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音乐中班小螺号教案 > 导航 > 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音乐中班小螺号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尤其是老师想要浓郁课堂氛围,高质量的教案课件是必要的。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教学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

fwR816.cOM品读分享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

活动准备

课件,小老鼠手偶每人一个,泡泡糖一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教学过程

1.随着《幸福拍手歌》音乐入场。

2.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欣赏音乐,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结合图谱,请小朋友猜想小老鼠发生了?

(2)请小朋友来尝试表演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动作。

3.欣赏乐曲,(教案出自:教案网)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1)利用图谱和泡泡糖,让幼儿想象故事的发展进度。

(2)完整讲述故事,请幼儿结合音乐夸张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4.通过各种场景,如:动物园、沙滩等,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

5.活动延伸:这么干净的草地上怎么会出现泡泡糖?

6.播放《我爱洗澡》,活动放松。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看,今天谁来班里了?

2.这只小老鼠啊,趁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块来听一听?

3.你觉得小老鼠溜出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块来看看这只小老鼠出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讲到左看看,右看看时提问:她为什么没跑几步就左看右看?小朋友们来学学,刚才老师在哪个字上停顿了,一共看了几下?

5.就这样,小老鼠跑到了草地上,呀!一不小心踩到了黏糊糊的东西,是什么呢?原来是泡泡糖,于是她赶忙用手使劲拽,我们一块来学学小老鼠是怎么拽的,不好,泡泡糖粘到了手上,使劲拽,又粘到哪里了,就这样,泡泡糖像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候一只猫冲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滚回家了。现在小朋友们再完整的听一遍音乐(教师画图谱)。

6.图谱哪个地方表示小老鼠东看西看的?我们一块打着节奏来表演一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

7.哪个地方表示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你能表演一下吗?小朋友们一块表演一下吧。

8.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9.现在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完整的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10.小朋友们以后吃了泡泡糖可不能乱扔,要是我们也踩到了,那我们就跟小老鼠一样麻烦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不断地模仿小老鼠以及小老鼠粘上泡泡糖后用力拽的动作,孩子们玩得很起劲,能根据音乐的旋律用动作表现整个故事。最后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幼儿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能跟着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欣赏过乐曲A段。
2.物质准备:乐曲完整及分段音乐,皮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有一群小老鼠,趁着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感受乐曲旋律,理解音乐情节。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含义。
2.播放A段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旋律合拍地做小老鼠的动作。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是怎么走的?它一边走一边在干什么?
3.播放第二遍A段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感受老鼠的心情,能合拍地做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动作。
引导语:小老鼠们,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一定要转头看看,说不定大花猫就在附近看着我们呢。
三、结合故事,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B段。
1.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走着走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被一块大大的、粘糊糊的泡泡糖粘住了,(教案)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却粘在另一只手上了,它用脚踩住用力拉,脚被黏住了;它再用手去拽,手和脚粘在一起了,它再用力一拽,差点跌倒了,但终于把泡泡糖甩开了。
(2)提问: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表情是怎么样的?
(3)结合问题泡泡糖可能会黏在小老鼠身体的什么位置?引导幼儿尝试从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引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引导幼儿在完整乐曲伴奏下大方表现故事内容,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旋律变化。
四、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
1.以猫叫声引入,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玩法:个别幼儿扮演猫,音乐开始时小老鼠们跟着音乐节奏大方的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要赶紧跑回家里躲起来,否则会被猫抓到。
规则:必须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听到猫叫声后才能跑回家;若没做动作或被猫抓到者停止一次游戏。
2.师幼共同游戏。
(1)第一次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合着音乐节奏进行表现,提醒幼儿注意遵守游戏规则。
(2)第二次游戏:提供橡皮筋,引导幼儿借助橡皮筋,形象的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
(3)第三次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运用橡皮筋表现小老鼠拉扯泡泡糖的情境,提醒幼儿注意皮筋的弹力。
五、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


教案一

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并根据音乐性质和内容创编游戏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准备:录音机磁带猫的头饰泡泡糖每人一块垃圾桶湿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生活经验

1、老师每人分发一块泡泡糖,请幼儿品尝泡泡糖,并说出他的感觉。

幼儿谈感觉:甜甜的、软软的、很热等;

