,使我局的“四区”建设工作圆满的完成市委、政府和上级下达的农机化工作任务。以“四区”建设工作为契机,大力提升农机形象,发挥农机职能,加快全市农机化水平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

迈进的步伐。

区餐饮卫生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食品卫生法》,实施餐饮卫生监督公示制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公示目的
在餐饮单位实施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向社会公示食品卫生监督结果,有助于消费者及时、准确、便捷地了解餐饮单位的卫生状况,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做到知情消费;同时有助于引导餐饮业经营单位自律诚信经营,促进其加强自身卫生管理,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有助于加强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监督,规范卫生执法行为,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能和食品卫生监督水平,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二、公示内容和形式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统一规定全区公示内容和形式。公示内容包括餐饮单位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级别、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人员、食品卫生质量及保质期、食品加工过程卫生防护、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原料采购索证与验收台帐、综合评价结论、现场卫生监督意见以及卫生监督机构名称、公示日期、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等15项。
采用公示牌的形式在餐饮单位入口处等醒目位置进行张贴公示。公示期限自本次检查开始至下次检查结束,更新时间应不少于卫生监督意见对存在问题的限期整改时限,最长应不超过量化分级要求的监督频次的平均间隔时间。
三、公示原则
(一)依法行政的原则
依据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实施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应包括与食品卫生安全有关的事项。实施公示制度不影响对被监督单位现有的其他法律措施的实施。
(二)公开透明的原则。
公示牌务必包含卫生监督检查结果、卫生监督机构名称、举报投诉电话等内容,以便消费者知情消费,同时对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进行监督。
(三)动态管理的原则。
公示内容仅反映最近一次现场日常卫生监督情况。卫生监督机构要根据卫生监督检查结果及时更新公示内容。对餐饮单位因自身卫生管理水平下降,造成卫生状况与公示内容不符,以及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后果,由餐饮单位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四)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确定综合评价结论的监督检查时,必须是日常监督检查,卫生监督员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出该单位的真实卫生状况,做到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四、方法步骤
基于餐饮单位数量多、卫生状况差异大以及卫生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等特点,实施公示制度应遵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一)广泛宣传 搞好培训
要充分做好餐饮单位实施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促使餐饮单位积极配合,自觉参与。公示制度实施前,卫生监督机构应向餐饮单位发放“餐饮单位实施卫生监督公示制度明白纸”,并采取召开会议、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餐饮单位实施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目的意义,形成主动参与、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共同推进公示制度的实施。
(二)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我区决定在城区餐饮单位及全区学校食堂率先实施餐饮卫生监督公示制度,成功后全面推开。
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对城区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人员、食品卫生质量及保质期、食品加工过程卫生防护、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原料采购索证与验收台帐等9个重要项目的卫生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作“现场卫生检查评价表”,作出综合评价结论。9项全部合格的餐饮单位为“卫生状况良好”,用“笑脸”脸谱标志予以标示,有1—2项不合格的为“卫生状况一般”,用“常脸” 脸谱标志予以标示,有3项以上不合格的为“卫生状况较差”,用“苦脸” 脸谱标志予以标示。将制作的“现场卫生检查评价表”及脸谱粘贴在公示牌上,张贴于被检查餐饮单位的入口处等醒目位置。
卫生监督机构再次对餐饮单位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应重新制作“现场卫生检查评价表”并连同新获得的脸谱,对原有的公示内容予以更新。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开展餐饮单位实施卫生监督公示制度作为落实政务公开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我区餐饮单位卫生监督公示制度顺利实施。
(二)强化措施 落实责任
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将监管责任明确到科室,落实到人,接受社会监督。我所将把开展卫生监督公示制度情况列入对各监督科室年终考核内容。
(三)加大力度 强化监管
卫生监督机构应将实施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和立案查处卫生违法行为结合起来,对在“现场卫生检查评价表”中公示为不合格的检查事项,应同时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对轻微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对严重违法行为,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未经卫生监督机构允许,违反公示制度擅自涂改、损毁或摘下公示牌的餐饮单位将列入不良记录,进行重点监管;对拒不执行或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卫生监督人员实施公示制度的,依照《食品卫生法》从重给予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师德建设工作方案


