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
教 学
目 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知识点梳 理理解诗意,背诵积累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2.同桌互读互查。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1.比赛背诵《乞巧》。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
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4.有感情朗读诗。a.生练读。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课 后
反 思

fwR816.COm阅读欣赏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教 学

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知识点

梳理

理解古诗意境 背诵并积累春天的古诗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课 后

反 思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综合课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3、背诵两首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在课文中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挂图、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㈡、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㈢、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樾)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㈣、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㈤、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㈥、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㈠、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㈡、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㈢、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㈣、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㈥、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型。
㈦、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七、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所见
骑 振 捕 闭
小 池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很顽强
小草 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3、4行诗。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⑴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⑵ 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 学生个人读悟。
 ⑵ 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⑶ 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 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很顽强
小草 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3、4行诗。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综合课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挂图、生字卡片、磁带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㈡、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㈣、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㈤、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㈠、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㈡、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㈢、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㈣、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防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㈥、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七、作业设计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后记: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重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收集李白的古诗、生字卡片。
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展示挂图,教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即筋节“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初读,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诗人,在当时称之为“诗仙”,他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的诗篇,你们读过他的诗吗?还想读他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李白的古诗和回想以前所学过李白的诗篇。
2、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①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什么样的景物。
②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③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看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I(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l、让学生看图读问,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诵。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拔。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绝句》)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明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地方。
(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 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讲面上的船)
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在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四、 找对应的词语,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一行厂黄鹂—白鹭、翠柳一青天、西岭—东吴千秋雪一万里船)
①师说生读 ②读词连诗 ⑧情境背诵④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谍后练习
l、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交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严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把写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二题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七、本课小结: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