2、老师引导幼儿感觉泡泡糖的变化,并与幼儿一起玩泡泡糖,体验泡泡糖的变化(象面条、线、蛇等)

3、再次观察泡泡糖,发现泡泡糖变脏。需要扔到垃圾桶里。

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情节

1、引出主人公小老鼠

师:刚才小朋友把泡泡糖扔到垃圾桶里,可有的人会把泡泡糖口香糖扔到教室里、走廊里、马路上。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出来玩,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2、第一次欣赏音乐,幼儿了解小老鼠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第二次欣赏音乐,进一步熟悉旋律、故事情节和歌词,并说出小老鼠被猫吃掉的情节和原因。

三、创编音乐游戏动作

分别请幼儿模仿小老鼠尖尖嘴,东张张西望望的样子、踩到泡泡糖的样子、拽的动作,(教案出自:)并请幼儿自编泡泡糖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引发参与创编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体验音乐旋律的情节带来的快乐

1、随音乐体验小老鼠遭遇的事情;

2、请幼儿当小老鼠,随音乐做音乐游戏;

3、行为习惯教育,在生活中不乱丢果皮纸屑,保护环境。

教案二

活动目标

小朋友能安静的欣赏音乐,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泡泡糖盒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幼儿想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音乐,是有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音乐吧!

3.激发幼儿想象音乐中的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发生的事。

二、结合图谱,熟悉音乐

1.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演示图谱。

3.幼儿再次欣赏。

4.教师讲述:原来小老鼠乘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们看!

三、欣赏音乐A段,尝试表演小老鼠走和东张西望的动作

1.教师边演示图谱,边讲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四、欣赏音乐B段,进行游戏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来到了草地上。

2.教师出示图谱,边放音乐,边演示。

3.请幼儿尝试做吹泡泡糖的动作。

4.引导幼儿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体的摸个部位。

五、结束

1.小老鼠真调皮,(教案出自:)我们也玩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游戏的吧!

2.完整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

教案三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教案出自:)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


我们已经为您整理出一篇符合你需求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文章,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 篇1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说课稿

今天我上的《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节中班的创造性律动活动,创造性律动也是我们音乐组本学期的教研内容。那何为创造性律动呢?就是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于个体的、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身体动作,这样的身体动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积极探索而创编出来的。

《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个活动的音乐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乐曲分为AB两段,A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在公园里东跑跑西看看,B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拉泡泡糖,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其次,活动所表现的内容--环保,也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5--6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在教师言语提示下,能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根据教师动作暗示,探索并表达泡泡糖粘住身体不同部位。

3、做幅度较大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挖掘幼儿创造的潜能,帮助幼儿用符合音乐形象的动作来表现,同时体验学习的愉快。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的对策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前半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难点之二是能合拍地跟着音乐做拉泡泡糖的动作,在B段开始处,我请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动作创编,然后出示图片,让幼儿随乐句合拍的快速反应,即兴表现。同时在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在最后的环节中,通过让幼儿学会把泡泡糖用纸包起来再扔掉,对幼儿进行了环保教育。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 篇2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尝试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拖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录音机。

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喜欢的有关小老鼠的故事图书或动画片,互相交流故的事或动画片中有趣的情节,如《猫和老鼠》、《舒克贝塔历险记》等。

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并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动作。

(1)听第一遍故事,提问幼儿:

①小老鼠悄悄跑出来玩,跑几步就会怎么样啊?

②小老鼠是怎样玩泡泡糖的?

(2)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表现小老鼠左看看右看看和玩泡泡糖的动作。

请幼儿欣赏音乐,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1)完整听一遍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幼儿自由表演。

(2)分段欣赏音乐,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屈,老师.教案.网出处。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提示幼儿做小老鼠跑出洞的的动作时要合拍,表现小老鼠东张西望和被泡泡糖粘住时的表情尽可能做的夸张一些。

(4)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

幼儿和教师共同表演。

(1)游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2)鼓励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

活动评析:

幼儿们的表演与想象能力很强,可是李一鸣小朋友有点害羞,他不敢上去表演,希望他以后可以大方一点,表演给所有的幼儿看。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76字。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 篇3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音乐、ppt、绳子。

