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 导航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

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古诗两首
综合课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挂图、生字卡片、磁带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㈡、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㈣、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㈤、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㈠、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㈡、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㈢、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㈣、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防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㈥、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七、作业设计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fwR816.cOM品读分享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综合课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挂图、生字卡片、磁带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㈡、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㈣、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㈤、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㈠、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㈡、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㈢、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㈣、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防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㈥、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七、作业设计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后记:
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综合课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挂图、生字卡片、磁带
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㈡、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㈣、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㈤、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㈠、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㈡、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㈢、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㈣、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防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㈥、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七、作业设计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后记:
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说课稿


这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所见》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所见》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清代诗人袁枚mei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所、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
2、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所见》。
3、能背诵古诗。
三、说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说难点:古诗的理解与背诵。
五、说教法
l、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通过图、文、声、动画等直观、能动的变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图文结合法: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使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
3.质疑法: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4.以读代讲法:本诗语言朴实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六、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看、找、读、思、品、背”等方法学整首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并且使学生逐步掌握其学法,达到自求得之的目的。
七、说教学程序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第一,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导入时,我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自己从图中看到的,启发小朋友充分想象当时森林中的情景。然后通过听蝉鸣声,请小朋友想象牧童当时的心理活动等。这样在小朋友在真正学习古诗之前已经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础,对后面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于是,在学习古诗时,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当然,在我实施教学的时候,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小朋友理解“歌声振林樾”时,引导不好,究竟是谁的歌声就是引不出来,最后有小朋友说到了是牧童的歌声,但有很多小朋友仍不肯同意,说是蝉的叫声,我只好以它们共同的歌声结尾。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很顽强
小草 很有生命力
烧不死
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欢么?该用什么口气读?(赞美、喜爱)齐读第3、4行诗。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教 学
目 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知识点
梳 理理解古诗意境 背诵并积累春天的古诗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课 后
反 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一文,希望“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古诗两首”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专题!

  网站地图