区教育局2011年“工作意见”的要求,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与监督,以强化职业道德为重点,解决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整体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促进师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使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显著提高,真正成为学高身正,受人尊重的群体。
二、工作目标:
1、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规范广大教师的职业行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督促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质量观念和人才观念,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
3、以师德教育为突破口,促进我校两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师德教育水平。
4、加强全体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广大教师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5、形成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基本框架、长效机制,构建我校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师德教育格局。
三、成立学校师德教育活动领导组
组 长:(副书记)
副组长:(德育主任)
成 员:
四、师德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1、政治思想:每位教师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使命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2、加强法制教育,重点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沈阳市教师职业道德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
3、爱岗敬业,忠于教育事业,乐教职守,甘于奉献,让教师认识到从事教育事业是光荣的,是神圣的。
4、敬业爱生:要热爱本职工作,履行教师聘约,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得以任何方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循循善诱,对每位学生都因材施教。
5、为人师表:教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奋斗在岗位,奉献在岗位,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为社会树立好形象。
6、廉洁奉公: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接收学生或家长的任何礼品、礼金,不再任何场合参与赌博,洁身自好。
7、风度仪表:教师的服饰仪容应朴素得体,整洁高雅,言谈举止应遵循文雅、稳重、端正,态度行为要亲切和蔼,严谨持重,待人处事要真诚热情,尊重别人。
8、团结协作: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帮互学,谦虚谨慎,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共同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9、家校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积极寻求途径密切学校之间的联系,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艺术水平。
10、专业业务:应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与进修,加强文化修养,掌握精深与渊博的知识,做到德高为师,以便更好地适应业务的需要。教学教研:正确地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育艺术,能把所有掌握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深入探讨、调研、创新、改革。
五、措施和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分工负责。
2、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找出本校教师队伍中有违教育公平的现象,查摆清楚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重点查摆一些学生和家长关注度比较高、涉及学生健康发展的问题。
3、深刻剖析、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科学、透彻的分析。既要分析教师主体产生问题的原因,也要分析学校监督、建章立制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剖析,切实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
4、认真整改。针对学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问题和重点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实现统一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
5、扎实工作,不走过场,务求实效,统筹兼顾,有序组织。
6、、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公平、公正、公开)

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是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高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建设新型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抓规划、抓建设、抓机制、抓进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人口的集中集聚,产业的集合集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实施新型社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的原则;二是坚持集约用地、规模开发的原则;三是坚持政策支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工作任务
沁园街道宗庄居委会东闫斜、西阎斜、张庄等三个居民组以及轵城镇张岭新村集聚至高新苑社区,要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具体措施
1、统筹部署,科学规划。牢固树立新型社区规划的现代性、生态型、前瞻性、宜居性和科学性理念,把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落实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建设城市综合体、城镇综合体的思路,根据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建设大社区,引导农民进市区、进组团、进镇区,体现大集聚、多集聚,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公共服务质量和生活水平。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综合考虑人口集聚、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历史沿革,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立足高标准,突出高品位,高起点对楼宇式新型社区进行规划设计,体现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配套完善、设施安全,确保新型社区外观时尚经典,户型适应不同家庭需求,服务功能齐全、实用,实现社会、经济、人文、效益的最佳结合。
2、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要按照小区化建设、社区化管理的要求,对社区布局建设。一是政策引导,农民自建。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社会参与、群众自建”的原则,由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发动群众按社区建设标准,对旧村进行联片改造开发建设;二是加大融资力度,通过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统一融资,在规划区内依据规划统一建设,引导农民入住社区,实现生产生活相对分离的生活模式;三是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对社区建设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并提供相应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达到互利互惠、双方共盈的目的;四是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社会成功人士和工商企业的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支持帮助社区发展现代农业园、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商贸流通等特色产业。
3、整合资源,改善条件。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五通、五化”建设。“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及宽带,“五化”即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围绕广场建设,要有满足公益性、中介性服务需求的治安警务、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信访接待、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救助、劳动就业、产权交易、科教文体等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并配套超市、托幼托老、餐饮洗浴等经营性便民服务设施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我区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村级办公服务场所,抓好“一园五室两站一市”(即幼儿园、社区办公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农业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商业服务超市)建设。努力将社区建成一个设施配备相对完整、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社区化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之真正成为资源共享的“社区之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新型社区建设事关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全局,要站在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新型社区建设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形成加快建设的工作合力、活力和运作力,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要实行周汇报、月点评、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无差别管理制度。对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子女入学、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待遇,享受城镇就业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
3、强化社区管理。加强新型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倡导社区物业化管理,加强对社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管理,保证正常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毁损;积极探索新型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机制。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教委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相关内容,请访问“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方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