活动过程

一、进场导入

1.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与客人老师问好。

2.进场: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的动作进场,跟随音乐做走、蹲、转圈等动作。

二、模仿小老鼠动作

1.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幼儿想象故事情景(小老鼠)。

2.提问:“小老鼠要干什么?”引导幼儿自主模仿轻轻地走,给予鼓励,个别指导幼儿,幼儿再次尝试动作。

3.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停住。反复4—5遍。跟随音乐1遍。

三、幼儿表现小老鼠左右张望的动作、眼神。

1.出示图片:睡觉的猫。

提问:屋子里有大花猫,除了轻轻地走停下来的时候还要干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左右张望、快速的摆动头、眼睛盯住等动作。

3.幼儿进行左右、上下、前后张望。利用语句“小老鼠上灯台左看看,小老鼠上灯台右看看”熟悉乐曲节奏型。指导每一位幼儿动作快速,眼神停住。

4.掌握节奏型,边说边做动作。提醒幼儿在说“看”的时候再摆头。说儿歌3—4遍,跟音乐1遍。

四、幼儿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1.提问:“小老鼠偷油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幼儿自由展现泡泡糖黏在身体的动作。

师:“你们猜一猜泡泡糖黏在小老鼠哪里啦?”引导幼儿尝试表现身体各个部位被泡泡糖黏住的动作。通过提问、动作表现让幼儿学习拉、拽的动作。

3.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个部位拉泡泡糖的动作。播放音乐,重点指导弹回来的动作。

总结:知道泡泡糖有弹性及黏性。

五、完整欣赏音乐,做上肢动作。

六、跟随音乐做动作

1.跟随音乐,幼儿完整做动作2遍。

2.在幼儿中间选出大花猫,进行游戏。音乐1遍,幼儿扮演花猫,音乐结束时猫叫,抓住小老鼠。

3.游戏进行第2遍,老师摸自己头当大花猫。

七、活动结束

出示最后一张猫的图片后,教师用绳子将幼儿围住:“哈哈,我就是那只大花猫!没想到吧,我有法宝,抓到这么多小老鼠啦!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来跟我们的老师们再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本文扩展阅读: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 篇4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教案出自:banzhuren)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了下来,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 篇5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2.初步学习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和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2.图谱。

3.老鼠手偶、泡泡糖。

活动重点

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

活动难点

能够主动探索各种动作,并随音乐做律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鼠和泡泡糖,讲述故事并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看这是谁呀?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还发生了好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有一只小老鼠,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玩。(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哎呀,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黏乎乎的东西。他使劲地拽呀拽呀,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吧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地滚回家去了。

师:“小老鼠小老鼠偷偷跑出来是什么心情?哪个小朋友可以来表演一下小老鼠的表情呢?”

二、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出示图谱

1.师:“这个故事还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名字叫《小老鼠和泡泡糖》,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音乐听完了,小朋友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2.随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老师还用图谱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

师:“小朋友,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了几段?”幼儿回答。

小结:音乐共分为了AB两段,第一段表现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左看看、又看看,第二段表现了泡泡糖粘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拽来拽去,怎么也拽不下来。

3.再完整听一遍音乐,感受小老鼠的心情。

师:“在第二段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上,小老鼠又是什么心情呢?它怎么拽泡泡糖的?我们再听一遍乐曲,来感受一下小老鼠的心情。”

三、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随音乐表演动作

1.故事中提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

你认为小老鼠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是慢慢看还是快看?(幼儿模仿)

2.幼儿随音乐表现A段音乐。

3.小老鼠又走到了草地上,踩到了黏黏的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老师看到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

4.幼儿随音乐表现B段音乐。

四、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完整表演

1.师:“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表演一遍,要注意表演的时候要体现出小老鼠的夸张表情,看看谁学的最像”

2.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师:“泡泡糖还可能在身体什么地方?幼儿模仿动作,结合图谱和音乐再次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创编。

3.最后将创编完整的律动随音乐完整表演。

五、随音乐做律动并玩游戏《猫捉老鼠》

随音乐完整做律动,音乐结束时引出猫叫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小朋友们当老鼠,自己的小椅子就是老鼠的家,小老鼠随着音乐做律动,老师来当花猫,音乐结束时花猫就去捉老鼠,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

师:“听到猫叫就回家,你们真是一群机灵的小老鼠!”

教学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732字。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 篇6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泡泡糖 篇7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中班音乐欣赏说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一文,希望“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音乐中班小螺号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